西西河

主题:【文摘】关于花样滑冰的信马由缰 (1. 2. 3. 4) -- raindrops

共:💬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关于花样滑冰的信马由缰 (1. 2. 3. 4)

作者弯刀,别号“麻衣神道”,是万维网-竞技沙龙的老大.他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各项运动的评论都写得头头是道.写花样滑冰的中文文章好的不多,所以特别把他写的这一系列转载如下,在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期间,给大家助兴.

家园 【文摘】关于花样滑冰的信马由缰(4):永远的双人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花样滑冰的信马由缰(4):永远的双人舞

弯刀

一说到双人滑,我们自然会想到了申雪和赵宏博。他们在前年盐湖城冬奥会为中国拿到一块很重的铜牌,加上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在世锦赛上曾获得过的的两金两银的成绩,说他们已具双人滑世界一流水准当不为过。在盐湖城冬奥会由于裁判风波,出现了两块奥运双人滑金牌的别扭场面。美国和加拿大媒体对此事件做够了文章。“阴谋”理论也不是头一次听说,5比4的裁判分歧评分在当年巴郁和南茜争夺金牌时就出现过吧。但这一次真正让我倒了看花样滑冰的胃口。不提它了。

从花样滑冰的历史来看,双人滑这块奥运金牌自1964年之后就成了前苏联后俄国自家的东西,其他国家只有间或争银牌的份儿(很多时候苏,俄是金银通吃了)。这期间值得一提的是俄国男选手狄米特里耶夫(Artur Dimitriev),他是冬奥会历史上唯一与不同的搭挡合作获得了两次双人滑金牌的男选手,其金牌分别来自于1992和1998年冬奥会。而前苏联女选手罗德宁娜(Irina Rodnina)也曾分别于不同的搭挡合作获得了1972,1976和1980年三块冬奥会双人滑金牌。俄国2002冬奥会金牌这一对,斯夏鲁里泽(Anton Sicharulidse)和别列日娜雅(Jelena Bereschnaja),他们的稳定性始终是个问题。在1998年冬奥会上,斯夏鲁里泽在临近结束的最后3秒钟一个大闪失,把别列日娜雅和自己都意外地拉倒冰上,他们因此痛失金牌给了狄米特里耶夫一对。2002年的冬奥会,又是斯夏鲁里泽的一个小闪失使得他们的第一有了争议,最后金牌被人分了羹。但是这期间最最闪亮的一对,就是本文要着重谈到的双人滑历史上的绝配:格林科夫(Sergei Grinkov)和戈迪耶娃(Ekaterina Gordeeva)。

格林科夫和戈迪耶娃的合作始于“娃娃配”,当时格林科夫才14岁,而戈迪耶娃只有10岁。很快他们这一对搭档便开始了征服世界冰坛之旅:当戈迪耶娃13岁时,他们获得了世界双人滑青年冠军,当戈迪耶娃14岁时,他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当戈迪耶娃16岁时,他们便拿下了第一块冬奥会金牌(1988)。由于之后转入了职业花样滑冰的原因,他们没能参加1992年的冬奥会。1994年冬奥会首次对职业花样滑冰选手开放,格林科夫和戈迪耶娃卷土重来,轻松再夺奥运金牌。

要知道那一届有众多的职业选手杀回冬奥会,象前冬奥会男单冠军博坦诺,皮特仁科,双人滑冠军狄米特里耶夫和米什库腾诺克等等,但唯有格林科夫和戈迪耶娃如愿以尝。戈迪耶娃重返奥运舞台的理由显得十分简单,她说,我第一次夺冠时年龄太小,我都记不得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了。这一次,我有丈夫和女儿,我要和他们一块儿来分享胜利。她真的成功了。

