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潜艇上月“偷偷接近小鹰号” -- ct

共:💬58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潜艇有能力击沉美国航母吗?

      中国潜艇有能力击沉美国航母吗?

      美军证实了关于中国潜艇接近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的报道,并促美中两国加强军事联系,放弃冷战思维。

      美国媒体此前报道,一艘中国潜艇上月在日本冲绳岛附近偷偷接近一艘美国航空母舰,这艘潜艇在进入可用鱼雷和导弹攻击这艘航母的范围内时浮出水面。

      美国媒体分析认为,这次事件表明尽管布什政府正努力加强与中国军方的联系,但中国仍然继续在为未来可能与美国发生的冲突做准备。

      另外美国媒体还报道,美国防部向国会递交了了一份《中国潜艇报告》,指出中国正加速扩充潜艇部队规模,提升潜艇作战能力。报告还暗示,中国的潜艇扩张增加了对美国的军事威胁。

      根据美国防部《200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中国有64艘水面作战舰艇,至少55艘攻击潜艇,潜艇是中国海军的优先发展目标。而美国海军则拥有潜艇73艘,并且全部是核动力潜艇。其中战略潜艇18艘、战术潜艇55艘。

      相关消息:

      美军证实中国潜艇跟踪美航母

      资料:中国常规动力潜艇

      如何看这次中国潜艇近距离跟踪美国航母的消息?这是否说明中国有能力威胁美国的航母战斗群?

      类似中国军力提升的消息是否会助长“中国威胁论”?美国渲染中国海军实力是否为在亚太地区加强军力部署作准备?

    • 家园 领导随艇非常不好

      总是领导随艇,这种传统做法非常不好!搞得艇长出海没有几次是住艇长室,都让给随艇领导了。不仅影响艇长休息,而且影响全艇独立作战的士气。单(双)艇作战一向是PLNA的传统。这么搞下去,别练了。

    • 家园 中国现代化潜艇发展加速 美国称“暴风雨即将来临”

      中国现代化潜艇发展加速 美国称“暴风雨即将来临”

        

        最近,一艘中国潜艇跟踪美军航母的消息让许多美国人吃惊,并开始进一步关注中国的潜艇力量。美国不少论调指责中国正在引发亚太地区“军备竞赛”,并称,最终将使中国和美国有可能在2020年爆发一场冲突。2006年3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在澳大利亚和日本外长举行会晤,以“暴风雨即将来临”形容中国军力建设对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这足以说明,美国对于中国潜艇力量的担忧。

        

        《亚洲防务杂志》的一篇文章住处,由于中国潜艇部队越来越强大,美国在亚洲的统治地位自冷战以来首次面临威胁。“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的分析人士称,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和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潜艇部队。中国新型现代化潜艇发展的加速,使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文章说,中国海军是亚太地区正在崛起的一支海上力量,其目标是发展全能的远海型作战力量。近年来,中国投入巨资发展海军舰队,其中包括第二代核动力攻击潜艇。2004年7月,中国第一艘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下水,标志着中国战略武器发展计划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7年或2008年,094型潜艇将具备完全作战能力。具备完全作战能力的094型潜艇将为中国海军提供更加现代化、能力更强的导弹平台,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导弹发射系统。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负责人称,094型潜艇的下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表示中国“将在不远的将来具有第二波核武器打击能力”,从而可对美国实施更为有效的战略威慑,阻止美国在台海冲突爆发之时支援台湾。

        文章说,094型是中国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与第一代092型相比,其体积更大、航速更高、噪声更低,并且装备了更加先进的声呐系统。每艘094型潜艇将配备16枚JL-2潜射弹道导弹,若每枚导弹装6个弹头,1艘094型潜艇具有同时打击96个目标的能力,相当于8艘092型潜艇。JL-2潜射弹道导弹射程8000千米,从中国领海发射可攻击美国本土目标,在千岛群岛附近即可覆盖美国四分之三的领土。

