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旧贴新发】辽宁没落的原因 -- 凉菜热了
匹兹堡链接出处
国家通过严格执行加班补助,控制加班;提高单位时间的工资水平;严格实施每天8小时,每周5天上班时间来变相增加就业岗位。工厂主,资本家在前期剥削得差不多了,是到了降低他们剥削程度,回馈社会的时候了。
目前大家的工作,很多情况下就是不明不白的加班,而且还什么都不能说、不敢说,大量的就业岗位,就被加班无情的剥夺了。控制加班,也有利用产业升级,当企业成本上去之后,当低效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产业投资资本无疑会向高效产业、企业流动。我们不能做一辈子的世界廉价工厂。
http://www.bjdj.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9
200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1358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2.8971亿人)的55.33%;201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8193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3.88亿人)的56.33%;202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75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4.88亿人)的52.13%。
目前农业劳动力占全国从业人员的49.3%,到2000年达到47%,2020年达到25%。这是争取目标,在此期间剩余劳动力还只是在相当程度上处于潜伏状态。但即使如此,也不考虑农业劳动力增减的因素,这一期间亦将逐步使1.5亿潜在农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
总括起来,形成未来20年中国社会就业压力的三大来源为:(1)现有1.1亿国有企业职工和3600万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中,随着改革的深化,至少需剥离富余人员20%,约3000万人;(2)现有3.3亿农村劳动力中,有1.5亿剩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寻求机会向城镇转移;(3)按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资源1200万人计算,到2020年全国将共新增劳动力资源2.4亿人。仅此3项,平均每年需要创造2100万个就业机会。
题外话。个人感觉即使在中国人里头,东北人也是最好面子的人群之一吧。比如我大学时一个铁岭来的同学,大家出去吃饭AA制她刚好没带够钱,问人借了凑上,回宿舍再还人家。就为了这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她把负责组织的那位同学骂了个狗血淋头——因为她觉得这让她很没面子。人家跟她再三道歉后,还是不依不饶地为同一件事纠缠了几近半年之久。
后来有同学进了四大当审计,说每次去审东北的企业,看到的内部帐都显示普通职工月工资只有600-800元左右。可几乎每个女职工身上穿的,都是价值一两万元的大衣。同学觉得很诧异,这几乎是把身家的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一件衣服上了吧。
还有一个朋友某年冬天去东北玩。一天打出租车,上了车司机师傅就问他“您不是本地人吧”。朋友奇怪,因为他虽然确实在南方出生长大,可是祖籍东北,身高1米93,看外表就是一条东北大汉的样子,口音也和家里长辈一样。遂问,师傅答曰“我们这里都没人穿这种没牌子的衣服,本地人都穿名牌”。(其实朋友当时穿的是某个专业户外运动品牌,当时国内认识的人还不多。)
没其他意思,各地风俗不同,没什么好还是不好的。只是感觉东北人确实比很多其他地方的人更好面子一些。
第一件事情难以评论,伤自尊了吧。第二第三件都是喜好穿的意思,别的地方不知道,大连是喜欢穿,但如果照文中所说的人人名牌,那大连那么多卖中低档衣服的地方都得趁早关门,想想也不可能,大连的大菜市生意也很红火,文中的例子只能说别有隐情。90年代的头几年都在大连的美资办事处工作,那时在工薪阶层里还算是比较好的工作,整个楼里都是差不多的年轻人,好衣服有几件,天津街的小店里扫的仿版的衣服也不少,离开了大连才知道还有挣5000,买LV的。说好面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那才是永恒的攀比的话题。五十步与百步而已啦。在评论一个地方的人都怎么样之前,不妨去住段时间,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嘛。
2007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巨大,当时如果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取消低附加值产业出口优惠,主动淘汰家庭手工作坊。在外汇储备增速加快的时候做这些,各个方面都有利。
2005年到2007年的牛市让人猛醒,整个经济甚至整个国家是按照什么逻辑在运行的。普通人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京城四少”——经济学
钟朋荣、樊纲、魏杰、刘伟并称经济学“京城四少”
钟朋荣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北京东方视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西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兼任任裕兴电子、华立控股、洛玻股份、武汉健民等5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兼任三九集团、茅台酒厂等20多家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
1954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入大学,曾在乡、区、县、中央四级党政机关工作过,在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从事过6年调研工作,参与过中央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制定和文稿的起草,对我国宏观经济情况和政府运作机制有比较透彻的了解。
1994年钟朋荣下海创办金思达策划中心,后改名“北京视野咨询中心”。钟朋荣现任北京视野信息咨询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西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并兼任裕兴电子、诚成文化投资集团等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兼任三九集团等20多家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
曾在我国乡、区、县、中央四级党政机关工作。一九八八年初,因在《经济日报》发表两篇较有分量的文章,被中央领导点名调入北京,参与中央书记处组织的关于工资、价格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随后留在中央办公厅工作。
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华工商时报》、《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报刊发表经济论文数百篇。
主要著作有:《百条治国大计》、《宏观经济论》、《中国通货膨胀研究》、《中国涨价风波》、《十年经济改革》、《钟朋荣集》、《解开中国改革的联立方程》、《跨世纪难题》、《三角债》、《中国金融新现象剖析》、《财政金融论》、《民富论》、《中国企业留神十大陷阱》、《网络时代重构中国经济》、《国策论》、《中国企业为谁而办》、《勤劳人的经济学》等。
樊纲
男,汉族,祖籍为上海市崇明县,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5年转到河北省围场县;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七七级)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专业;1985年至1987年赴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92至1993年任《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1994-95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6年起任现职。
