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新版冰毒,不是坑】豺狼的脚印——大本营参谋辻政信 -- 冰冷雨天

共:💬95 🌺20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终于盼到老冰填坑喽

鄙视其在战争中所为,但是不得不佩服其奋斗精神!

此人如不是生在那个年代,其经历整个就是一部贫家子弟奋斗史。

家园 是啊,同意

特别关于怛罗斯之战。其实伊斯兰化这个说法都有问题。多少年之后,耶律大石在这片建立的西辽汗国,其实是个宽容的多宗教多民族国家,伊斯兰教并没有占主体。真正的伊斯兰化,我觉得是蒙古帝国统治下色目人传播的结果

家园 终于得到第一枚通宝了!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原创】豺狼的脚印——大本营参谋辻政信(3)

“我要当军官”(下)

但是辻政信终究没有做成乡村教师。日本的学校有一个“修学旅行”的传统,不管小学中学大学,毕业以前学校组织去什么地方旅行一次,辻政信的修学旅行是到50公里外相邻福井县的武生。在武生他们在“皆行社”借宿。皆行社是当时日本陆军的一种军官集会会场设施,因为武生驻有一个陆军联队,所以武生也有一个皆行社。中小学的修学旅行往往借用这种免费的地方住宿。

辻政信他们住在皆行社的那个夜晚,正好武生联队有一次军官会议。来开会的军官们的笔挺的军服,铮亮的军靴和晃来晃去的军刀给大山里面出来的乡下孩子辻政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辻政信平生第一次知道,原来做个军官是这样酷,他也想当军官!

大着胆子,辻政信问一个看起来比较面善的军官:“我也要当军官,怎么才能当军官。”

那军官朝这个乡下孩子笑了笑:“去考陆军幼年学校,考上了就能当军官”。

辻政信很认真地记住了这个叫五岛正的少尉和这个乡下孩子开的并无恶意的玩笑。回到家对父亲说:“我要去考陆军幼年学校”。

父亲大喜过望:“军队好,国家现在需要军人。幼年学校毕业就能进陆军士官学校,将来就是军官,太了不起了。”

陆军幼年学校是日本陆军从德国学来的军事教育制度,招收从小学高等科毕业到中学两年级(相当于从初中毕业到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三年的免费全寄宿军事教育。当时一共有六所东京,大阪,名古屋,仙台,广岛和福冈等六所地方陆军幼年学校和东京中央陆军幼年学校(后改名为陆军士官学校预科),学生从地方幼年学校毕业后进入中央幼年学校然后进入士官学校本科。

六个地方幼年学校每年每校的招生名额是50名。全部加起来300名,而全国报考的考生则不下两万人,几乎是百里挑一。其考试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一般都是中学两年级的去考。而辻政信读不起中学,只有仅仅一次在小学高等科毕业时去拼搏的机会。1917年春天,15岁的辻政信到设在金泽市皆行社的考场去参加名古屋陆军幼年学校的考试。

在学习期限上就差了别的考生一截的辻政信的考试成绩是真正的“名落孙山”——第51名,落榜了。

落榜后的辻政信去了大阪在一家“船屋”,就是航运公司当学徒。但当了不到一个月,家里来了一封电报让他回去——他又被幼年学校录取了。

原来排在他前面的一名考生由于体检不合格而把他替补上去了。就这样1917年9月,考试成绩为最后一名的辻政信,进入了名古屋陆军地方幼年学校。

幼年学校的学习是很繁重的。因为幼年学校相当于高中,所以所有的高中课程都要学,而且都集中在上午这半天,下午是军事体育:体操,剑道,柔道和田径。可以说幼年学校是同时包括了两个学校:一个普通学校,一个军体学校。

幼年学校的教学有形成日本陆军奇异性的几个特点。他不像普通高中那样教授英语,学生是在俄语,德语和法语中选一门。到以后从陆军士官学校开始分出来的所谓“幼年派”和“中学派”的原因最早就是从这里面来的。而最终把持陆军中枢机构的几乎全是幼年学校的毕业生,这就是后来陆军军部对英美几乎一无所知的根源之一。

