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萨苏,缅北坦克兵(1):一点背景、一点花絮 -- 逸云三洲

共:💬102 🌺35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好文章!
    • 家园 一口气看完

      等得值!

    • 家园 【原创】之四:谁是营长

      谁是营长尼?老票……今天不幸掉入马甲巨坑,看得人名一个,想起本坑,不填有日、呃,月、呃,年矣;遂回坑来看一看,则又见故人、呃,爱弟……

      得,网龄日高,老年爱弟有怀旧倾向……搁下……言归正砖

      中国驻印军战车一营的营长是赵振宇,这还是个挺普遍的说法吧。我自己在前面也是这样说的:第一坦克预备集群最初只编有第一、第二两个战车营……当时担任第一战车营营长的是赵振宇上校,第二营营长梁燕上校……

      这个说法,其实还是有点小问题的。战车第一营初编时的长官,并不是赵振宇了,而是曾任驻印军战车训练班军官大队队副的徐恒中校,副营长则是许广生少校。不过这两人待的时间并不长,不到半年就调走了,这才由赵振宇上校接任了营长。时间是四三年底。

      所以说驻印军暂编坦克一团(好象这样翻更合国人习惯哈)战车一营,在出动去缅甸战场参战的时候,营长确实是赵振宇,但不是第一任营长。但是赵振宇担任营长职务的时间也很短,实际上,比徐恒更短,战车一营在缅作战的大部分时间里,营长其实是另有其人的。

      那么赵振宇当营长的时间倒底有多长呢?大概不到三个月。为啥说大概?因为具体何时卸任还是有点模糊的,至少我看得有点模糊。赵自己的回忆,瓦拉班战役时还是营长;美国人的记录,则赵在昆年战斗后就升官了,那就是在瓦拉班战斗之前了。

      升啥官啊?中国驻印军暂编坦克一团副团长,或者,叫暂编第一坦克集群副司令,都行,一回事。

      其实,这个官早就应该给他了;或者说,是早就该给中国军官了。前面说过的了,暂编第一坦克集群的司令官是美国军官布郎上校。这个位置,老美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史大爷本来是连驻印军各步兵团团长职位都想拿过去的,自己一手组建的坦克团当然更没道理让中国人当老大。不过文件显示,从坦克团编制确定时开始,还是留了副团长的位置给中国人的。可落到实地上,就不知咋搞的了,一直到部队都开战了,副团长还是别人的,单从名字上看,似乎还有可能是个印度人。

      不过战车一营比较争气,一出手,在南姆卡旗开得胜了。老美实用主义,就想起把原定给中国军官的副团长职务,拿出来当奖品了。

      说起来这中国驻印军的人事,还是美国人管着的,他们的记录说是昆年战斗后加官,该是不错的了。只是美国人嘴里的昆年战斗,和中国人嘴里的叫法合不起来,只好用其他因素上去辨别,从时间上看在三月八日,那正是中国人嘴里的瓦拉班战役,进行中间的事了,而美国方面记录,瓦拉班战斗也有,但就是三月九日的战斗了,看来还是地名惹得祸?

      估计比较可能的情况,是在瓦拉班战斗进行当中决定赵振宇升职,正式交接职务,我看是要在瓦拉班战斗之后的事了。瓦拉班战斗,看来是赵振宇指挥无疑了。

      接替赵振宇当营长的,就是马甲在说伞兵时顺嘴提起的赵志华。

      赵志华是东北人,黄埔军校十期毕业生。初为战车一营的副营长,是赵振宇的副手。攻向瓦拉班时,赵振宇率坦克三连和工兵正面出击,赵志华副营长则率坦克一、二连实施迂回,从北面攻击。战斗情况前面已经在之二里说了,不罗索啦。

      以后一营营长就是赵志华了,一营在缅甸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他指挥的,一直干到回国;装甲兵扩军,以战车第一营作底子,成立了战车一团,赵营长还是一营长,只不过炮口转向,从打鬼子变成了打土共。

      战车一团驻徐州,团长是曾任驻印军战车二营营长的谌志立上校,当然,当战车团长了嘛,就成了少将。谌团长破汗衫裤头就可以办公,好随便。大概太随便了吧,见了薛长官也敢砸砖,告诉长官必须“这样才合用兵之道。”也不想想,薛长官是啥出身?打土共吃的通宝,也比你收的花多!直把长官气得,一拳砸下去(又砸出一个通宝?)

