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漫笔历史形态学 -- 浮云

共:💬19 🌺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眼睛一花

把“我和西格窦”看成了“我和窦尔墩”。。。

家园 【原创】七、文化象征(埃及、阿拉伯)

斯宾格勒一方面天马行空,另一方面又充分的利用他能掌握的历史资料。在一些大的概念上,他并不标新立异。

世界文明体系中的埃及,史学界一般指的是古埃及文明,从公元前3500年以前尼罗河出现文明曙光的前王朝时期,到公元前525年第二十六王朝灭亡。这以后,随着罗马击败波斯,环地中海罗马帝国逐渐形成,埃及文化演变成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一部分。

从文化传承发展看,西亚北非,应该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摇篮,与各大宗教起源、各大文化体系确立有或隐或显的关系。欧洲文化含有非洲起源,一度被西方学者全力否定,但现在基本已经是公认的了。埃及文化即使不是希腊文化的主要来源,也是一个重要起源之一。根据现有证据,旧石器草原文化带横向穿越了整个亚洲,而华夏民族起源特别是黄帝部落,极可能含有印欧血缘。今天的埃及人是阿拉伯人,但古埃及文化的创造者肯定不是他们,具体现在还没有定论。

斯宾格勒认为,埃及文化的象征是“路途”。埃及人所强调的,是“深度的导向”。埃及旧王国的墓殿,尤其是第四王朝壮丽的金字塔,所代表的,是一种有节奏、有秩序的空间序列。秘密的路途,从尼罗河畔的大殿出发,经过甬道、厅堂、拱形宫殿、柱廊房间,越来越趋狭窄,直通到死者的居室。埃及的浮雕与绘画,永远排列成行,给人一种印象上的强制感,把观者引向一个确定的方向。

阿拉伯文化,指的是从穆罕默德崛起到阿拉伯帝国分崩离析。斯宾格勒对这一文化体系极为看重,在全书中有多章节论述。

斯宾格勒认为,阿拉伯文化的象征是“洞穴”。很多文化中有二元对立,比如古典文化中“实质”与“形式”的对立,西方文化中“力”与“质量”的对立。但多数二元对立张力有限。惟有在阿拉伯文化中,二元对立持续不变。种种不同的二元对立形式,充满阿拉伯文化。

斯宾格勒称,光明照耀着透过洞穴,与黑暗斗争。光明与黑暗,都是实体。天上与地下,凡尘与天堂,上帝与撒旦,善与恶。死亡对于回教徒,是与生命的力量相抗争。最终,这一切,是精神与灵魂的对立,最后形成并引导了已觉醒的阿拉伯文化的世界思考。

关键词(Tags): #斯宾格勒(当生)
家园 【原创】八、雷海宗·双周论

雷海宗,字伯伦,1902年出生于河北永清。先后在清华学校高等科、美国芝加哥大学习,1927年在美获哲学博士学位。 先后任教国立中央大学史学系、金陵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南开大学。1962年病逝,享年60岁。

雷海宗是我国进行历史哲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主张真正的史学不是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需于事实之外,须求真理,以哲学的眼 光,对历史作深刻透彻的了解。他还着重于从当今的时代出发,对中国和世界各地区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的作用,谋求在20世纪建设中国的途径,他主张中国的史学家应吸取外国较先进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整理研究本国的历史文化。 著作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选读》、《西洋通史》、《西洋通史选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文化形态史观》等,译著有《克罗奇的史学论》。

雷海宗接了斯宾格勒的历史形态学,认为每个文化的发展进程和阶段,即“历史的形态”大致相当,因此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中心与外围文明的差别。但他与斯宾格勒不同的是,认为中国文化没有死亡。

雷海宗认为,除了中国和西欧,其他文明都只有一周就灭亡了,晚起的西欧文明还没有走到那一步,总有一天也要灭亡。中 国文化与其她文化不同,经历了两个周期,分别是华夏民族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中国时期和胡汉混合、梵华同化的综合中国时期,其中以公元383年淝水 之战为分界线。这就是所谓双周论。

淝水之战,在历史上,公认为南北朝格局的确定之战。就如赤壁确定三国格局一样。淝水之战前,晋末大乱未止,天下一塌糊涂。此战后,南北朝格局基本稳定,南朝不能恢复江山,但足以自保。中国再次统一,要到隋。雷海宗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周文化宣布结束,第二周文化开始。

雷海宗搞的是历史形态学,这一学派哲学意味重于史学。以实证史学、考据史学来看,中华文化前后是沿续的,南北朝之前的文化,仍然是融合而来,不能说是纯华 夏。南北朝之后,继续融合,不能算是与此前相异。就如斯宾格勒对历史形态的生物学论述硬伤多多一样,雷海宗不会回应实证史学的质询。

雷海宗与斯宾格勒还显示了同样的特点:需要历史证据时,就忠于实证史学,比如雷海宗接受淝水之战的历史意义,斯宾格勒同意古典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划分。但历史证据与他们的观点冲突时,他们又毫不客气。比如雷海宗坚持中国文化是前后不同的,斯宾格勒认为西方已经没落。

雷海宗于上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主张,现在中国文化已经到了第二周的末期,正在遭受比第一次更为严重的威胁(抗日战争),能否战胜日本,是 中国进入第三期的关键,提出“我们是不是能创出尤其未闻的新纪录,去建设一个第三周的伟局?” 展示了他的独到看法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雷海宗对欧洲中心论的否定,对文化形态史观的介绍,对中国文化的胡人血统、佛教思想和汉人开发南方的重要作用的论证,都在当时学术界造成了轰动。他对于中国史上有关问题的考察,都是放到世界历史大环境中,从世界史的角度,把中国史真正看作世界历史的 一部分,走出中国人治中国史的老套路,站到了更高的地方。

雷海宗还是大陆较早否定“人类社会五个发展阶段”、“人类没有一个普遍的奴隶制社会”的学者。但与历史形态学关系不大,不深论。

关键词(Tags): #雷海宗(当生)#历史哲学(当生)
家园 【原创】九、全译本《西方的没落》

数日前,在首都机场候机。随便一转,在书店里看到两大本《西方的没落·全译本》。三联出版社。由英文转译。

全译本作者吴琼,安徽宿松人,文学博士,主要学术兴趣在美学、西方哲学、文化研究及批评。译者称本书“并不难读,但每页都充满了各种历史名词”。显然,搞哲学的不通历史,搞历史的不懂哲学,是中国文科毕业生译外国著作的大麻烦。这还没涉及逻辑,旁的中国文科毕业生不敢说,浮云的逻辑水平是三段论都要出错。而这西哲,经常是否定再否定再加否定然后再推三遍……是肯定还是否定俺也数不出——俺数学更差。

这吴琼在前言里说,《西方的没落》国内有两个前辈译本。一是六十年代商务印书馆,齐世荣,只译了第二卷。另一个,是“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陈晓林译。是两卷缩译本。”他没有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但我是不会错的,因为翻旧了的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陈晓林译本就在我手边。

估计是这陈晓林又到台湾出版了一下。而吴琼只知道台湾版。

这次机场奇遇,让我知道了两件事。一件是,《西方的没落》曾经有台湾版。第二件,是最新的译者,很直率的、显然未经认真考虑的认为,台湾是“国内”。吴琼类的直率,是《反分裂法》的真正基础。深入骨髓的民意。

两大厚本,标价99元人民币,印刷装钉精美。可惜即将远行,不能携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