幼年学校是寄宿学校,平时不准外出,只是星期天才可外出一次。学生们平时和社会毫无接触,被密封了起来,这就造成了幼年学校毕业生对社会一无所知,经常用书本上的教条去愣套现实社会实际这另一个特点。

那么这个密封起来的精英学校又是怎么办学的呢?幼年学校的教学纲领第一句就是:“陆军的气概来自幼年学校”。这句话给那些十五六岁的孩子们心理上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这个“陆军气概之源”的幼年学校的学生又是什么人呢?“学生就是天皇陛下的貔貅”,这是幼年学校学生受到的第一句教育。貔貅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用来比喻勇猛的军士。《晋书•熊远书》有言“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就是这个意思。换种说法就是进了幼年学校,就得准备为天皇陛下献出生命。

幼年学校的体罚是常见的,教官对学生,高年级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随手打耳光,甚至都有被打破鼓膜造成失聪从而不得不退学的事例,加上高强度的军体锻炼造成的肝炎肋膜炎退学的,经常到毕业时不满50人。

十五六岁左右正是人生成型的时候,而进了幼年学校就好像进了一个模箱。除了长相,个头这些在物理上无法统一起来的东西之外,从思维方式到行动规范,幼年学校要求学生们全部统一。统一到什么程度?统一到幼年学校的毕业生以后一辈子习惯于看书时除了翻页不用手,手在什么地方?按照规定,手必须放在膝盖上。要不然大耳光子就上来了。

但是这种近似于变态的严格对辻政信来说算不了什么。他渴望出人头地,来向这个不公正的社会进行报复,他也知道出人头地对他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大部分幼年学校学生出身于将官或佐官家庭,而他仅仅是东谷奥村一个炭农的儿子,家里住的是茅草屋,吃不上白米饭,他自己一放假就要回家去挑着木炭走过八公里山路去卖,什么叫做天差地别,辻政信比别人更清楚。他也知道他怎么才能成功:他必须成为第一名,他必须成为别人的学习榜样。

1920年3月24日,入学时最后一名的辻政信从名古屋地方陆军幼年学校以首席的身份毕业,从皇太子(五年后的裕仁天皇)手里拿到了作为奖励的银怀表。

从名古屋地方幼年学校毕业后,辻政信进入了东京中央陆军幼年学校(后来改称陆军士官学校预科,再后来又改为陆军预科士官学校)。全国六所地方幼年学校的三百名学生汇集一堂,竞争也就更加激烈。东京有个像石川县公所的地方叫“星光舍”,遇上星期天,石川县出身的人都上那儿去会会老乡,可在东京的两年,人们从来没有在星光舍见到过辻政信——他在学习。两年的中央幼年学校,毕业时辻政信还是首席。

辻政信回到家乡的石川,加入了金泽步兵第七联队。幼年学校的毕业生入伍时的军衔直接是上等兵。两个月升为伍长(下士),半年后升为军曹(上士)。这时以军曹的军衔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本科(后改称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本科学习时间按兵种不同略有区别,一般是一年半,毕业时军衔升为曹长(军士长)。

陆军士官学校的学习重点是军事学,包括战术,战史,军制,兵器,射击,航空,土木,交通,测绘,马术和卫生。陆军士官学校的成绩影响着军人生涯的全部,比如说只有成绩在前20%的人才有报考陆军大学校的资格。

辻政信是陆军士官学校36期生,1924年7月18日毕业,仍然是首席。这次他还是从同一个人手里接受了银怀表。

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一般在半年以后被授予少尉军衔,被称为“任官”,这个36期任官特别早,毕业生10月25日就被授予了少尉军衔。

这三百三十名新少尉中就有辻政信。他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当上了军官。

元宝推荐:东湖珞珈,
家园 又想起海德里希那句话来了

如果这时没有那件意外的事情出现,辻政信的生活道路很可能就是高等科毕业以后考取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回到东奥古村当小学老师。他可能会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后来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不肯服输,体贴部下一面的性格也似乎挺适合于做一个乡村教师。http://w

“德国少了一名多么好的小学老师啊”

家园 花老冰,已经完稿了就快点吧不要在折磨我们了
家园 送花

还有多少。

家园 这个“修学旅行”的传统很好啊

不管internet再怎么发达,出门走走多长见识总是不可能被取代的...

