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戏迷史(二) -- 月色溶溶

共:💬59 🌺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的戏迷史(二)

说了剧种,再来说说我小时候看戏的地方。

我小时候经常看戏的地方我们叫“大会堂”,离家不远,那儿既放电影,也演戏曲,附近小学中学有个什么活动也经常借用。我记得学校有文艺表演的时候,我也在那儿登过好几次台呢。那时候的大会堂还没有经过改造,就是中间一个大水泥台,下面挨挨挤挤上下层大概能有两千左右的座位,硬木板的。

能在大会堂演出的剧团一般还是有点层次的,至少是什么县什么市有时侯甚至是什么省的剧团。我记得票子紧张的时候,连最后排也坐满了人,观众少的时候呢,就稀稀拉拉坐前面三五排后面全空着的时候也有,那时候,我就会有点替台上的演员难为情:这么少人。。。可是热闹的后场锣鼓一敲响耳膜,红色的大幕一拉开,舞台上五彩缤纷的布景模拟出桃红柳绿那遥远的古代,这气氛一出来,我也就忘了,只记得伸长脖子等待才子佳人们出来了。

在这个“大会堂”剧院里,我看过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叫《方玉娘祭塔》,其实这是一出极少演出的越剧老戏,连唱腔都还十分简单老式,有越剧初期“的笃板”的风格,至少在那一回之后,我再也没见哪个剧团演过。可是也是那一回,真正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共鸣”:方玉娘去祭塔,上一层塔就开窗开门点香点灯唱一段,每段唱末尾,都是“南无~~~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这时候,不知是谁开的头,全场的观众竟然慢慢跟着她一起唱起来:“南无~~~南无阿弥陀佛~~~”。

那天我是坐在妈妈膝上的,一开始听见千众齐唱,有点吃惊,伸长脖子前后左右张望,看大家都那么认真盯着台上跟方玉娘一起祭塔齐唱,回头看看妈妈也不理我只盯着台上,只好又乖乖坐下来,然后也终于忍不住:南无~~~南无阿弥陀佛~~~

我妈妈平常忙,有时侯就会羡慕那些白天晚上都能赶场看戏的戏迷。她给我描述过文革后红楼梦恢复上映时的热门:一天二十四小时候日夜场不间断放映,票子还是十分紧张,她的姐姐我的大姨妈要她帮忙买票,她买到的是后半夜一点多的,大姨妈却失约没来,她实在舍不得浪费这两张票,就半夜把爸爸抓起来一起去看,虽然她已经看过一场了。当然,她说:我看两场算什么啊,我知道的某某家的大妈喏,她就连看了十几场,看一场看到黛玉葬花就哭湿一块手绢。电影下档了,去别的城市放了,人家还追去继续看呢。。。听得我连连吸戏,看来我们这戏迷实在迷得小儿科啊。

越剧在浙江的群众基础其实是十分深厚的,有许多的草台班子:一些有些戏曲功底的人们七八个十几个就凑起个剧团来,到处去演出,也不挑拣演出场所的条件。在越剧的发祥地,绍兴下面的嵊州,以前叫嵊县的,这种草台班子就特别多。不过你可不要看不起草台班子啊,很多草台班子的演员,唱功做功并不比那些上海杭州的名演员差,常常让人感叹唱出头之难。

草台班子条件差,一般很难上我前面说的那种大会堂之类的比较正式的剧院去演出。那么我是在哪里看的那些草台班子的演出的呢?这,就下回再讲吧。。。趁着周末睡够了懒觉现在睡不着了来写的,现在真得睡了。。。

竟然找到了《方玉娘祭塔》的视频,能看吗?:外链出处原来只唱了前面一段,没有后面的“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

唱词:走啊,(唱)上宝塔来第一层,开了一扇窗来一扇门,点起了一支清香一盏灯,礼拜南海观世音,保佑儿夫文子敬,中得高官步步升。上宝塔来第二层,开了两扇窗来两扇门,点起了二支清香二盏灯,礼拜那紫竹林中观世音,保佑舅公老王同,愿他越老越精神。上宝塔来第三层,礼拜那救苦救难观世音,保佑梁氏素云姐,早生贵子跳龙门。上宝塔来第四层,礼拜那大慈大悲观世音,保佑去世双父母,安安适适百年春。上宝塔来第五层,礼拜那千手千眼观世音,保佑替死孤魂女,下世投胎转男身。上宝塔来第六层,礼拜那白衣大士观世音,保佑令公与令母,福也增来寿也增。

阿弥陀佛,为人可比一张弓,朝朝日日称英雄,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有朝一日功圆满,扳起弓来两头空,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渺渺在梦中,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天地万古常春间,人生劳碌一场空,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日也空来月也空,来来往往又无踪,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日月万古常运转,人亡千年影无踪,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金也空来玉也空,死后何惜在手中,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万两黄金拿不去,为它一世受牢笼,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夫也空来妻也空,大难到来各西东,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弥陀佛。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履虎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戏迷沙发

在越剧的发祥地,绍兴下面的嵊州,以前叫嵊县的,这种草台班子就特别多。不过你可不要看不起草台班子啊,很多草台班子的演员,唱功做功并不比那些上海杭州的名演员差,常常让人感叹唱出头之难。

