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龚楚回忆中的若干疑点(上) -- 逸云三洲
讲杜修经,免不了讲八月失败,讲到八月失败,必然也就扯上龚楚。龚楚的一些回忆,在海外曾是研究红军内幕的好材料。确实,在国内闭关的情况下,龚楚的东西,比之一些半吊子的国府政战材料,除了大义凛然上稍逊一筹外,真是要有意思多了。那怕在国内不断开门的情况下,龚楚回忆读起来仍比较有意思,这当然与其写作时的身份有关,忌讳少嘛。
不过随着大家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献,看到越来越多的关联人员的回忆,比对检查的可能性也是越来越大了。以下就八月失败问题,谈谈龚楚回忆中的若干疑点,老九别骂我,我还得说,这只是偶的一鸟之见。
一是关于组成前委的问题。按照龚楚的回忆:(一九二八年五月)“十三日中共湖南省委杜修经奉党中央之命与杨开明同到砻市,是日下午二时即召集会议,参加者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何挺颖、胡少海和我等”。就是在这个会议上传达了组织前委的命令,并决定了人员组成。会议上还讨论了朱毛两部合组的问题。
这个时间明显是错了,杜修经回忆曾四上井岗,前两次没有成功。一九二八年五月下旬才第一次成功到达朱毛部队。抛开具体时间,我们来以具体事件为参照物,杜修经第一次到达朱毛部队时,没有和杨开明同行,且此时朱毛两部早已由湘南特委批准合组,五月二日毛泽东即以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书记名义写信给中央,报告了两支部队会师后的有关情况:“前湘特决定朱毛两部合编为第四军,指定朱任军长,毛任党代表,朱部编为第十师,毛部编为第十一师,湘南各县农军编入两师中。朱兼十师师长,宛希先任党代表;毛兼十一师师长(本任周(张)子清,因他受伤毛兼代),何挺颖任党代表;另一教导大队,陈毅任大队长,机关炮略备。以朱师二十八团、毛师三十一团为较有战斗力”。
更重要的,杜修经第一次到达朱毛部队时并没有携去组织前委的命令,只带去省委贺昌起草的《湖南省委给润之、玉阶兄转军中同志信》。补充说明下井岗山前后的组织架构吧,在朱毛两部会师前,毛泽东曾组有一个前委,指挥军地一切,实际上也就是一师和井岗山周边几个县委。后来二八年三月,对前委颇有不满的湘南特委接了个盗版圣旨,将上一年十一月中央撤消毛政治局候补委员错传成开了党籍。于是派周鲁去将前委结果了,改组为不能过问地方工作的师委,由何挺颖任书记,改任毛泽东为师长。
湘南特委对前委指挥地方早有不满,题中应有之意了,你见过哪个土地公公喜欢来个三太子在门前蹲着?按当时的体制,特委可以指挥地头里的军队。但毛有着中央领导人的身份,他任书记的前委就不比一般,不但特委不能随意指挥军队,毛还要调动地方组织,特委当时也只好吃瘪。但有了机会一定趁机翻盘,按说那怕是接了盗版圣旨,也只须将毛的前委书记撤了了事,而特委竟是一手赶和尚一手拆庙,将毛的前委干脆撤消,咳见一个坛子只有一个大牛会写比较不稳定,除非大牛兼了网管,否则大牛一犯错误,网管就要重组版面。
朱毛两部会师之后,因为朱德陈毅处有二七年十一月中央决定的正确版本,毛泽东不但党籍在,中央委员也在,当然立刻反弹,在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成了新成立的四军军委书记。可毛很清楚,没有指挥军地两面的权力,很难有效开展工作。于是只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出任新成立的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原任四军军委书记的职务由陈毅接任。毛重心到特委,统一领导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和边界各县党的组织。你们不是对前委不合体制有意见嘛?这次就按体制来创设机构。当然,体制也好违体制也好,前委也好特委也好,毛书记要一元领导,是肯定的。
