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米格的天空(一) -- 晨枫
印度现在还有不少。印度是有制造权和生产线的。经常坠毁,主要是因为年岁太大了,保养也不好,零部件质量也没有保障……
实际上米格21比斯装备了所有华沙条约国的空军。似乎我们从埃及换了一些回来,启发了歼七三(最大的收获是全天候能力)。你看那个背脊多像啊……
芬兰空军的 MiG-21Bis
不过我觉得,关键原因是空中加油对于飞行员的训练要求太高,而且喷气式加油机也贵(螺旋桨的速度又跟不上),与其大量配备加油机和训练能空中加油的飞行员,还不如倍增喷气战斗机数量。
反正直到米格二十一,米格的战斗机都是青菜豆腐价吧……
还有前缘锯齿,也是一样的道理。
由于这个战略思想的限制,苏联空军不注重远程战术打击力量,一直到苏-24才出现第一种远程战术飞机。米格-15的航程很短,采用空中加油也增加不了多少航程,所以没有采用。
bis就是改进型的意思。
毛子一向都是拿10根烧火棍打你1根霸王枪的
俄罗斯人可以仅用斧子做一个汤勺出来。
目的并不是为了把15发展成加油机。
前缘缝翼是安装在基本机翼前缘的一段或者几段狭长小翼(如美制轰炸机B-1B机翼上有七段前缘缝翼),是靠增大翼型弯度来获得升力增加的一种增升装置。下面用前缘缝翼的一个剖面来看看它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在前缘缝翼闭合时(即相当于没有安装前缘缝翼),随着迎角的增大,机翼上表面的分离区逐渐向前移,当迎角增大到临界迎角时,机翼的升力系数急剧下降,机翼失速。当前缘缝翼打开时,它与基本机翼前缘表面形成一道缝隙,下翼面压强较高的气流通过这道缝隙得到加速而流向上翼面,增大了上翼面附面层中气流的速度,降低了压强,消除了这里的分离旋涡,从而延缓了气流分离,避免了大迎角下的失速,使得升力系数提高。
因此,前缘缝翼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延缓机翼上的气流分离,提高了飞机的临界迎角,使得飞机在更大的迎角下才会发生失速;二是增大机翼的升力系数。其中增大临界迎角的作用是主要的。这种装置在大迎角下,特别是接近或超过基本机翼的临界迎角时才使用,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机翼上才会产生气流分离。
从构造上看,前缘缝翼有固定式和自动式两种:
w 固定式前缘缝翼:固定式前缘缝翼直接固定在机翼前缘上,与基本机翼之间构成一条固定的狭缝,不能随迎角的改变而开闭。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但在飞行速度增加时,所受到的阻力也急剧增大,因此目前应用不多,只有在早期低速飞机上使用。
w 自动式前缘缝翼:自动式前缘缝翼用滑动机构与机翼相连,它可以根据迎角的变化而自动开闭。在小迎角情况下,空气动力将它压在基本机翼上,处于闭合状态;当迎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机翼前缘的空气动力变为吸力,将前缘缝翼自动吸开。自动式前缘缝翼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应用十分广泛。
小时候看航空知识,引用外电报道(不代表
航空知识意见。)用几十架歼-6和歼-7换了
米格23。搞出了针对性的歼八。
印象中这样,很可能不对。
也是凭记忆,可能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