格林科夫和戈迪耶娃这一对与狄米特里耶夫的不同对在10年里交错分享了四块奥运金牌。但其间,他们只有过一次同场较技的机会。1994年冬奥会,格林科夫和戈迪耶娃战胜狄米特里耶夫和米什库腾诺克(Natalja Mishkutenok)而获得金牌,后者获银牌。1992年冬奥会狄米特里耶夫和米什库腾诺克获金牌时,格林科夫和戈迪耶娃未能参赛。1998年冬奥会狄米特里耶夫和卡扎科娃(Oksana Kazakova)再夺冠军时,格林科夫却已不在人世。所以。人们至少错过了两次观赏格林科夫一对与狄米特里耶夫一对在冬奥会同场较量的机会,成为了冬奥会永久的遗憾。因此,当1998年冬奥会狄米特里耶夫和卡扎科娃夺冠后,电视镜头一而再地指向坐在看台上的戈迪耶娃,意味深长。只见戈迪耶娃先是为自己的同胞兼朋友获胜而洋溢喜悦之情,之后却将自己埋于双手中,久久不肯抬起。那实在是一幅令人唏嘘的画面。所有人都知道那时那刻的她想到了什么。

不少人喜欢狄米特里耶夫表现的力量,激情,韵味和稳健,但我更欣赏格林科夫在冰上的舒展,大气,温情和高雅。单从技术方面来说,格林科夫或许不如狄米特里耶夫全面,然而双人滑中男选手毕竟是配角,能否有亮点全看女选手的形象与身手。戈迪耶娃的身材和美貌即便今天与那些冰场上的女花选手比也是一流水准。但她可人的甜笑当今就没几人能比的了。转入职业后,她曾夺得过美国花样滑冰职业锦标赛及世界花样滑冰职业锦标赛的女单亚军,其技术实力不言自明。尽管在谈及双人滑时,人们习惯于提到女选手的名字,就如我在叙述他们这对选手的历史成绩时,我也只提到了戈迪耶娃。我发现这并非是有意要忽略男选手在双人滑中的地位,有时候这不过是为了叙事的方便。在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后,有记者问戈迪耶娃是否你赛前就认为自己会成为第一时,她回答说,我从来就坚信这一点,但你问题的问法是不正确的,我本人没有赢,而是谢尔加(格林科夫的昵称)和我一块儿赢了。说这话的时候她才14岁。在以后的岁月中,戈迪耶娃本人一直在认真地纠正这种“偏向”,给同伴以应得的荣誉。相互尊重,我想,这或许是他们俩有缘最终能成为冰上夫妇的最初动因吧。

看格林科夫和戈迪耶娃的双人滑,给人感受最深的是两个字:和谐。在冰上,他们向观众展现的已经不仅仅是关于作为一项运动的滑冰的技术和艺术。他们阳光般的笑容折映的是爱,一种童话般的爱,不是为了艺术表现作出的爱,而是那种自然的发自心底深处的呼唤。他们在速度和流畅中所要演绎的,也不仅仅是作为花样滑冰选手,而是作为普通的人,普通的恋人那种缠绵绯恻,心心相惜。技巧,音乐和舞蹈在这时似乎不再成为束缚,因此他们的表演总是显得那么的美丽而纯粹。前美国男子花样滑奥运银牌获得者威利(Paul Willie)感叹道,“世界上没有一对双人滑选手象他们那样,在冰上自始至终双眼总是不离开对方。”同样,他们一上冰,观众也很难再把眼睛从他们曼妙的舞姿中挪开。

他们结婚前,戈迪耶娃的母亲唯一的要求是要格林科夫保证她女儿在冰上的安全。谁都知道这是做母亲的一厢情愿。但有着男选手和恋人的双重角色的格林科夫尽心尽力,似乎极少失手。或许在他们的运动生涯中格林科夫只失过两次手。一次是1994年冬奥会的前几个月的一次训练中,格林科夫没能接住戈迪耶娃,其结果是戈迪耶娃进了医院。格林科夫每天带着玫瑰花去医院向戈迪耶娃表达懊悔痛苦之情。另一次就是1995年11月在纽约的常规排练时,格林科夫突然再次失手,把戈迪耶娃摔在了冰上,自己的身体也飞向了场边挡板。但这一次,倒冰不起的是格林科夫。他从此再没有醒过。几小时后,医生宣布了格林科夫的生命终结于突发性心脏病。全世界的花样滑冰爱好者陷入了巨大的震惊,闻者无不为之扼腕痛惜。

