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看图说事:浙江农村小镇经济(四)--家庭作坊 -- 月色溶溶

共:💬81 🌺8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看图说事:浙江农村小镇经济(四)--家庭作坊

看图说事:浙江农村小镇经济(一):链接出处

看图说事:浙江农村小镇经济(二):链接出处

看图说事:浙江农村小镇经济(三):链接出处

一切的房子、道路、城建等等,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前面三节我们看了小镇的大概,蝴蝶兰查对了,是庵东镇。这小镇在宁波算不上很好,没有资格因富裕而出名,我对外地贫困地区也没有什么切身体验。但是也知道,如果放在全国农村的大环境里,这小镇也算是十分不错的了。要是全国农村都有这个水平,所谓的农村问题大概也就算解决了吧?那么就来看看能反应当地经济特色的照片吧。

小镇的经济可是十分地“浙江”,以私营企业为主。私营企业大概可分为三种,一种是随处可见家家户户的家庭小作坊、小工场。第二种已经正式注册了,人员也已经比较齐备,已经算不得家庭作坊,但是要大规模买地建设厂房好象还缺少那样的气魄和实力,就租地租房开小工厂。第三种是在工业区占地广大、已成规模的正规私营企业。

先看看我在老街拍的几个家庭小作坊吧,小工厂和正规私营企业其实很多是从它们发展而来的。在我看来,它们可算是浙江特色私营企业的“原形”。其实家庭小作坊在那些围墙院落的农民房里多得是,可是我不好意思去敲人家的门,就没拍到。老街临街房子一般都不作居室,有些就被当作了加工场地,大家都畅着门干活。我去拍他们,大不了被好奇望几眼,倒是没什么麻烦。

点看全图

这是干嘛呢?这叫“车横机”,各种原料如晴纶、羊毛、混纺等等都能用横机来织成各种毛衣毛裤,销往外地。这个镇的针织业还是很有些基础的,早在八九十年代就不少人家买了横机车毛衣,或者买来各种布料做成夏天穿的运动衫、老头衫。有些人家自家不生产衣服,专门去收集人家做好的衣服、拖鞋等等,然后跑去外地卖。这个“外地”可不是指本省,就比较远了。据说石家庄是北方这些低档次针织品的集散中心,河南山东等附近省份都会去石家庄找浙江人批货,一个剧院的招待所就被这个镇卖针织品的人们占领了。西南的中心则是成都,也就是在一些批发市场批发兼零售。

这些针织档次确实显得档次不高,但不要看不起,在普通中国人的消费量还是十分巨大的。北方农村,谁家夏天时候发现圆领老头衫破了几个大洞,而这种老头衫价格又十分便宜,添置起来总不会手软吧?这种车毛衣的横机价格十分便宜,现在也不过千元级别,技术也并不复杂,反正这儿的农村妇女们是一学就会的,所以在这个镇挺普遍。不少外地打工妹来了以后学会了,在横机家庭作坊干活的也不少。这样的横机家庭作坊虽然技术简单,也不乏老板头脑活本事大,做大以后在工业区建了气派厂房的。

再看一张吧,真的是很多啊。这张横机看得更清楚:

点看全图

农村里,有些妇女要顾着家里不方便出去干活,需要比去工厂作坊干活更多的“自由”,也或者想更多赚点钱,那么还有一条路:

点看全图

这个女人就在自家的老街房子里,买了一个机器,放在那里干活。这是什么机器呢?我猜是圆机,但不肯定。我知道有些圆机是车袜子的,这个好象却是车衣服的,可是跟横机不同。她车了衣服怎么赚钱的呢?也许是去人家的工厂拿了原料,干了活送去,到时候领工钱。也可能是自己买了原料,做好衣服,然后等那些专门收衣服跑销售的人来买走。

买机器买原料还是比较麻烦?那还有更简单的:

点看全图

衣服“车”好了还是一片片的,前襟、后领、前片、后面、袖子各归各,还要把它们全缝合起来,再剪了须须边边,才可以拿出去卖。这些后续工作,不少工厂和作坊拿给那些在家干活的女人们做,约好日子交货就行。这照片里的女人就在干这活呢。

针织是镇里一个传统产业,另外塑料、建材、机械、电器等也比较可观,所以也有很多适合男人们干的活:各种油泵压机、车床、模具业等等。小镇里的农民们生存方式还是多种多样的,自家弄几个机器就可以“开厂”,也可以租房子“开店”,或者跑去外地做生意的也不少。再不济,去人家工厂干活总是可以的,所以纯粹以种地为生的人家已经很稀有了。很多小块地,已经只有一些老人家在种,能干多少就干多少的活。其实很多也早卖了,现在工厂还没开起来,先暂且种种而已。

