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京北追匪记 五 -- 萨苏
不过看起来那枪不错,但军队肯定不要那这种高不搞低不低的东西!
也许是响枪或遇狼马匹会惊?
但老萨已经交待了,是上坡,车上又装满了煤,如果只有一匹马拉跑不动的。再说解放初期车轴没有滚珠轴承,很可能还是木轮。
却认为是100%普遍适用。实际上现实情况是怎样就是怎样,不是什么事都必须用“常识”解释清楚的。
比如这个惊马,也许这匹马原来就是军马,或者见多识广,枪林弹雨中也运过伤员,或者根本就是那天比较郁闷,没心思一惊一乍跟你玩。
无论怎样,没惊就是没惊,原因是什么根本不重要,或许也找不着了。难道说为了“常识”必须加上擒拿高手先把马撂翻再抓人的情节吗?或者抓完人必须采访这马为什么不惊,给大伙一个交代?
开个玩笑。当然也许说的是其它,但也是这个意思。
.
仗连着打了十几年,不要说骡马听到枪响不惊,很多农民都知道听枪声的粗细来判断有没有危险,卧倒起来个个利索得很。
高不高低不低?
说实话
您的话我没看懂.....
以上的话我的理解大概是:是辆大号马车,一共有几匹牲口拉车,其中一匹骡子是秃尾巴。
您的理解大概是:如果只有一匹马拉跑不动的。
这段话我的理解是:车上装了一些煤,没有装满。
您的理解是:车上又装满了煤。
当然我只是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的,可能不准确。其实大家听萨兄讲故事,说的高兴,听的开心也就是了。就我多事,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扰了大伙儿的兴致,抱歉抱歉!您是河中长者,如果这个帖子有什么得罪的地方这儿先跟您陪个不是,送花一朵,先行谢罪!小的农民出身,读书不多,且爱认死理,常无意之中得罪了人还不自知,还请您多包涵!
写上面那个帖子时没翻回去核对一下。
不过呢,看萨大的故事没必要看的那么细,本身就是听来的故事,老萨再加以演义,要老头子原来就说的那么精采他本身就去当作家了,老头子说的时候也不会说那么多,这细节多是老萨发挥出来的。
要是老萨把老头子的录音原本不动地放一下,咱们也不会看得那么津津有味不是?
再补充一下:
俺上面的文中好象没有生气的表现?
关于马车,小时候(五几年)南京城里就有,具体怎么样的记不清了,现在回想起来好象是四轮的?因为记得赶马车的专有一个座位,就象西方的四轮马车一样在中间向着正前方,好象全是单马拉的。
插队后在大队只有一辆,三匹马拉的,到工程队后见得较多,我们工程队的马车也是三驾,因为要经常到沙坑里拉沙,看来俺这挖坑的历史要比老萨的久远,可以说从六八年插队就开始了,不过没人陷进去。
在内蒙见过的马车多种多样,都是两轮的,最小的是人力板车驾头毛驴,这是驴车了,不过也有用马拉的,蒙古马体型不大。大的马车有一匹马拉的,只在硬路上跑,也有再用一匹驴子拉帮套的,这拉帮套的与辕马并排齐头。两匹马拉的很少见,最多的是三驾马车。骡子用得不太多,大概是有点驴脾气的原因,在牧区时骡子也很少。
回到老萨的洞,前面一个你是对的,至少两匹以上。后面一个嘛,我先翻回去找一找。
先看了老萨的新帖。
既然韩准备滚到煤块后面接着打说明煤不会少,不少于一两千斤。
不过咱们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不知哪些细节是老萨演义出来的。
老爷子枪法那是没问题的,.45acp的杀伤力也足够了,棉衣虽然厚也不是防弹衣。
卡宾枪的威力也不比打字机大多少,远射也玩不转,当然比冲锋枪要好一些,不过老爷子要是一个人闯威虎山,还是弹药量大一点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