        此前,西方情报机构发现,一型新的柴电潜艇正在中国武汉船厂进行建造。该型潜艇不同于中国以往任何一型本土建造的潜艇,其设计与俄罗斯基洛级有相似之处,总体性能也可能接近基洛级。该型艇的首艇于2004年5月31日下水,第二艘于2004年12月下水,美国情报机构将其称为元级潜艇。根据中国以往发展潜艇的做法判断,这两艘艇很有可能是一种新设计方案的试验艇。但是,未来是否会建造更多该型艇尚不清楚。

        根据美国的官方资料,从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建造了14艘潜艇。包括094型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两艘093型攻击型核潜艇、元级攻击型潜艇首艇和10艘039A型潜艇。2006年,中国海军还将下水第三艘商级潜艇,接收8艘从俄罗斯采购的基洛级攻击型潜艇。如果按照这种速度,中国在2010年前共将采购或建造40艘新潜艇。事实上,最令美国及其盟国关注的,并非是中国发展何种潜艇,而是这些潜艇服役以后部署在何处。

        据印度、日本和台湾报道,中国海军正在扩展海军兵力投送能力,加强与其他国家海军的对峙。部分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将被部署到海南岛榆林附近的新基地中,此新基地将是一个位于地下的隐蔽基地,类似于中国北海舰队的葫芦岛核潜艇基地。

        美军方消息称,榆林基地将加强中国海军利用潜艇收集情报的能力,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甚至可能远至澳大利亚南部。2004年,日本海上自卫队P-3“猎户座”反潜巡逻机对一艘闯入日本领海的中国汉级潜艇进行了数小时的跟踪。当时,该艇正在环绕关岛航行的返航途中。随着中国潜艇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种试探美、日海军反应的行动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

    • 家园 美军高官坦承:未看到中国潜艇尾随美国航母

      美军高官坦承:未看到中国潜艇尾随美国航母

      11月13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拉夫黑德上将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未看到中国“宋”级潜艇跟踪美军“小鹰”号航母,不认为中国海军是威胁。

        

        11月13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拉夫黑德上将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华社、《中国日报》、法新社、彭博新闻社、《青年参考》等多家中外媒体记者参加。拉夫黑德上将是12日抵达北京的,展开为期一周的访问,此行他将拜会中国军方领导人,并参加19日在南海举行的中美海军联合搜救演习。

        

        拉夫黑德上将首先向与会记者通报了他此行的目的,即进一步推动美国太平洋舰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之间的交流,并说这是他于去年8月就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以来首次访华,也是他本人第二次访华。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曾以其他身份访问中国。他说在他属下的太平洋舰队由美国海军第三和第七舰队组成,由于舰队的防区与中国有关,因此他本人非常关注中国海军力量的增长,希望通过有关渠道了解解放军海军,他本人也愿意推动这两支强大海上力量的相互交流。

        

        拉夫黑德说:“很显然,自我在(上世纪)90年代中第一次接触中国海军以来,其能力已大大增长,他们进入蓝水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我期待同他们商讨他们的未来,也希望了解一些他们的运作原则。”

        

        “不认为中国海军是威胁”

        

        针对有记者问,中国发展军力是否会对该地区的美军或台湾构成威胁时,拉夫黑德说:“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否是个威胁,我向来的答案都是不。不过,我真地希望知道,中国海军的一些建设究竟有何意图。”

        

        针对法新社记者提及上个月在冲绳附近海域发生中国一艘“宋”级潜艇跟踪美军“小鹰”号航母一事,拉夫黑德说他本人未看到,但他注意到中国潜艇力量的发展,希望通过两军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避免误会的发生。

        

        但记者注意到,第二天(14日)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法伦上将在马来西亚说,曾有中国潜艇迫近“小鹰”号航母。

        

          关注弹道导弹打航母战术

        

