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再论八臂哪咤项充的外号到底来自哪种动物? -- 萨苏

共:💬41 🌺6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据说是因为远古时代,空气当中成分含量和现在不同

我记得生物老师说过,好像氧气比较多,所以古代生物相当多庞然大物。

我那位生物老师是一个大小孩,经常在课堂上表演远古恐龙蜻蜓什么的~~

家园 那氧气到哪里去了呢?都变成二氧化碳了?
家园 嗯,天敌没有合“腊肉”同步增长吗?

好像老萨的意思是说,天敌的增长落后于“腊肉”,直到后来赶上了,所以“腊肉”就绝灭了,然后天敌也“饿灭”了?

人还真没有天敌呢,以后可怎么办?

家园 这我也不大清楚了

搜了一下,对于大气含量变化的说法很多,有说是火山运动造成的,有说是光合作用的生物造成的,看来在学术界还没统一说法呢。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气含量变化还是相当频繁和剧烈的,据测算,大蜻蜓那会儿氧气含量足有35%。

家园 就越来越多夜里要命~~~哈哈
家园 能想到这点的,是高手了

昆虫等动物,是没有血管的,全靠扩散输氧。如果氧分压不够的话,较大躯体中的很多细胞将“窒息”。

家园 原来原理是这样,长见识了~~
家园 那这么说,经常在高压氧舱里坐坐,没准能长大个了?

即使是靠血管供血的动物,是不是也存在着这个氧分压的问题?如果氧分压足够高的话,离毛细血管较远的组织细胞也一样可以正常运转... 所以才会有恐龙恐鸟等庞然大物?

家园 如果有血管的话

可以靠血红蛋白等载氧,而提供给身体的任何一个细胞。这种情况,外界氧气的多少对细胞呼吸本身没有任何影响。这也是人可以长得比苍蝇大得多的原因。

家园 不对吧?血红蛋白只存在于血管之内

氧气分子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壁传递到组织细胞里去的?应该也是靠氧分压吧?既然是依靠氧分压,那么提高氧分压显然会更有利于这种交换的...

家园 老兄,我糊涂了

你到底是想讨论一个科学问题,还是想按书场的风格在这练嘴皮子啊?看样子是后者,您玩好,不奉陪了。

家园 那样的话毛细血管密度可以降低

因为每条血管所能扩散到达的机体范围增大了。但是本质上说动物体型未必会有变化。换一个方向说,即使氧分压不高,高等动物要想长大也不会受限制,无非是多延长出一些毛细血管罢了。所以我们的巨型昆虫都灭绝了,蓝鲸什么的却还进化出来了空前的体型。

家园 看来氧分压的高低只对没有血管的动物管用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是什么造就了史前的那些庞然大物?我是指那些需要依靠血管的高等动物... 那些大恐龙动辄就几层楼高... 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导致后来的动物向矮小化发展呢?

氧分压显然不是答案了...

家园 俺不是学动物的,只是瞎猜一个

大动物实际上是进化的一个趋势,各种动物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都会向着增大体型的方向转变,因为竞争优势在大体型一边。但是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大动物所需要的巨量的食物难以保证,这些大动物就会首当其冲的灭绝。

例子也很好举,恐龙的进化就是从小到大,暴龙这样的极品也是白垩纪晚期才出现的,随后大家一起灭绝,只留下小型哺乳动物。很快又进化出一些超大型的哺乳动物,比如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那些大家伙,我只记得一个是叫天山副巨犀。但是在第四纪的大冰期前后也都灭绝了。反倒是很多小型哺乳动物挺了过来。

家园 那是不是说后来的自然环境变动越来越频繁?

环境越来越恶劣,因而导致动物种类无法进化到超大型,就不得不改变了?

这个倒是比较费解... 照我的理解,时间上越早,地壳结构尚没有稳定下来,因此环境变动就应该越频繁;越往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应该越稳定才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