同事说小镇即使四五六十年代或文革时也不是只有农业一条路,特别是镇里的农村妇女。作为副业,她们还有另外的办法比如传统的手工艺编草帽可以赚钱,现在虽然少了,可还是有人在干:

点看全图

这种编草帽编草蓝是一门手艺,材料也十分多样,蔺草、金丝草、纸草等等都行。根据草料的粗细,每顶草帽的价格各异,那种很细很细的金丝草编成的最贵,据说在国外很受欢迎,连英女王伊丽莎白也十分喜爱,所以一直是供出口的。从前农民干农活没有现钱可拿,靠家里的女儿或媳妇编草帽赚钱买米买盐的很多。很多人家也愿意多养几个手巧的女儿,编了上好的草帽去交了,赚了钱盖房子还要给儿子娶媳妇。很多女人一辈子就干这个活。至于男人们呢,也可以给人家撑船或者去外地拉“手拉车”赚钱。人们一般以为,改革开放前不允许副业,怎么会有妇女编草帽男人拉车赚钱呢?草帽还出口?可能是因为浙江人不太搞政治,当地受控制相对少,人们脑筋也比较灵活。

文革结束后浙江人很早就开始创业。起初是集体办的乡镇企业,领导们争取农民家家户户至少一人在乡镇企业“进厂”干活。后来乡镇企业没落了,代之而起的就是私营作坊和企业。就算是很普通的,没有什么后台的人办作坊,连注册都不用。也不用担心有人会来骚扰打秋风,那是做大以后,才需要“担心”一点的事情。

本来以为(四)就能写了作坊、工厂,也能写写环境问题的。可是看起来写了作坊就挤不下了,那就下篇(五)再说了。

元宝推荐:闲看蚂蚁上树,爱莲,晨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好帖应该加精置顶, 方便无房族天天膜拜

家园 全国城镇都这个水平的话,那中国就是不折不扣的发达国家了

我给几个同事看这个小镇的房子和市容,他们都很吃惊,加拿大比较兴旺的小城镇也就这个样子,败落的话光景就要惨不少。

家园 哦,原来加拿大也就这样啊.问下:你同事是中国人外国人?
家园 这种家庭作坊看上去,似乎比我想象的生产条件要差一些

理论上来说,和大机器生产相比,效率也成问题。下图的圆机肯定要厉害多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没有可能家庭作坊完全被纺织工厂取代? 我对行业具体生产细节不了解。

家园 曾去过象山下面的爵溪

好心有好报!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那里也是家家户户机杼声,熟人告诉我,你别小看,范思哲也是这镇上做的代工。

吃苦耐劳精神,咱就不夸了,但从经济角度来说,这地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该有多强啊,只要你愿意踏踏实实去干,即使倒个几十家企业,但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发展,要说内地比沿海差的,根本不是资金的投入,而是这种精神和模式!

家园 我发的那种小圆机只是其中一种.我知道另一个镇很多那种二十几万一台

的圆机,几乎家家户户.

老街老房子里拍来的,条件当然逼仄.

家园 是的,个体小,产业大,生机勃勃.

我相信全世界人们会一直需要穿衣服的.

象山也属于宁波.

家园 如假包换的洋人
家园 嗯,欢迎他们来参观访问.
家园 还记得80年代末,90年代初

电视或者报纸上经常有日本兄弟牌编织机的广告,当时这也是个人致富的捷径之一.和照片中类似的家庭作坊在苏南也很普遍.

论收入,我武进的亲戚都比普通的上海人富裕.我妈是典型的上海小市民,过去说起我老家的人,一口一个"阿乡"或者"乡下人",来个亲戚也摆出一副上海人高高在上的样子,她的自我感觉很好.可到了90年代,她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乡下人"的收入水平比她这个"见过世面"的上海人高.

如果美国是我们的邻国,估计一半的米国银都会失业

家园 你说你妈妈坏话了...

美国人会失业?因为中国人勤劳吗?

家园 因为我自认是乡下人嘛

上海人里,我算是比较反叛的一类.

美,加国民的确没我们勤劳.举例说,在美国形形色色的偷渡客中,以墨西哥和南美人士居多,大陆过去的主要是福建人.千万别小看这些福建人,仅仅十年多的光景,他们走遍全美,从德州到新英格兰,到处都是福建人开的中餐馆.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语言还不通,可勤劳致富的信念让他们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过去很多美国城市的华埠是广东话吃香,现在是福州话吃的开,说普通话的也越来越多.

家园 浙江真是藏富于民啊

可能是因为浙江人不太搞政治,当地受控制相对少,人们脑筋也比较灵活。

这个是关键,脑筋活络,不内耗,闷声发大财

不知楼主这个浙江农村小镇经济系列有没有介绍农业状况的计划?

家园 浙江农业类大学专业免费

昨天瞄到的一则新闻,浙江免除了省内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本省籍学生的学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