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星期天的炸弹风波亲历记 上 -- 萨苏

共:💬91 🌺20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记者真是无孔不入啊

    • 家园 【原创】星期天的炸弹风波亲历记 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忐忑不安的日本主妇

      警察出现的时候,萨正分析那俩记者呢 -- 前边坐在那儿镇定自若大写特写的,肯定是文字记者,后面那个满身披挂酷似甘露寺里大将贾华的,肯定是摄影记者。

      敢在这种炸弹出没的地方乱转,于我这样的局外人是二百五,于记者而言,不过是职责所在。

      说点儿题外话,记者采访,通常是一个摄影记者和一个文字记者搭档为一组,各有所长,各司其职,相互掩护,狼狈为奸。这是老传统了。

      从要求上说,文字记者要好笔头,脑子快,鼻子赛狗。您看那种台上没说两句已经撒丫子就跑的,准是文字记者,那是已经逮着新闻点了,赶紧去发稿,他抢的是速度,才不会跟现场蘑菇呢。这一行里最成功的,莫过合众社的一位老大。肯尼迪遇刺的时候,身边只有两个记者,一个这位,一个美联社的老大。但车队只有一部发稿的电报机。结果这位捷足先登,为合众率先报道肯尼迪遇刺立下汗马功劳。这样说似乎他只是眼明手快而已,但假如您知道他发完稿以后接着花俩钟头发了三章圣经,被美联社的老大揍得鼻青脸肿依然死抱着电报机不撒手,就不得不承认这人有绝品文字记者的素质。

      而一般说玩命的,是指摄影记者,特别是战地记者。这种人需要手疾眼快,胆大心细,甚至为了好照片敢于坑蒙拐骗乃至以命相搏。这些人里面,罗伯特。卡帕可谓王中之王,他一生拍了无数好照片还在其次,让所有老大钦佩的是他在印度支那采访以身殉职之时,被地雷炸上天空的一瞬,最后一个动作竟然是按动快门,留下了他的绝世之作 -- 《罗伯特.卡帕眼中的最后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也盛产这样为了照片不要命的狂热分子,号称“新华社的光荣传统”。唐老鸭拿拉马丹(就是刚判了绞刑的伊拉克前副总统)照片忽悠共和国卫队的亡命之徒就不用提了,张郇也是这样一位胆大包天的人物。他在索马里敢追着街上的土匪拍照 – 那里的土匪根本就是生蕃,见你不顺眼当场一枪的主儿,就在索马里的采访中,新华社记者刘江被枪击负伤。老张这纯粹是赌命呢。他赌赢了,匪徒只是砸了他的相机,没开枪。

      您说这不是白赌了吗?

      这种没条件的情况下,就不采访了,那是美国人,别看美国通讯社一年殉职记者上百,其中多少是真正的美国人?美国记者采访普遍配备防弹衣,对于危险地区尽量不进,还多带有一张印着多国语言的宣传手册,告诉人家我是美国人,请多加协助,宁绑我票别动刀之类的意思。美国记者比较理智是行内的说法。

      这种没条件的情况下,硬上,让土匪把相机砸了,照片收了,也许还挨俩大耳贴子,那是日本人。日本记者不怕死,但采访效果如何不好说。79年解放军打越南,唯一打死的外国记者就是日本的高野功。事后没人认为他死得冤 – 擅闯激战中的前线,还坐着越南军车,不打他打谁?

      这种没条件的情况下,硬上,然后主动让土匪把相机砸了,态度特好,最后还把独家照片带回来的,那就是中国记者了。

      张郇,就是带着土匪的照片回来的。

      您说不是相机都让人家给砸了吗?怎么照片还能带回来?

      其实戏法很简单 – 张爷脖子上挂着仨相机,拍完片子马上把手里的相机向脖子后头一甩,换一台拿着,土匪上来立马把这台的照片给拉出来曝光。。。态度很诚恳,土匪很满意 -- 非洲土匪好像没有进行过这种脑筋急转弯的急智训练。

      新华社也很满意。

      就是这个张郇,还是前边那规矩的一个破坏者。张郇本来是摄影记者,第一次海湾战争,他的搭档文字记者王继雨被签证给耽搁了,整个科威特前线新华社只有张爷一个人。战况不容人,上头问张爷能不能一肩挑?张爷琢磨琢磨说行。

      就一肩挑了,一直挑到跟着美军打进科威特城。

      结果是组织上骤然发现张爷不但照片拍得好,文字上也是一把好手,当初光让他拍照片纯属耽误人才。这不是萨替张爷吹,张爷半睡半醒(半睡半醒?没错,您想啊,一个人,要采访,要发稿,要照片子,要联系同行,要公关打关系,要跟踪焦点,要开记者会,你说他还有功夫睡觉么?也就写稿的时候能打个盹儿吧 – 总比在前线军车上打盹儿强吧?)断断续续写的报道后来往起一合,就是一本书,书名叫做《世纪之战目击记——一个中国记者的海湾战争采访录》,没打广告,那一年在全国的销量榜上位列前茅。这书是写的真漂亮,萨推荐。

      跑题了,这俩日本记者显然也就是哪个通讯社的国内二流记者,架一个机位还磨蹭半天,认真有余,水平如何可就不好评价了。不过,看这摄影记者的架势,萨忽然有点儿觉得好笑 – 这兄弟架起了一个高感度麦克风 – 这是干嘛?那周围也没什么人,不象要现场采访么。

      难道。。。难道这兄弟是想着万一那话儿响了,自己就算挂了,留一个《某某太郎耳中的最后声音》也明标青史?

