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问题】什么是主流社会?, -- oiler2

共:💬24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问题】什么是主流社会?,

    什么是加拿大的主流社会?什么是美国的主流社会?什么是中国的主流社会?怎样才能算融入主流社会?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原因是经常听人说华人没有融入主流社会。越是混得不好的,说得就越多,出国近15年啦,就是没有注意到身边还有一个主流社会自己却没有融入,您瞧我这迟钝的。

    • 家园 俺觉得

      自己觉得舒服的地方,一般来说,接受这个社会比较基本的价值观念,同时自己的存在,和贡献受到这个社会的主体所尊重,认同的地方,就是算是融入这个社会了吧,对于北美这样一个移民熔炉, 同时也鼓励保持原移民传统文化的社会,是不应该用平时的生活,爱好什么的来定义的。

    • 家园 问个俗问题,见仁见智

      KIKO WU算不算主流?

      主要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一提“主流”这个词脑海里就浮现出KIKO姐?

    • 家园 当上主要的流氓了贝 起首都是从下层的流氓开始的
    • 家园 我曾纪说过一句

      另一方面,有关主流社会,我个人的看法是,了解一个社会,尊重一种文化传统,再进入一个本地环境,都需要有个不卑不亢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尽量学会宽容地去理解不同文化的排斥与兼容。先天肤色是无法改变的,迈克尔杰克逊漂白了自己,大家仍然当他是黑人。所以实质上,后天教养才是一个人命运的真正主导。什么叫主流社会,说句极端自我的话,我觉得自己呆着舒服愉快的地方就是我的主流社会。

      reference:幼儿园的肤色

    • 家园 【文摘】入境随俗与主流社会

      记得从小学读书时候 就听到过“入境随俗“这四个字。对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民族来说,这是根本的生存之道。 就像当年我们从山东老家逃难到台湾。台湾基本以米饭为主食。初来台湾,对我们这个吃惯了馒头,大饼,面条的人来说,吃米饭就是不对味儿。就好象,后来我们在部队当兵时,本省人吃不惯馒头是一回事儿。慢慢的随着时间及环境的变化,我们也习惯了米饭而本省人也不再对面食难以下咽了。在台湾住久了,我们也慢慢觉得台湾小吃,有它的特殊风味。而台湾人,也特别爱吃我们的水饺,水煎包等等。这就是“入境随俗”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从来也没有想到也没听人谈到过啥是主流社会。出了国,一方面赶着要“入境随俗”,同时也慢慢的开始听到一些鼓励我们要打入主流社会的口号。老实告诉您,我来美国35 年了,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知道啥是主流社会。

      在我念研究生的时候,我们经常和学校附近的一些就业的老中前辈 聚会。一来可以从他们口中了解更多的美国习俗及他们在异国的奋斗经历。再来,总是可以享受到一顿丰富的款待。慢慢的混熟了,就听到他们口中,常常叨扰着,要我们将来毕业,就业之后要想办法打入主流社会。记得有一个机会,我们这群台湾来的研究生(70 年代),为了提早准备打入主流社会,接受了他们的推荐就加入了一个美籍华人的兄弟会作为预备会员。当时这个组织还有一个希腊名叫“柔 赛“。听说这个类似美国校园的兄弟会,是当年胡适之先生在康乃尔大学就读时创立的。在美国东部一直延续下来。那时的总部是在华盛顿。主席是王恭立博士。好象要当上正式的会员,还得向美国一般的兄弟会,经过一番折腾。后来又听说,这个组织慢慢的就演变成今天偏布全美的华美协会(Organiz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

      那年,我们这一批预备会员,接到匹兹堡会员的邀请,参加他们的年会。这些会员都是早一批从台湾出国的留学生,而且都在附近一家大公司就任高职。我们一批同学,分别住在不同会员的家中。在两天的聚会当中,我们多少体会了一些所谓 主流社会中同胞日常生活的一小部分。