        本报记者问,此前美国《国防新闻周刊》曾撰文指出,中国正在积极研究用弹道导弹攻击航母战斗群等大型移动目标,美国如何评价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这对美国航母的战术运用有如何影响?拉夫黑德将军回答:“用弹道导弹攻击大型移动目标是非常有效的,但航母作为一个攻防兼备的作战平台,具有完善的防御体系,美国海军也高度关注任何会对航母安全有影响的战术行动。”

        

        当记者问到,拉姆斯菲尔德辞职是否会影响中美两军的交流关系时,拉夫黑德说拉姆斯菲尔德作为美国国防部长,为中美两军的交流做了许多积极工作,新任防长将会继续推动两军的交流。他本人有信心,并乐于见到太平洋舰队和解放军海军之间关系的良好发展。

        

        透露联合搜救演习细节

        

        在谈到中美两国海军将于本月19日在南海举行联合搜救演习时,将军说这是继9月在夏威夷和圣迭戈海域两国海军联合搜救演习的第二阶段。

        

        隶属太平洋舰队的“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和“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及其所属700名官兵参加演习,中国海军参演的是“湛江”号导弹驱逐舰和“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两军还将出动舰载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参加演习。

        

        演习过程首先是由两军开始相互通讯演练,继而在辽阔海域对“遇险船只”进行搜索,再由两国海军协同实施救援。

        

        参考资料 美国太平洋舰队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是美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其防区包括整个太平洋、印度洋海域,约9400万平方英里。舰队司令部设在夏威夷的珍珠港,下辖有美国海军第三、七舰队,拥有“小鹰”号、“星座”号、“尼米兹”号、“卡尔?文森”号、“林肯”号、“斯坦尼斯”号共6艘航空母舰。太平洋舰队司令在行政方面的任务是为第三、七及第五舰队准备和提供海军兵力;在作战方面负责指挥第三、七舰队的作战行动。

    • 家园 不可能是故意跟踪

      如果是故意跟踪,第一,不会距离这么近,第二,不会主动上浮。

      为什么不会靠近美军?

      一方面,如果要跟踪,无非是检验战时突击航母编队的能力。只要能完成发现、识别、跟踪和准备攻击就可以了。而且实战时主要是用雷达+反舰导弹的,又不是二战时期,要用潜望镜+鱼雷,一定要接近才行。

      另一方面,航母编队的反潜圈有很多道,虽不是无懈可击,但绝对是每接近一海里,风险就成倍提高。战时,航母编队不会像平时那样松懈,搞防空演练就不同时搞反潜。因此,反潜机在战时会保持巡逻警戒,驱逐舰也会使用拖曳声纳,水下探测能力会大大提高,平时比较隐蔽的距离,在战时就可能有很大风险。5海里,绝对是个损己不害人的毫无意义的距离。真的能潜入那里,之前已经有无数次更安全的攻击机会了,而且在这个距离上,反舰导弹反而容易脱靶,因为,据说C801最小攻击距离为8公里,而5海里大约是9公里左右。所以,与其冒险航行数十海里接近目标,不如早早在外围发射导弹。

      为什么不会主动上浮?

      宋级是我军目前的主力艇,大概未来十几年内如果发生战事,宋都是要冲在前面的。因此,保护宋的信号特征就是很关键的事。没被发现不代表美军的声纳没有接收到过宋的信号。

      声纳基阵和雷达天线其实和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一样,只是信号采集装置,处理信号要靠大脑或是电脑。我们看到一只老虎,认识它是一只老虎,那是因为以前见过老虎的图片,或者知道老虎的特征。我们见到一个陌生的动物,可能会认为它可爱,也可能会认为它危险,这也是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进行比对的结果。声纳接收到信号后,要交给计算机去处理,筛掉被认为无用的信号,留下可疑的进行比对、分析。

      宋浮出水面,不但告诉老美附近有潜艇,还告诉了老美潜艇的型号。无异于帮助老美丰富和完善声纳特征数据库(要知道,老美花了那么多钱在海里修建声纳阵,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这个)。这种傻事我们怎么会故意去做?