不过搬猪就又来了,上次是特委搬猪,搬倒了了前委;这次是省委版主,则是要把前委再建起来,好把毛同志搬过去,腾出边界特委的SF别人来坐。咳见什么是体制,特委省委的诸领袖们原来也是麻麻,只不过维护领导权的决心是坚定的,想领导红军的心情是迫切的,不让毛同志跨行业经营的意图是明确的。
所以按我的鸟见,问题出在体制上,穷究人的性格意义不大,争论谁维护体制谁违反体制也没有意思。在红军与地方党的关系上,事实是当时就没有体制,或者精确些讲是一个漏洞百出的不成熟体制,只能玩着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游戏;毛是个大客官,走进哪个店两下里都不好相处,也是没办法的事。有人要讲,权力斗争啦。其实这是一个中性词,全世界一切角落,天天进行着。当体制成熟相对合理的情况下,破坏性就大些;体制不成熟或陈旧而相对不合理的情况下,则进步意义多些。至于当事各方方针的异同程度,则决定着妥协的可能性大还是冲突的可能性大。当年毛等人与地方委领袖们的矛盾,是没体制的体制决定的,是各自的本位决定的,是对方针政策的不同意见决定的。而这种矛盾与冲突,起着创造相对合理新体制的有益作用。
那么有没有对错?还是有的吧,但就是事后判断式、结果论英雄。谁能以相对小的代价创新体制,并推进正确的政策,谁就是对的。在这件事上,当然毛是赢家,中央最后支持建立凌驾于军队委、地方委的前委,建立前委核心体制,这是一个进步;而毛坚守井岗山徐图发展的策略,当然更被事实证明是稳妥有效的。即对毛的性格多有负面言论的龚楚,对这点也是同意的。
扯开去了。回来谈龚楚回忆上面的问题。杜修经带省委指示到井岗山建立前委,不可能在五月上旬,他因上井岗山的路上遇险,逃脱后回安源,当时杨开明则还在湘潭。也不可能是五月下旬他第一次与四军领导人会议。杜修经回忆,此次到四军,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并在毛的陪同下视察二十九团,见到了团长胡少海和党代表龚楚。随后在军部参加了军委会议。但并无谈前委问题。当然不是单以杜修经回忆否定龚楚回忆,指示成立四军前委并派杨开明接替边界特委书记是在省委6月26日给边界特委和四军军委两封信上才出现的,两信是由杜修经六月底带到的,这次确实是与杨开明同行了。
那么是龚楚将两次会议搞错搞混了。龚楚回忆时隔了很长时间,他的身份不允许他去找党内档案文件核对,也不可能找其他当时人核对,更没条件有专门的助理来作这样的核对,这是他的局限,时间上回忆错了,也很正常。但问题不止于此,龚楚又回忆当时前委本来只设有常委,没有指示设立书记职位,是毛自己提出的,而且杜修经事后还向龚楚表达了对此事的不满,说本来是不想让老毛当家的,最后竟然还是让他当了去。这就有点奇怪了,杜修经的回忆里当然没有,但以他的环境,这种事有只当没有,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当时省委的指示信里明明就写清楚了:“前敌委员会,省委指定下列同志组织之:泽东、朱德、陈毅、龚楚、乔生及士兵同志一人,湘南农民同志一人组织之,前委书记由泽东同志担任,常务委员会由3人组织:泽东、朱德、陈毅、龚楚,并派杜修经同志前来为省委巡视员,帮助前委工作。”
杜修经何出此言尼?龚楚又凭何“回忆”出此言尼?
