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工分制”的惨痛回忆 -- 嘎嘎

共:💬118 🌺123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难道有人连当年的“师范”是中专性质的学校都不知道?

      我真的要倒了,争了半天我才发现有些伙计连当年的师范属于中专性质的学校都不知道。倒也是,现在都成了“XXX师范学院”,成了大学了。我父亲师范毕业后,任乡初中语文教师,其时,他的学生都有比他年纪大的!和他那几个同事一样,当时工资就是十几块,这点值得去骗人么?

      • 家园 师范分三种,幼师、中师是中专,高师是大专和本科

        以浙江省为例子:

        幼儿师范:简称幼师,属于初等中专,1980年以后按教育部规定初中毕业的女生报考,学制三年,毕业后到幼儿园任教,属于国家干部编制。由于社会需求大,八十年代后各地开办幼师职业班,相当于职业高中。

        中等师范,简称中师,属于初等中专,1958年—1980年期间大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毕业后担任初中教师,中师班招收初中毕业生,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1980年以后按教育部规定只能由初中毕业生报考,学制三年,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属于国家干部编制。九十年代后期中师办有3+2班,毕业时拿大专文凭,又称小教大专班。大学扩招后,各地中师陆续并入当地高校,师范中专停止招生。

        高等师范,简称高师,高中毕业生报考,有两年制和三年制大专、本科两种,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大专到初中,本科到高中。在1978年之前,浙江高师院校只剩一所——浙江师范学院(1985年改称大学)。1978年之后,浙江每个地级市(除金华外)新建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陆续升格为学院,招收本科。

        工资问题:

        1955年工资改革,发货币工资,从1956年开始实施,全国分为11类工资区,每一类工资区相差3%。浙江省除舟山(7类)外均被划为四类区,上海为八类。

        1956——1985年,中学教师工资等级为10级(1963年为12级),小学教师为9级。中学最低的10级月工资在11类地区为48元,4类地区为40.5元,小学最低的9级工资在11类地区是36.5元,4类地区是30.5元。

        • 家园 再次确认我父亲当年的师范学校依然存在:)))

          尚未升级,也未被其他学校吞并,还是“XXX师范学校”。

        • 家园 谢谢,有点和我父亲他们的背景相抵触:)))

          我父亲入师范时,我小叔进高中,而他们是一起上的学。至于学完了么,父亲一直就教初中语文。而小叔不是师范毕业,照样教初中,只不过后来好象多走了一步什么程序而成了正式的教师。我们那里的小学呢?很多是“民办教师”,大多数是“高小毕业”。可见当时还是满混乱的哈!

          还有,我高中毕业的同学还有考那个师范的呐,咋回事?全国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师范的东东?

          • 家园 那时候高中毕业就了不得了
          • 家园 在很长一个时期,初高中毕业生可以担任中小学教师

            依照教育部规定:初等教育师资必须来自中等师范,中等教育师资必须来自高等师范,换言之,国家规定小学教师最低学历是中专,初中为大专,高中为本科。但是由于教育发展较快,而师范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速度,所以建国后到八十年代,中小学教师除了师范毕业生外,大量的是来自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甚至有少数小学毕业生。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学历和编制问题,各市县设立教师进修学校,学历不够的教师,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去进修一下,考试合格后与全日制学校毕业的教师同等待遇。值得一说的是,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在2001年教师资格证全面实施之前,全国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完全达标,教育发达地区小学、初中教师大体达标,但是高中教师学历要在2001年之后才基本达标。

            新时期以后,中师招收高中生的也有,但是似是专科班,不是中专班。查了下资料,从2002年开始,全国除了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绝大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停止招生,培养小学师资的任务由师范专科学校来完成,招收五年制小教大专班,招生对象仍然是初中毕业生。依旧以浙江省为例子,现在依旧有少数中师没有被合并,但是中专班已经停止招生,浙江省现在小学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是大专。

      • 家园 嘎嘎所言当年的工资水平不假

        真正有过亲身经历的就会记得。

        家父母公元1958年离开大学工作,都在京城他老人家脚下的国营大医院做主力医生。这是相当幸运的了。可家父月工资只有人民币56元5角,家母好一点,高一级,月收入62元整。这样的工资凝固了整整20年到公元1978年工资调级。

        我家还每月固定支出35元赡养4位在外地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家父母一直完好保存20年间的汇款单据,厚厚一摞几百张。

        剩下的月人民币83元5角,是我家3口加上一位残疾姨妈4人的全部生活费用。我的残疾姨妈和我家长期生活在一起,她没有工作收入,顺便照顾小时候的我。

        等我上小学,公元1975年,姨妈开始工作,在北京的一家集体所有制服装厂,我清楚记得她那时的月收入,人民币18元整。

        后来到1978年工资调整,家父母遇到了一个大困难。其实他们是1957年正式从东北地区的一所大学毕业的。但是由于抗美援朝,他们多留校一年到1958年离开大学,那多在校的一年却没有明确是算什么。20年后的工资调整,划线刚好到1957年。和家父母同时入学的比如上海医学院校的同事,没有受到抗美援朝的影响,是1957年毕业当年离校的,理所当然属于涨工资的范围。而家父母不明不白落在线外。我记得他们联络同学,花费浩大精力通过组织证明1957年毕业,多在校一年算工龄。终于赶上工资普调的班车。

        这件事件的直接后果是等我报考大学时,全家一致的坚决不报名5年制大学(比如清华),坚决不学医(医学院校有的要6年),至于协和医科大学所谓的直读硕士8年更是坚决不予考虑。一定是4年制标准大学,到点毕业,立刻离开校园。

        顺便说说,我上小学时还是5年制(按照规定正式从7岁开始入学)。由于冬季开学改秋季开学(好象是公元1976年),结果小学用了我5年半。上中学时,还有部分学校是高中2年制,结果我没赶上,初高中共花了6年。如果没有这些变动,我的初级中级教育本来可以10年完成的,实际上用了11年半。

        • 家园 你家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每月35元的固定支出。

            就是剩下的人均21元不到点也属于平均水平以上。

            你姨妈第一年18元是学徒生活费。两到三年满师后能拿到三到四十元。

            涨工资年限确实存在,那时涨工资都是中央下文件,有明确的时间界线,迟报到一天就有可能比别人少一级工资。因各种各样原因划在线外的有不少,并不是不明不白。

        • 家园 您所言不假

          不过,按照你的推算,也推不出17块钱的小学教师工资水平。

        • 家园 不同地区,“倒霉”人不同。

          有的地区,这一拨“运气不好”的人是60年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医学生),因为64年,国家长过一次工资。大多数地区,60级是一条线,59年出校的就加到65块钱(相当于令慈的级别)了,60年出校门的就拿60块到78年,才加到65块。我有许多老师被耽误了十几年,也有幸运挤上末班车的,不平啊,真没有什么好说的。

        • 家园 您说的这个

          和十八亩段说的也不矛盾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