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温家宝讲述的天下大势 -- 同人于野

共:💬167 🌺305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说的五条里有后三条都在干。
家园 JY们人少闹腾的厉害。沉默的大多数被他们肆意的代表。有人

诅咒温贪功,什么功被温贪了?

有人说朱把包袱都解决了,白痴也能把中国经济搞好?

十几亿工农市民成了中国的包袱?让他们痛苦不堪叫解决?

家园 是在干,一直都在干,

就是不知道四万亿有多少用在那些上面了。

家园 承蒙不弃 欢迎聊天 这样的交流很长见识

1.

如此简单的问题,戴国芳回答起来却无比艰难,很有可能此生都无法回答。事实上还有更加简单的问题让戴国芳无法释怀。比如,铁本的扩张计划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常州市政府的热烈支持,当地银行对铁本放贷的胆量和速度更是惊人,在短短的几周之内,戴国芳一下子获得了43.99亿元的银行授信。戴原本并不够宏大的计划,终于在多方的推动下,膨胀成一个工程概算超百亿、工程占地近万亩的钢铁项目,而且整个项目所在的常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在一天内,就火速批准了所有的基建项目。一切显然都是政府在推动,但是现在,更高一级的政府却以底气十足的理由否定了地方政府。一夜之间,地方政府像极了一个听话的孩子,一切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把戴国芳直接推到了中央检查组的面前。
妈的,这事情搞的太有中国特色了。几乎每个中国企业的成长或失败都是这种模子印出来的。最成功就是华为中兴。失败的,我听人讲过杭州一人搞什么氨瓶(我也不确定是不是这个“氨瓶”)的故事。 那个人办了个小厂,生意挺不错的,当地政府一看可以做大,马上贷款征地,进口设备,结果那家伙从没搞过这么先进的设备,也从没搞过这么大的厂,整个乱七八糟的,请来的工程师也是半懂不懂的,还没开工,设备就玩蛋了。在房地产行业和无数的改造拆迁中,更多的是这种模式,无数的小业主、小承包商甚至地痞,被一下子给吹成千万富翁或亿万富翁,当然发财更多的是幕后的人。

2.

温确实没什么实权,只是个执行者的角色,所以用“胡温”来说比较恰当。就象朱前相,卫生和教育的头是江的人,而卫生和教育的黑锅却是他给背了。
这么说可能也不对。一个总理要没实权是不可能的,有大有小就是了,应该是看他分管的部分吧(**小组?),权力的运作顺畅与否,大的政策措施肯定是要经过讨论的,就是小的事情事件各种文件材料意见批示都是共享互通的。最大的权力肯定是老胡了(党政军全国)。我不知道两人之间到底有没有嫌隙,但根据一些信息(比如七五),做最坏的揣测的话,两人的嫌隙是存在的(好在没有爆发出来)。而温,的确不受官僚们的欢迎和喜爱。

3.

但最近温的政改调门很高,说明他不是傀儡,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在这个空间中,他出了什么值得夸耀的成绩,说不上来。
农村和地震就不说了,每一个都是无量功德。我说过“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温家宝就是现世佛”。我们回顾下,从孙志刚、非典事件起,中国这几年中的每一项进步(即便为汶川举行全国哀悼这样跟计划生育、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劳动法这些事情相比是极微小的),我们都是能发现他的身影的(即便我们不满意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也是如此)。我个人把这样的人当作英雄,真心英雄。他自己真不需要去夸耀什么的,我对这样的人有的是敬意、爱戴和骄傲。

4.

产业升级的困难和瓶颈你看的很清楚,中国的基础教育和科研非常薄弱,在这方面,胡温完全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那比高调空喊口号要强多了。
这个需要改变体制,改变权力的运行方式、改变对教育体系的管理方式控制方式。其他的,也只有搞几个985或千人计划这样的发钱计划,但这显然解决不了问题不是。

家园 生孩子是好事啦
家园 大部分是出于嫉妒吧 嫉妒温的才能和品德

十几亿工农市民成了中国的包袱?让他们痛苦不堪叫解决?
为什么日本人俄罗斯人西欧拼命鼓励生育却生不出来?哪里都不嫌人多,就中国嫌人多?“自清中叶以来的人口暴增导致中国积贫积弱”,这究竟是怎么个导致法?还把这弄进高中课本。真会找借口。

家园 铁本事件的处理是行政手段用于经济活动的一个恶例,

如果以铁本事件的处理作为标杆的话,很多项目都得下马,很多官员都得处分,很多经济活动都得刹车。

这样来推动宏观调控,手段太粗糙了,跟朱的“顺价销售”有的一比。

90年代初的熊猫汽车下马,也是因为领导的一句话,结果就是过时的桑塔纳一枝独秀,德国大众在中国攫取了巨额的垄断利润,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却滞后了好几年。

