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旧文新贴】血战马踏里西山 (1) -- 恒光明

共:💬67 🌺27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好贴,花之。

有宝,哈哈哈哈。

家园 大部分同意,不过说到求死欲望和战斗欲望的问题,有点不同意见

窃以为这两者还不能混为一谈。忘了是谁说的了,孙子兵法说:“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必死者,难虏,必生者,难杀。而无论是虏或者杀,都要经过战斗,否则被杀被虏的只会是自己。一个求死的人,往往不会动脑筋考虑如何保护自身而鲁莽行动,从而很容易被杀死,一个拼命求生的人难以逃跑时要保护自己只有两个选择,死战或者投降,而若此时他们还有强大火力以及救援希望,恐怕往往比必死的人还危险。

米军是不怕投降,可第一在投降之前他们会奋勇战斗使自己不陷于要投降的境地,也许101师在巴斯托尼要是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真的会投降,可在那之前,他们面对十倍于自己的德军装甲部队,而且己方没有任何空军支援,表现出来的是非凡的勇气,第二他们投降容易,可投降后反水也是很容易的,再加上很多人对中国军的俘虏政策不了解,抵抗也是很激烈的。

家园 送花!
家园 最主要的差距在指挥上。

  共军的指挥员一样会犯错误,但犯了错误后能很快发现、改正。国军官员在这方面差得太远。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家园 找到当年的一份新闻稿

资料来源 外链出处

【新华社朝鲜前线二日电】三月二十七日到月底的几天中,我军继续在前线许多山头争夺战中杀伤大批敌军。

在西线,涟川西北上浦防东山(即敌人所称的“老秃山”)上的争夺战,已告一段落。遭受惨重伤亡的美军在二十七日早晨,只派出一个排进行了一次攻击。当这一排敌军被我守军击退之后,敌人就没有再向这座山岭接近,只是日夜用炮火轰击,并出动大量飞机向这一带山岭投弹轰炸。二十八日以后,上浦防东山上战斗沉寂,这个山岭仍在我军手中。

高浪浦里西北的梅岘里东山和马踏里西山上的争夺战,还在继续进行。二十六日夜,我军攻占了这两个相连的山岭之后,当夜即将敌人小规模的反扑打退。二十七日早晨,敌人以两个营的兵力向马踏里西山攻击六次,向梅岘里东山攻击一次,都被我军打退。这一天我军共歼敌六百多名。二十八日早晨,敌人出动六架飞机向马踏里西山轰炸扫射一个多小时,并进行了两次炮轰之后,才出动步兵向我军进攻。但是最先进攻的一连敌军在进到距这座山岭百多公尺处,就遭到我军炮火的猛烈轰击,敌军伤亡六十多名后溃退。十一时许,敌人又派出一个营来进攻,我军以巧妙的战术和准确的火力节节阻击,予敌杀伤。当敌人刚刚踏上山头时,立即遭到我军猛烈的炮火轰击,伤亡一百多人。这一天敌人共被我军杀伤三百多名。二十九日以后,只有小股敌军向梅岘里东山攻击,都被我军步兵和炮兵击退。到三十一日止,我军在这两个山岭上,共歼灭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一千二百多名。

在这五天中,我军在前线的其他地区进行了四次袭击战,共歼敌三百多名。二十八日夜,在西线高浪浦里东北楼岱东山全歼守敌美军第二师约两个排,共六十多名;二十九日夜,东线我军攻占文登里以西岩洞附近李伪军第七师的一个重要阵地,歼敌一个整连,共二百多人。

这五天中,我军前线游动炮火共击毙击伤敌军四百九十七名;前线高射炮火共击落敌机十七架,击伤敌机二十架

我军公布的战果统计与战后陆一师的数字惊人的接近.

家园 提两个问题,望光明兄指点

朝鲜战争时期我军及美军一个师、团满员大概多少人?

还有朝鲜战争期间,我们得到了多少苏联的武器援助?

多谢

收藏了没事多看几次。

家园 大有区别啊

从双方实力对比来说:

松山之战,国军和日军的实力比较是国军战绝对优势;朝鲜之战谁的实力强不用我说了吧?

从敌人的实力来说,固然霉菌“求死意志和战斗欲望,应该是远远比不上松山的日本守军”,可是霉菌所拥有的强大物质基础更是无数倍于日军。

家园 超级牛啊,

要么怀疑badbird的智商,要么怀疑动机,到底该怀疑哪个哪?

家园 这句话精彩

整个战斗,防御方丢失阵地的后果,进攻方惨重的伤亡,都被陆战一师一箭双雕地承受了。所以,Nevada高地被陆战队员们称为“朝鲜战场上最他妈糟糕的滩头阵地”。

家园 陈兄过谦了

哪里谈得上什么指教, 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美军的资料比较好找, 韩战发生时,美陆军规模已经比二战时期缩小,许多部队都不满员,陆军只有10个师,但编制体系跟二战末变化不大,一个步兵师大约18000-20000人。

以第2师为例,根据US Army in Korean war 记载,他的编制员额如下

三个步兵团(3793人)

一个炮兵团(3695人)54门105榴18门155榴

一个中型坦克营(63辆M-26坦克681人)

一个工兵营(977人)

卫生营(341人)

运输连(252)

补充连 Replacement Co

宪兵连(187人)

、乐队(70人)、

师属连(190)

通信连(369)

师部(233人)

侦察连(171)

军械连(321)Ord Co(怀疑可能搞错,也许是营?)