几天后在莫斯科,主持他们婚礼的同一个牧师于四年之后主持了格林科夫的葬礼。

是年他仅28岁。

格林科夫和戈迪耶娃,这一对冰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曾被誉为全球运动界中最甜蜜的一对佳人,终究不能共同完成人生之舞。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她习惯了他的托举,牵拉,抛接,揽腰和保护,观众习惯了他们激情四溢的表演和童话般纯情的双人舞,然而这一切在那个寒冷的11月之后陡然烟消云散。

一对双人滑史上的第一绝配就此不再,只留戈迪耶娃一人在冰上孤独地舞。

弯刀 2004年1月21日

家园 【文摘】关于花样滑冰的信马由缰(3):美国2004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印象

关于花样滑冰的信马由缰(3):美国2004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印象

弯刀

美国2004年花样滑冰锦标赛于1月11日在在亚特兰大落幕。象这种水平的花样滑冰赛,看个最后的节目也

就差不多了。总的感觉是,美国的花样滑冰已经开始走下坡。走下坡是说的他们曾经的强项,如女单和男单,而

象双人滑和冰舞,近十几二十几年的世界大赛跟美国人没什么关系,所以无坡可下。冰舞冠军Belbin和Agosto是

美国未来的希望,但与欧洲选手比,他们的表演仍显得不够丰满立体,舞蹈元素总的看上去比较简单。因此,我

不认为下次世锦赛他们有进前三的可能。

美国的双人滑之差,却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这次的前三名没有一对是干净完成了动作的。就拿这次的

Inoue和Baldwin这一对来说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他们的表演过程中至少有三次重大失误,在side by side

jump 时,Inoue跳了3toe,而Baldwin只完成了2toe;在下一次类似的动作时,Baldwin干脆一屁墩坐冰上了;

接下来,Baldwin辅助Inoue的3Sal未果,这回Inoue坐冰上了。这些失误在重大比赛中有一次就不得了,但就这

样,Inoue和Baldwin仍然夺取了今年的美国双人滑冠军。若拿他们同中国的申雪和赵宏博比,申雪和赵宏博总体

上要高出他们不少,尤其是技术的难度和稳健方面,两者根本不是同一数量级的。但实事求是地说,Inoue的艺术

表现和舞蹈功底似稍稍强于申雪。总起来说,Inoue和Baldwin的实力尚不够进世锦赛的前五。

开始以为男单将是上届冬奥会铜牌得主Goebel和三届全美冠军Weiss之间的争夺战。但短节目之后,Goebel排

名倒数几名,因而退出。短节目排第一的Weiss在自由滑中虽然发挥不差,但同新科冠军Weir比起来还是差了不

少。Weir今年19岁,是2001的世青赛冠军。他的几个3Axel/3toe,3Lut/3toe组合完成得基本完美

无缺,其它的几个三周跳也无可挑剔,从技术上全面压倒了Weiss,其技术得分9个裁判7个给了5.9分。他的舞

蹈和身体柔软性也相当好,在旋转中他抱腿折迭取位之低,令人赞叹不已。去世锦赛争名次,他将远比Weiss 有

希望。Weir因为去年的比赛中途退场,今年不得不先参加资格赛。因此,他跟早几年的Rudy一样,由参加资格赛

的身份拿下全美冠军,不可不谓戏剧性。其他的男选手水平一般,我倒是对那个获第5名的Lysacek比较看好。我

觉得Lysacek是近几年美国男选手中舞蹈基本功最好的一个,有俄国选手的影子。这次比赛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竟然