由铁本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出,胡温处理经济事务的手段没什么“新”可言,被寄予厚望的胡温新政在一开始就被撕下了伪装。

你所说的那些暴发户很多,还有一些是靠贷款吹起来的“富豪”,所有的资产就是银行的贷款,然后他们就想办法把企业包装上市,圈到钱以后,身价自然就不一样了。

不过,这个也是他们的本事,呵呵。

现在的体制是集体领导,有点“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味道。你所说的农村新气象,似乎可以归功于胡,归在温的政绩里也说的通,说是 九大长老集体领导的好 好象也没什么不对。

再说前面提到的金融,温在这方面到底有多少话事权?说不清。

温到底做了什么?除了演出之外,有什么事是他干的,可以完全归功于他的?还真说不上来。

上面对他肯定是支持度不够的,不然他不用靠卖力表演来寻求底层的支持了。

《新闻联播》已经好几天没他的消息了,现在的他肯定是大权旁落了,看他出访河内时的那些会见活动,神情疲惫,情绪之低落前所未有。

我们这里,苏南,还不知道有没有农村,几个中心城市几乎已无农田了,就下面的几个县级市还有一些农田,而即使是这些县级市,一个个村也在拆迁、慢慢消失,再过若干年,苏南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城市。

我们这里的农民,日子大概要比你们那里的好的多,我一个朋友,开了家小厂,有20多个工人,年收入非常好,夫妻俩还能每月从村里领几百块钱,说是村里给他们“自谋出路”的补贴。

所以,你会觉得有了些进步已经很了不起了,而我会认为还不够。

现在的那些德政的实施,离不开舆论的压力。

那些德政仅仅是为了应付舆论压力,还是真心在搞,要打个问号。

因为,那些德政的实施力度不够,比如新农合医疗现在还停留在“试点”阶段,只有5000多万人受益,下一步“试点”的目标也才到一亿人受益。

很多德政只是治标而已,离治本有很大的差距。

我听一些民工说,他们赚了钱就回家修房子,所以,他们老家的房子是很好的,但是就父母住,有的甚至是空着,而他们在这里打工却住的很差。

如果贫困地区的农村继续空心化,那么新农村建设就会象几年前搞的希望工程一样,劳民伤财,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后毫无用处,吃力不讨好,除了做花瓶,在《新闻联播》里出现,以粉饰太平之外,没任何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应该是让贫困地区繁荣发展起来,民工们不用背井离乡,能在自己的家乡工作,住自己修的好房子,从而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加强农村的铁公基建设,才能更快的推动产业转移,促进贫困地区的繁荣发展,发达地区才能实现腾笼换鸟,才能实现产业升级。

而其中铁路最重要,因为铁路所到之处能很快地带动一个地区的繁荣。

只有下大力气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才是真心地在搞新农村建设,否则就只是涂脂抹粉而已。

至于教育和科研体制的改革,胡温在这方面似乎什么动作都没有。

家园 现在中国就一个神木

现在中国就一个神木。神木也许是真的成功了。我希望是那样。但是理智告诉我那是没可能的。神木还远远没能到成为一个示范全国的例子。

关于你说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你自己也提到风险和收益一般是成正比的。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风险和收益一般是不成正比的。因为风险和收益都是人估算出来的。估算永远不可能正确。

你大概没有想过银行的业绩是由一个个工作人员做出来的。一笔2亿的贷款不会比一笔200万的贷款多上20倍的工作量。但是200万的贷款的风险却是远高于2亿的。

我估计你没在中国的银行业工作过吧。所以还是请您不要随便将书本上的话套用在现实生活中。因为那些都是给小孩子看的。

家园 他听到你这话心里会滴血的

他的狗屁言论我都是自动忽略,政工干部

对我的敌视他可能会不屑一顾,但如果你当他面这么说他,他心里会滴血的。说实在的,我觉得他已经尽了全力了。

家园 说的太虚了吧?

现在中国就一个神木。神木也许是真的成功了。我希望是那样。但是理智告诉我那是没可能的。神木还远远没能到成为一个示范全国的例子。

我已在下面列出了数据,说明可以推广全国,你也列出数据来说明吧。

但是200万的贷款的风险却是远高于2亿的。

那很多银行对200万房贷的兴趣可是远远高于2亿的工业项目的,看来银行是外行,不及你内行。

所以还是请您不要随便将书本上的话套用在现实生活中。因为那些都是给小孩子看的。

请你讲些实际的吧,给大人看的,不要说的云里雾里的。

家园 我发现

我发现你很多的论据都是想象出来的。

这么说吧。如果有一笔200万的按揭,(如果不是亲戚),对于首套房,我一定会选择不做。如果不是首套房,那会在确定自己闲着无聊的情况下,选择做。

而且按揭和中小企业贷款完全没关系啊。按揭的利润更少。

希望你能先调查再说出你的论点。至少你的论据得支持你的论点才行。

家园 这句话用在你身上比较合适,

我发现你很多的论据都是想象出来的。

请提供些数据来说明你的说法:

但是200万的贷款的风险却是远高于2亿的。

不要老是想象。

既然你是银行工作的,那就请提供些数据,比如:这些年来房地产贷款余额的增长,其他贷款余额的增长,等等,来证明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是没兴趣的。

希望你能先调查再说出你的论点。至少你的论据得支持你的论点才行。

请你不要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或者只有想象的论据。

家园 这种事情只有30年以后才知道
家园 中国是没有法律的 或者说法治也是进几年才刚刚开始 不动用

行政手段是不可能的(就看动用的是不是地方了,共产党做什么事情都是狠的不得了的,你不满意的高铁或四万亿是这样,丧尽天良的计划生育也是这样,老毛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不管在那个领域都是这样。中国法律要么是空白,要么就是摆设,要么就是可以忽略或颠倒--除了你确实杀了人,怎么绕也绕不过而又没人帮你顶缸。只能希望慢慢来吧。给你看下个更恶劣的,这是发生在离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30多年的今天。外链出处

你所说的那些暴发户很多,还有一些是靠贷款吹起来的“富豪”,所有的资产就是银行的贷款,然后他们就想办法把企业包装上市,圈到钱以后,身价自然就不一样了。

不过,这个也是他们的本事,呵呵。

这个本事是权力或关系的本事。与仁义忠信勇的本事,与勤劳开拓的本事无关。大小的太子党中间这种本事更大,不费吹飞之力就可以“成功”。

现在的体制是集体领导,有点“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味道。你所说的农村新气象,似乎可以归功于胡,归在温的政绩里也说的通,说是 九大长老集体领导的好 好象也没什么不对。

再说前面提到的金融,温在这方面到底有多少话事权?说不清。

温到底做了什么?除了演出之外,有什么事是他干的,可以完全归功于他的?还真说不上来。

你说的很对,没有必要把什么事情完全归功于某个人。要平常都为这点虚名争来争去的话,还能指望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候为民请命为国捐躯吗?这些功劳既是温的,也是胡的,也是其他常委的,更是中国人民百姓的。胡温的政治遗产是共产党建国以来除老邓的“改革开放”外最丰厚的--民权和台湾。

对老胡要批评的是太过循规蹈矩了,不敢突破不敢反抗,官僚们叫他视察哪他就去哪,叫他慰问谁就他慰问谁,叫他胜利他就胜利,这么做对官员们来讲是很厚道(不用像面对家宝时那样被动难堪),但对百姓来讲不是这样的。当然老胡确实是宅心仁厚,只是被这个体制给压迫的失去了闯劲。

其他常委(除我喜欢的吴邦国外),虽然在我的印象中只是那种很会做官的人,我也希望他们能在亲民方面能赶上家宝甚至超过家宝。

那些德政仅仅是为了应付舆论压力,还是真心在搞,要打个问号。

我认为家宝是在真心在搞的。就像地震时,有谁给他舆论压力了呢?可他一回北京,马上就推动了中国第一次的为平民举行的全国哀悼。像计划生育执行权这个,有什么舆论压力呢,直到现在还有无数人不了解这个划时代的进步--迈向文明的进步。多数人讨论的只是免除农业税不是,这个其实比免农业税重要的多的多。

心中没有百姓没有人民是不会有动力有勇气去干那么多受无数官僚和制度所反对、反感、约束的事情的。

如果贫困地区的农村继续空心化,那么新农村建设就会象几年前搞的希望工程一样,劳民伤财,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后毫无用处,吃力不讨好,除了做花瓶,在《新闻联播》里出现,以粉饰太平之外,没任何意义。
这个你可能是没有在山区(东部中部西部)的生活经历。温州的经济不用说了吧,要资金有资金,要渠道有渠道,可泰顺的经济怎样?包括像我老家那样的山区,根本没法发展经济的。搬出来,迁到城市才是扶贫、改变面貌的最好办法(尽管可能不是唯一的)。至于路修多了,其实是不怕的,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我们都要让他们感受到现代文明不是--包括成本要昂贵几千倍的西藏也是如此。有路,才能让这个乡村/山旮旯的人走出来,更多的接触外面的世界,才能把化肥、冰箱、彩电、本地没有的新鲜食物运进去,才能让孩子们上学不用爬山涉水。

至于教育和科研体制的改革,首先需要政治方面的改变吧。我传个“谣”下,北京有的学校的老师都是有持枪证的。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但最最起码,入党拍马屁搞关系然后留校任教当辅导员,然后读过本校的硕士博士然后当教授的事情得改改吧?

家园 ps派也对他失望至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