一个步兵团的编制如下

三个步兵营,

120mm重迫击炮连(12门),

团属防空连(4联高射机枪+双联40mm高射炮)

团属坦克连(22辆M-24)

1营有3步兵连加1机炮连

1连有3排加1机炮排

1排有3班 1班有9人

1个连有6军官192士兵

美军的单兵武器也变化不大 M1加兰德+BAR轻机枪

班排火力还是轻迫击炮

陆战1师是以三个陆战团为骨干,加上若干师直属部队组成的战役集团,具有很强的作战力量,全师编制人数约2.5万。

此外,陆战1师还能得到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的密切支援,该联队通常编制为3个中队(72架飞机),最多时达到7个中队(约150架飞机)。并由第1航空联队派出老资格的飞行军官作为前进航空火力控制人员随同地面部队行动,召唤及引导空中支援。

志愿军方面则比较复杂,我军在那个时期还不很正规化,各个部队的人数差异较大,同时我军还一直有主力和非主力之分,同一个军或师里, 主力师和非主力师,主力团和非主力团之间也有差别.

入朝初期的志愿军各军人数大致为

13兵团

38军,4.4521万人,

39军:5.2946万人,

40军:4.8357万人,

42军:5.3219万人,

66军:4.1246万人,

50军:3.6688万人,

9兵团

20军50569人,

26军48894人,

27军50501人

但考虑到9兵团各军下属有4个师 (入朝前将30军分拆,其下3个师加强到9兵团各军),因此9兵团每个师的人数应该略少与13兵团各师.

手上师一级的人员数字不是很多,39军的头号主力师116师入朝时有超过14000人, 52年1月时的16军47师人数为12536,而60军180师在参加5次战役前满编为11000人.

至于团级单位的人数,大体应该在3000人左右. 相对于美军的师团级单位,志愿军方面的人数要少一些,装备和火力就悬殊了.

说到苏援,我手上也没有多少资料,不敢妄加评论,希望河里的大牛们也出来说说.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参加了前四次战役的13兵团和9兵团是没有什么苏援的, 以39军为例,

全军装备步枪1.2万支,包括6.5步枪,7.9步枪和.30步枪。其中.30步枪估计是M1903和M1917步枪。冲锋枪3千支,包括Thompson,Grease和Sten冲锋枪等。机枪1200挺,轻机枪包括7.9轻机枪,.30轻机枪和.303轻机枪,其中.30轻机枪可能是M1918a2自动步枪。重机枪包括7.7重机枪和.30重机枪,其中.30重机枪应该是M1917a1重机枪。迫击炮390门,各种口径的都有。步兵炮36门,是日制92式步兵炮。75山炮36门,包括日制41式,日制94式和美制M1a1山炮。6联装102火箭炮9门,入朝时只有39军装备

几乎没有什么苏式武器的影子.

家园 多谢多谢 受益匪浅

我也感觉早期咱们得到的苏联军事援助不太多,主要还是靠日本的底子,怀疑可能是时间过于仓促,不过后期苏联的武器还是不少的。连咱们的电影也不避讳这一点。我看到一个说法是,后期太祖还是总理向苏联要求60or40个师的装备,不知道最后苏联答应没有。

家园 60个师的装备,每年16,后减为每年10,1955结束

但据说把美国2战援苏的装备转给了TG.

以后是帮助建立军事工业。156个项目里没有包括进去吧?

家园 这美国人也够不靠谱的,打不顺就说人家人多

是不是前线的人觉得报告敌人太少可能搞不到增援啊

家园 记得是签订了个协议,60个师的装备

是以总参谋长徐向前的名义签署的,因此后期入朝的部队装备比前期强了很多,火炮由前期的1:10的绝对劣势变为1:3的相对劣势,某些地段上已经可以和对手打炮战了。其他细节记不清楚了。前期日式武器居多,估计还是因为东北长期为日本殖民地,留下的工业基础和日式武器匹配,补给方便吧。

家园 请教一个问题

以前看到资料说美国部队中一般有15%左右的韩国人,这些人往往从事比较危险的工作。而美军的伤亡报告并不包括这些人。不知海军陆战队在马踏里西山的战斗中,是否也有这些人参与?如果这样,志愿军对美军方面的伤亡统计是否比文中所说的还要准确?

另外,关于美军对该次战役的评价,我认为重点不在战果上,而是对部队战斗意志的褒奖。这种非决定性的战役,错误的战术可以作为教训在以后改进,但军队在遭受重大伤亡时仍有战斗意志这一品质,对美军来说更为重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