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共情报战——红军战史中的无线侦察(4) -- 老拙

共:💬57 🌺188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叹气,历史没法假设啊。。。

        假设国军有红军的体制,红军有国军的装备,大家一齐教训日本鬼子,估计要有几百万鬼子兵在中国做肥料了。

        真若是在1930年代能做到红军的体制国军的装备。恐怕那几百万鬼子兵就是在他日本而不是在中国做肥料了。。。。

      • 家园 高兴圩战斗是发生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的呵

        闯江湖兄:高兴圩战斗可是发生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的呵!双方各伤亡两千多人,基本打个平手,红军还阵亡两名师级干部: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邹平,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曾士峨,其中曾士峨被敌人的顽强逼急了,怀抱机枪,亲率突击队冲锋,不幸牺牲。

      • 家园 老蒋得愚昧和慈禧都有一拼了

        居然还有人替他翻案?狗屁的民族英雄,老蒋是屡次想投降因为条件没谈好或者形势起变化而不得,怂包蛋一个

      • 家园 1月28日,《广州日报》一整版十九路军“一二八抗战”纪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十九路军墓园

        • 家园 十九路军无名战士铜像和阵亡将士陵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广东各届人士集资修建。大约四千名南粤子弟的忠骨从上海迁回广州。其中有许多是蔡将军故乡广东罗定县的青年士兵。

          • 家园 别进来,跟错楼了

            发在上面了

          • 家园 蒋蔡二将军和他们的弟兄们永远在一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广州日报》文中提到著名的谢晋元团长也是十九路军出身。

            • 家园 【广州日报】十九路军 英烈忠魂

              淞沪血战,浩气长存。

              作者:金 叶

                公元2007年1月28日。星期天。广州水荫路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阳光真好。一如广州任何一个司空平常的冬日周末。一大早,散散落落的市民开始在陵园里活动。散步的老年人在林荫路上穿行。绿荫下,有一群群踢毽子、跳交谊舞的市民,他们的笑声传递到很远的地方。

                扛着枪的无名烈士的铜像,独自站在偌大的陵园中央。冬日灿烂的阳光,斜斜地打过来,为他罩上了一层泛着晶莹的光环。

                他的身边,人来人往。却几乎没有人知道,今天是“他”75周岁的生日。

                75年前,“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第一声枪声,在上海打响。这是抗战初期,我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蒋光鼐、蔡廷锴等数万名爱国将士在此役中的正义之气、英武之风,可歌可泣,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座千古丰碑。

                这是一支名为十九路军的威武之师。四千余名广东籍的官兵,在这次血雨腥风的战役中,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几乎是每个广州人都知道的地方。却很少人真正了解它背后那段可歌可泣的往事。

                它一直伫立在城市中,却被我们遗忘在了记忆之外。

                谨以此文,向此次战役的所有将士致敬。

                孙中山麾下

                粤军劲旅

                十九路军,可能算得上中国最老的一支现代陆军。

                追根溯源,它的前身是粤军第一师第四团之一部,这是孙中山麾下的一支粤军劲旅。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东建立后,统一部队建制,将驻粤各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粤军第一师遂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可钰为军党代表兼副军长,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共4个师。陈铭枢任第十师师长,蒋光鼐任副师长,蔡廷锴任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浪潮席卷大江南北。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陈铭枢、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便是这批历史风云人物群体中较有代表性的成员之一。他们在国民革命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代名将,他们率领的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因为渊源为粤军,而且包括蔡廷锴、蒋光鼐在内的众多将领皆为广东人氏,十九路军的征兵大多在广东展开,所以十九路军基本上是一支由广东人组成的队伍。第一次北伐中,这支队伍立下赫赫战功,广州的老百姓用“铁脚、马眼、神仙肚”来形容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他们是大名鼎鼎的“铁军”第四军的主力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这支队伍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因为屡建奇功,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十九路军番号——1929年秋,蒋介石南京政府调整全国陆军,将广东编遣区各部队统一改编为中央军番号,陈济棠为第八路军总指挥,辖5个师。蒋光鼐任第六十一师师长,蔡廷锴任第六十师师长。之后,蒋光鼐师和蔡廷锴师,经蒋介石整编合并成立十九路军,辖三个师,由蒋光鼐任总指挥,蔡廷锴任十九路军军长。