家园 给老冰送个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推荐成功!

这么从小训练出来的日军军官的军事素养的确不错,就是和社会有点脱节了。

家园 多嘴一句

比如蒋介石不用冈村宁次丢掉了从东北到华北的半个中国,而退守台湾后用根本博而守住了金门。

金门是太祖有意留给老蒋的呀。就是金门那一次,三野8000多人也先打残了对方10000多人,因后继无援才失败的呀。也不知道是谁出了问题,老冰的文章我总是看不懂在写些啥~~

家园 其实很简单,你想得太复杂。这个东西见仁见智。

撇开政治,从单纯军事的观点来看问题。说到底到底是学日军还是学美军的问题,这个系列(辻政信,石原莞尔,山下奉文,濑岛龙三等几个人)就是想侃一下日军的作战经验教训,我总觉得,美军是棒,但很多东西我们学不了。而日军的经验教训更应该值得我们注意。

家园 再胡扯一句

有“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原则在,解放军不可能犯那些白痴参谋的错误和妄想症。与之相反的危险倒是:上头有错误之后,下级根本无力抵抗,给革命事业屡屡造成重大损失。说句不好听的,一旦上层决定之后,解放军迅速走向人民的反面也是可以瞬间完成的事情。

家园 时代不同了,那是当年为把军阀部队改编为政治军队的措施。

你能指望什么方法能效用80年不变?

解放军不可能犯那些白痴参谋的错误和妄想症。
说得太绝对了。6.11是怎么回事?不就是一位从未见过战场的刻意立功的(血统)精英干的想当然的事吗。

共军一直到中印边界战争以前当然没有这些事,那时的将军都是打出来的,糊涂人已经死了。日军参谋也不是一直都糊涂,那种糊涂是在日俄战争以后的长期和平条件中滋生出来的。

家园 还是不同意

其实我觉得,只要以党建军的原则在,就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党之所以是一个党,是一群有政治理想和抱负的人的集合体。除非党自己的政治理想或者操作手段出了大问题,否则军人本身应该不会搞出什么大事件来。当然,作为最前线的战斗人员,搞出一些突发事件来是有可能的(比如炮轰紫石英事件),但党在比较快的时间范围内有足够的能力和权力按照党自己的政治原则去处理事件,但在日军那里就是不可能,日本政党政治后期完全消亡,政府成为军部的傀儡。这就是区别。(不过坦率的说,我还真不知道6.11是怎么回事!)

“你能指望什么方法能效用80年不变?” 只要人类的统治秩序还没有发展到有能力跳出“政党政治”范畴,我认为军队基本上还是可以做到忠于国家、忠于党,而不是军队控制国家为所欲为。所以“80年不变”在大多数国家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更不用说一个比较理性又有抱负的民族,美国做到了,中共也做到了。

另外,“支部建在连上”也不是改编军阀部队搞出来的主意,是我党从建军开始很早就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治原则。

老家伙你的文章,向来都是看着涨涨历史知识、了解一些其它视角的独特观点,真要说赞同的,还真是不多。

家园 6.11好像河里有说过的,不过不叫“6.11失利”。

那是共军内部的称呼。

这个“以党建军”的传统,也没有一条那么明确的界限。不说别的,就在从1966年到1969年,到底是谁在指挥谁,现在谁都不说罢了。只要看看九大主席台上的制服军人有多少就能推测出来,只不过后来改正了过来。

起码当时“党”的基层组织不存在了,首批恢复组织生活的党员名单的公布,我记忆中是68年的12.28(上山下乡的最高指示)以后。先看到贴下放干部的名单,再看到贴恢复组织生活的党员名单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