没有人敢跳四周。对于男选手来说,四周跳在当今的世界大赛中已成必选的动作,即使中国和日本的男选手也如此。

所以说美国男子花样滑走下坡,实在是因为在技术层面上他们整体不行了。

稍稍有点意思的是女花比赛。舆论上,女单主要是Kwan,Cohen和Kirk之间的较量。我一直比较喜欢Cohen,但

她就是不稳定,关键的时候要砸。前不久刚换了新教练,使人担心。Cohen在短节目中的演出没得话说,没有出一

点岔子,得分高居第一。Cohen的舞蹈水平和艺术感我认为美国女选手仍无人能及。Kwan上来第一个2Axel就差

点坏事,所幸她经验老道,还是排短节目第二。Kirk 排第三。但自由滑一开始,Cohen果然又坐一屁墩,令我哭笑

不得。我知道这次她再次辜负了我的厚望,除非后面的Kwan也跟着坐一次。但Kwan在美国锦标赛上几乎是不失误

的。我从来不是Kwan的扇子,不过这次Kwan的表演第一次令我大为折服。我个人的感觉这是我所看过的Kwan的

最好且最富激情的一次表演。她选的音乐“Tosca”也正好对上她表现的路子,不夸张的说,这次她真的是发挥的

淋漓尽致,一点多余的东西都没有。照她这超水平的发挥,我看Cohen不出岔也难以击败Kwan。与Kwan相比,

Cohen选的音乐也有问题,“天鹅湖”感觉上并不合她的风格。说来有趣,选“天鹅湖”的还不止Cohen一人,另

一位女选手Mcdonoph也选的它,但这位跳得就更是貌不合且神更离了。Kwan的节目结束之后,满场子那个玩具扔

的,还从来没见过扔那么多玩具的场面,看来大家是真喜欢她。Kwan此次的艺术评分竟然有7个满分,剩下2个也

是5.9分,可见裁判也全都是心服手服了。Kirk跳得不错,但印象没有Cohen深,说明她的特色动作不够。她这次的成

绩第三,排Cohen之后。Angela比我原先的印象要差,她这次的表演总的比较粗糙,编舞有些乱,过渡的空白有点嫌

长了,但她最后还是得了第五名。总的来说,女子新人不多,排前的大半还是旧人。从1997年以来,美国女花的

头把交椅始终被“老人”Kwan坐着,这一坐就是8届,是好是坏就由人评说了。一支“老花”独秀,只能表明美国

的女子花样滑也是走下坡的趋势。

再撒点胡椒面。似乎评女花不评长相是说不过去的:-) Sasha Cohen靓是靓,但19岁了还那么小巧玲珑,难以把

她真当美女看。Angela Nikodinov原先有古典雕塑美,今次出场,人是抽条了些,尽管她才21岁,但似有衰老

迹象。当今的女选手中,美人要数Jennifer Kirk,她19岁,正当妙龄,而且,她在场下比冰上更受看。这一点与

Kwan正好相反。23岁的Kwan在冰上可能更可爱些:-)

最后要指出的是,这次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6分评分系统,但今年三月在德国举行的世锦赛,

将可能采用去年大奖赛已试行的难度系数起评的新规则。这种评分法将对Kwan这样的印象分占优的选手不大有利,

这也可能是Kwan现在聘用新教练的良苦用心,期望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吧。另外,在这次Kwan获胜后,舆论又开始

悄悄地推她,谈起她是否有再参加下次奥运会的可能。反正我不信。

弯刀 2004年1月11日

家园 【文摘】关于花样滑冰的信马由缰(2):哦,弗莱明

关于花样滑冰的信马由缰(2):哦,弗莱明

弯刀

我个人喜欢的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依次为:弗莱明,戈迪耶娃,亚马库奇,巴郁,关颖珊,

乌索娃,布蒂斯卡娅,陈露和科恩。除戈迪耶娃是俄国的双人滑选手,乌索娃是俄国的冰舞

选手外,其他的都是单人滑选手。倒不是我只喜欢奥运会英雄,比如布蒂斯卡娅和科恩,就

从没上过奥运会的领奖台;而那些得过金牌的女选手,远如韦特,近如利平斯基和休斯,我

似乎从来就喜欢不起来。个人口味罢。

但我最喜欢的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是弗莱明。

谁是弗莱明?喜欢看花样滑冰的朋友一定熟悉美国ABC台的这位花样滑冰节目的资深女主持。

佩吉。弗莱明(Peggy Fleming),三届世锦赛女花冠军,1968年冬季奥运会女花冠军。

弗莱明还是集世界花样滑冰名人堂,国际女运动员名人堂和美国奥林匹克名人堂三大名人于

一身的响誉世界的人物。

弗莱明出身在加州圣荷西的一个农场,其父是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伤兵。小时候他们的家

