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颜子文摘集 -- 颜子

共:💬55 🌺10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见老哥在参合我才进来发句言。

这种话题我从来都是绕着走,除了说我那老乡林老秃的。看见表扬我那老乡的,给朵花,看见骂损他的,我心里骂一句,move on.

家园 花谢答案。
家园 就是么
家园 花这句,美国衰败的因子在于她过于相信数据而不是人的思考

“美国真正强大的地方正是他的思想家。但是这些人的言论正被边缘化。所以我觉得美国衰退是无可避免的事”。

家园 老秃真是个人物

半个老乡.

花的不用了.

家园 【文摘】看河南洛阳“网事”,中国特色数字化民主的契机

新华网言:

半年来,LYIC是洛阳网络世界里的明星ID。

他绝不灌水,一直保持严肃;他很少跟帖,满嘴长句,他帖子标题的常见句式是——“关于XX的初步答复”,答复一般先列举网民提出的问题,然后告诉反映问题的网民处理结果。

8月21日,打开洛阳的头号公众时政网络论坛“洛阳城事”,会发现10条置顶帖中的5条,出自LYIC。注册半年来,他在“洛阳城事”论坛中发帖84条。

“LYIC”逐渐演变成一个称呼:“强烈要求LYIC介入南昌路事件调查并公布结果 ”、“问LYIC洛阳玻璃厂何时搬离市区 ”、“LYIC快来看:孩子在校发生事故的事件应向谁反映? ”、“[小民议政]与LYIC及市领导们探讨创卫问题”、“[讨论]LYIC:路上到处都是屎,咋办 ”……

如此直接招呼LYIC关注的帖子,已经有138条。

LYIC还发表过一个声明,“对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的网民进行调查、威胁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党纪国法所不能容许的!”“ 网民如遇到被恶意调查或威胁,请立即举报,我们一定严查,决不姑息。”

4月10日,有网友曾抛出问题——“LYIC是什么人?”

LYIC的背后是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

2007年2月,这个ID问世。同一个月内,洛阳市两个市直单位和三个县政府受到通报批评,媒体将其原因戏称为“看帖不回帖”。

那是“连线政府”栏目开通半年之后。2006年6月,洛阳市政府网站新增这个板块,下设78个版面,与全市所有“条条块块”(政府部门)相对应。

此前的5月26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指定专人每天登陆市政府网站“连线政府”栏目,及时办理和回复群众的有关投诉、意见和建议。

换句话说:政府部门不但必须当网民,还必须当版主。

LYIC露面不久曾发出消息,希望与“丽京上空的云”见面。当时这位平民网友说:到底是不是诚心诚意,还要进一步观察。

很快,市政府高层人员向几位核心网友发出约见。有人回避了,但“丽京上空的云”自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坦然赴约。他知道:对方是“连书记身边的人”。

对他来说,这次见面无异于洛阳网坛中的“汪辜会谈”,对方表示:领导经常关注论坛,挺喜欢看网友一些尖锐的意见——只要属实,但是不能侮辱和谩骂,尤其不能侮辱人格。“丽京上空的云”也觉得:发牢骚、人身攻击的谩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论坛气氛和谐,政府也会更加尊重网民。

临别时对方说:“没想到我们达成这么多共识。”

“丽京上空的云”说:只要政府主动伸出友谊的手,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像过去那样——你不理我,我不高兴就拍砖,很大程度上都是沟通不够造成的。”

尤其让他吃惊的是:“论坛里那些名人名帖”,对方全知道。他们谈到一个颇富怪才的ID近日来不再活跃,对方说:“他是我们单位的,看来得去跟他谈谈,年纪轻轻就这么大压力,对以后的发展可不好。”

陈还透露,信息中心至今没有接到正式举报。“但可能有这个苗头,它会对论坛发展的负面作用很大。”发此声明意在“表明政府的态度,不允许调查网民、威胁网民。”

