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如何认识"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的问题? -- 副将

共:💬28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如何认识"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的问题?

    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我思考过很久.我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关系到国运的大事.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关心此事.

    而对于"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到底是好事,是坏事,还是回归正常?

    我认为,绝不要搞得"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是个塌天大祸似的! 这是好事! 这是回归正常!

    我们先看个表,是从"水寒"的文章中摘录出来的,我国新生人口表:

    年份-----总人口-------(水寒)推算出生人口-------实际出生人口(单位:万人)

    1987年---109300---2550--- 2528; 1988年---111026---2484--- 2458; 1989年---112704---2432---2514; 1990年---114333---2408---2621; 1991年---115823---2279--- 2008; 1992年---117171---2137---1875; 1993年---118517---2144--- 1791: 1994年---119850---2121--- 1647; 1995年---121121---2074--- 1693; 1996年---122389---2078--- 1522; 1997年---123626---2048--- 1445; 1998年---124761---1951--- 1401; 1999年---125786---1842--- 1150; 2000年---126743---1778--- 1379; 2001年---127627---1708--- 1283; 2002年---128453---1652--- 1283; 2003年---129227---1604--- 1283 水寒注:1987到2000年实际出生人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1年到2003年出生人口据2004年统计年鉴。

    ( 副将注: 此表中的数据是水寒自己推断出来的,不代表官方数据; 官方数据与其有很大出入,请读者切实注意! 我只是引用一下)

    从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1987年我们国家出生2500万新生人口,这是谁都没有异议的,包括水寒! 1988年呢,新出生人口为2450万左右! 1990年呢,比较吓人,2408---2621万人! 1991年.....

    如何解读这些数据呢?

    我们先看我曾讲过的一个概念: 出栏年龄--18岁

    即: 每一个新生儿,(加权平均,包括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18年后都要进入社会找工作....

    因此,1988年出生的人(2450万),2006年进入社会找工作; 1989年出生的人(2450万),2007年进入社会找工作; 1990年出生的人(2500万),2008年进入社会找工作; .......

    好了,问题快揭晓了...

    问: 2006年我们国家的就业状况好吗? 18-20左右的年轻人进入社会找个工作容易吗?

    如果你说容易,我无话可说,请你多谈谈工作是如何容易找的;

    如果你说工作不容易找,也请你谈谈原因! 是不是因为人口过多的原因?

    我的看法是,一年2450万新人涌进来,任你经济增长率是多少,任你经济规模多大,你也吃不消...

    更要命的是,2007年,2450万人又来了(1989年出生的人是2450万)...

    2008年,2500万人又来了(1990年出生的人是2500万)...

    2009年呢? 2010年呢? .....

    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呢? (注:2008年是就业最困难的最高峰)

    好,我们再从两方面设想一下,如果这三年(1988,1989,1990)....

    1.不搞计划生育,每年多生20%,即500万左右.(如果不搞计划生育,只多生20%? 姑且这么算吧) 那么,这三年,每年的总出生人口就是2800万-3000万了! 那么,现在的劳动力市场每年多500万人抢饭碗!(我不知道抢饭碗这个词用得准确不?),大家开心啦?

    2. 如果是每年减少450万呢? 那么这三年共减少1300万! 每年减少约20%! (请看上表)

    问题是,这每年减少20%新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即1988年,1989年,1990年我们都只出生2000万),我们现在的就业就很好了么?

    同志们的感觉呢? 如果现在在社会上找工作的新人,每年减少20%,你们认为就业问题会好转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国家正式发布的人口统计公报,2005年,我国新生人口为1593万.(1988-2005年为17年,不短了)

    换句话说,新生人口,2005年比1988年少生857万,约35%,或三分之一!

    换句话说,2005年做父母的人,你们有福了! 你们的儿女在2023年左右进入社会时,一起竞争抢饭碗的人,比1988年出生的人要好些,要少35%! 这是经过计划生育的不懈努力,经过17年后,才达到的效果!

    所以,什么"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这正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

    反过来,如果全国小学生每年的数量都不减少(我还先不说增加多少),那会是个什么形势? 如果都象1980年代那样,每年出生2500万新生人口,会怎么样呢,大家想过没有? 那中国的就业问题,恐怕不知什么时候,才会看到曙光....

