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米格的天空(一) -- 晨枫
好像毛病就是液冷,看过一个2战Ace的访谈,被打下来那次就是执行对地人物,中弹了,看着冷却液出来就知道最多2分钟,跳了4次才从飞机中出来。
p38作对地好像也是这问题,所以2战后期欧洲战场首选对地支援就是P-47,应该是最成功的战斗轰炸机。P-51在朝鲜战场也是这个液冷使它很快退出
在二战里,P-51的战损率要远远高于P47,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液冷散热器(就是P51肚子上那个方块)只要被打中一下,这个家伙就残废了。
而采用气冷发动机的飞机,发动机即便中弹,只要不是打在关键部位,一般也都无大碍。为什么呢?因为发动机的气缸,活塞,曲轴,齿轮箱都是铁疙瘩啊,如果打得不重就根本啥事没有,气冷散热片打几个眼也并不影响使用。而液冷发动机的散热器就不同,里面是有薄壁管道的,这打个眼可受不了,冷却液一漏掉,发动机几分钟内就烧了。
而这一点在同样采用液冷直列发动机的il2上尤其明显,这个著名的飞行坦克,发动机和飞行座舱是装甲的,机身结构也结实,唯一的薄弱点就是它机腹下的滑油散热器。德军在掌握这一点以后,采取后下方攻击的战术,il2就不再是不可击落的了,不得不加上后座机枪手位置,并且在任务中需要战斗机护航。如果il2是阿奚里斯,那么这个散热器就是它的后脚跟。
顺便说一下,星型发动机的主要问题横截面积比较大,因此不可避免的要遮挡飞行员的前视视野。正是出于这个考虑,德国空军最初非常执着的要求新设计的战斗机必须使用直列发动机。所以Fw190最初试制的时候虽然采用的是星型气冷发动机,但最终的打算还是要换上新设计的直列发动机的。可是到了二战正酣的时候,新的直列发动机迟迟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战事不等人啊,不得已才采用了BMW的星型发动机,从而有了圆脑袋的Fw190-ta152系列。实践效果证明,把座椅设置高一点,星型的毛病也是可以克服的。
代表拉沃奇金,La,和两个G:戈尔布诺夫和古德科夫
。到了La-5,后面两位不知道为何离开了设计局,于是La5La7La9就只有La了。
貌似,90号左右的汽油日本还是能产的,但美国的在100以上。高标号和高标号还是不一样
顺手查了一下德国的合成汽油,似乎也不超过100号
是两种不同的增压模式,发动机通常只会采用一种增压方式。比如奔驰喜欢用机械式的,萨博、沃尔沃、大众等等喜欢用涡轮式的。机械式的好处是响应快,没有涡轮增压的迟滞问题,但会损耗发动机的部分功率。涡轮相反,优点就是可以更大幅度提高功率。目前涡轮增压技术已经很纯熟了,据说萨博的发动机已经可以做到感受不到任何迟滞(不愧是搞航空出身的)。
109不是喷火的对手好像主要因为喷火的翼型更好,但也因为翼型好,加工困难,所以产量上不来,导致英国装备更多的是较简单,性能也比较差的飓风,而109好像不怕飓风。
德国空军本来挺不错的,可惜遇上了戈林那个白痴,照理说戈林当初也是王牌飞行员,智商应该没问题的……
明明两台发动机,一点不增加保险系数,冷却系统是连着的,一个中弹,另一个跟着报销。。。#¥%#@#。。。
在太平洋上靠着高来高去欺负日本鬼子还行,在欧洲就不好使啦
为什么不是拉7?!!!!我的最爱……555555……
西方评出来的,莫非是因为自由法国的飞行队装备雅克3的缘故?
明明阔日杜布才是第一王牌嘛~郁闷……
飞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应该有很大的相似——现在的很多汽车厂商早年不都是做飞机发动机的么~
不能不花~
只不过“治世”有“埋头拿票子”的机会,也就不舍得经历“更丰富的经历”了~
乱世没办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