      谌团长另有任用,副团长就扶了正。嗯?八对?副团长要扶正,谌团长就另有任用?一样一样,说一样就一样,不一样也一样;说不一样就不一样,一样也不一样。谁这么牛?蒋副团长升团长纬国。赵营长的前程,都在他身上了。

      装甲兵自从转炮口,运气有点背啊,部队越打越转进,仗越打也越到了最后关头。这时候蒋团长也另有任用,去装甲兵司令部了,赵志华接了团长。说起来蒋参谋长还是关心部下的,坐了空军的联络机,去鼓励包围圈中的赵团长。不简单啊,地上步枪机枪打上来,回头一数八个洞。参谋长临危不惧,一扔扔下去一把胡琴。赵团长爱拉胡琴嘛,巨受鼓舞。

      淮海大战,坦克都成仁了,赵团长转进成功,跟着后来去台湾当上装甲兵司令的郭东旸,在上海作了最后一战,结果成了俘虏。记得前一段有网友纳闷,上海战役里被俘的军统少将,咋又去了台湾了呢?看来其道不孤,赵团长在三个月后,也获得自由,并去了台湾。而装甲兵里这样的军官,也不是他一人。

      去台的装甲兵,接受新来的剩余物资,整编成一个旅,蒋纬国当了旅长。本来赵志华是陷过共的军官,按理要受审查的,防匪谍嘛,但是蒋旅长是赵志华的老上司了,又比较欣赏他的能力,就力保他当装甲旅第二总队的总队长(也就是团长)。赵总队长手下,有两个营的两栖战车值得提一句,那是蒋纬国花了太座的金饰做川资(总觉得过份),去太平洋挑剩余物资时,特地捡来的。不过后来竟被陆战队看上了,来要。陆战队要两栖战车,还是名正言顺,只好让他们用两个步兵营,把两个两栖战车营换走了。

      以后第二、第四总队合编成第一装甲师,赵志华又升了师长,领兵驻扎湖口。

      大好前程啊,可惜赵志华对领导有意见。当然不是指蒋纬国了,蒋对他是很好的,从披露的情况上看,这火是冲着周至柔去的,据说总长的狗,养得比兵都滋润。于是赵师长,哦,这时已升装甲兵副司令,赵副司令就想反腐,在集合第一师部队精神训话时,突然大喊出清君侧的口号。有部下政战干部,应声上台表决心,趁其不备,一把就把副司令的手枪夺去了,随即师长副师长们围上去搂搂抱抱,半劝半拉把副司令拉下台去了。

      就是这么档事,后来有人称为湖口兵变。

      哪有这样兵变的嘛,我看只是心情不爽,未按程序投诉,直接上公告栏发贴喊冤而已。

      当然军队总是军队,你在部队里大叫清君侧,犯上作乱的罪名总是做实了,八过大家也知道赵这样没计划没准备的,搞谁去?搞笑就有?说起来蒋纬国还是不容易的,虽然被赵志华连累得一塌糊涂,还是尽力救人了,总算以“一时激愤……叛乱意图不明显”免了死罪。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赵志华被以无期徒刑收监。反腐的陆军少将赵志华,跟犯贪污罪的空军少将住贴隔壁;更气人的是,空军少将常常放风,甚至跑监狱外边去买点东东打牙鸡,赵志华呢,就比较苦的,放风也要戴脚镣手铐。不过为了赵志华事件坐上冷板凳的蒋纬国,每年还是以个人名义去看他一次,想来是种不小的安慰了。

      发现这个东东有点跑题了,无所谓吧,也就是随便聊天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缅北坦克兵(3):医院,甜蜜的医院

      一看标题,朋友们要说了,小A这家伙贫嘴真是贫得快没边了,又混说!那叫家!甜蜜的家!谁伤了病了上医院煽情去?精神病院啊?

      您别急,听我慢慢说不是?以前的中国军队,除了装备差生活差,这医疗是更差。内战时期就是如此,大名鼎鼎的李猛仔李上将,早先当下级军官时受了伤,自己捱到后方医院去,竟也没有人理睬,口干到着火啊,只好胡乱拖来一盆混水,也不知是洗菜水还是洗脚汤,喝下去了事。到了抗战时期,战争规模空前、残酷程度空前,医疗问题便显得更突出了。战士们受了伤,火线救护有问题、后送则问题更大:或没地方送、或缺手段送、或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缺少后送的意愿;送下去了,也常常是缺医少药,所以伤员死亡率极高。死不了的可能还活受罪,所以在战场上就出现伤员让弟兄们给自己补上一枪的事情,真正是催人泪下。

