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虎眼看人:刘伯承 -- 京虎子
南方少见马厩,但儿时一玩伴就是一时不慎,掉石灰池里了,记忆深刻。
我国开国十大元帅,我个人最佩服刘帅,无论指挥艺术、军事学术乃至人品,均可谓首屈一指。
此人虽然因为身体欠佳,又只有一只眼,所以似乎缺少大将军八面威风不像彭某那样动辄骂娘,后来建军校反复强调正规化,所以给人一副儒将面孔,实际上指挥作战向来强调势险节短,绝对是悍将勇将。无论是红军时期的反围剿、突破湘江封锁线、抢夺乌江渡口、解放战争中的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中恶战黄维十二兵团、渡江追击,都是胜负一线之机,以绝大勇气毅然坚持到底。后来十八军入藏,虽未经大战,但艰苦卓绝与战争中最险恶的战役未徨多让。二野最能吃苦成为定论,与刘帅的指挥作风不无关系。
不过京虎所言对印自卫反击战独询刘帅倒也未必是其他人不行,只不过经略大西南和入藏既然为刘帅所部所谓,刘帅自然对保卫边疆胸有成竹,其他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事属寻常。
至于刘帅战后的慎言慎行作风和埋头军事教育不问政治的行为。小时候原来非常静养刘帅的人品和纯粹军人观念,现在看来,固然有刘帅的高尚有关,但恐怕也另有缘由:
首先,任何新朝定鼎后,都有功臣身后之忧,古今中外皆然。犹以杰出将帅为甚。如美国之麦克阿瑟、苏联之朱可夫、我国之林、彭,凡不知收敛进退之人,虽然未必功高震主,但由于人气极旺,若登高一呼,当为今上大敌,故为所忌,若再有小人辈谗言,却也难免。若言刘帅与太祖相互知心,作一表率与众人瞧也非不可信。而后来刘帅挨批,固然有彭大将军任性使气之说,也未必不是太祖一则对刘不够放心(毕竟南京高等军事学院也可与黄埔比肩)二则敲山震虎,对其他跋扈之将帅立一榜样,三则刘帅挨过批也就过关,今后平安可保。
其次,有小道消息说刘邓原非一体,内幕甚多云云。我本不以为然,后来读了读本熊一位先人的日记,本熊此位先人曾于129师任参议,在晋冀鲁豫根据地也工作多年,日记中对刘帅多溢美之辞,对另一位则只字不提,而写到文革后也提到曾于平反后去探望过病重之刘帅,却不提那一位。本熊也怀疑莫非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什么叫“不会打仗”?什么叫“打仗”?懂个班排连战术就叫会打仗了?懂得指挥军队就叫会打仗了?
二战后美国授衔五星上将,第一个就授给马歇尔,众望所归,没听说有人跟他争的,此人二战中没上过一天战场。
第二个授给艾森豪维尔,此人虽贵为盟军总司令,但公认其战场指挥能力不如其政治协调能力。
陈毅可说兼二者之长。他的政治协调能力不用多说,其在淮海战役中经营后勤的表现,证明他也确实是个经营人才。“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根据地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名言出自陈毅之口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他在总前委的分管工作中有感而发。同样地,他在总前委中的地位也与他不可替代的经营能力相称的。
罗荣桓的经营长才也堪比马歇尔,只不过一个经营的是根据地,一个经营的是国家而已。
上面出了这个题,拿给你怎么做文章?只有拼了命往“刘邓大军”方向生发去了。别人的功劳多少是要拿过来一些的。粟大将被黑去了不少。刘帅也只能乐呵呵的当陪衬了。有些作品里面,小平同志在战略层面上辅佐毛主席,在战区层面上指挥陈毅粟裕,在司令部里启发伯承同志,在战术层面上指导再道锡联近山杨勇等,顺便还要关心根据地建设和地方组织发展,简直就是诸葛亮+法正+关羽+赵云,你不服都不行。
平心而论小平武的一面还不算差,但是当了二代核心之后下面吹捧得实在过头。刘邓即使不合,也应该缺乏爆发点:本来两人分工就比较明确。所以至少面子上还是很合的,上面交待下来的任务一件件也完成得不错,直到解放初分手。那个时候刘帅怎么想得到后来这段历史被以如此的力度,向如此的深度和广度发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还不如五十五上将严整
也就是说
有资格上帅的十几个人里
更全面
更优秀的封了帅
稍微有点暇疵的
就放大将里了
至于说上将严整
恐怕也未必
只是他们本来分量就不足
就算稍微差点意思
也少人拿放大镜观察罢了
不过即使有矛盾,也不一定谁是谁非,至少不一定有大是大非,而两人即使不和而配合无误,可见人品。
不会有什么根子上的矛盾。也没有什么意气之争。
也许是两人合计好了老刘扮红脸,小邓扮白脸?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我老婆的爷爷,共和国的一个开国少将而已,其为人,毅力和作风都使我仰慕不已,而他从红四方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到华野见过毛在内的许多将帅,但他最崇拜的是陈毅。虽然很多人认为陈毅并没有太大的军事才干,但是军队要打胜仗除了指挥员的军事指挥才能,还有许多组织协调工作需要去做,而陈毅在这些方面能力十分卓越。
应该说邓在军队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而且邓在政治、经济和用人上还是有能力和眼光的。
要求他们永远保持同步,保持一致是不太现实的
真正杰出的人不大可能没有相当强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