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斯皮尔伯格走了说起 -- 黑岛人

共:💬115 🌺28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
家园 毛主席万岁...
家园 好贴花顶一下

其实好处是有的。让别人了解中国,最好是让他来看一下,看完后一些莫名其妙的评论就不好意思说了。但是别人为什么要掏钱来一次中国呢,飞机票又这么贵?奥运会至少给一个很好的理由不是吗?

家园 【花顶好文!】
家园 比较同意斯导是迫于压力。Soros前些年曾经写信给邓

又捐钱什么的,极力推动他的开放社会。Soros本人的家族还经历过纳粹大屠杀,这次也没见他怎么难为TG,可见这事的勉强。

家园 个人认为楼主的意见比较牵强
家园 TG在苏丹干什么了,值得让经历过纳粹大屠杀的“斯导”

这么忍辱负重,勉强不已。 一个无视自身国家每天不停杀戮,不停制造人间悲剧的“文艺工作者”,对中国做这种姿态,恶心了点吧。 关于苏丹,不妨问个问题,为什么伊拉克、巴勒斯坦的惨剧,没见这几个充满爱心的人的义举?苏丹南北对立的双方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TG只是跟苏丹做石油的生意,没杀过苏丹一个人。

一个凡人,出于自己的生计和周围舆论的压力,做出改变是个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这不是让“斯导”出来谴责以色列,这是苏丹。

这事对中国而言,一是当初捧臭脚的比较尴尬,二是外交部的发言人谈这事极不合适。这事都回答,还遗憾。无语中

家园 对达尔富尔问题进行扫盲(转述)

对达尔富尔问题进行扫盲了

作者:黄金体验安魂曲 再转自www.sonicbbs.com

??最近斯皮尔伯格辞职使得达尔富尔问题又重新被挑起来,据信斯皮尔伯格去职可能跟米亚法罗在《华尔街日报》对他做点名批评有关,米亚法罗,大家以前只知道她是伍迪艾伦的前妻,现在知道她还是一个名为“达尔富尔奥运梦想”的人权组织的领袖,这组织这几个月可火得很,在全世界鼓捣着抵制08北京奥运,出于好奇,我查找了一下该组织的言论,发现美国人民果然是受到媒体宣传蒙蔽的,这个组织对达尔富尔问题的观点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错误和荒谬的,这些言论是怎么来的呢?基本上都是西方媒体的报导中得到的(根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确认,这些人权组织的成员大多没有去过非洲),可见谎言重复再重复,还真的就能成真理,比如说吧,中国一些网民,看到斯皮尔伯格的言论还真有不少人就盲目相信中国政府在Darfur问题上站错了队的。看来有必要扫盲一下其中比较明显是说谎的部分。

  谎言1:达尔富尔在发生种族灭绝的大屠杀?

