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超超临界机组和超高压输电 -- 罗博

共:💬211 🌺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超超临界机组和超高压输电

今天的新闻联播在报道电力工业成就时候报道2个新技术:

A,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

B,75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

对于A,新闻说100万瓦的新机组安装在山东邹县?是国内最省煤的机组,一年节省的燃煤可以供普通的20万机组使用?

这个超超临界,到底是多少度的蒸汽?节煤效果有宣传的那么神奇么?节煤的原理是什么呢?其中的技术难点是控制系统还是锅炉?国内提供该技术的企业主要是什么企业?

对于B,我记得几年前南方周末就报道国家电网搞超高压输电引发很多争议,说750千伏的线路可以供西安这样的大城市使用?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得到?电压高了,那么跟随的控制系统布什很困难的么?电磁辐射不是很强了么?

大家怎么评论上述2件事情?

关键词(Tags): #超超临界#超高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太专业了,我也不知道。不管怎样顶一个。
家园 的确是很重要技术进步

碰巧原来做过相关的报告

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可以极大的提高发电效率,蒸汽压300ata,效率48%,一度电只要256g煤。

相比之下,老式的(中压)发电机组只有35ata,发电效率27%,460g煤一度电。超高压(Super high pressure)发电机组130ata,35%的发电效率。

如果超超临界发电站推广,除了节煤,还大大减少了污染。

家园 令人振奋

能听到这样的新闻是很让人振奋的

希望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能大幅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效率性

家园 这么快就突破了?好!
家园 原来这么牛

可是为啥蒸汽压力提高,发电效率就提高了呢?高压对于锅炉和材料科学可是不小的挑战呢!

家园 提高温度效率越高

我是学物理的不是工程,从热力学上来说,发电机应该是一个所谓卡诺热机,根据卡诺热机原理,热机的效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热机做的功,很显然提高热机效率的方向:提高T1,降低T2,减少散热、漏气、摩擦等不可逆损耗,使循环尽量接近卡诺循环)。所以蒸汽压(T1)越高,效率就越高。

发电效率最高的是天然气发电,其次是石油发电。煤炭最差,因为需要加热自身到燃烧需要很多热量。很可惜中国有很多煤炭,缺乏天然气和石油。所以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对我们的意义就更大了。

蒸汽在高压下,腐蚀性很大,核电业面临这样的难题。的确是很大的技术挑战。

家园 那我理解扩大蒸汽压力和高压输电降低电阻损耗是一个道理咯?

可是蒸汽压力的提高还是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如果燃料的燃烧效率不能提高,也就是整个电厂的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处于蒸汽轮机前的部分效率不提高,整个发电系统的效率还是不高啊!

家园 ata是什么单位阿?压力不是用帕斯卡么?
家园 不一样

提高蒸汽压就是提高蒸汽的温度,这样根据卡诺热机原理,整个热机的效率就更高。当然,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优点,燃烧更充分等等。具体的要问热点行业的人了。

如果非要类比,降低电阻损耗类似于降低摩擦……不一样

家园 del
家园 ata是大气压

差不多就是100kPa。

其实口头上还是大气压使用起来方便。

外面工程人员大部分还是使用bar, ata之类的。

美国还使用psi呢,每平方英寸上多少磅压力。

换算起来非常头疼。

家园 压力

国内电力行业正式用兆帕,口语用公斤, 美国用psi。

没见过ata在工程上使用

我有专门的一个换算软件, 很小。

家园 俺在美国,要说这单位使用,头痛。

psi还是好的。

俺正在用i.w.c,简称英寸水柱压。

外边的说只有美国还英制,牛!

可美国自己有苦说不出。前些年,就因为这个单位换算,愣是丢了卫星。

现在制造业全球化,美国设计是英制,出了美国是ISO。

要不,现在美国本土企业招人要求DFM,说白了,就是要明白外边的单位和标准。

美国的标准件和ISO的不一致。要是公差配合松一点的还凑合。紧一点,就头大了。

图纸标注使用dual-dimension,制造厂打回票:没有这样的标准件。要特制,对不起,加$$?

家园 不简单,值得庆贺。

俺早年曾经干过15.4KV的,现在应该在历史博物馆。知道这个输电电压等级的,西河里河友,俺送花。

俺那个火电厂,说来惭愧,机组效率只有8%,居然还老大了好多年呢。

750KV输电,应该是分裂导线了吧?高压的趋肤效应是怎么解决的,高压开关应该是全封闭少油充气式的吧?

还盼望方家出来开导则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