      既然不是故意的,那就是意外喽。如果是意外,完全说得通。

      因为是意外,彼此才如此“亲近”,搞不好都会撞上。因为是意外,双方都很惊讶,都不希望意外变成不幸,所以,宋上浮,老美不做任何动作。而且上浮也证明了是意外,前面已经说了原因,反过来,正因为是意外,我们也不知道对方是否已经发现了我们,这时候如果不上浮,被无端攻击就不好玩了。要知道,航母编队队形展开的时候,舰艇之间的间距有数海里之遥,宋此时已在人家编队队列当中了。权衡利弊,还是应该上浮。

      可能性最小,但仍有可能性的是,宋早已经上浮了,只是刚好从编队空隙(方圆上百海里才那么几艘军舰,一定有空隙)开了进去。因为是编队,信号比较杂,声纳不见得一下就能发现。

      老美说幸好不是反潜演习云云,似乎不成立。若是反潜演练,故有可能将宋(未浮出的)当成目标攻击(还得是真要实弹攻击假目标),但更有可能会更早地发现有外军潜艇接近,及时驱逐。如果搞反潜,还让宋进入到这个距离,这个潜他们也不用反了。还有已经发现宋一说,没说是水下的还是水上的。如果是发现了水下的,却还这么镇定,说明他们一定清楚地掌握了对方的航行线路和型号,这又与高防空演练,反潜能力没有发挥的说法矛盾。没尽全力,尚掌握得如此清楚,若真是在反潜,还担心什么?如果不清楚对方型号,应该很紧张才对。水下突然来了个不速之客,还不作反应,那不合逻辑。因此,老美发现宋时,宋应该正在水面航行。他们早早地就发现了一艘浮出水面航行的宋,那还怕个球!所谓突然发现,估计是某些人突然发现,很惊讶。指挥官早就知道了,而他们在高防空演练也没影响,自然不必通知编队里每一个人,注意,来了艘潜艇啊!

      这件事里,我们的教训是:探测能力不足。老美的教训是:探测能力不足……跟咱们一样。

      所以,老美说了句实话,大家需要交流,既然都是近视眼,早早就通知对方我在哪里比较安全。不过,大家都近视,还是对我们有利。找潜艇这活,打仗的时候航母编队还得亲力亲为。可找航母编队这活,打仗的时候就用不着潜艇了。

    • 家园 中美将军表态:中国潜艇跟踪美国航母到底是咋回事?

      中美将军表态:中国潜艇跟踪美国航母到底是咋回事?

      当日,载有650余名官兵的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抵达湛江港,开始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并将参加于19日在南海海域举行的第二阶段中美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舰队由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率领。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美国《华盛顿时报》星期一刊登了一篇相当耸动的报道,宣称“一艘中国潜艇突然浮现在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附近,‘小鹰’号甚至已经处在中国潜艇的鱼雷和导弹的射程之内。”该报道立即引起了世界许多媒体的关注和转载。和以往单纯攻击中国有所不同,《华盛顿时报》这次的文章似乎还埋藏着另一层用心,它一边弹着“中国加紧准备与美国未来的冲突”的老调,还亮出了它的新“攻击点”,称该事件“对一直力促中美军事交流的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伦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不过,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加里·拉夫黑德上将断然否定了这一论调,称中美之间能够通过加强交流而开创一个“避免因误解而导致冲突的年代”。

      “中国潜艇跟踪美航母”

      《华盛顿时报》13日刊登了其首席军事记者比尔·格茨的一篇报道,据一些国防部官员透露,美国 “小鹰”号航母战斗群是上个月在日本冲绳附近海域执行一项常规任务时被中国海军的“宋”级柴油动力潜艇长时间跟踪的,然而,“小鹰”号庞大的反潜力量始终没能发现这艘潜艇。直到10月26日,该潜艇突然浮出水面,才被执行常规监视飞行任务的航母舰载机发现,当时,潜艇距离“小鹰”号不足5英里(约8公里)。