  这是最大的一个谎言。真相是不同国家的人权观察员曾经组成联合调查团针对达尔富尔到底有没有发生过种族灭绝行为进行过调查,结论是没有。

  “种族灭绝大屠杀”这个词在国际上是很少用的,因为二战后反对种族灭绝大屠杀已经作为一种国际伦理在国际法里确定下来,一旦发生种族灭绝,全世界所有联合国会员国都有义务根据国际法进行干预。那这个性是谁定的呢,当然由联合国定。联合国在称呼达尔富尔问题的时候,一直定性是“人道主义危机”,没说是种族灭绝。那这个说法是谁提的呢?是美国。美国自打90年代就一直在谴责苏丹政府在搞有计划的种族灭绝,但是缺乏证据,美国与苏丹90年代公开交恶谁不知道呀,所以联合国就一直没搭理过他。最近的一次是2004年7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宣布苏丹正在发生有计划的种族灭绝屠杀,然而美国众议院一堆议员投了票,没大屠杀就能变成有大屠杀?当然不能,得有坚实的证据,所以联合国还是没有搭理他。2004年9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又宣布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杀戮为种族灭绝,并影射苏丹政府参与:“这是有组织的行动,而不是随意的暴力。”这是由美国国务院直接做出很严肃的指控了,然而他有证据吗?美国国务院官员自己说了,“调查发现苏丹政府有进行种族灭绝的动机——只是还没有暴露出来。”得,又是空口说白话的。看来这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终于给美国搅烦了,2004年11月,安南任命一个调查团到苏丹进行调查,名字就叫“种族灭绝问题调查团”。这个调查团在苏丹实地调查了4个月,于2005年2月公布了调查结果:称自2003年2月起处于战乱中的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发生了许多严重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人道主义法的事件,但苏丹达尔富尔没有发生种族灭绝大屠杀。当然,这不是说冲突中的双方就没杀伤平民,战乱地区肯定有发生杀伤平民的事情,关键是目的。就阿拉伯民兵组织对平民进行残酷杀伤,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一是为了消灭反政府武装,二是为了把他们从部落中驱赶出来,或者是用高压手段迫使他们投降或是跟政府和谈,并不是为了把非洲黑人这个种族消灭掉。另外这些阿拉伯部落民兵自成体系,也不是苏丹政府就能完全控制得了的,起码是没有发现他们奉政府之命行事的证据。美国政府对这个结论当然不满意啦,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当天即发表反对声明,称美国仍然坚持认为在苏丹达尔富尔发生过灭绝种族大屠杀,但还是提不出相关证据。 这事到这里就算是完了,所谓苏丹政府在达尔富尔搞有计划的种族灭绝这种说法,最早就是美国提出的,世界上现在也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在坚持这种提法,联合国发言一直都称之为“人道主义危机”。事实上,最近《华盛顿邮报》也改变了论调,称那里发生的人道危机是由于无政府状态,而不是由于政府有计划的种族灭绝。

  谎言2:达尔富尔发生的冲突是穆斯林对基督徒进行的宗教仇杀

  这种说法最先是在基督徒的论坛和博客上看到的,事实上,我最先知道达尔富尔事件也是由于基督徒的传播,说是伊斯兰极端分子在达尔富尔屠杀信仰基督教的黑人,仿佛达尔富尔的战乱是由于宗教原因。

  事实:达尔富尔冲突是一场因争夺水和领土资源而引发的部族冲突,没有宗教或民族背景。

  达尔富尔地区曾经雨水丰沛、土地肥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口膨胀 、放牧过度,荒漠化现象不断加剧,惯于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迁,并因争夺水草资源与当地黑人部落发生冲突。由于冲突越演越烈,达尔富尔地区的土著黑人居民遂以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要求实行地区自治,与政府分享权力与资源,并主动攻击政府,被政府称为“叛军”。苏丹政府由于力有未逮,为了遏制这两股反政府力量,只有依靠当地阿拉伯部落本来就存在的民兵自卫组织,“以黑治黑”,并为阿拉伯民兵武装提供武器弹药的援助。这种做法对与不对先放到一边,起码说明在达尔富尔的战乱苏丹政府军并没有参与,主要是当地部落之间互相仇杀,部落之间的矛盾很复杂,不光是黑人部落和阿拉伯人部落仇杀,阿拉伯部落彼此之间也互相攻击,主要是因为争夺领地的冲突。事实上苏丹大多数人是穆斯林,包括黑人部落也有很多穆斯林,不见得就一定是基督信徒,何况黑人土著还有自己的原物教信仰,没有证据说明被杀的部落都是因为信仰基督教。

  说达尔富尔部落冲突是因为争夺水源,这里有一个旁证:在70年代普遍的干旱还没发生的时候,信仰不同宗教的部落间相安无事,彼此并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见宗教和种族并不是冲突的根本原因。反倒是武装冲突集团化之后,西方各国插手该地区问题,反政府武装派别背后多了各种各样的推手。苏丹总统就指责美国为黑人反政府武装提供了军火和资金,还有战术训练。据说美国前后已经投了3000多万美金到反政府武装那里,希望帮助他们推翻苏丹现政府。

  谎言3:中国为达尔富尔大屠杀提供了武器

  真相:首先向苏丹出口武器的国家不光是中国,苏丹国防部长就曾列举过七个国家,即使中国停止售卖也不可能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苏丹是非洲仅次于南非和埃及的第三大常规武器制造国,就算这七个国家都停止向苏丹出售武器,其实大部分的武器苏丹都可以自给自足。