景并不好,所以她只能遛旱冰玩,直到9岁的时候她才开始上冰。弗莱明刚出道就遇上了美

国花样滑冰史上最惨痛的一幕。1961年,一架开往布拉格的飞机在布鲁塞尔失事,机上

的去参加世锦赛的美国花样滑冰代表团18名成员全部遇难,其中就有弗莱明的恩师兼教练。

这件事对当时只有11岁的弗莱明打击之大,以至于有整整两年的时间她每次出门参赛心中

都充满了恐惧。

在1968年冬奥会前,虽然弗莱明已两获女花世界冠军,但她的真正成名还是在那届冬奥

会上。弗莱明以她优雅的芭蕾舞姿给女子花样滑冰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注释,彻底征服了裁

判和媒体,结果她以巨大的优势毫无悬念地夺得了冠军。那年她不到19岁。

1968年这一块冬奥金牌对美国人来说太重了。当时,美国ABC电视台历史上第一次进行

彩电体育实况转播,但那一届冬奥会美国代表团会在所有项目上全军复没,唯一的一块金牌

便是弗莱明所得。所以对于美国人来说,那一届冬奥会的符号就是弗莱明,可以说名至所归。

弗莱明的成功给整个北美以及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女子花样滑冰从此成了冬季奥运会

的重中之重的节目。在弗莱明之前,没有任何项目的任何一个女运动员获得过象弗莱明那样

世界范围的如此广泛的认可,因此她被誉为运动界第一位超级女明星。1999年12月,

CNNSI向弗莱明颁发了在20世纪100年中“改变了其参加的运动的运动员”的世纪大奖。

所以弗莱明是花样滑冰真正的“冰上皇后”。关于弗莱明的影响,亚马库奇曾回忆道:“那

时每一个女孩都梦想象弗莱明那样在冰上滑行。”

还记得陈露吗?还记得在优美音乐伴奏下陈露表演的那只蓝色的蝴蝶吗?看陈露在冬奥会的

表演,人们在感到音乐和体育完美结合那种魅力的同时,也不由感叹把《梁祝》这样的中国

传说和中国音乐搬到冰上表演是多么的富有想像力。然而实际上,世界上不止一个人这样尝

试过,而且陈露并不是第一个。第一个在冰上表演《梁祝》的正是本文提到的弗莱明。那还

是在1980年的岁末,中国刚刚打开国门之后不久,美国花样滑冰代表团首次访问中国。

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弗莱明一袭白纱,在《梁祝》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漆黑的背景下,一

束灯光追着一只白蝴蝶梦幻般的掠过冰面,万籁寂静,只有冰刀行走的沙沙声。一个外国人,

以这样的方式来演绎中国古代的传说,这一切多么奇妙而令人不可思议。

美国花样滑冰代表团的来访,使得中国观众第一次近距离地领略世界高水平的花样滑冰的美

妙。弗莱明给当时中国带来的与其说是冰上的技术的,不如说是更广泛的艺术的冲击。对,

冲击。若干年后,即使那些中央乐团挑剔的演奏大师们在谈起弗莱明一行及弗莱明在冰上对

音乐的理解时,仍然一脸敬慕倾倒之情,“完美!哦,弗莱明”。

请进来,走出去,从白蝴蝶到蓝蝴蝶,其时间跨度近20年,《梁祝》音乐是神秘的桥梁。

1998年冬奥会的转播中,我们没能见到弗莱明的身影。冬奥会几周前她被诊断出患乳腺

癌,还好,早期未扩散,当时正结束了外科手术并在接受化疗。在这个过程中,弗莱明对生

命的短暂有了新的领悟,她说,永远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去选择体育生涯。

美国有二位身患癌症的体育名人,他们利用自身的影响,投入到抗癌的社会活动中,一位是

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另一位就是弗莱明。弗莱明出院后,便成了向癌症宣战的妇女代

言人,以现身说法来提请人们意识到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我把它当作是另一场奥运会,一场有关生命的奥运会”。这一次,弗莱明代表的是美国的

