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埃及见闻录(13)-----回亚洲看看 -- 奔波儿
周四,和哥们儿约好,第二天一起去西奈(Sinai)瞅瞅。晚上看天气预报,开罗在周五是大晴天,这几日,天天阴云密布,周三的夜晚还来了场大雨,让我饭后百步走泡了汤,不由让人怀疑这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周五,推窗一看,阳光灿烂的好日子。收拾停当,和哥们儿接上头,催动坐骑,出发。
去西奈,必须要穿过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我们计划在伊斯玛利亚(Ismailia)穿越运河。在去那儿的公路两边,除了满眼的绿色,还不断能见到装甲车、坦克和火炮做成的纪念碑,这都是为了纪念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10月26日)的产物。听哥们儿说,公路两边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地下工事,当年曾作为埃军的秘密出发基地。
话说第三次中东战争或“六日战争”(1967年6月5日~6月10日)之后,以色列控制了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因此关闭,埃及人深以为耻,在纳赛尔(Nasr)总统及其继任者萨达特(Sadat)的领导下,卧薪尝胆、秘密准备,六年之后,在1973年10月6日---犹太教的赎罪日这天,埃及军队突然发动了进攻,乘冲锋舟渡过苏伊士运河,突破了固若金汤的巴列夫防线(Bar-Lev Line)。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埃及人民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自信心。在埃及军队和叙利亚装甲军团的协同进攻之下,以色列国防军步步败退,再次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此时,一代战神沙龙(Ariel Sharon)率其麾下的143装甲师,从埃及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的缝隙中穿过埃军防线,长驱直入,一路摧毁埃军的SAM导弹基地和雷达站,并于10月16日在伊斯玛利亚(Ismailia)以南、大苦湖以北地区突破苏伊士运河,兵锋离开罗也就101公里。沙龙的奇兵突出,一举扭转了战局,并将埃及第三军团隔在西奈半岛,在这种情形下,埃及被迫和以色列签订了停战协约。
沙龙进军最远的位置不知位于这条开罗至伊斯玛利亚的公路的何处地方,但我们肯定是经过了。而伊斯玛利亚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侧、苏伊士运河西岸,附近地区河渠密布,阡陌纵横,是埃及重要的农业区。这儿随处可见的芦苇荡和运河,让人恍惚间觉得又回到了洞庭湖边的老家。
在伊斯玛利亚以北的坎特拉(El Quantara)小镇,我们经过一段曲里拐弯的路,从穆巴拉克和平大桥(Mubarak Peace Bridge)跨越了苏伊士运河。这座大桥是2001年10月由日本援建的一座斜拉桥,主跨高度为70米,还算漂亮。桥上车辆很少,但禁止停车,我们只能减慢车速,拍上几张。桥下正好有一艘满载货柜的轮船在通过,运河没有想象中那么繁忙。记得以前看《阿拉伯的劳伦斯》,劳伦斯在经历千辛万苦徒步穿越西奈沙漠后,听到苏伊士运河上的汽笛声响,激动地热泪盈眶。几千年前,摩西带着犹太人摆脱了拉美西斯二世的追兵,穿越红海到达西奈(Sinai)的时候,会不会扑倒在地,亲吻脚下的这片土地?可我看着蓝汪汪的河水,却心情平静。
哥们儿说这苏伊士运河论长度远远比不上俺们的京杭大运河,但苏伊士最早开凿于公元前2000年前的十二王朝法老Senusret三世统治时期,且现今亚欧贸易80%的货运量都是通过这条运河完成的,无论是历史还是其在世界上的交通地位都是京杭大运河望尘莫及的。
通过运河以后,就是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岛,算是踏上了亚洲的土地。说起来,这苏伊士运河作为亚欧分界线的功能只是在地理上,在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这条线并不存在。
去往阿里什(El Arish)的公路大体和地中海海岸平行,需穿越西奈沙漠。由于此处海拔较低,公路两旁的低凹地有水坑,那儿总会有一小片棕榈或者椰枣林子,苇塘子也是寻常景色,不过最常见的还是连绵不断的沙丘,上面点缀着骆驼刺、沙柳之类的沙漠植物。不时能见到一些树枝和芦苇搭建的小棚子,那是牧羊人和放驼人的家。有孩子们在空地上踢着足球,生活的艰辛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欢乐。一处山丘上,还能看见球状的雷达站,西奈半岛的东边就是阿拉伯的宿敌以色列,西奈半岛回到埃及的怀抱已经四分之一个世纪,战火虽未再次点燃在这座半岛,但边界处不时响起的枪炮声,告诫人们:真正的和平仍未到来。
公路上车不多,临近阿里什的时候,天上阴云合围,落起了雨。当冲上一座山丘的时候,已经能看见地中海的蓝灰色海面,下面就是阿里什。阿里什的西边沿着海岸都是漂亮的别墅和现代化的公寓楼,还不断有新建的房屋,被脚手架包围着,但街上没什么人,房屋大多也是多日无人居住的样子,看来这些都是供游客或者富人们渡假的所在,因为过了旅游季节才如此寂寥。
穿过别墅区,就是老城区,此处的房屋大多破烂,和开罗的寻常居民区一样,到处有人们乱扔的垃圾,但街道上人气渐旺,这才是真正的阿里什,古埃及的流放地,现代贝都因人的家园。再向东41公里,就是以色列的或者严格意义上属于巴勒斯坦领土的拉法(Rafah)难民营。
我们来到了海边,寒风烈烈,时不时从阴沉沉的天上撒下几滴雨点。沙滩上散落着游客扔的酒瓶子、易拉罐和食品包装袋,还有雪白的贝壳。地中海的海浪一拨拨卷了上来,拍在沙滩上,形成一团团的白色沫子,旋转着退下,不一会又被下一波浪花推了上来。沙滩上,有一个贝壳组成的小姑娘头像,拖着两条长辫子,浪花和海风已经抹平了面目,但轮廓犹在。由于没有海堤,涨大潮的时候,海水可能会漫过街道,马路牙子边的沙堆证明了我们的推测。
返回开罗的时候,我们在伊斯玛利亚的路边店,吃了顿埃及式的快餐,就着红茶,休息片刻,又踏上了归程,前方是永远车水马龙、杂乱嘈杂的开罗,1800万埃及人的家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El Arish、Rafah都是从西奈战争开始就在以色列和埃及之间反复争夺的地名,Yigal Allon、Israel Tal这些名将的名气就是在这些地方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