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Sa faci din rahat bici -- AleaJactaEst
而那个霸占体操冠军的是他的弟弟Nicu。那个体操冠军据说就是大名鼎鼎的科马内奇。
g14酝酿了十几年的g联赛也许会重新被提出来对抗改革。
当初看到金刚狼,第一时间就想起保加利亚的大胡子。
94那支保加利亚,真是牛啊。
凭着和非洲的天生联系,成为了非洲球员登陆欧洲的桥头堡。
法国的青训系统也是很赞的,还有荷兰、葡萄牙联赛,都是源源不绝培养新星。
至于德甲,拜仁独大的时候还可以倾国之力以战欧洲,现在看似是群雄纷争,但水准也下降不少,也难怪欧战不佳了。好像以前看过一个说法,球员都不愿去德国联赛,因为税要交的特别多?
说白了,不愿意那么为自己的俱乐部队掏腰包。
俱乐部收入少,自然支付球员的工资也不高。
谢晖几年前在德乙是主力,好像每个月也就50000人民币。
这两个联赛目前都只有一支球队是欧冠级别的,拜仁和里昂。其他球队都还差点分量,因此想要成名在这两个联赛找一个二流或者准一流球队还是很有希望的。而且二者还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球员群体——非洲和东欧。
法国和非洲的关系不用多说,目前法甲更像一个球员生产基地,原料(青少年或未成名球员)经过加工之后再出售牟利,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已经应该算是二线联赛了,只不过由于原料来源不愁所以还能支撑里昂这样的年年换血的球队冲击欧冠。这一点是荷兰葡萄牙这种同样长于青训的联赛难以相比的。德国以前一直将目光瞄准东欧,一是因为近,不光是地理还有球风;二是因为便宜,转会费和薪水都很低。同时德甲的地位也让东欧球员更愿意选择它。
在改革之前的欧冠联赛,德甲和法甲最大的资本就是它们的参赛名额。相对于三张门票来说,这两个联赛其实并没有这么多对得起门票的球队,既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欧冠集团。这一点和意英西三强差别很大。因此这就让实力本不一定占优的球队有机会得到更多的收入用来提升实力。但是改革之后这个优势基本就荡然无存了,东欧的大牌球队将因此减少失血,实力至少不会弱于沙尔克、汉堡这种球队,但对于罗马利物浦的威胁却要小得多。因此我认为实际上普拉蒂尼这个政策是牺牲了德甲这样的“中产阶级”。
其实这两年对于德甲来说很重要,目前这个联赛正处于汰弱留强的时候,上赛季结束前我曾经说如果给德甲三年时间,他们也许能重新振作。但是欧足联只给了两年。具体结果如何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是尼库长期纠缠甜妞的,科出逃后,某一国内媒体有刊登过她的专访,科马内奇说尼库差点生生折断她的指甲。
90年以后,一直很喜欢罗马尼亚队,他们总是在不被看好时火那么一把。
至今记得罗马尼亚人的罚球顺序,依次是:哈吉、卢普(此人踢点球极有特色,一瘸一拐地走到罚球点,用足弓推了个刁角度进门,可惜后来成了黑社会被抓)、罗塔留、博贝斯库(打上角被邦纳扑了一下,还是进了)、最后一个蒂莫夫特没助跑踢球被扑出。
大概是三十米以内的归斯托伊齐科夫管,三十米到一百米的归伊万诺夫管.
当时一个罗马尼亚球员在禁区里被踢伤,担架停在场边。勒卡图十罚进点球后跑去拥抱——那个争来点球而受伤的是谁?
当时报道说坚韧的防守在120分钟令地头蛇巴塞罗那一筹莫展。不过还真不知道点球大战最后是这么个古怪比分。
1994年对上阿根廷还真算不上霉运,老马东窗事发,此后阿根廷队训练都打不起精神来了。事发后阿根廷成为了各国媒体的焦点,各种报道相当多。记得报道过对罗马尼亚前某天的训练大家才练习了二十多分钟就都无精打采,有队员陆续退场了。98年对克罗地亚倒算不上好运,克罗地亚那一届评价相当好。雅凯自己都说克罗地亚很强:“我们不怕巴西,荷兰或者意大利,但是克罗地亚很强。幸亏我们不久后就扳平了,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一名荷兰队员(好像是戴维斯,记不清楚了)也说过,“半决赛我们输给了巴西,很不服气。争夺三四名的比赛我们输给了更强的克罗地亚,没什么不服气的。”
90年世界杯时我正面临高考,很多比赛只能看录像。这一场倒是完整地看了直播。可惜对那感人一幕就是没印象。不过我记得那个点球是勒克图什自己赢来的,当时他传中球打在别拉诺夫还是库兹涅左夫手臂上,这个球其实略有争议:防守方腿在禁区外,躯干部与禁区线平行。还有那场哈吉是因预选赛红牌停赛,顶替他的是瑟伯乌,此人的组织能力也相当了得,第一个球就是他助攻的。很纳闷这些人一到意大利就象进了黑洞。
2000年后,罗马尼亚人已经淡出我的视野,但是他们上世纪90年代的表现至今铭刻在心。一起期待他们的重新崛起,期待下一个“喀尔巴阡的马拉多纳”的出现吧!
罗马尼亚的黄金一代貌似没有在大联赛里混得好的,这点不如他们的东欧其他兄弟国家的球员。
直到下一辈分,才有穆图,齐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