                十九路军的士兵大部分由参加过1926年国民党北伐的士兵组成,那次北伐几乎实现了南北统一。十九路军的核心成员,在国共合作时期接受过俄共顾问的训练,拥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十九路军成为“长江中下游一带最好的军队”,一支新的军队。

                打响抗日第一枪

                1931年9月18日夜间,东北沈阳,轰隆隆的炮火声,打碎了深夜的寂静。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十九路军当时正在江西赣州休整。在这之前,蒋介石发动了对红军的第三次“围剿”,十九路军在兴国县刚刚和彭德怀的红三军团进行了一场战事,三天三夜的战斗,十九路军伤亡三千多人。红三军团的猛攻之下,十九路军的防线被摧毁,大有全军覆没之势。蔡廷锴好不容易才率领部队突围而出。

                此时的十九路军已是疲惫不堪。从上至下对内战深恶痛绝。“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蔡廷锴在江西南昌体育场,带领全军庄严宣誓:从此之后“不打内战,抗日报国”。

                没过多久,蔡廷锴奉命率领十九路军进驻上海,卫戍京沪。

                整个十九路军官兵的心思,时刻为东北局势所牵动。进驻京沪之后不久,蔡廷锴召开十九路军师旅长会议,决定组织两个独立旅共6000人,以“西南国民义勇军”的名义,于1932年2月1日奔赴东北战场。

                当时名为下野、实际仍在奉化溪口遥控局势的蒋介石,给蔡廷锴回信:“其勇可嘉,其事必败,千万不可行!”

                上海的情况在出人意料地急转直下。

                日本浪人四处滋事,与上海市民的流血冲突时常发生。1932年1月22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在上海增加军事力量。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立即返回上海履任,并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中国政府尽快镇压各地的抗日救国会。

                同时,日本政府派遣航空母舰“能登吕号”、巡洋舰“大井号”以及驱逐舰4艘、陆战队员500名,由英港和佐世堡港启航,向上海进发。

                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政府提出要求:解散上海抗日团体,并且,“为了保护日本侨民的安全”,十九路军须撤出上海30公里。

                日本大批军舰及海军陆战队抵沪。一时之间,黄浦江上,日本战舰云集,太阳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如此之多的战舰停泊于此,这在上海开埠以来是前所未有的,战舰上黑漆漆的大炮炮口,齐齐对准了上海市区的方向,恐怖的气氛笼罩着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约300人,自江湾路移驻横滨路日本小学,对我国军队特别警戒;日军司令部附近配备铁甲车5辆,武装电单车30余辆,似有向我国军队进攻之势。日侨纷纷从闸北区撤出,租界区宣布戒严,日本的便衣东奔西突,上海的居民纷纷搬行李逃难……

                战争已是箭在弦上。整个闸北地区,各个重要路口,都已布置了工事。双方对峙的局势,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奉命前来接防的宪兵第六团却仍在途中。1月28日晚,只有宪兵第六团的第一营乘火车到达上海闸北。

                应该说,作为一支训练有素的模范部队,在最初,十九路军的将领虽然愤慨于蒋介石对日本的屈服,却还是决意服从撤出上海的命令。只是接防的部队迟迟未能到达,为他们的拼死一战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理由。

                接防的士兵没有全部到位,镇守闸北的张君嵩以此为由拒绝交防。

                28日晚,日本舰队司令盐泽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再次要求十九路军立即全部撤出闸北地区。与此同时,他本人在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给1000多名由日本浪人武装起来的便衣队进行最后的战斗部署。