  谎言4:立刻对苏丹政府进行制裁是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唯一办法

  西方媒体和人权组织一直喊着要制裁苏丹,还要中国帮助他们一起制裁,不制裁苏丹仿佛是弥天大罪,仿佛经济制裁就是解决达尔富尔冲突的灵丹妙药。其实稍有脑筋的人自己想下,达尔富尔多年战乱,按西方媒体的说法是是两百多万人流离失所。这200万人家园被毁坏,牲畜被杀死,背井离乡,只能生活在难民营中,饥饿和贫穷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即使冲突结束,数百万难民返回家园面对的也依旧是贫困和饥饿问题,还有水资源一向的匮乏。这时候你对苏丹进行严厉的制裁,所起到的是什么作用?你到底是想惩罚反政府武装集团还是惩罚难民?稍微有点良知的人都不会同意应该对这些难民做出更严酷的惩罚吧?然而西方的一些人权分子就是没有这点良知,尤其是美国,2007年在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两大反政府武装经多轮谈判签署和平协议,并且苏丹同意联合国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驻维和部队之后,美国宣布在美国对苏丹长期实施经济制裁的基础上,对苏丹采取新的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这对于苏丹难民来讲完全雪上加霜,分析认为,在达尔富尔形势刚出现好转之际,美国却决定扩大对苏丹的制裁,完全是破坏达尔富尔地区和平的行为,不仅加重了苏丹人民的贫困,也激发了阿拉伯武装集团强烈的反美情绪。为西方国家所钟爱的长期经济制裁措施,事实上加剧了达尔富尔地区的贫困状况,加速了难民的形成和逃离,反而恶化了当地的冲突环境,简直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行为。

  其实,制裁是否有效伊拉克早有前车之鉴:1990年以后美国对伊拉克实行了长期的制裁和禁运,希望在制裁下萨达姆会倒台,结果萨达姆政权没有动摇,伊拉克人民却大量地饿死,据联合国统计光儿童就饿死了30多万,最后联合国都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提出用石油换食品,等于是取消了物资禁运。凤凰台的“千禧之旅”到过伊拉克采访,当地群众说制裁前的伊拉克靠卖石油达到了发达国家生活水平,人民普遍过着小康生活,但是制裁后一夜回到解放前,伊拉克那地方只产石油不产生活物资,一禁运缺衣少食,生活水平一下子掉到温饱线以下,有钱都买不到东西了。你说,制裁是惩罚萨达姆,还是惩罚伊拉克人民?

  谎言5:达尔富尔的冲突形势现在变得比以前更加严重

  真相:自从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两大黑人反政府武装签订停火协议后,阿拉伯民兵与反政府武装之间大规模的冲突已经停止,现在存在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一种零星的武装匪徒、袭击平民、抢掠牲畜和财产。仅仅是这样,一些“人权卫士”还施加压力要求中国跟着西方一起搞禁运制裁,不知是愚蠢还是别有用心,或者纯粹是出于对苏丹人民的刻骨仇恨,我看就算苏丹学伊拉克饿死了十几万人,这些人权组织也不会要求美国停止制裁的吧。

家园 官方声明:中国在苏丹的石油项目的来龙去脉(转述)

中国在苏丹的石油项目的来龙去脉

爱华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再转自www.SonicBBS.com

苏丹虽然资源丰富,但仍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传统上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为粮食与经济作物混合型。随着1999年下半年第一船原油出口,苏丹经济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2001年石油出口收入现已占到出口总额的78%,达到12.16亿美元。苏丹不再每年耗费上亿美元进口石油产品,多年来的贸易逆差变为顺差。外国投资开始流入,截至2001年7月在苏丹的外资已达70亿美元。本国货币第纳尔保持稳定,至1999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美元=257第纳尔左右(2001年底降至1美元=264第纳尔)。苏丹经济结束了多年的恶化,开始出现转机。

  一、苏丹石油资源与早期勘探开发

  苏丹得天独厚,具备形成大型油田的地质条件,目前苏丹已有21个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6亿桶,天然气储量为300亿立方英尺。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苏丹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50年代意大利阿吉普公司、英荷壳牌公司曾在苏丹北部进行过勘探。60年代初,美国雪弗龙石油公司进入苏丹,早期的勘探作业集中于红海,唯一的重要发现是1976年在苏丹港附近苏阿金(SUAKIN)发现天然气田。雪弗龙石油公司还在苏丹南部班提乌和马拉卡尔市附近(1/2/4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勘探开发,发现了几个大型油田,探明了1.8亿吨石油储量,并在3区和6区发现了一些中小油田。1983年由于美国雪弗龙公司在南方发现石油,再度引起苏丹南方战争,次年三名雇员遭反政府游击队杀害,雪弗龙公司开始撤离苏丹,最终放弃了开采权。1997年美国制裁苏丹,禁止美国公司同苏丹做生意。苏丹发现了石油,但每年仍耗费巨资进口石油。

