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书笔记《世界哲学史》-1 (希腊哲学史部分补足) -- 沉静的悲哀
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本来就是慢慢咂摸体味的东西么.
记得在某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诗和艺术都是哲学的最高境界”,大概是这样的。回去再查一查。
从某种意识上而言,我理解也认同这种说法。
那时候他们的课程真好玩,神学,哲学,艺术都一起学,多好啊。
放在一起学,自然
“诗的高境界,文学艺术的高境界和哲学的高境界是彼此重叠,彼此融合的。人生的高境界是诗与哲学的结合。”
是所有文学艺术以及科学的顶峰。
如此广阔神秘
I 过渡时期 (15,16世纪)
1, 过渡时期的社会变革
1.1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大规模应用,新大陆和印度被发现。
1.2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开普勒的《宇宙和谐》,认为整个宇宙服从于一种统一的规律性;
伽利略用自然科学原则来分析世界。
1.3 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的众多艺术家;
1.4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5 社会结构的变化,资产阶级新阶层的出现。
2, 过渡时期的思想家
2.1 佛罗伦萨的马基雅维里(Machiavelli),《君主论》,他认为“政治行为的唯一准则就是国家的自我保存和强盛”。
2.2 荷兰的Grotius, 现代国际法的奠基人。
2.3 英国人Thomas Hobbes, <Leviatan>, 国家哲学家,认为一切都应该服从于国家意志。
2.4 德国的尼古拉(Nikolaus),思想开放,爱好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红衣主教。他认为,上帝的存在是绝对的,而我们一切思想的结果就是无知 (docta ignorantia).
2.5被烧死的布鲁诺(Bruno), 早年曾是修道士,对真理的追求使他离开教会,一生颠沛流离。他吸收了很多人的观点,但是他的泛神论,即上帝存在于万物之中触怒了教会。
2.6 英国的培根,他14岁在剑桥完成学业,之后一生仕途顺利,位高权重。政治生涯之余,进行科学研究,力求对科学进行全面革新。
2.7 德国的波墨(Jakob Bohme), 格尔利茨的鞋匠,神秘主义者。他认为,“灵魂的最终解脱就是在神圣本源中的彻底安息,抛却所有的欲望”。BTW, 牛顿是波墨的热情读者。
II 巴洛克时期(17世纪)
1, 笛卡尔(Renetus Cartesius), 生活在安静和动荡中交替进行——接受教会教育,巴黎社交生活,隐居,参加了30年战争,游历欧洲,隐居。
笛卡尔思想的基本主题是上帝和灵魂。他试图用纯理性的数学方法来推理出上帝的存在。同时,他将精神和物质世界完全割裂。
2, 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 出生于荷兰的犹太人,青年时期由于思想独特被驱逐出犹太社区,一生孤独,靠磨制光学镜片为生,早逝。
他说,“……日常生活所见的一切东西,都是虚幻无谓的;一切令我恐惧的东西,除了我心灵受其触动外,本身无善恶之分……我要探究究竟有没有一种东西,一经发现和获得智慧,我就可以永远享有连续的,无上的快乐。”
斯宾诺莎的思想:
2.1 幻想自由意志的人如同被抛向空中的石头,这块石头在下落的过程中也幻想能够决定自己的下落路线的地点。
2.2 每个个体的本性都在于追求自我保存。疑问,那么自杀呢?
2.3 理性必须克制和压抑激情。人的激情会力求自己的欲望得到完全满足,不顾其他情感,也不顾整体幸福。完全理解,心有戚戚然!
2.4 理性的最高形式直觉,是事物的必然性,是我们赞同和意欲的东西,是我们能够达到的唯一自由,是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这是“对上帝的精神之爱(amor dei intellectualis)”,也是“对不可改变的命运的爱(amor fati)”。
3,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兴趣和成就广泛,在政治和哲学研究上都颇有建树,也发明了微积分。但是晚年失宠于宫廷,在孤独中死去。
他的哲学理论有:
3.1 单子(Monaden)论;
3.2 前定和谐论,即世界的发展被上帝预先规定;
3.3 辨神论,即人有自由意志。
你要的药得在别处寻
我就想起了斯多噶学派和奥勒留皇帝。
人间万苦人最苦,所以我们应该让自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