    (本文只讨论人口对中国就业问题的影响,不涉及其他如环境,交通,治安等社会问题)

    • 家园 我所理解的人口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西河上关于人口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在看了东东山介绍的水寒的理论、副将的理解、孔老大的主体民族和帝国分裂的相关性之后,我虽然没有做过什么调查,也没有什么数据,但这里我就以自己的认识来理解理解人口问题。

      解放时,中国人口大约在4亿左右,以现在的眼光看,这真是个很可怕的数字,因为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几乎就没有什么太平的日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间或着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还能有4亿人口,我不得不叹服中国人民的坚韧。把解放后人口迅速增加归罪于GCD是不对的,尽管有“人多力量大”的说法,但具体来说,政府并没有像前苏联那样鼓励生育,充其量是不反对。和平时期无疑是人口大幅增加的时期,而中国人一直都有着“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更改过来,中国人其实一向都多生,只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没有把人口问题体现出来。而客观条件主要就是吃饭问题和医疗问题,当然还有大环境的“宏观调控”,比如战争瘟疫天灾什么的。一般来说,在不讲究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在美洲高产作物引进的前提下,吃饭问题不算什么,只是多加一把米和多加一点水的问题,但是医疗问题是很难有大进步的,这导致婴儿存活率低,幼儿容易夭折。也就是说,尽管生的多,但是死的也多,所以问题没有体现出来。但是解放后,随着医疗水准的巨大进步,保障体系的建立,人还是生的多,但是死的少了,所以中国人口就膨胀起来了,而且由于基数已经很大了,所以膨胀的很快。解放后一段时期无疑是出生人口高峰期,这点我无需去查阅数据就能得出结论。至于具体的个例我可以参考老爸老妈家的情况。老爸家有兄弟三人,老妈家有兄弟三人、姐妹三人,而老爸老妈家的情况是很普通很常见的,个别惊人的例子也有,老爸的一个同学在家里排行第七,而他家兄弟姐妹加起来有15人之多,尽管夭折了4个,但仍然有11人。

      人不是大罗卜,不是只要种到地里洒洒水就行了。人要衣食住行,这还是最基本的。中国现在人口算多算少?无疑,现在已经是很多了,我想也不需要什么数据来说明这一点。中国到底应该要有多少人口,貌似没人说得清,孔老大说可以容纳多少多少亿,但是他也加了前提条件,而他的这个前提条件短期来看似乎也不太可能,最重要的是即使前提成立,也最多能解决衣食,剩下的住行怎么办?如果说,当年刚解放GCD没有及时认识到人口的问题而放纵了人口的迅速增加是一个错误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意识到人口问题却因为人口老年化缺乏劳动力而继续放纵人口迅速增加是不是在用一个更大的错误去弥补一个错误呢?现在为了给当年高峰期增加的人口养老而选择多生人,那么,以后为了给这些现在生的人养老是不是应该继续选择多生呢?现在计划生育会导致的人口比例倒三角固然不妥当,那么放弃计划生育而必然导致的人口比例正三角是不是一定就比倒三角好呢?别忘了,这个正三角面积可是要比倒三角大的。

      我有一个表哥,比我大十几岁,他有个15岁的女儿,他的弟弟也是生了个女儿,所以他爸妈就很不满,一定很想要有个孙子。以前,他在钢铁厂工作,不敢超生,不过后来他离职下海做生意,这几年挣了点钱,于是前年他就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如果他弟弟不是在电信部门工作的话,我完全相信他弟弟也会马上做好多生的准备。我举的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第一,重男轻女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不会因为你的文化水准高了就不一样,而且就算你无所谓,你的爸妈也不会无所谓;第二,暂时的没有多生很有可能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情况一变事情很有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能通过某些数据就能得出现在人的观念已经变得不愿意多生了,数据有可能会骗人的,因为有可能会理解错误;第三,在某些时候,计划生育抓得紧还是很能让人投鼠忌器的。

      孔老大的主体民族和帝国分裂的相关性的观点也很有点实际意义,我觉得他的说法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很正确的,主体民族是得保障强势的地位才能避免很多问题。但是我认为他的数据有问题,或者说对数据的理解有问题,事实上,许多河友已经提出过了,第一,许多明明是汉族的人为了某些好处而冒认是少数民族的。我就认识这样的人,我直到大学毕业才直到原来他是土家族的,而且他自己也承认他是冒认的,为的就是那些好处,而且在他老家那里,像他这样的人很多;第二,由于同化的原因,许多少数民族的人和汉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我在大学里也认识这样的人,从云南来的,是苗族,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什么的人才算汉族人?我个人的看法是,由于存在以上两种情况,不能说明主体民族已经受到了挑战,汉族的强势地位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动摇,而且孔老大的这些观点很容易被某些有心人士利用,挑拨离间,所以得小心谨慎对待。