  二、"走出去",参与苏丹石油开发

  1995年9月苏丹总统巴希尔访华与江总书记会见时提出,希望中国公司到苏丹勘探开发石油,帮助苏丹建立自己的石油工业。江总书记当即表示支持,并指示参加会见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下称中油集团)副总经理周永康同志进行研究。中油集团在对苏丹的投资环境和石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苏丹地质情况与我国渤海湾盆地极为相似,中油集团有勘探开发这类油田的技术和成功经验。经我国外经贸部批准,中油集团使用中国政府援外贴息贷款与苏丹政府签订了6区(穆格莱德)石油合同,第一口探井即获高产油流,进一步证实苏丹具有良好的石油勘探前景。与此同时,中油集团还参与1/2/4区(黑格利、团结和基康油田)石油项目。为分散投资风险,中油集团采用了与其他外国石油公司联合投资的方式对该区进行投标。在两国政府大力支持下,1996年11月苏丹政府同意由中油集团控股40%,牵头组建国际石油投资集团,联合开发1/2/4区石油资源。与中油合作的三家外国石油公司分别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占30%股份)、加拿大塔利斯曼公司(25%)和苏丹国家石油公司(5%)。1997年3月参股者共同与苏丹能矿部签订了1/2/4区石油合同和油田至苏丹港原油长输管道建设协议。参股者还联合组建了新的石油作业公司-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作业公司按国际石油公司模式管理,按国际标准组织作业。中油集团从全国各油田选拔100多名思想作风好、曾在国外学习或工作过的业务骨干,参加联合作业公司与其他参股者派出人员一道工作。公司总裁由中方派任,中方人员在联合作业公司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1/2/4区为苏丹主产油田,位于苏丹中南部穆格莱德盆地,合同勘探开发区由三个勘探区(1A,2A,4)及两个开发区(1B,2B)组成,面积为48388平方千米。该区西北部与6区连接,南部与5A区连接。1996年8月9日,1/2/4区石油项目启动,先后发现了8个油田和38个油藏,落实圈闭资源量近40亿桶。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6.67亿桶,可采储量4.49亿桶,使该区累计可采储量达到8.51亿桶。储量发现超过了原雪弗龙、加拿大公司在该区近20年的勘探成果。新增储量单位成本仅为0.94美元/吨,远远低于国际3.5美元/吨的平均水平。一期产能建设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建成了1000万吨大型油田及配套设施。2001年产油达1130万吨,相当于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年产量。

  1998年5月黑格里格油田至苏丹港管道工程开始施工,仅用了11个月时间,于1999年4月机械完工,建成了一条贯穿苏丹南北长1506公里28英寸的长输管线及末站终端系统。该管道始于苏丹中南部的黑格里格油田,经喀土穆直达苏丹港,年输油能力1250万吨原油,是苏丹原油输送的生命线。1999年6月22日1/2/4区的油田投产,原油进入长输管道,8月31日第一船原油进入国际市场销售,从而结束了苏丹进口原油的历史。

  三、利用"两种资源",取得投资回报

  在苏丹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投资的经济条款较为优惠,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苏丹石油上游项目(1/2/4区和管道项目)总投资额17亿美元,其中中油集团出资7.5亿美元(实际支付2.6亿美元,其余在国内以人民币支付)。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获由中方支配的分成油200-240万吨,按每桶14美元的油价计算,投产后3年内即可收回全部投资。中方投资回收后的净收入可达12.9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达17%以上。截至2001年底,1/2/4区累计生产原油1.69亿桶,中油集团获份额油3618万桶,销售收入8.26亿美元,三年多时间即收回全部投资。

