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该错过的电影:“集结号” -- 淡淡微风

共:💬70 🌺9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所谓的细节纯粹是胡扯,居然也能骗来这么多眼泪

上级交代掩护任务,从来都是明确告诉掩护部队坚持多久,然后自主决断,从来没有到时候再临时通知他们撤离的----等掩护部队完成了任务,大部队早就撤出几十公里了,还怎么通知他们?

家园 上级有高人,会千里传音,小号嘟嘟一吹,多远都听得见
家园 不是完美的问题,而是原则的问题

部队最忌讳的也是这个。就象楼下某贴所说的,如果大家都知道断后是会被欺骗的,下回谁还会来拼死断后?那么这个团是否有可能真正有灭顶之灾?那他哪个团长是否还称职?明明有个坚守多少个小时自行突围的选项,偏偏要等那个靠不住的集结号来凑这个情节,确实让人不好相信。至于杨金远就是这个感人情境的创造者,怎能没有关系?

家园 是被掩护的部队吹号吗?

请注意刘泽水的团不是被掩护部队,而是阻击部队。不是只有九连在阻击,还有该团其他部队在南岸的其它阵地进行阻击。号应该是在团长带领的其他阻击部队撤离时吹的,而不是“被掩护部队”吹的。

因团长更掌握整个阻击战局的发展态势,由其通过吹号来决定何时撤下九连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小梁后来的解释也说明团长是在其自己撤离时才决定要不要吹号撤下九连的。

家园 的确很擅情的,令人欲哭无泪

一个悲剧喧染到这个程度,冯导不会是只为了赚一场观众的眼泪那么简单。每一个正常的人看过后都会思考,至于思考的方向就见仁见智了。

但是有一个最大的败笔就是男主角的那口京片子,本来一个挺朴实挺坚韧的角色,却一张口象个胡同串子,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极端硬拼在一起,形成了这么一个效果,这是冯导的地域文化圈的局限性。

家园 说的挺好。为什么一谈电影,就有人念念不忘人性呢。
家园 团主力自己就是被掩护的部队

刘泽水的团在完成了阻击任务撤退时,仍然要留下一支小部队阻击,以保证团主力可以摆脱追敌,在这里,团主力就是被掩护的部队。

家园 我这人比较糊涂,看一部电影好坏只看有没有自己想看的。

集结号对我来说,足够了。两个小时,战斗场面也好,热泪盈眶也好,看完关机,还不是该干嘛干嘛?至于冯导想说什么,又有什么样隐约的含义...那是他和大家的事.

家园 觉得这部片子没意义,不看了

不打算看了

家园 首先,那时候还米有祖国呢

他的那个敬礼,不只是对团长做出了承诺,也是对祖国,对人民,对自己军人的荣誉,做出了承诺,而这个承诺,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的

其实么,一个内战,双方士兵各为其主么。国民党的兵不也是顶着解放军的子弹冲锋来着,这个片子跟爱国啊,政治啊什么的没关系。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战友的情义跟军人的荣誉感。

家园 呵呵,您为啥不看看自己的原文呢?
家园 没劲,看了小说后,觉得这个故事经不起推敲...

老冯这个人,也就是跟着别人,学了点儿花活,别指望北京那帮侃爷能整出啥像样的玩意儿。

谷子地的“高大”形象背后只能看出那种没有深度的“崇高”!

家园 作者军事知识贫乏,华野或者中野的部队啥时候去东北剿匪了?搞笑!
家园 说到“骗眼泪”,倒提醒了我们——这样设定更“悲情”啊

国军上自军长,下到营长,玩这一手都熟练得很哪。

估计这片子拿到台湾去放,定能做到“理解万岁”,也能得到更大的“共鸣”吧。

家园 作为电影或者说作为电影来看,已经非常好的片子了,

偶给88/100分,是我几乎最好的电影评分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