这是组织前委情形上有关的问题。
待续……
以前写的有相关性的两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在初创阶段,谁都没有经验,只有不断总结和修改体制以适应外部情况的变化。
事实证明老毛的方法比较好,而且他也比较喜欢这个方法,在以后的战争年代,也是经常用到的。
按龚楚的回忆,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五月中旬成立,他成为三大常委之一,到十月离开,时仍在与朱毛并肩指挥红军。来对对帐吧。
前面已经说了,省委指示成立前委的信6月26日才写出来,30日才到四军。所以五月中旬到六月底,龚楚的三大常委资格先行吊销。他所谈这一时期前委干的事情,不是挪用了军委就是特委,张冠李戴了。而且正因为他并不在中枢指挥位置上,很多东西是说错了的,他不说毛出任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因为按他的说法毛已是尚未成立的前委书记了),反倒用不少篇幅给他按上一个罗霄山脉中段苏维埃主席的头衔,并说这就是毛主席的由来。湘赣边界苏维埃是有的啦,主席不是毛泽东,而是袁文才。
关于红四军整编,则是四军军委主持的。确如龚楚所说,打算编三个师,不过是先有十、十一两师,而后短期编过一个十二师,也就是陈毅的“梭标师”。不久师编制全撤了,军下面直辖团。团的编制与龚楚所说差异则大的,主要在农军部分。四军最多时共编有八个团,朱德的南昌起义余部编成28团,毛的秋收起义余部编成31团,这是两个主力团;毛在井岗山原就收编好的土著部队改编成32团,其他湘南起义农军编成的团是:
29团胡少海、龚楚
33团邓允庭、邝朱权
34团邝庸、刘泰
35团黄克诚、李一鼎
36团李奇中、黄义藻
不过这八个团同时存在的时间是极短的,除了29团,另外几个农军团人虽不少,枪支则非常有限,如黄克诚团只有二十多支枪,军事素质也差。所以很快在拿山再次改编,34团、35团、36团撤消,合并成30团,由原任十二师参谋长的刘之致出任团长。但也只是维持了极短时间,30团和33团思乡心切,加上山上物资条件太差,去意甚浓;而且这些部队纪律较差,当地百姓及袁文才等土著干部恨不能早点让他们上路,加上军部(朱徳)本来也有精兵思想,几下一合,于是将30团、33团撤消,改成游击队回乡去了。路上被白军民团一打,立即散掉。黄克诚部垮得最快,一下就剩六个人;邝庸、刘泰部还打了几个胜仗,但终于也在路上垮掉,邝庸被俘遇害、刘泰不当俘虏,跳悬崖自尽了。
只有李奇中部保留些人马,在湘南资兴龙溪地区坚持打了一段时间游击,游击区失败后,余部在黄义藻率领下出找主力,后编到彭德怀的红五军,黄义藻到军部工作,随后战死。李奇中逃到广东,被捕,出狱后脱党了。因他本是黄埔一期生,有故旧照顾,遂进入国军中干上了技术活,抗战后开始带兵,先去黔军当副师长,慢慢升起来,解放前夕是十六绥靖区的副司令。解放后成为国务院参事。邓允庭留在井岗山,后来当过特委委员、农业处长、医院党代表等地方职务,31年肃反时被杀。刘之致到29团担任参谋长,他是黄埔三期的,后来去彭德怀部工作。当过红五军参谋长,作战阵亡。
又说开去了。回来说龚楚,他的二十九团是唯一留下的由湘南农军编成的团。不过这个部队和大部分湘南农军不同,宜章农军早在朱德直接指挥下作战,调入军事干部多些早些,组织也完善些,并且由于曾随南昌起义余部对许克祥一战,缴获颇丰,装备也就比他部好多了,与梭标师长治下还是不一样的。该部出来的干部,团长胡少海后来干到军长,战死了。曾在该团当过连长的肖克、陈光大名鼎鼎,不必多说了,不过他们两人,加上欧阳毅,都来自29团内一个特别分支,即到井岗山后才归并到29团的宜章独立营。该营的营长龚楷,龚楚说是出身于黄埔军校、四川人,未并进29团前就战死了,如果他报的这身份没错,那么这人并没有这么早战死,而是到28团当连长去了,后来当过四军一纵队支队长、四纵队参谋长。
