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宋江决定接受招安,必定没有好下场吗? -- 终极暴走

共:💬37 🌺4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宋史上使用招安部队的例子不计其数

杨志,杨再兴等都是例子。不过我觉得与宋江更为相似的大约是红袄军李全,李全忽宋忽蒙,似乎与宋江“忠义”形象不符,不过看看伐大辽吴用对辽国议和的态度,可见宋江变成李全并不奇怪。毕竟虚妄,无所推测。

家园 可以考虑YY一下宋江如果穿越到其它朝代?

如果在唐末,说不好也是个藩镇节度使?

如果明末,会不会也成了郑成功一路人物?

如果清末.....

家园 不谈宋史,只看小说,招安后宋江本人注定没有好下场

水浒传里也有从前啸聚山林后被招安仍得重用的,比如王焕、徐京、韩存保、张开、项元镇之流。但这些都是有军事才能有武艺却没什么政治感召力鼓动力的人,对宋廷而言,有使用价值而无风险。

宋江就完全8同了。从宋廷角度来看,宋江有军事才能不假,这令其颇有利用价值,但同时宋江太富于政治鼓动感召力。这太危险了。所以即使没有蔡、高、杨、童之辈的陷害,换个正直但有权谋之人,一样会为徽宗除掉宋江。

但对于梁山部分头领来说,招安未必就是下策。原来就是职业武将的这批,真正有本领的人,比如关胜、呼延、花荣、孙立之伦,得到重用的机会非常大,他们受招安后的命运即使赶不上王焕、韩存保、项元镇,也不会相去太远。当然花荣死心塌地追随宋江不肯屈身事宋这个另说,俺这里是假定你愿意为宋廷效劳。

能力普通一些的,比如宣赞、郝思文、韩滔、彭杞这种,只要不打恶仗,或者虽参战但小心保命,活下来不难;虽难得重用,但恢复到上山前的官职应无问题。

对于那些从前混迹于江湖的头领来说,招安后的生活状态是一个挑战。能较快适应新生活的应该混得不太差。但估计大部分人都够呛。

纯粹以水浒传这部小说为据,则梁山最好的出路应该不是招安后借征辽之机作李全,而是立足水泊梁山,然后耐心经营附近州府,假以时日若能坐拥大半个山东,就可以形成长期割据的局面了。做李全的弊端有二:一是夹在两强之间总不是长久之计,发展空间被彻底封死了;二是失去水泊这个巨大地利,短期来说防守难度陡增。所以做李全风险太大而收益(指发展空间)太小。

可惜宋江、吴用等计不出此,在山东一带虽然是攻州下府、怎么打怎么有,但打下一庄一城,总是把粮草财宝运回山然后放把大火了事。

家园 曾经听过一个说法

宋江很在意名声或者说是名份的问题,他不希望兄弟们一直跟着自己做一辈子的土匪,接受招安虽然寄人篱下,但总算是吃阿公的饭,做人民军队总比做土匪好听多了。

家园 是因为要符合历史吗?

他们不接受招安,然后发展成独霸一方的势力也可以啊!反正小说都是虚构的,结局符不符合史实不重要吧!像现在的玄幻小说,世界大统都写出来了!

家园 呵呵,文凭害死人啊!
家园 同道中人
家园 萨大人光临,未能扫榻相迎,实在失礼了
家园 呵呵,做土匪也不容易啊
家园 恐怕山东不适合割据吧

不像蜀地那样有险可守。我觉得之所以梁山攻州略府却没有占据是因为附近的州府都不是很好经营,而且人马有限,控制不了那么大摊地。

家园 【原创】招安应该是梁山的最好结果

不谈正史,只论小说。

兄弟在《黑话水浒》中略有分析过,宋江这一伙后期已有10万之众,梁山本身不事生产,而这10万兄弟都是追求三大(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生活方式而上的梁山,这样要维持这个纯消费性的团体是很不容易的,就算有一座金山也经不起这么挥霍。简单举个例子,就算好汉们每人每天吃一斤肉,一天就要消耗10万斤肉,就算一只猪100斤,一天就要杀1000头猪,而且好汉们还有吃牛肉的爱好。