      在描述了中国潜艇跟踪“小鹰”号的过程后,该文笔锋一转,称近3年中国增加了14艘新型潜艇,这些“事实”和此次“令人惊讶的遭遇”说明,“中国加紧准备与美国未来的冲突”。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该报道专门援引一位未具名的 “美军官员”的话称,中国的“宋”级潜艇配备有俄制鱼雷和反舰导弹,在被发现时已经进入了射程之内,而且“中国潜艇很少在远离中国海岸线的深水区活动,或跟踪美国舰船”,暗示中国潜艇已经对美国航母造成了现实威胁。

      可能是担心“美军官员”的话说服力不够,该报紧接着又抬出了“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一位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这位专家先是耸人听闻地表示,此次潜艇事件“令人担忧”,可能是“中国将对美国在东亚地区军事态势做出强有力反应的前兆”,接着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一旦中国潜艇发射反舰导弹,那么此次事件会变得非常严重”。

      报道同时强调,此次事件应该给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伦上将正在推动的中美军事交流项目“敲响警钟”。该报称,尽管法伦等人正在积极推动中美军事交流,试图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但“中国并没有回报美国的好意”,仍继续拒绝美国军事代表团参观一些关键性设施,比如位于北京的指挥中心。与此相比,中国的军事代表团却被美方邀请观摩军事演习及参观一些敏感的军事设施。该报还称,美军情报机构限制了对华情报搜集活动,害怕活动败露会扰乱与北京的关系,但中国却显然仍在继续对美进行情报搜集。

      美政府对报道反应冷淡

      《华盛顿时报》有关中国潜艇跟踪美航母的报道发表后,立即被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通讯社转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际媒体也都播报或转载了这一“新闻”。有分析认为,《华盛顿时报》精心设计的“大国对抗”是这条“新闻”迅速被“放大”的重要原因。航母是美国军事力量的支柱;在西方媒体的炒作下,潜艇也俨然成了中国海军最具威慑性的武器,《华盛顿时报》“巧妙”地将两个大国间最具威慑性的力量设置在一个“面对面对抗”的场景中。

      不过,对于《华盛顿时报》极力渲染的这篇报道,美国政府的反应却十分平淡,美国国防部和太平洋司令部都拒绝对该事件发表评论。确实,在许多严肃的美国媒体的眼中,《华盛顿时报》不仅立场十分保守,许多报道还显得过于“夸张”,声誉并不是太好。这篇报道的作者比尔·格茨跟美国政界、军界的右翼人士来往密切,经常从“内部人士”那里获得一些“猛料”,美国政府对这些报道很少评论和证实。

      《华盛顿时报》近些年来刊登了上百条有关中国的耸人听闻的“新闻”,多数出自格茨的手笔。2002年12月,《华盛顿时报》刊登格茨的文章称,“中国在‘9·11’事件后向‘基地’组织提供了武器”。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正指出,这一报道纯属别有用心,无中生有,美国国内个别人企图以此诋毁中国形象,阻挠中美关系改善,其险恶用心是不会得逞的。2006年,《华盛顿时报》连续3天在头版摘要刊登了格茨的“中国间谍”专着,将中国列为“头号间谍国家”,并耸人听闻地指出至少有3000家中国“公司”在美从事间谍活动,中国驻美大使馆官员指出,中国驻美公司一共还没有3000家。