                晚上11时30分,200人一组的五路日本武装便衣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向闸北发起进攻。

                日军首先向中国警察开枪射击。

                十九路军镇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团长张君嵩带领全团官兵奋起反击。原先接替十九路军维持闸北治安的宪兵第六团,也成为了十九路军的后援兵,加入到了战斗中。

                “砰,砰,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上海寂静的夜空。

                长时间积压的愤怒,终于喷薄而出。十九路军打响了淞沪抗日的第一枪,它的声音,响彻上海,响彻全中国,并且震动了整个世界。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大血战,拉开了序幕。

                淞沪血战

                1932年1月28日晚11时30分,数千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外遣舰队司令盐泽少将的指挥下,出动军舰20余艘,战机40架,铁甲车10余辆,向上海发起突然袭击。

                “四小时占领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将领盐泽,轻飘飘地夸下海口。

                是南京国民政府的软弱,给了他如此膨胀的信心。只是他没有料到,这一次对上海的进攻,中国的部队并未乖乖撤退,而是终于举起了手中的枪。

                驻守闸北的是十九路军78师156团。他们给日军以迎头痛击。5路进攻闸北的日军全部大败。看着运回来的一个个伤兵和一具具尸体,盐泽面如土色。战斗至30日下午。日军六七次的冲锋均不能得逞,装备精良的日军,被仅有步枪和手榴弹的十九路军士兵一次次打退。“四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破灭了。

                闸北开战的第二天,蔡廷锴、蒋光鼐和戴戟联名发出了“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这份通电在1932年2月1日的《中央日报》上发表,震动了全国及全世界。

                十九路军的反击,给中国人民由来已久的愤怒寻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出口。不到一两天,全国给予了上海和十九路军以空前的道义支持。数以千计的青年人成群结队而来,自愿参加作战。战斗在上海每条街道上展开。盐泽司令两败于闸北,三挫于吴淞,仅仅一个星期内,日军伤亡达2400余人,还损失了大批的飞机、大炮、铁甲车和军舰。

                盐泽司令被免了职。随后,日本方面四易主帅,却始终未能扭转被动的局面。

                2月7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下达总攻击令,久留米师团成为十九路军的手下败将。

                2月18日,陆军中将植田谦吉接替野村,成为上海日军统帅。2月20日,植田展开所谓的“中央突破计划”。以两万多日军,无数飞机大炮的兵力,向庙行发动猛攻,两天两夜的血战之后,日军终以失败告终。

                最后接替植田到达上海,成为日本陆海空军总司令的是大名鼎鼎的白川大将。随他而来的,还有大批的军火、新增的两个师、约4万人的兵力。日本驻扎上海的兵力已经超过10万。而十九路军和前来援助的第五军,加起来的人数只有三四万。武器装备更是相差悬殊。

                硝烟弥漫的淞沪抗日战场,十九路军战士在断壁残垣上孤军奋战,后无补给。

                2月29日早晨8时,日军先向闸北八字桥进攻,蔡廷锴将军率领十九路军、第五军、义勇军大刀队,与日寇展开血战。日军四次进攻均被击溃。白川派出过1万日军,偷袭浏河,在七丫口登陆成功,开始向腹地挺进,企图对吴淞实行大包围。后来在国际联盟的调解下,十九路军最终退守第二防线。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日”。这是在国难当头、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出的一声振聋发聩的怒吼。用步枪、手榴弹,在数百里防线上抗击以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等现代化武器武装起来的日本侵略军。

                从1月28日直到3月2日,十九路军在上海浴血奋战了32天。十九路军的兵力,锐减大约一半。

                蒋光鼐、蔡廷锴、戴戟暨全体将士,向全国发表通电,说明退至第二线的原因所在。浴血陈词,字字血泪,感人至深。

      • 家园 这一段让人想起1927年

        假设国军有红军的体制,红军有国军的装备,大家一齐教训日本鬼子,估计要有几百万鬼子兵在中国做肥料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