“丽京上空的云”依旧趿着破旧的拖鞋,他说:“网络在我面前轰地打开了一扇窗子。现在我感到:它真的能影响现实,我觉得自己这几年真的有实现价值的感觉。”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各自注册上网,纷纷“入水”。人们心照不宣。文风正统的“主旋律”话题也常常热络,人们照旧直抒胸臆,其间偶有回贴:“市、政、府的马甲。鉴定完毕。”

而“网络风”对各局委本身的影响,似乎更加微妙。“一句话:不看广告,看疗效!”有的部门诉苦:“办公室一共三名人员,都有其他本职工作,投诉多时实在顾不过来。”

陈洪彬说:“常年形成的作风,只有大力度才能扭转,所以书记在开始时批示那么多,现在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机制形成之后,就步入正轨了。

另一个可供参考的数字是:两年前洛阳市信访数量在全省排名一、二,今年降到了第九位,得到国家信访局的肯定。

市委市政府门前“小堵天天有,大堵三六九”的局面得到改善。而“洛阳城事”始终热闹,它一直沿用着这样的题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做得好,可以成为新网络时代的民主模式。

网络的出现,使Representative系统得以被取代。当然前提是人民想自己当家作主。

关键词(Tags): #文选#社会
家园 谢谢楼主带来的家乡的文明气息
家园 你都不看新华网么?

多转转,很不错的。

家园 百家争鸣变成引蛇出洞
家园 那是你知道的东西太简单了

你所列出的那些事件如此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作为你的

论据的需要。

你对这些事件的了解如此之简单,远远不能满足作为你的

讨论主题的需要。

家园 我以为这恰恰反映了政府机构运转失灵

诸如“路上到处都是屎”这类事情,应该是很明确的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去管理的,而在现实中,这些部门反应迟缓甚至根本没有反应,导致老百姓必须直接上书市委书记问题才能解决。如果一个城市的大事小情都需要市委书记的直接干预,这个城市是在正常运转么,政府部门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洛阳的老百姓是幸运的,他们有一个愿意管事能够管事的市委书记,如果摊上一个和其他部门一样“敬业”的市委书记,如果他们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书记陈清,那么污秽的道路是否永远不能清洁?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反映问题的渠道,可如果是唯一的渠道,那就很可怕了。

中国的老百姓还在象几百上千年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父母官是一个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满足于管管清理道路的琐事,并作为自己的政绩大书特书,却忘了更重要的更紧迫的工作:改革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

家园 怪来怪去,不如怪自己。

要指手指,我也可以说人民没有公民意识,不懂得自动自发去清理大街。要追究,还可以追究到“大街上怎么会有大便?”

华人就是太过依赖怪别人的思考模式。我们现在不要太过注重问题到底出在那里,而是应该先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问题的中心会慢慢浮现的。

网络不是唯一反映渠道,但是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而且现在的现象应该是一个过渡期的现象,并不是一个长远的解决办法。

洛阳政府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我们还是要给与正面的肯定的。

家园 洛阳连线政府论坛 http://www.ly.gov.cn:90

看一看就知道了,有事当然是找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搞不定的才会往上走,想解决问题的人当然是会选择这个路径,而不会事事去抓市委书记。

“劳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易放眼量”,有点时间多看看多想想,而不是泛泛而谈和天马行空。

家园 【文摘】中国农村的进步?

引用一个博客上的故事,了解国内情况的朋友可以多多分享。

表姐的三封来信

表姐桂芳天生丽质,自小爱做各种各样的梦,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告别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小学一年级还没读完就被迫辍学了,“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的憧憬也就更为渺茫。直到32岁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她才不得不“委曲求全”,与苏北农村一个叫福贵的远房亲戚成了亲。忙于为生活奔波且两地相距太远的缘故,表姐难得有机会回娘家,我们之间的走动也很少。

