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生活在1968年的1998年(12) -- 人来人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生活在1968年的1998年(12)

当初写这个系列,根本没有要写这么久;唠唠叨叨的零乱絮语,毫无条理的语言,面目全非的生活,构成了我对1998年生活的全部回忆。

你到底想要什么?中午一个神学博士向我这样发问,他毕业于爱丁堡神学院,知识渊博。

神是什么?神是道路,神是目的,神还是什么?

让我抛开这些绕口的问题。

现在最简单的问题就是,我们会在今天的这个中午一起讨论神。

神学博士惊讶于我的问题。

可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在任何问题深入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缺少某种必然的解释可能,那我们的相遇只是一种生活的随机偶然性。

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规避,"Why I am here because I should be here"。

这在我多年的生活已一再的证明,我多年来一直蓄意加以逃避的东西,却在今天加倍的向我袭来。

我开始编造这样的解释:

H1: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幸运的选取了江苏省的重点中学读书;

H2:中学毕业后,我又幸运的去了人民大学读书;

H3:大学毕业后,我又幸运的在人民大学读研究生;

。。。。。。

Hn-1:我离开中国,来美攻读博士;

Hn:今天中午我们相遇。

在人生的任何一个关头,无数的可能偶然和可能选择,最后变成了一条必然的直线,引导着我们今天的相遇。

如果今天的偶然是命运的必然,我就相信神;反之,我就不相信。

记得昆德拉吗?记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吗?托马斯为什么要和特蕾丝相遇吗?

这是必然。我们不能抗拒。

神学博士开始和我用一种彼此才能理解的语言进行着交流,这种语言仿佛我们彼此才能理解。而我们之间也存在着那种构成交流的前提条件,心意相同。周围的听众们一头雾水,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语言已经不再是语言,而变成了一种抽象的图腾。

对语言,我时感困惑的事情一再发生,可能交流的边界并不是由文字本身决定的,而似乎由文字背后的场所决定的。只有同处一个场的人,文字才具有意义。

这些都是一些近似于简单的道理。

还是回到原初的问题上,我对本来可能的生命逻辑有着太多的好奇和疑问,而偏偏这些疑问一直指引着我对语言本身的探索。

语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凭着这些借口,我可以安心理得加以远遁。

暂时的绕口令哲学可以退场了,让我在接下来的系列中,用更为刻毒的语言来描述我对一个女孩的思念吧。

我喜欢刻毒,尤其是刻毒的思念。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个人不太喜欢米兰昆得拉

总觉得她的东东有点肤浅。。。(只看过她的三部作品:背叛的遗嘱,不能承受之轻,搭车)或许没资格评论,呵呵。。。

中学的时候,最喜欢村上春树和莫泊桑的作品。。。现在喜欢看国内作家的东西

家园 他的作品是要有点沧桑的人读起来才觉得有意思.
家园 有点neo的味道
家园 小油子,姐姐发现个跟你长得很像的人

比你稍微再土点。。。(见中国现存的老照片系列)

家园 米兰昆得拉同志是“她”不是“他”?
家园 你腐败完了,回来就吹毛求疵?也不考虑偶这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可怜人

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可以把人逼得连道德都不要了,何况是对性别的一点点意识呢?

你现在在偶眼里,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人参果,偶恨不得张开血盆大口,一下把你吞入腹中。

家园 没看见,个个都比我土,没我蟀。切~~
家园 哎, 那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道歉

没性别意识可以慢慢培养嘛。 话说回来主要还是俺对米老有一份敬仰之情所以才吹这个毛的, 别介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