湘南农军下山之后,红四军就只剩下四个团,龚楚作为一团的政治首长,当然属于四军主要干部,但核心就未必了。至于龚楚在回忆中多次提到杜修经和省委对其的器重,我认为还是可信的,省委要四军去湘南,土著29团是依靠的力量,杜同志希望在四军有影响力,脚不进28团、31团,到29团踏一踏,这无疑都是符合逻辑的。所以前委出炉,省委就擢升龚楚为三大常委之一,不过这就是6月30日以后的事情了。对于自己不在决策层,龚楚回忆里倒还是有提到的,说前委后来没有开过会,一切由毛以军委、特委和县委联席会议的名义决定,军事问题和朱德、陈毅商量,这个是与其他来源的资料合得拢的,唯一不对的是那时就没有前委。否则毛那怕走过场也要搞个前委、军委、特委和县委联席会议的名义嘛。看来龚楚是记混了。
湖南省委六月十九日作出《中共湖南省委给湘赣边界特委及四军军委的工作决议案》,加上一封指示信让袁德生一同送往四军,此信中本尚未要求四军立即去湘南。然省委随后即改主意,6月26日给边界特委和四军军委再发两信,要求立即出动,并要四军成立前委。随即由杜修经与杨开明同行带信去井岗山。6月30日,毛以湘赣边界特委、四军军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名义抗命,否定了执行省委命令。会议之后因湘敌、赣敌进犯,朱毛随即决定四军分头迎战,毛带31团;朱指挥28团、29团,分兵两路保卫井岗山。
龚楚对此的回忆是模糊的,说是袁德生和杨开明来传达指示,要四军去湘南,看来是把前后两批信使混一起了,又缺了个小杜。不过如我前面说了,龚楚当时的条件,回忆错很正常。因为省委要四军成立前委的指示是6月30日到达四军的,那么,在这之后说龚楚是三大常委之一,倒是可以成立的了。
分兵之后,朱德、龚楚这一路,从7月12日开始出现状况,一事连一事,终于翻盘,由执行毛朱原定保守井岗根据地的计划,转向执行省委指示去湘南。是为八月失败。其实说是八月失败,重头戏全在七月,从部队出状况到改计划转打郴州十天左右,24日凌晨开打,先胜后败,25日退到桂东、资兴、汝城之间的龙溪十二洞。如前所说,这段时间里龚楚确实是常委了,在决策层无疑,那么他是如何回忆他的角色尼?很有趣,很少提自己,完全象是被动者的样子:“7月13日到达酃县。15日,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朱汝湘又來到酃县军部,立即召集了一次营长以上的干部会议,据杜修经报告: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红军主力不应困在井冈山,必须向外发展……进取湘南各县……和毛泽东详谈,他不同意……请你们研究。朱德在杜当即发言:……井冈山……已经民贫财尽,……我们无法维持下去……现在必须占领较大城市,方能解决我们目前的困难,……省委指示进取湘南的计划,在目前是可行的……先行占领郴州……。朱德一席话,与会团营长无不赞同……”
只字不提29团闹事。这就是我认为龚楚对四军这段经历回忆中的第二个主要疑点。
事实上,省委有指示去湘南的消息在29团官兵中悄悄传开了,7月12日晚,29团士兵委员会在酃县县城秘密开会,决定第二天就自行开回老家去。13日一天事态严重,朱德又哄又压,最后被逼下令撤了29团士兵委员会,才把部队从酃县开往沔渡。根据杨克敏给中央报告:“多方面解释阻止,无效,后又由朱德召集士兵演讲亦无效,他们总是要去。他们说官长如果不允许他们去,他们就缴了枪单身去。因为那时永新告急,遂川亦增了兵,大部军队如去湘南,边界有立即丧失的危险,所以军队当时负责的同志都感到非常棘手。后来经过千言万语的解释,说暂时回去解了井冈山之危,再回湘南不迟,勉强将军队开出。”14日“走了一天只走了三十里。士兵垂头丧气,似行不行,三五成群,步伍零乱,军心涣散,组织解体。如果途中遇着敌人定是不能作战,马上溃散。”但到了沔渡后再次大闹,要去湘南。“军委看了这种情形觉得勉强留住他们,不能作战也无用。”