  苏丹每年消费各类成品油200多万吨,全部依赖进口。苏丹原油性质与大庆原油相似,我国有加工这类原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满足苏丹国内消费需求,中油集团还与苏丹能矿部各出资50%,合资建设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的喀土穆炼油厂。炼油厂使用中国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全部装置在中国制造,并由中方总承包建设,投产后前8年以中方为主操作。炼油厂项目计划总投资总额6.4亿美元。按合资协议规定,项目建成投产后苏丹政府用美元定额分月偿还中方投资本金、利息和投资回报,并以其出口原油的外汇收入作担保。炼油厂已于2000年5月份投产,目前运行正常。从6月份中方已开始按合同规定回收投资。经测算,中方可在4年内回收全部投资,此后还将获得6.6亿美元的净收入,中方投资回报率在18%以上。

  喀土穆石油化工厂于2001年2月28日开工建设,2002年1月一次投产试车成功。该项目是由苏丹总统巴希尔和吴邦国副总理共同商讨确定的,是苏丹第一个石油化工项目。喀土穆石油化工厂投资2370万美元,年产1万5千吨4种规格的聚丙烯原料,不仅满足苏丹本国的需求,还可向邻国出口,结束了苏丹进口聚丙烯的历史。喀土穆石油化工厂利用比邻的喀土穆炼油厂含有丙烯的石油液化气作原料,加工生产聚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用于生产编织袋、包装薄膜、塑料绳、化纤地毯和塑料家用制品等。喀土穆石油化工厂的投产,不仅使苏丹石油工业体系趋于完整,而且将带动苏丹塑料工业的发展。

  苏丹油田单井日产量高(220-300吨),油田集输和长输管道采用先进工艺和自控系统,大大降低了油田操作运营成本,每桶原油的操作成本仅0.8美元,管道输油操作费1美元。作业公司包括后勤支持系统在内仅有800人(其中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约400人),人均年产值高达170万美元;炼油厂年销售收入约5亿美元,管理和操作人员共600人(含苏丹培训人员200名),人均年产值85万美元。均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苏丹石油项目大大带动了国内石油物资装备、技术和工程承包出口。由于在苏丹石油项目中中方是主要投资者,联合作业公司中中油集团又占主导地位,因此在项目实施中优先使用了中国的石油技术和工程承包。上游项目中方工程承包额约9亿美元(实收到3.4亿美元,其余在国内以人民币结算),可获利润1亿多美元。炼油厂承包项目金额5.3亿美元(其中5亿美元在国内以人民币支付),也可获利1亿多美元。工程承包又带动了国产的机电产品出口。如长输管道的20万吨钢管用材由中国宝钢生产,由中油集团四家管厂在国内卷制,使我国输油钢管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另外,国内的石油技术服务如钻井、物探、测井及试油都参与了项目的技术服务承包。工程承包还带动了大量劳务出口,施工期间中方在苏施工人员超过6000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石油企业下岗待业的压力。由于苏丹石油项目建设采用国际标准并使用国际第三方监理,这对我们转变观念、锻炼队伍、改进施工方法和提高施工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在苏丹施工队伍人均年产值30万美元,也达到了国际同行业水平。

  苏丹油田位于热带地区,早季高温酷暑,气温高达48摄氏度,雨季连降暴雨地面积水,时有热带病流行,长输管道还要穿越尼罗河,通过北方沙漠和红海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作业条件十分艰苦。不少欧美石油公司认为:这样的大型工程只有西方有实力的工程公司才能承担,中国人承担不了。面对困难,中油集团选拔精兵强将,赴苏前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和物质准备,施工中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机具,精心组织,严格按国际标准作业。中国石油工人发扬大庆精神,吃苦耐劳,克服重重困难,按期优质完成了施工任务。1506公里长输管道的现场施工从98年6月份开始,99年4月竣工,投产一次成功。质量和速度均达到了国际石油工程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显示了中国石油工程施工技术和实力。中国施工队伍高标准、严要求、信守合同,在苏丹产生了巨大反响,同时受到国际石油界的普遍关注。苏丹政府视石油项目为其振兴经济的关键。凡是要客来访都安排到现场参观,其中还有不少西方国家的石油界人士,所有的参观者都对中油集团的出色表现赞不绝口,最近已有不少石油资源国和外国石油公司主动找到中油集团,邀请中油集团参加他们的工程建设投标。而在过去中油集团参加国外大型石油工程投标时,常常以"没有国际施工作业经验"为由被拒之门外。苏丹石油项目起到了"活广告"作用,最近,中油集团所属的施工队伍已先后在尼日利亚、也门、叙利亚、埃及、伊朗拿到了2亿多美元的作业承包合同,中油集团的施工队伍在海外投资项目的带动下,走出国门,开始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中油集团能够取得苏丹石油项目的成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战略的结果,