表姐夫也是个文盲,但人很老实,而且蛮机灵,表姐嫁过去时,刚在庄西头开办了一座小土窑,由于精工细做,制出来的红砖青瓦倒也不愁销路,亲友们都说,能嫁到这样的人家,表姐也算是有福份的了,起码不用为生计犯愁。但表姐初为人母那年请人代笔给我写了一封信,却带来了让人沮丧的消息:由于占用耕地太多、污染环境等原因,那座小土窑在县里的集中整治行动中已经被政府给拆了,好不容易挣的几个钱,却因为公公不幸患上了肝癌,治疗费用都没够花,还欠下了一笔外债。信中流露出表姐内心的不甘:像你们城里人多好,每月有稳定的收入,旱涝不愁,年纪大了还有退休工资,生老病死国家都给罩着,可俺靠两亩地,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生活总是捉襟见肘,啥时才有出头的日子呢?自己又不争气,生了个女儿,将来还靠谁养老都成问题。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我是深有体会的,只能简单地回了一封信安慰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02年秋,表姐又让已经上五年级的女儿利用假期给我写信,告诉我,这几年,村里调整种植结构,还每亩贴补500元鼓励大伙儿种植反季节蔬菜,自己从一个大棚做起,现在已经搞了6个大棚了,番茄、青椒、毛豆能种上一茬又一茬,每到收获季节,总会有经纪人上门收购,偶尔有多余的,她就拿到集市去卖,加上表姐夫在外打工的钱,一年的收入也有两万多了,借了一点钱,盖起了两上两下的小洋楼,日子好多了。村里还办了个希望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种子、农药供应、技术指导等各项服务,还组织种植大户到山东、浙江参观学习人家的经验,表姐头一回出远门,可见了大世面了。表姐说,她做梦都没想到种田原来也会有奔头,就是农业税和各种名目的收费,特别是女儿的学费一学期就要好几百,总让她觉得是个不小的负担。从那稚嫩的文字中,看得出表姐悲天悯人的心境已经有所转变,心中不禁宽慰了许多。

最近,我收到了表姐的第三封来信,歪歪扭扭地写了整整三张纸。表姐的语气明显乐观了不少:这信是我自己写的,想不到吧?村里办了个新农民培训学校,我和姐夫都报名参加了,这里可以学文化,也可以学农业技术。现在有文化跟没文化可大不一样,村上有个小伙子,从农校毕业后没出去找工作,却回家种田,不仅地里长了比人家的好,而且从电脑上一个信息,就有人把他家种的菜全包了,因为数量不能保证,还让左邻右舍签了订单合同。表姐满有信心地说,表姐夫已经成了村里有名的农民经纪人,专门跑蔬菜贩运,在县里来的农林局专家辅导下,我自己准备搞立体种养,趁现在精力旺盛,要好好地干一番。

尽管有少错别字,尽管有点语无伦次,可读着表姐的信,我的心中却充满了感奋。在信的末尾,表姐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向我介绍:村里办了文化站,有了电影院,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了了砂石路,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县城,路两边的灯亮着呢。现在不用缴农业税了,女儿上学不需要交学费了,因为村子办了两个大厂,效益不错,也不再向老百姓筹钱,村里还贴钱为大家办了养老保险,看样子,俺也可以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小康日子了。她还特别关照,已经跟表姐夫合计好了,明天就去买电脑,看人家伊妹儿通信方便着呢,可以随时随地唠嗑,本来就难得写信,今后写信的机会可能就更少了,就用伊妹儿聊吧……

关键词(Tags): #文选
家园 那想必您是认为清洁道路是职能部门搞不定的事情罗

如果职能部门搞不定,那找书记又有什么用呢,难不成在清扫路面上,书记比职能部门更有办法。或者老百姓找去他们没办法,书记发话就突然有办法了?

书记忧民疾苦当然是好事,可是倘若连城市卫生这样责任分工明确的事情都要忧到,职能部门的失职显而易见。在粪水四溢的环境里,还要人不发牢骚,放眼长望。望到的是什么,还不仍然是满地污秽?君自己若是如此,无他,但迟钝而。

另外,文中提到的洛阳城事论坛,并非您给出的那个,您要放眼似乎是放错了地方。您那个论坛我也去看过,各个单位对百姓反映问题的回答依然是老一套的官样文章,没什么特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