800万癌症患者。

无论是在冰上还是冰场外,美丽,优雅,从容,自信,这就是弗莱明超群出众的魅力所在。

我愿意以关颖珊的评价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100年之后再来看今天的花样滑冰,我们

仍然能看到弗莱明的身影。”

弯刀 2003年12月23日

家园 【文摘】关于花样滑冰的信马由缰(1):冰上的泪

关于花样滑冰的信马由缰(1):冰上的泪

送交者:弯刀

引子

感觉俺们沙龙谈冰上运动的不多。俺今天来开个头,为高手们开个路先。记错了的欢迎补充。

冬奥会中,俺最爱看的节目依次为: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滑和高台跳雪。

其中,花样滑冰给人的印象最深,俺想这不完全因为是美男靓女的缘故吧。

虽然花样滑冰还有二年一度的世锦赛和每年的世界杯巡回赛,但这些年看下来,记得住的似乎多是跟冬奥会有关的人和事。

===============================================

利平斯基在嚎淘大哭;

关颖珊在伤心的抽泣;

陈露跪倒冰面,掩面失声;

这么多年过去了,1998年日本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决赛的画面仍然是那么地震撼人。。。。。。

利平斯基当然要嚎淘大哭了。

在整个1997年,14岁的利平斯基在各种比赛中全面压倒先她而红的关颖珊,将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和世界花样滑冰冠军巡回赛总决赛三块金牌悉数收入囊中,其气势之汹汹,似乎已经在预示来年的冬奥会冠军非她莫属了。

然而如果竞技比赛都可以预测的话,那还有什么趣味可言?

在接下来的冬奥会之前的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中,利平斯基忽然不会滑冰了,只见她一个屁墩接一个屁墩的摔,仿佛一个酒鬼,看上去连业余的都不如。要不是名列第四的那位只能跳3,4个一般的三周跳,也许历史就是另一回事了。

选拔赛后,尽管所有的美国舆论煞有介事地探讨是否美国姑娘囊括冬奥会前三的可能性时,几乎没有文章再谈利平斯基夺冠的可能性。所有的赞美和祝愿都落在了她的队友关颖珊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当利平斯基在自由滑中以完美无缺的演出最终立定冰上时,还有什么能比嚎淘大哭一场更能排遣前一段的窝火和郁闷呢。

关颖珊当然要抽泣了。

关颖珊1996年得第一个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的时候,利平斯基仅排名第15。

在那届冬奥会前,关颖珊不仅是是全世界媒体的宠儿,也俨然是美国冬奥会代表团的形象代言人。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利平斯基屁墩连连的时候,关颖珊5,6个满分地拿,轻松摘下全美冠军金牌。

即使在规定动作的比赛中,关颖珊不费劲地领先利平斯基。

即使在自选动作的比赛中,即使利平斯基在三周跳的数量上和质量上压倒关颖珊时,美国裁判给利平斯基的打分还是比关颖珊低的。

但裁判有9个,并且金牌只有1块。

陈露当然要跪倒冰面,掩面失声了。

自1994年她为中国首夺女子花样滑冰奥运铜牌后,没有人相信她会再度出山,并再拿一枚奥运铜牌。

教练吵翻,伤病缠身,陈露为准备奥运付出了很多。

当时陈露面临的强大对手主要有:关颖珊,利平斯基,布蒂斯卡娅。

艺术表现上,关颖珊占上风;

技术难度上,利平斯基占上风;

均衡实力讲,布蒂斯卡娅占上风。

陈露只能出奇制胜。

她祭出的是《化蝶》,其舞蹈编排讲究东方韵味,配上飘飘衣袖的服装,节目开始,一只浅蓝蝴蝶在灯光下悲欢起舞。这一招顿时震惊全场,使得陈露在艺术表现分上最大限度地猛捞了一把。

陈露从来没有过如此流畅的表演。她感觉到了。

她为自己骄傲。

泪水横流,苦尽甘来。

作为集体的画面,1998年冬奥会女花们的泪水留给人们的记忆将是永久的。

然而,就单个的画面来说,最令我感动的却是另一个人的泪水。

她的名字叫:欧克萨娜。芭郁(Oksana Baiul)