  三、良好的发展前景

  4区(基康油田)2002年初获得重大油气发现,2月完钻、位于4区西北部的预探井在主要目的层班提乌和 阿拉德巴以及巴拉卡地层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电测解释初步确定油层厚度91.5m,净厚度33.5m(经FMT取样证实为油层),经初步估算,该井控制石油地质储量8000万-1.5亿桶。该井的成功不仅标志着今年4区勘探的良好开端,而且为4区勘探突破打开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表明基康(KIKANG)槽西断阶已成为4区实现储量突破的主战场。

  1/2区产量(团结油田和黑格里格油田)2002年3月21日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75,075桶/天。2002年第一季度1/2/4区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随着新油井的建立和管道输送能力的提高,预计在今后几年里日产将达到30-40万桶。

  6区位于穆格莱德(Muglad)盆地西北部,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苏丹的独资项目,享受我国政府优惠贷款(1亿元人民币)。根据双方协议,6区项目勘探期为1996年1月-2002年12月。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第三勘探阶段,期限2001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今年计划建成50-1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建成300公里20英寸输油管线,通往奥拜伊德炼油厂。2005年力争将该项目建成300-5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3/7区位于苏丹东部地区,面积7.14万平方公里,工区主体位于上尼罗河省,东距1/2/4区370km, 北距首都喀土穆约730km。2000年7月,苏丹政府对Melut公司(加拿大弗斯特资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46%股份对外招标,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和阿联酋Thani 公司中标。2000年11月11日,四家合作伙伴与苏丹政府签订3/7区块石油分成协议备忘录,股份分配为海湾石油公司公司46%、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 41%、Thani公司5%(原为23%,后将其18%出让给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苏丹石油公司 8%。2001年9月1日和9月30日,四家参股者分别签订了联合作业协议和股东协议,组建了石油作业公司--登记注册为PetroDar Operating Company (简称PDOC),负责项目的建设作业和运行管理,中方代表出任PDOC公司总裁。我外经贸部提供了4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使得3/7区石油项目得以顺利启动。

  五、石油工业促进苏丹经济的发展

  1999年9月随着满载苏丹原油第一条油轮驶离苏丹港,苏丹结束了石油进口的历史,政府不再每年花上亿美元巨资进口石油产品。石油已占出口额的78%,进出口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2000年GDP实际增长率为7.2%,通货膨胀由90年代的133%降至2001年的4.8%。外国投资开始流入苏丹,截至2001年底外资总额达50亿美元。短短二年多时间,苏丹从石油进口国变成石油净出口国,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立了上下游一体化、技术先进、规模配套的石油工业体系。苏丹石油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增加苏丹国内生产总值约17亿美元,人均68美元,增长30%以上。苏丹政府的分成油已达到6.8亿美元,石油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石油工业已成为苏丹的支柱产业。这在苏丹政府、苏丹人民中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苏丹能矿部长阿瓦.贾兹说,我们指望欧美公司做了几十年的石油梦,今天是中国人民帮助我们圆了这场梦。苏丹总统在油田竣工典礼大会上上发表讲话时说:"是中国人民帮助我们开发了石油,在项目建设中中油集团的贡献最大,感谢中油集团,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中国人民,感谢中国对苏丹的支持和援助。"

  苏丹近年来注意改变其国际形象,主动改善与邻国关系,适度对外开放。在国内采取和解政策,与反对派进行对话,与南部反政府武装达成了和平协议,这些政策稳定了国内形势,经济状况有明显好转。尤其是石油出口后,国际收支状况得以改善。苏丹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落后,经济发展空间很大,这对我国继续扩大与苏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驻苏丹使馆经商处

                           二00二年五月八日

家园 定期和第三世界串串门就行了,什么大型活动,不办也罢
家园 外交部过敏了
家园 相信自己,相信伙伴;哈哈
家园 哈哈,写的好,老兄,鲜花湊个整100
家园 同意,给斯导一点欢送的掌声……
家园 好文,应该让中国人民更客观的认识世界,尤其是免煮柿油的西方世界

和我们自己的一个大好机会。

中国人民万岁。为中华之崛起的努力万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