      我赞同晨枫的观点“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共有的问题,这是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寿命提高的结果”,而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就是出生高峰人口周期性地鱼贯进入老年期造成的,完全不必大惊小怪,也并非除了多生人之外就没有解决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方法之一,而且在中国这个方法似乎更可行,因为起点还很低;提高退休年龄也未尝不是解决方法,就算我们必须得为当年的错误买单,我也认为现在买单比以后买单要好的多,因为这个单迟早要买,以后再买小心被加上高额利息。

      • 家园 其实现在有部分人担心民族人口平衡这个问题

        少数民族年新生人口数量与汉族年新生人口数量相当,且少民里面新生穆斯林人口的增加最迅猛,而藏、疆向来是不稳定源,至今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还有回族等其他穆斯林聚居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关系经常处得不是很好,常常以非穆的妥协告终。

        我个人认为汉族人口应当保持在总数的90左右%,至少汉族和其他南方大部分温和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应当保持在90%以上,如此有利于社会稳定,使国家发展无后顾之忧。

        我的思想是不是太霸道?虽然貌似和我没什么关系,但难免有点担心

        • 家园 就是这个道理

          计划生育-至少前些年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区别对待那就是自己挖自己的墙脚了,现在汉人(也包括不信伊斯兰的少数民族)人数还能占绝对多数,再过50年100年呢,尤其在新疆宁夏这种汉人本来就不占多数的地方,又是什么情况

    • 家园 有一个疑问:你把退休的人口算进去了吗?

      没有退休人口的数据,谈工作机会的增加还是减少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 家园 当然有说法的,晨兄! 你能问得更详细些吗?

        这种大事国家肯定不会没有预案的.现在,这事被某些人一呼悠,仿佛国家只会干瞪眼看着,就他们在奔走,呐喊,"揭露真相".这可能吗?

        我现在摘录一篇文摘,算是部分解答吧.

        邬沧萍:“多生”还是“有所养”?

          让更多的新生儿来冲淡“老龄化”这种说法实在令人担忧。计划生育在减少出生人口数的同时,确实提高了老年比。但老年人群庞大究其根源,主要是过去出生高峰人口周期性地鱼贯进入老年期造成的。

        我国老年人群庞大是历史与既定的,与计划生育无关。若为此放开生育率,首先增加了新生人口,推迟和扩大了人口规模及其实现相对稳定的时间;二是增加新生婴儿对缓解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需求是“远水不救近火”,于事无补;三是在新增加出生人口对老龄化派上用场前,增加了社会负担,形成老少负担“两头沉”;四是现在新增加出生人口,60年后又扩大了老年人群,循环增加扩大人口规模,不符合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尽管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但在过去几十年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大提高,享有多方面优待,城镇社区服务也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方便。然而,过快的老龄化速度,还是给社会增加了巨大的养老压力。不少企业养老保险金交纳困难;城乡老人收入水平较低、增长慢,约四分之一的离退休人员不能足额领取退休金,衣食不愁的老人却面临着“空巢”的孤寂;大部分农村老年人还是依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不少老年人七八十岁还需下地劳动。

          至于老年人最为关注的医疗方面,他们遭遇到的问题就更多了。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但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02年底参加医疗保的离退休人员为2474万人,仅占全部离退休人员的61%,还有39%未参保,已参保的人员中需自付个人医疗费负担也过重,约占30%-50%,还有部分企业因效益不佳,医药费迟迟不能报销。因医疗费过高,导致许多老年人有病不敢看。这种情况在农村更为严重,贫困地区患病未就诊的达72%,应住院而未住院的高达89%,因病致贫和返贫的达50%。

          要使老年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应该从提供社会保障和周到的服务入手,如果靠放开生育,无异于饮鸩止渴,决不可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是制定一个符合国情的人口发展战略,依靠经济、社会、文化各项政策,并能认真落实,切实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来源:人民政协网)

        • 家园 是这样的

          总工作岗位数应该和总工作年龄人数相符,后者在不断有年轻人加进来的同时,也有退休人的离去。如果两者相抵,那就业率就不变。如果年轻人加进来快于退休人,那就业压力就增大,反之减小。

          中国人口的出生率数字是公开的,但每年退休的人数不知道,这样就不大好算就业压力的变化。就我所知,近些年退休年龄提前,退休人数在量上是很大的,只是具体数字不知道。

          我只是从就业压力来问,没有考虑老有所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共有的问题,这是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寿命提高的结果。与此同时,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两者相符的话,老有所养就不是问题。如果不相符,就有问题。问题在于没有人把这些数字列出来,空对空,怎么谈?