梁山的主要财源是靠劫掠,而且是毁灭性的劫掠,一个地方给梁山扫荡过一次后,很难短时间内恢复元气。这样势必之于,财源枯竭。长此以往,必难以为继。

宋江一伙,并无改朝换代的志向,否则就会据州开府,设置官吏,征收钱粮赋税。而不是如酒兄所提到,涸泽而渔式的洗劫州府。即便占据州府开辟根据地,以一隅对天下,也没有多大胜算。方腊就是个例子。

因此,寻求招安,从白道混个出身,显然是最上策。

招安路线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寻求招安的手法,宋江吴用可以说是太粗糙了,完全不成章法。详细请看拙作的吴用这一章。篇幅太长,在下就不引用了。

家园 这哥两难友好下场,他们闹那么大动静再招安,从犯可以不究,首恶必除
家园 梁山人马要真是割据齐鲁一带那就是《荡寇志》的路子了

以前在天涯发过一个帖子论梁山军队人数与招安的关系,看法和无斋兄差不多,可能读的角度不同细节上有些出入。借着回煮酒兄转贴过来请诸位河友指正:

都说梁山有近十万部队,但我们所知的几次重大战役梁山都未集中优势兵力,打祝家庄估计动用的部队在九千左右(宋江下山带了六千六百人马,吴用后来又带去一千多援军,含孙立手下人),闹华山长途奔袭用了七千人,晁盖打曾头市用了五千兵。兵进大名府从前后文章中可以推算出梁山人马出动了一万人上下(守寨兵力肯定不会超过这个数,关胜的一万五千人就把宋江逼得回救老家),第二次打曾头市兵力也不会超出一万(此处记忆有误,查原文后应该是两万二千,看来黑三还是充分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后期两破童贯三败高俅收编不少朝廷人马,被和平改编为对辽北伐军,全体出动也就在五六万人。讨田虎后新降之军为数颇多,伐王庆征方腊才真正达到了十万人的规模,且完全享受了政府军的待遇。感觉这个扩军过程个中固然有粮食不敷的因素,但和十万的数字差距甚大。我觉得招安前的梁山平素肯定拥有一支人数在万人左右的精锐常备军,基本上是朝廷降将带出来的精锐老兵,作战素养和训练水平都相当高,黑三郎出去动刀开片主要靠这部分人。总兵数大概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倍半,能有2.5万人左右,算上可以临时动员的后勤服务人员、家眷整个梁山供养能力也就在三万人左右。这和祝家庄的规模差不多大,所以宋江说过打下祝家庄总有五七(注:原文为三五年,还是不细心,光凭记忆肯定不行)年粮食的话。招安前夕梁山为了捞取讨价还价的政治资本打了几个大胜仗,人马急剧膨胀,诺大一个水泊已经是不堪重负,这个时候就有两个选择,一是四面出击,把政府彻底赶出山东地界。因为同期其他造反派多多少少都有一块地盘,方司令有八州二十五县呢,钱粮赋税自然大大地有。武装打下一块地盘一直是山寨相当部分头领的心病,对于一直想招安的公明来说这后果意味着彻底与朝廷决裂,干了就没法回头了。简直就是他的地狱,结论是万万不能。不走这条路,对于山寨里的铁杆造反团来说再不招安就不行了,因为再打下去,战火扩大。朝廷势必全国动员,长期围困。那么多人固守一寨,粮食就有问题,所以招安已经是一个必需的选择。

家园 嗯,以前还看到过一个急着被招安的理由,也觉得蛮有道理

那就是年龄问题。眼看着头领们一个个都三十出头四十挂零了,就算现在再能打也折腾不了十年了。而梁山第二梯队的培养很成问题,不趁现在还能蹦达的时候抓紧招安以后可怎么办啊

家园 可惜是小说,不然打下方腊,宋江完全可以拥兵自立为王。

有十万大军下江南,就有足够的钱粮推翻宋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