      感到有点儿汗毛凛凛的。这时候,那警察就上来了,敬个礼,轻轻敲萨的车窗。

      难道不让拍照?萨放下相机,咱可没张爷那两下子,要不,让小小魔女抓他个满脸花?发出暗号 – 自由世界的勇士们。。。

      警察说话了,态度很和气,原来是说我单手握方向盘不安全,让我小心一点。

      原来人家是好心,赶紧把小小魔女按回去,看看僵卧不动的车流,萨索性把车窗摇下来,探头问这位大黑熊一样的警察(莫非穿着防弹衣?) -- 炸弹很大么?

      警察点点头,比划了一下,看样子这炸弹比我这车还高。。。

      吓了一跳,接着问 -- 怎么,是不是恐怖事件阿?怕他不明白,顺手比划一个大胡子。

      这警察一愣,摇头,说不是,是“不发弹”。

      “不发弹”?就是中文“未爆弹”的意思了 – 难道是自卫队演习的时候把炸弹扔到居民区了?

      说来可怜,日本国土狭小,自卫队的合成训练不是放到海上去搞,就是干脆玩电子模拟算了,要在陆地上真刀真枪的练除非上北海道 – 一来没这么大场地,二来都是响器,不留神打偏了在日本这种人口稠密的地方绝对是灾难性结果。即便如此,自卫队的炮弹给谁家开了天窗的事儿还是时见报道。

      “自卫队都是混蛋啊。”能逮住机会理直气壮冲着日本警察骂日本兵,萨当然乐得抓住了。

      日本警察的脸上露出熘肝尖一样的颜色,咳嗽了一声,说:“不是自卫队的,是战争时期留下的炸弹。”

      “战争时期?”和平日久,马放南山,萨一时没反应过来,略一思索,想起前两天刚看到顾剑和冰冷雨天这两个家伙在写轰炸日本的美国将军“鬼畜李梅”,忽然醒悟过来 –

      敢情是这俩家伙写得太好,把李将军的魂儿给召回来了 – 老李的爱好谁不知道?他出来还能不带着带响的东西来么?!

      该死,我出门怎么没看看皇历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神户大学海事学院门前的交通疏导员

      [待续]

      • 家园 阪神深江南边的那个人行天桥阿:)

        这地方去过数次

        一个朋友每周都去海事那里打篮球,那厮怎么就没赶上这档子事儿呢

      • 家园 花,萨大对于记者的见解太精辟了
      • 家园 刘江那次可太危险了。

        匪徒打死当地的司机和保镖,尸体扔出去,开起车就走。刘

        江腿上中弹,倒在车座上。估计匪徒目标是抢车,一时没注意这后座上还有一位。老刘一推车门,飞了出去。

      • 家园 这么大个头,难道二战时候美国人就开始用汽车炸弹了
      • 家园 这一下推晚了

        老萨已经掉下去了,谁让他老挖坑的.

      • 家园 本想在萨大跳水前踢一脚的,没想到踢出个宝来。
      • 家园 我们都被萨大给忽悠了

        萨大文中提到

        您看那种台上没说两句已经撒丫子就跑的,准是文字记者,那是已经逮着新闻点了,赶紧去发稿,他抢的是速度,才不会跟现场蘑菇呢。这一行里最成功的,莫过合众社的一位老大。肯尼迪遇刺的时候,身边只有两个记者,一个这位,一个美联社的老大。但车队只有一部发稿的电报机。结果这位捷足先登,为合众率先报道肯尼迪遇刺立下汗马功劳。这样说似乎他只是眼明手快而已,但假如您知道他发完稿以后接着花俩钟头发了三章圣经,被美联社的老大揍得鼻青脸肿依然死抱着电报机不撒手,就不得不承认这人有绝品文字记者的素质。

        我看了以后总觉得在哪里见过,是说美国南北战争的事情,总是想不起来。到网上搜了搜有关“圣经”、“拍发”(这个词我记得特别清楚,原文肯定有),找到这么一篇报道“电脑报专稿:陈宗周与王兟对话媒体的明天”news.chinabyte.com/7/1639507.shtml,里面提到

        “凡尔纳在《神秘岛》这部小说里记载了一个报道南北战争的记者,他为了第一个发消息,在电报局拍发完新闻后,就花巨资让所有的电报员为他拍发《圣经》的前几章,以阻止其它的记者发消息,这样的情况是再也不可能发生在现在了。”

        看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于是找到《神秘岛》,果然,在第一部“高空遇险”的第二章找到了:

        就在史密斯被俘的那一天,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也落到南军手里。这就是《纽约先驱报》的通讯记者吉丁·史佩莱,……采访新闻的时候,他首先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的报刊;凡是新奇的、没有发表过的、别人不知道同时也没法采访到的事物,他全都知道;他是一位浑身是胆的战地记者,惯于在枪林弹雨中写稿,危险,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报道资料。

        他参加过各次战役,每次都在最前线,一手拿着左轮枪,一手拿着笔记簿;葡萄弹从来也没有使他的铅笔颤抖;他决不象有些人没话找话说,而总是不厌其烦地打着电报;他的每一篇报道都很简短有力、明确、能够说明要点。此外,他还很幽默。黑河的战事结束以后,决心不借任何代价独占电报局窗洞的就是他。他在向他的报刊报道了战役的结果以后,接着就拍发圣经的前几章,一共拍了两个钟头之久,虽然花费了两千美元,但《纽约先驱报》却首先登载了这个消息。

        目前的情况看,这个坚决霸占电报机的“恶棍”就是凡尔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一不留神又掉坑里了

        看样子不算深,扒着坑沿献朵花

      • 家园

        花记者花炸弹花老萨花小小魔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