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一位奥运冠军有比芭郁更不幸的身世了。

芭郁才2岁时,她爹就离家出走,从此再没见过面。芭郁与母亲,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但不到10岁时,外公死了,11岁时外婆死了,

不到13岁时母亲死了。母亲死时芭郁虽然已经有了继父,但心理上和事实上,芭郁成了孤儿一个。

1994年挪威冬奥会,芭郁以一曲《天鹅湖》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及全世界的观众,毫无争议地取得了奥运会冠军。

在我所看过的花样滑冰中,舞蹈和选曲配合最完美的,便是芭郁的《天鹅湖》表演。那是货真价实的芭蕾舞独舞表演。她的头,手,臂,

肩,背,腰,腿及脚弓,身体的一招一式,堪比真正芭蕾舞台上的《天鹅湖》。她的教练赛前说,记着,你就是一只天鹅。我看过一些中外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但黑天鹅的独舞,凭心而论,没有一个比芭郁演绎得更深刻的,更让人难忘。

她不是在滑冰。她在冰上讲故事。

事实上,芭郁受其母亲的影响,本来就是准备当芭蕾舞演员的。曾经是芭蕾舞演员的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儿能在冰上跳一曲《天鹅湖》。但芭郁一直不乐意,她嫌《天鹅湖》节奏太慢。芭郁打小偏爱快速的跳跃和旋转,她天生对此有很高的领悟力。一般

人是二周跳练了很久才试三周跳,而且在骨头已经相对较硬的年龄才开始做。芭郁却是先会的三周跳再练的二周跳。她几乎一上来就跳成了难度极大的卢兹三周(triple Lutz),之后却花了很长时间才掌握阿克塞尔二周(double Axel)。

那年芭郁才9岁。

多年之后,当芭郁采用《天鹅湖》舞曲时,她想到了母亲的话。在冰上她忘记了一切,只是对着母亲跳她生前最爱的柴可夫斯基舞曲。那黑天鹅的无奈,痛苦和绝望,就是芭郁内心的无奈,痛苦和绝望。她当然就比别的那些芭蕾舞演员跳得更好!

曲终人定,芭郁如愿成功。

但母亲却永远看不见她的成功,以及那块以《天鹅湖》取胜的金牌了。

她痛哭了三次。她没法不哭。

她悲痛欲绝的那种伤心,与前面所说的那三位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

芭郁此时的泪水是人类最孤独的自白。

那种没有一个亲人分享的喜悦,那种悲喜同临的复杂混合,真实地体现了人性的倔强和人性的孱弱的奇妙统一。

用真正的心来演绎的表演才具有永久的价值。

作为本文之外的话,在我的印象里,1994年冬奥会的女花比赛最值得一书。除了哈丁的闹剧,还有就是陈露为中国历史性的首夺花样滑冰的牌子。那个第二名南希因祸得福,裁判给了她太多的同情分在里面。她名不符实。

严格地讲,《天鹅湖》其实不是芭郁拿分的关键。在以《天鹅湖》出场的短节目中,芭郁事实上还以微弱的小分稍落后于美国的南希。但或许《天鹅湖》的优美震醒了裁判,把他们从当时对南希一边倒的关注中拉了回来,在接下来的自由滑中,他们给了芭郁应得的分数。如果今天重放那场比赛录像,你会很容易地看到,芭郁和南希之间的较量根本不是同一数量级的。

又记:芭郁移居美国后,开始不讨人喜欢了。她酗酒,飙车,差点小命玩完。无节制的生活使她的身体由一只小天鹅变成了一头小母猪,肌肉松弛,上得场来腿比铅沉,基本的三周跳已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那么一,二年,看她演出简直受罪。

不过最近二年她有效地减了肥,重新刻苦训练。

又看到她跳了一,二次《天鹅湖》,但其天鹅的神韵已不复存在。

弯刀 2003年9月4日

家园 小时候看过弗莱明演的一个冰舞电影。还有一个会在冰上空翻的叫汗米尔顿的小伙子也是当时的偶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