时也命也运也呀

家园 不懂戏曲

但拦不住我来凑热闹,对不?你们内行看门道,俺们就看热闹。

家园 其实戏曲主要还是看唱腔

伴奏和台上摆设太多反而容易喧宾夺主,影响观众的欣赏效果。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培养一个戏迷,最好的方式不是看电视,而是听广播,能够集中精力欣赏唱腔,在想象中构画出戏曲的场景是最好的。

家园 【文摘】百年越剧

百年越剧知识

1.越剧诞生,是1906年3月27日在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戏《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大戏《双金花》(后半本)。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正式演出,越剧(最初称“小歌班”)从此诞生,该日被定为越剧诞生日。

  2.越剧第一副戏班,是1906年东王村演出后,高炳火等特请来师傅倪生标来掌班任派场师傅,由他讲戏分场,派角色,正式组成了“李世泉钱景松戏班”,成为越剧史上第一副戏班。

  3.越剧第一次进入城市演出,是1910年进省城杭州的。当时钱景松、高炳火等的第一副小歌班,正在余杭城乡演出,因唱书时认识的老关系,聘请他们到杭州市郊拱宸桥茶楼演出。茶楼唱书是常有的,可演小歌班戏文以前却没有,茶客吃茶又看戏,甚是欢迎。被杭州人称“滴啄班”的“的笃班”应拱宸桥荣华戏院老板相邀进戏院演出,这是“小歌班”诞生以来第一次进中等城市戏院演出。

  4.越剧第一次在上海演出,是1917年5月13日,首演于十六铺新舞台原址新化园,剧目为全本《蛟龙扇》。广告中标有“绍兴改良”四字。挂牌演员有:袁伯泉、袁伯松、俞岳法、袁陆奎、金娃桂、俞月花、袁文三、袁生莫、冯凤舞、俞逸相、支苏运、金荣奎、俞存喜等13人。

  5.第一个越剧专职乐队,是1920年底至1921年1月,以马潮水、王永春、卫梅朵、白玉梅领衔的男班,演出于升平歌舞台(在华兴戏园原址改建)。并从嵊县请来“戏客班”的3位乐师周小灿、周孝棠、周林芳,建立了越剧史上第一个专职乐队,演唱改为由丝弦伴奏,越剧音乐由此进入〔丝弦正调〕时期。

  6.首次称越剧为“绍兴文戏”的,是1921年9月16日,由费翠棠、岩焕亭等组班的男班,演出于第一戏院,是日,《新闻报》广告中有“由西门移此烦演绍兴文戏”一语,这是越剧首次有“绍兴文戏”之称。

  7.越剧第一副女子科班,是1923年7月9日在嵊县中南乡施家岙村开科。当时在上海经商的嵊县商人王金水从京戏髦儿戏中得到启发,请来男班著名大面金荣水任教戏师傅,回嵊县举办女子科班。其中有小生屠杏花,小旦赵瑞花、施银花,小丑施小彤,老生王香珠等。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女子越剧的诞生日。

  8.越剧第一位女小生,是屠杏花,时间为1923年。

  9.越剧女班第一次在上海演出,是1924年1月,在上海在升平歌舞台演出,报纸广告上称“髦儿小歌班”,演员有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等。

  10.第一次形成〔四工调〕,是1925年第一副女班施银花新创的。它解决了女孩子的唱腔问题,发挥了姑娘家嗓音的特长,成为女子越剧的基本腔,即以6—3定弦。《方玉娘祭塔·上宝塔来第一层》是〔四工腔〕的第一首著名唱段。

(该网页列举了百年越剧的80个“第一”)

家园 我也很爱看那些讲戏曲演员故事的电影电视,觉得特别江湖。。。
家园 谁敢拦着啊?告诉我。。。
家园 唱腔是很重要的,

很多戏,我就是在爷爷的收音机里听得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不过对人家专业的来讲,所谓“千斤白,四两唱”,并不是说念白比唱重要,而是表明不仅要重视念白,而且还要在念白上下功夫。。。

对我们一般爱好者来说,听听唱唱名段就差不多了。。。

家园 谢谢资料。
家园 我的概念,越剧就是“红楼梦”,“红楼梦”就是越剧

其他都没听过,现在的角儿,是谁,就不明白了。

家园 呵呵,那就慢慢对你进行普及。。。
家园 送花,再问一下

溶兄啊,有出《罗汉钱》,是越剧吗?若是,你熟悉吗?里面的那支“紫竹调”可是好听的紧。能搜到吗?或者你干脆唱一个如何?

家园 《舞台姐妹》讲的就是越剧吧?

记得当年都传说上官云珠和太祖云云,颇有后世三代与“国母”之眉眼。原来人民群众也是有传统地。

在有些圈子里,对越剧还是有些不屑的。认为越剧是为了迎合上海滩的资产阶级阔佬而造出来的。哈哈……讲“根红苗正”原来不是共产党的首创啊。

家园 还有很多票友的功底也不错的

小时候在西湖边,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票友在那里切磋;城隍山上的火警瞭望台边上也是个票友聚集的地方。听他们唱起来,感觉和剧院的水平也差不多,少的只是行头扮相。

家园 梁祝,白蛇传,这两个应该也有耳闻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