      公海航行并不违法

      然而,有国际法知识和军事常识的人稍微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格茨设计的这个故事是站不住脚的,他对中国的指责更是毫无证据。报道说,事件发生在冲绳附近的公海海域,是“远离中国海岸的大洋深处”。且不论这事是真是假,但既然是公海,不管离中国海岸有多远,包括中国潜艇在内的各国军民舰船都有航行的自由,难道只有美国的航母有航行的自由,而就不允许中国潜艇在这里出现?国防大学军事专家张召忠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国际法的规定,12海里以内为领海,一般来说,12海里以外海域各国船只可自由航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这一海域遇到的船只应进行合理避让。因此,根据“公海航行自由权”,退一万步讲,即使中国潜艇真的出现在那片海域,也并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法。

      11月15日,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抵达湛江港。

      据专家介绍,在公海海域,两国舰艇相遇的情况经常发生。在冷战期间,美苏军舰经常在公海自由航行时相互碰到。美军潜艇仗着自己在声呐技术上的优势,经常长时间地跟踪苏联战舰,有时甚至一直会跟进苏联领海。冷战结束后,美军潜艇的行径也没有收敛多少。去年8月,中俄两国举行首次联合军演,美军的“俄亥俄”级核潜艇,也一直在附近海域徘徊。还有分析认为,《华盛顿时报》所谓的“中国潜艇跟踪美航母”发生在冲绳附近海域,该海域是当前最热点的地区之一,海域内的军舰和潜艇密度堪称世界第一。中国潜艇经常在该海域执行各项任务,与美军航母偶尔相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还有军事分析家认为,按照《华盛顿时报》的说法,中国潜艇是跟踪美国“小鹰”号航母,并在距离5英里内突然上浮的。这一说法恐怕会让稍有军事常识的人笑掉大牙。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反潜装备。这样的一个先进的舰艇编队,居然会被中国并不算最先进的“宋”级潜艇如此近距离地跟踪却毫无察觉。一般来说,美国航母发现敌方潜艇的距离一般都在50海里以上。最令人不解的是,在跟踪且没有被对手发现的情况下,中国海军潜艇居然会“自己主动浮出水面”。一艘孤零零的潜艇主动暴露自己,在不到5英里的距离里,与强大的航母战斗群进行对抗,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天方夜谭?

      中美将军驳斥荒谬论点

      今年以来,中美军事交流与合作呈现出深层次、实质化的良性发展势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刚刚成功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备受世界舆论关注的中美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也即将拉开序幕。其中,一向力促中美军事交流的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伦功不可没。就在此时,《华盛顿时报》突然抛出中美海军对峙太平洋的“奇谈怪论”,并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努力推动中美军事关系深入发展的太平洋司令部。11月10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上将对中国展开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他就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以来首次访华。11月13日,他在北京被问及对这一报道的看法时明确表示:“有人问我中国海军是否是威胁,我一直以来都认为不是。”他表示,尽管中国海军走向蓝水的步伐越来越明显,但通过双方的深入交流,可以开创一个“避免因误解而导致冲突的年代”。

      中国科学院的军事专家彭光谦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美军事关系一直在跌跌撞撞、磕磕碰碰的曲折道路中前行,目的是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理解的关系。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根本性疑虑尚未消除。美国在战略上仍然对中国有防范,对中国仍然采取两手策略。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在共同安全利益和对威胁的认识上,共同点越来越多。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大国,对世界的安全都负有重要的责任。所以,中美要走的唯一道路就是相互信任和理解,加强合作。但是这并不是一条坦途,中美还处在相互适应期,仍然需要磨合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双方产生一些猜疑和不理解是正常的,出现一些杂音和噪音也不奇怪。这次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访问中国就有助于增进美国军方对中国的理解。

    • 家园 普及一下常识。

      普及一下常识。别看性能表上,潜艇水下航速最大18节,实际潜航均速,只有5节的!因为如果照着18节开,没有AIP,跑个两三个小时就完蛋,把电用光喽,必须上浮充电。

    • 家园 跟踪美航母新进展:传由中国海军副司令员亲自指挥

      跟踪美航母新进展:传由中国海军副司令员亲自指挥

      美军太平洋司令法伦日前证实了有中国潜艇迫近“小鹰号”航母的报道,称演习其间若发现这中国潜艇,情况随时升级至不可预测的程度。此外,有消息表示,该行动是由中国海军副司令员丁一平亲自指挥。