魏 杰
著名经济学家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52年生于西安市西郊的西江渡村。
1974年西安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曾在西安市教育局及西安师范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979年大学未毕业提前考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1982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留西北大学任教。
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生,1987年毕业后留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系主任等职。
1996年06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52年生于西安市西郊的西江渡村。
1974年西安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曾在西安市教育局及西安师范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979年大学未毕业提前考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1982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留西北大学任教。
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生,1987年毕业后留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系主任等职。
1996年06月起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所长,中国国有资产学会副会长等职。
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出版《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等20本专著,主编的著作
有10本,发表论文 300余篇,曾获得全国性大奖多次。兼任数十家企业及十几个省市的经济顾问15家大学的兼职教授。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全国13个省市的经济顾问,15家大型企业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 5家学会的副会长。魏杰教授有各种经济专著20部出版,发表论文400 余篇。曾为三九集团、长虹集团等国内一批知名企业的发展规划、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上市募股等项目出谋划策,做了大量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工作,受到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高度赞扬。魏杰教授在经济学界是“中国经济学四小龙”(又称“京城四少”)之一。近20年来,他的学术思想一直领先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被称为“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又有“魏指点”的称号。作为中国经济理论界的探索者,他曾获经济学界最高奖——孙治方经济科学奖。1991年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现在担任全国13个省市的经济顾问,15家大型企业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 5家学会的副会长。魏杰教授在经济学界是“中国经济学四小龙”(又称“京城四少”)之一。近20年来,他的学术思想一直领先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被称为“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又有“魏指点”的称号。作为中国经济理论界的探索者,他曾获经济学界最高奖——孙治方经济科学奖。1991年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刘伟,男,祖籍山东省蒙阴县,1957年出生于河南商丘,中共党员。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1994年被评定为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的首席专家、曾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1994、1996)”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二等奖(第二、第三届)。并入选新世纪首批国家级“万千百人才计划”。1993年任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2002年任北大经济学院院长,现兼任《经济科学》主编,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青联副主席等。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转型经济中的产权问题.围绕上述领域, 刘伟教授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并获得多项学术奖励.曾先后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获得第二届,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二等奖,第四届,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届,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和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立主持教育部"七五""八五""九五"文科重点项目,现正独立负责教育部社科国家级基地重大项目,同时是教育部招标课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的首席专家.
兼任的主要学术性组织职务有: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本届)等
从主流中被淘汰。现在新的座上客是有点海外背景的,长项在国际金融方面的。上述四少是老四少,10年前的,现在有一批新少。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本地的故事,应该假不了---------------------约四五年前的报道了,说有一大连妇女,全家全部积蓄4万(自己有住房,不算好但有地方住),儿子上中学(大学教育需要花钱)。当年特别流行裘皮大衣,该妇女几次到店里试穿,后来终于花3万买一大衣,局势老公还特别支持云云。
俺当时看了报道第一反应是,女人,对自己下手真狠
东北老乡这几十年吃的苦可不见得比关内农民多,特别是饥荒年代,优先得到供应的还是东北老乡,不要记打不记吃。
一大盒米饭,一点菜,你觉得特别可怜?我长辈1978年去上学,连吃半年地瓜干,见不到一点米,这是我们福建人。
你说朱镕基可恶,那你觉得东北当时那些只亏不赚的厂子应该继续拿全国的补贴活下去吗?这样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可以说东北工人可恶?
你还说“发奋图强什么的,有时候在现实面前很可笑”,问题是这个局面是怎么来的?东北的企业在1990年代为什么会亏损成这样?参考一下wxmang先生的文章吧。
“一大盒米饭,一点菜,你觉得特别可怜?我长辈1978年去上学,连吃半年地瓜干,见不到一点米”
我说的是90年代中旬的伙食标准,因为当时给我印象极深刻,所以一直记到现在。
“你说朱镕基可恶,那你觉得东北当时那些只亏不赚的厂子应该继续拿全国的补贴活下去吗?这样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可以说东北工人可恶?”
恩,我没有觉得只亏不赚的厂子就应该一直维持,不过,我觉得下岗后基本的温饱生活费还是应该维持的,至少维持一段时间。
wxmang的文章我都看了,很长见识,在这个帖子里谢谢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