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为什么不喜欢“集结号”-回河友小川 -- 黄金狮子
我不认为这部电影可以承担狮子的指责。也不认为导演有希望达到狮子所批评的那些东西的故意。
狮子所指责的,其实通过剧情都是可以解释的。文艺作品的视角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一部文艺作品都体现如何宏大的主题。
即便这部电影的立意不“高”,眼界有点“小”,但我觉得本身只不过要表现一场战争中普通人的境遇和感受,以及为了很朴素的“道理”所表现的执着。
即便是作为主角对立面的某种“冷漠”(其实我认为是正常的),我也不认为会对观众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就我看电影以后,我没有听到任何关于“共产党怎么出卖自己人”之类的评语,反倒是更多听到了“当年真是不容易”之类的评价。
主要是太丑化我军的思想意识教育了,而且丑化得没谱,有点象某国军的共军人海战术,国军杀得手软才输了内战论,没什么信服力。也间接导致冯导的人性教育的失败。
要想让别人牺牲,剧本里那种纯哄骗是比较低级的方式,没什么技术含量,效果也好不到哪去,狼来了的故事总听说过吧,你骗上两回肯定再也指挥不动部队了,我党要这水平八年抗日都撑不下来。只有让人即使知道是必死还是毫不犹豫,甚至争着死,那才是厚黑的王道,伊斯兰恐怖分子是用72个处女,我军用美丽新世界,只有用这种遥遥无期,死无对证的美好东西,才能长大规模的培养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这里面也是有人性可以挖掘的,可惜没多少人体会出这种境界,或者象俺体会出来却编不出来剧本
道理没有错,就是主流是什么,这个大家都很清楚。
但是“是完全交待了背景和前因后果,还是只描述了一部分事实,这就反映了该导演个人的素质了!”
这个就是上纲上线了。换句话说,要是觉得拍电影都应该从大决战那个角度那个逻辑入手,那么出来的就是样板戏啊!
电影本身,作为一个艺术手段来说的话,肯定有真实性的要求,否则没人看。但是真实性不需要也不应该用主流非主流的因素去加权重。很简单,艺术不是历史,它是可以不断再现的东西,主流的东西毫无疑问表现率会比非主流高,而所有人能够表达的,都只是部分真实。
这电影编的如何,还是要看了才知道。没看就说三道四,这就无聊了。小说官司是渣,这没问题,只是靠着迎合某些人口味成为话题而已。无论是题材还是小说本身的质量都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
电影集结号不一样。
可以说,电影在改编上,名字的改动是最有意思的也是最值得注意的。但是看了这里许多贴子的评论,都是在评论官司,而不是集结号
关桑树什么事情。
我好像没看出“组织不可靠”的意思啊。
“左派”希望看到宏大主题,不希望看到“人性”,所以说--“《集结号》充满了小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调”,以及“中国的导演到《集结号》完成了反动。。。”(大意)
右派希望看到“人性”,不愿意看到残酷,所以说--“冯小刚犯了‘反人类罪’”、“国共内战,中国人杀中国人,还有什么值得歌颂的?”(看,在部分人眼里,在另外一部分人看来是为共党抹黑的冯小刚和《集结号》恰是在为共党“唱赞歌”)。
虽然用“左”或者“右”来分,多少有点贴标签的嫌疑,不过就我个人的观察,大致不差。
归根结底--各取所需,都有点选择性失明罢了
关于这电影,陆续听几个人聊起过.他们中有强调太惨了(这是女的),有说很深刻(这是男的),而且这几人都强调了组织不可信什么的.说来这几人都是在写字楼里上班的,就薪资职位年纪而言,有大的有小的.当时聊天时,也纳闷大家观感原来如此不同,不过寻常聊天,加之距离太近,争论起来无谓,也就没说别的.
不少人对类似话题,其实是习惯于被动或主动地去接受灌输的,只看哪边声音更大是否所谓主流而已.所以个人觉得,有理有据地抨击下官司的精装版-集结号,也不是什么大了的坏事.
在看电影之前,我早就知道那个关于几个“不可靠”的笑话了。也不过是当作笑谈罢了。
我倒是觉得更大的可能是--先入为主。
一些人是带着“看了《集结号》,才知道组织不可靠”的印象走进电影院的,或许是某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
我不知道这句话最早是如何出来的,但我认为炮制这句话的人肯定没有很好地看完整电影。
而从我前面说的“左派”和“右派”的视角来看:
“左派”需要证明“小资产阶级的导演完成了反动”,所以他们需要“《集结号》反映了组织不可靠”。
而右派出于逢共必反的心态,当然是更加乐于见到“《集结号》反映了组织不可靠”的,虽然,右派更喜欢从“《集结号》在宣扬战争残酷”“《集结号》反映兄弟相残”“《集结号》歌颂共党”等角度入手。
在这一点上,双方达成了默契
有人看的是常孟兰的集结号。也有人,看的是自己的集结号。至于说那个才是真正的集结号?也许可以投票,选出大多数人看到的集结号是啥样子的。
一定要分清楚被欺骗的牺牲和自愿牺牲者高下的人,是不可缺的,但我相信,对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和牺牲者相比,也是高下立见的
是在网上看的这片,开始都还好,只是后来越看越觉得要向先进文明学习也不是这么个整法嘛,拍摄技巧,特技效果学得越多自是越好,但生搬硬套的把一些东西往里塞似乎就过了.有时觉得啊,这或许也是店大欺客的一种表现吧:).就象少数的网路小说的作者,敲个历史类故事还会去找很多的相关书籍来参考,生怕被人指出有硬伤;而一旦面临指责,也还会竭力引经据典的去辩驳.而这些大忽悠们,显然是没了这种顾忌.
我没有看到任何人被欺骗。
我们这种对军事稍有了解的,看惯大片的,确实能看出许多问题来。但这属于技术问题。总的来看,片子拍的还算热闹,对战争场面的表现要强于过去的战争电影。肯定还有很多不入眼的地方,但我认为应该宽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