      星岛日报报导,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法伦上将14日在马来西亚证实有中国潜艇迫近“小鹰号”航母的报道,并促美中两国加强军事联系,摒弃冷战思维。他拒绝透露当日事件详情,只表示事件证明了他为何一直推动加强与中国的军事联系。

      另据消息人士表示,这次中国海军采用的是南海舰队32支队改良型宋级潜艇(039A)跟踪“小鹰号”,并由海军副司令员丁一平亲自指挥,而他已经成为各项海军重大行动的最重要指挥官。

      据透露,今年9月丁一平到海南省的三亚后,这艘(039A)潜艇就从海南榆林海军基地消失,并于10月26日在距离“小鹰号”五英里处突然浮出水面。丁一平是中国海军中最受瞩目的将领,但2003年4月发生361号潜艇事故导致70名官兵死亡后被降职,今年8月又被破格提升为海军副司令员。

      这次跟踪美国航母显示中国(039A)潜艇在噪音技术上已经大幅改善,中国对美国舰队电子信号的侦测能力也明显加强。据估计,如果这艘(039A)潜艇当时发射四枚鱼雷,就可以击沉“小鹰号”。

      美国海军官员说,中国潜艇在深海行动很不寻常。不过,这起事件并不会像2001年4月美军EP-3侦察机与中国歼8战机擦撞事件一样影响中美关系。另有官员指出,潜艇浮出水面的行动等于是中国军方的挑□行为。解放军为了因应台湾问题与美国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一直把美国航空航母列为优先打击目标。

      军事专家分析,中国这次派潜艇跟踪美国航母,预示中国日后对美国在东亚的军事行动将有更强的回应,同时也令两国的军事交流计划蒙上阴影。自南海撞机事件之后,中美两军关系趋于紧张。近年来,太平洋司令部与中国军方的交流日益升温。

      美国华盛顿时报文章说,为什么在距离中国军方官员接待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只剩几周的时候,一艘中国潜艇尾随小鹰号航母及其战斗群?这次事件发生在10月底,在冲绳附近。中国潜艇跟踪美国船只或中国潜艇冒险远离中国海滨都是不同寻常的事。

      太平洋舰队指挥官拉夫黑德海军上将(Adm. Gary Roughead)本周在中国,而这次事件可能给他与中国官员的会晤投下阴影。把这一事件套用到一个较大框架,其合适程度令人不安。

      文章认??,中国企图改变太平洋的力量平衡,这是五角大楼年度报告的常见主题。2006年的报告宣称,“中国军事集结的步伐与范畴已经令地区军事平衡处于危险之中。”

      该报告在提到美国军事的时候,还指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前趋势可能为中国提供一支可以在亚洲发起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军队──远远超出台湾──对该地区的现代军事运作构成潜在的威胁”。

      10月26日距离小鹰号5英里的柴油动力宋级潜艇,与美国同类相比有相当差距,但华盛顿应该预计到中国会继续在军事现代化上大力投资。由于北京在军事一切方面缺乏透明度,以及拒绝回报美国关于建立更紧密的军事关系的努力,中国致力于和平崛起的论调已经被破坏。

      美国官方曾希望中国是国际体系中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但中国始终回避这类表现机会,喜欢在贸易贷款、武器交易方面使用重商主义办法,以及为中东、非洲和南美的石油和天然气提供外交庇护。

      并不清楚出现在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的鱼雷射程之内的中国潜艇是否企图向美国发送资讯。尽管如此,美国官方应该审查这段情节,看看事情的原本以及它代表的大趋势──能够在太平洋发挥更大影响的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海军。