          • 家园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以前也给副将说过,没用!

            你说的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我也说过,他接受不了.

            屁股决定脑袋,我从没看过表现这么突出的.

            • 家园 他不是拿钱上网就是太天真

              可笑的是还不自知

            • 家园 你真的看懂了晨枫的问题么? 什么简单的道理?

              既然道理这么简单,国务院的人好笨啊,怎么就不按你们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呢? 人口问题都被你和水寒看得一清二楚,他们为什么就不按你们想的办法去干呢? 不但不听你们的,还要开会,做决议,"全面加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 2007年1月--北京

              你东东山能先给我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央现在不放开计划生育,还要收紧----再说别的,好吗?

              • 家园 你差不多在闹版了!

                既然道理这么简单,国务院的人好笨啊,怎么就不按你们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呢? 人口问题都被你和水寒看得一清二楚,他们为什么就不按你们想的办法去干呢? 不但不听你们的,还要开会,做决议,"全面加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 2007年1月--北京

                以上提法之牛二,之无聊.我懒得回复,是非曲折,大家都明白!

                你东东山能先给我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央现在不放开计划生育,还要收紧----再说别的,好吗? ccheree.

                国家收紧了生育政策吗?国家一直在向宽松方向微调,你一厢情愿都不清醒了.

                这个政策,通篇只涉及十一五的具体要求.以后的要求将来再说,十一五还有几年?

                把以人口数量为主转向人口结构为主是十二五肯定要做的事情.

                这是历史的车轮.你想挡就要被碾碎.

                91年国家经济政策还申明以稳定公有制为主,93年之后就快上突进,期间老左派也很难受,

                姓社姓资都不争论了.2年前国家出了什么政策顶什么用?

                人口政策的正反方势力的争论,国家进行ing.要不水寒也不会在内参出书.双方争议在

                现在的人口真实形势而已,计生委主推16亿论,放开就大家反弹论,这次国家姑且相信他.

                但这些说法在2010年普查后都会破功,一是人生育意愿下降,不愿意生两个,独生子女

                夫妻二胎率几乎为0.二是届时人口根本达不到计生委预计的13亿6千万左右.估计

                要少4000万.期间教育部的数字也会出来,佐证小孩下降多少.

                人口政策具体指导要求只到十一五也是这个原因.

                实践是指导一切的标准,妄图忽悠数字的,最终会被数字惩罚!

    • 家园 抢饭碗的人少了,未必就容易抢了,因为饭碗可能也少了

      你们的儿女在2023年左右进入社会时,一起竞争抢饭碗的人,比1988年出生的人要好些,要少35%!

      还有饭碗数量的问题,100个人抢80个饭碗,和50个人抢30个饭碗,竞争激烈程度如何?

      随着新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

      工作岗位可能会减少的

      2023年进入职场的新人们可能比我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赡养父母和父母的父母

      的责任,他们可能也要备在自己肩膀上

      即使遇到了不孝子孙,

      社会也需要背起责任,税从哪里来,

      还不是从他们身上?

      • 家园 个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刺激是远远大于人口增长的。

        不考虑外贸,在人口下降的同时,个体消费水平如果增长,饭碗是不会变少的。

        现在的中国虽然有这么多人口,但是低消费人口占其中的绝大多数,他们的消费主要就是衣食住而已,对生产的刺激很小。而且这些人严重缺乏经济保障,因此即便收入有所提高,也倾向于把收入变成储蓄,来应付未来的不时之需。这种状况下如果继续保持高出生率,只能是家庭越来越大,个人越来越穷,国家资源都浪费在维持巨大人口的生存上,要做任何转变都得付出巨大代价,社会经济还是保持在低水平生产低水平消费上,恶性循环,没治的。

        这种情况下,提高经济质量,同时大力促进均富社会形成,才是拉动内需,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而其实人口减少,应该是有利于这两个变化的。当人口减少到一定水平,社会才不用故意安排些低级劳动来消化多余的劳动力。而劳动者从事高级一些的劳动,收入增加到一定水平后也促进了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生产环节产生新的刺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