      医疗条件差,可不但是杂牌军,军事装备好一些的王牌军,在这方面也是贫困户。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孙立人部驰援仁安羌被困英军,解围战中英第七装甲旅一部一度奉命配属孙部作战,除坦克部队外,配属单位中也包括了装甲七旅的卫生队(可参看本人以前的帖子),根据英装甲七旅的战史记录,孙立人的部队对坦克的到来自然万分欢迎,对卫生队的到来则更为高兴,虽然卫生队只有能力作一些简单的火线救护,如包扎、止血和用碘酒消毒,伤员们还是感激不尽的。来了卫生员都这样,咳见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乐。

      到了驻印军时代,装备、生活水平大翻身,医疗也是天壤之别。在这方面,除了要感谢老美财大气粗,史迪威将军的个人努力也是极要紧的因素。老史本来就是那种对底层战士福利比较关心的高级将领,加上在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美国驻中国武官,曾对中国军队有过近距离的接触,甚至直接下到团营级战地指挥所观察作战,故而对中国军队的医疗落后是有一定认识的,统领驻印军后,便不遗余力,改善伤员的待遇。除了火线救护得以改善,他还坚持一定要花大力气做好后送,必要时可以动用飞机,他强调这不仅是伤员应得的照顾,也是保持士气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前面提了,战车一营在英勇作战中,不可避免地也出现很多伤员,在战地进行包扎,后送到战地医院,伤情重一些的,要日夜兼程用汽车和飞机于24小时内送往后方。在装甲老兵的回忆中,每有提及力多后方医院的。这所医院就是在老史的亲自过问下才得以建成,从场地到装备,往往靠老史亲自出马去吆喝才得以落实。有一次医院请领防暑降温设备,却被后勤部门告知库存用謦,院长不买帐,一状告到老史那里,正在前方的老头立即发电报给德里的参谋长,命令其马上对后方司令部展开大扫荡,结果当时由司令部人员征用作宿舍的帝国大旅馆内的所有风扇就被一扫而光,统统运去了力多医院。

      力多后方医院,正式名字是美军第二十总医院,有病床数百张,医疗设备齐全,医生则是从美国本土征调而来的,院长叫拉富鼎,是以预备役征召的外科医生,医术不错,行政领导也好,后来在史迪威的亲自推荐下成了美军第一个预备军医准将。拉院长很拉风,有了难事就可以直接向老头告御状,而且往往一告就准。但也有一件事没告准。当时医院里经常少点东西,从毯子到睡衣甚至药品都少,就怀疑是出院中国伤兵顺手牵回去乐,有人就想在伤员出院时搞一个搜身节目,事情闹到老头那儿去了,一道命令下来:不许动。老头说了话,拉院长也就没辙了。东西嘛,据说是继续丢乐,缺东西就找后勤补嘛,后勤要是敢放屁,让他上老头那里追赃!

      进过力多后方医院的坦克老兵对医院往往有很好的印象,根据他们的回忆,医院总共有10余栋竹木结构的平房,位于力多郊外的丘陵地带,风景优美。虽然病房陈设简陋,但医生医术挺高明,用的药也好,如盘尼西林。顺便提一句,有人讲老白病危的时候水果月笙曾经帮忙买了盘尼西林送去,老聂却没舍得用。这都是瞎三话四,那时上海哪来的盘尼西林?老兵们讲的才是实情,打回缅甸时盘尼西林才工厂化生产未久,就在力多医院里用,现在老兵们回忆起来都挺领情的尼。由于条件好,治愈率很高,伤员们能及时归队参战,这对保持部队战斗力起了很好的作用,对技术含量高的坦克部队就尤其重要了。对于老兵,哦,那时都是小兵乐,另一件记得牢的事情就是医院里的护士MMJJ,那些JJMM都是美国战时妇女辅助队的队员,老兵现在回忆起来只说她们受过专业训练,服务态度良好。那时的小兵尼?恐怕有更热烈些的讨论吧。美丽而尽职的护士JJMM,是不是常常在这些年青战士的梦里呢?也许还是梦见自己的亲人更多些吧。

      受伤当然是很不幸的,但对于中国的抗日将士来说,在那时的缅甸战场上受伤,所受到的医疗和照看,还算是幸运的了。暂时离开了生死相博的战场,在短促的和平中,听得到小鸟的歌唱、受着异国姑娘的照佛,那美丽林丘间的医院,难道不是一个幻来的家么?在这里,那些离家千万里、吃着干粮睡着坦克的战士们,至少是享受到了一张床,好短暂地梦一梦自己的爹娘。今夜的梦,可以远离枪炮的打扰了吗?

      在弥漫的酒精和药的气味里,终究可以嗅出一点甜蜜来的。

      医院,甜蜜的医院。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