      中国军网资料说,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部、海军、空军、二炮及几大军区军事高级将领最近展开了新一轮人事大调整。其中副总参谋长吴胜利海军中将接替患病的张定发出任海军司令员,曾因2003年北海舰队“361号潜艇失事事件”而由北海舰队司令员降至海军副参谋长的丁一平被擢升为海军副司令员。

      丁一平现年55岁,2002年晋升海军中将军衔,与吴胜利、海军副司令员张展南一样均担任过驱六支支队长。他在海军军界一直被视为少壮实力派代表,此次能东山再起突显了中央军委对优秀军事指挥将才的重视。

      文汇报消息指出,临近中共十七大,中国军队的人事变动频繁。中共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于6月24日授予10名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7月广州军区晋升了九名将军。8月又陆续调整了一些军事高校的人事。据指出,新晋升的这批上将和中将,很多都是六十左右的的政工军官。

      分析人士指出,一批年轻化的政工军官今明两年将陆续晋升少将和中将,并在军中担任要职。尤其是10名新科上将不仅都是手握重权的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国防大学的负责人,甚至不乏明年中共十七大后进入解放军最高指挥机构──中央军委的军政新星。

      分析人士指出,总体上看,中共十七大在党政和军队高层人事变动上属于“小年”,不会出现像十六大那样的集体大换代。但随着胡锦涛在党政军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稳固,一大批年轻化和专业化的未来之星今明两年将陆续晋升少将和中将,并在军中担任要职。

    • 家园 看样子是真的,海军发言人说话了。

      太平洋美军司令法隆十四日在吉隆坡表示,美国“小鹰号”航舰战斗群上个月底确曾与一艘中共“宋”级柴电潜舰相遇,不过航舰战斗群曾经掌握对方的行踪。他说,幸好当时小鹰号战斗群并未进行反潜演练,否则可能“演变成难以预料的意外”。

      在吉隆坡出席亚太国防首长年度会议的法隆表示:“两个军事单位近距离接触可能造成误判。当时的情况是,小鹰号航舰战斗群正在操演,项目不含反潜,以致并未侦搜潜舰,如其不然,再加上如果这艘潜舰过于接近,后果难料。这是我们不断设法改善双边军事关系的主因。

      华盛顿时报十三日报导,一艘中共“宋”级柴电潜舰上月在冲绳附近的海域跟监美国“小鹰号”航舰战斗群未遭察觉。美国海军承认双方上月底曾在公海 “相遇”,但否认中方跟监及美军未曾察觉,并强调这种“相遇”相当正常。其它美军人士也表示,最近第七舰队舰只经常在海南岛附近遭逢中共潜舰。

      美国海军发言人承认,上月底,一艘中共“宋”级潜舰在东海与“小鹰号”相遇,但否认中共潜舰跟监,也否认美军未曾察觉。她表示,“小鹰号”战斗群当时正在冲绳附近进行训练,但训练与反潜无关,因此该战斗群并未作潜舰侦察行动。她说,一架美国海军的飞机看到这艘潜舰,但双方并未接触。她并指出,当时是在公海上,各国舰只都有在公海航行的自由。美中双方舰只也经常于公海相遇。

      美国国会中最支持台湾的议员之一、准备出任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的蓝托斯,十四日上午警告中共勿对台用武。

      对于中共一艘潜舰上月跟监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战斗群而未遭美军察觉一事,民主党籍的蓝托斯十四日在电视台叩应节目谈到此事时表示,中国领导人应负责任的理解,任何对台湾的军事行动,及任何类似潜舰跟监美军的行为,都非中国利益所在。

      --------------------------------------------------------------------------

      柴油潜艇啊,都不是核潜艇;听上去性能好得跟编的一样。

      大家还记得2003年那艘出事的潜艇么?我记得好象也是柴油的。当时有人怀疑它是改造实验出了问题。只隔了3年。那么多的人,如果在天有灵,也该欣慰了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