这样一个接近哗变的严重事件,就是沔渡会议的客观基础。可见29团闹事,对改变红军行动计划,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
至于下面如何闹起来,我在前一篇说过,有士兵委员会坐大的体制问题,但也有很多人指有人为鼓动的因素,矛头指向包括龚楚。这类说法很多的,以我个人所见,对龚最不利的指控来自其下级李步云,他回忆说当时营党代表李光中告诉他“省委代表要他们部队回湘南去。……二十九团党代表龚楚对各营党代表说,要各连士兵委员会负责人在部队中造成“非回湘南不可”的声势”。于是包括李步云在内的士兵委员会成员开始要求回湘南。当然可以讲,因为龚楚后来叛变了,大家在回忆里把坏事尽量往他头上推,确实,我们看材料的人可以有这样的谨慎。但早早死去的杨克敏总没问题吧,他在给中央报告里花了不少篇幅来记载29团严重闹事,身为29团主官的龚楚竟然可以在回忆里一字不提。如只看他的回忆,人们一定会认为只是由于杜修经在沔渡会议上提出大家重议省委指示,随后在朱德的附议下造成改变计划。
龚楚并进一步结论,或者说是引导吧:“七月攻郴州之役,虽然是湖南省委的主张,其实是朱德有意借此而离开井岗山,准备在湘南自行发展,摆脱毛泽东的控制……”。
嘿嘿,看上去有点心太急哈……
当然我不会认为老总就没责任。做为军事主官,也是当时在场排位最高的党内领导,没他点头不行。四军里,毛的基干在31团;朱的基础在28团;29团本在朱毛间,属于小户,略偏朱,省委要部队去湘南,29团就是依靠的力量,所以哄抬物价,龚楚就成了前委三大常委之一。其实在这个沙盘上,28团在29团与31团之间,或者说在省委和老毛之间。28团有打一下城市的意思,从某种程度也是反映了朱的想法。去湘南他们并不同意,提出打赣南的城市,事实上是一个折中,“到赣南就食,一有事马上回来”(何长工回忆)。当29团闹事之后,老总曾化了大力气去摆平,仍想执行原计划,但是无法平复29团情绪,在这种前提下,沔渡会议上杜再拿出省委指示的法宝,朱的态度变化了,这符合其性格。但不能把去湘南,弄成是他的态度,这是杜和龚主导的。搞一个折中方案,也符合他的性格。
而龚楚说朱德直接提出打范石生更是错,朱德甚至在开战后,发现对手不是先前认定的许部而是范部,还一再要停下来,是杜修经坚持下打的。杜的回忆证实了这点。
关于引起八月失败的决策,龚楚在回忆中抬出了省委、老总挡枪弹,他自己则撇得太清,反倒让人起疑心了。说实话,其回忆中不少错误,我都认为好正常的,大家都一样,回忆录里的东西出错也多,而且他核对的条件确实比较差。可这一个事,我不认为是记忆不好了。是什么尼?仙人帮帮忙吧,再讲讲写作技巧……
而且新滴问题继续出现……
待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前几天我也准备写一个红军中的叛徒,其经历可谓十分奇特,居然在国民党军中真正掌握兵权的工农干部。后来因为时间紧,暂停了,还是先看您的龚楚吧。这一看,比写还过瘾。
花上。
湖南的党组织,按说是老毛起头,跟何叔衡几个人建起来的,后来发展的党员,也应该知道这位老领导才对阿?怎么会在井冈山时期,处处设卡呢?
现在想想,人家朱毛那时候开公司,硬件软件一样都没有,被赶的漫山遍野地跑,全靠忽悠整成一个大事业,真是了不起,企业文化建设抓得好啊。
回忆录嘛,只要人还有羞耻之心,选择性失忆必不可少。张冠李戴说明记性糊涂,指鹿为马才是技术。
哎,忽然想到,要是把安兄在中共早期人物回忆录中考证出的指鹿为马之处来个集锦,晒晒太阳,倒也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