      首先,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洋名字。男的叫什么萝卜头,拉里,查理,约翰,保罗,女的叫整您,苏三,扛妮,米雪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成了家。每一个家庭都布置着美轮美奂。厚厚的地毯,踩下去,真舒服。客厅,书房,餐厅,早餐厅,酒吧间,好几间卧房。还有就是有好多间好干净的厕所。我们尤其纳闷的就是为什么有好几个洗澡间。对我们这些刚从台湾出来的小土豆,一切都是那样的豪华,舒坦。他们之间交谈,全用英文。听了很不是滋味。我们也硬着头皮,指手画脚的竭尽全力,让他们听懂我们讲的是啥。那几天,我们吃的全是洋玩意儿。牛排啦,烤鸡啦,还有那些沙律。告诉您,我们那时还始终认为蔬菜怎么可以生吃呢?我们又不是小兔崽子。大家在一起,喝着各式各样的洋酒。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中国味儿的胃,可是委屈了整整两天。每位太太们,各个花枝招展,打扮得很象美国人。每个人好象都画了深深的绿眼线,加上好长的眼睫毛。脸上的浓妆,看起来好象京剧里的旦角儿。满屋的香水味儿,熏得我们迷迷糊糊的直打喷嚏。她们对我们好热情。总想把我们这些小兄弟们招待的无微不至。想着想着,这生活在主流社会中的老中们,过的可真是人上人的日子。当时就告诉自己,要赶快把书念完,也能像他们一样打入主流社会,过过他们这些主流社会人士的日子。

      毕业了。终于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买个房子。那时住在中西部,房价便宜。一进入新房展示区,看得眼花缭乱。最后终于选了一栋两层楼的洋房。当然还带有地下室。紧接着就是每个礼拜周末,选地毯,灯饰,窗帘,等等。等我们搬进新居的时候,我们很满意。总算有了自己的小窝。可是,我们吃的还是我们老中吃的东西。过着老中们的生活。我们交往的朋友也都是老中,也和我们过一样的生活。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有说有笑。谈谈过去每个人在台湾的种种光辉灿烂的驴事。吹吹牛,耍耍嘴皮子,很愉快的。偶尔,也参加美国人社区的野餐,公司同事们的聚会。吃吃洋玩意儿,虽不好吃,但换换口味儿,同时也提醒着自己要“入境随俗”。挺挺也就过来了。 基本上过的还是我们中国人的日子。也从来没想到“主流社会”这码子事儿。小孩子到来,使我们的生活慢慢的有些改变。

      大概是老天爷存心与我们做对。给了我们一对小冤家。从小,我们就试着尽量以中餐为主。家里老人为此没少花时间教导我们,如何去烹调一些我们小时候吃的。可是他们的小嘴,吃了两口以后,就再也不张开了。任凭您对他们百般哄骗到大吼大叫,他们的那个小嘴,就是紧闭着。没有办法,开始买些现成的洋玩意儿。他们居然吃得津津有味。我们自己也意识到,我们也得真的开始要“入境随俗“了。从此 也稍稍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随着小孩的长大,我们慢慢也在家里做一些普通的洋饭洋菜。也慢慢觉得不难吃。又省事,又有营养。譬如说,披萨,小孩喜欢吃。我们也喜欢吃。尤其是放些小咸鱼那种,再配上冰啤酒,那就更带味儿了。意大利面,用蘑菇罐头,加上虾仁,鸡丁,西洋兰搅和搅和。谁都会喜欢吃。把碎牛肉,加洋葱,打个蛋,放点麻油,酱油,在加点胡椒,味之素,做成汤汁汉堡包。还有到西餐馆点个牛排(prime rib)要七分熟(medium rare)的,嫩嫩的带着烤出的牛肉汁儿。再就着带酸乳,牛油的马铃薯。还有南方的Cajun food 味道重重的, 就是好吃。慢慢的跟着儿子看各种球赛,加上办公室同事们的感染。我也俨然成了球迷。这一切都是发生的那么自然。真可说是有点像“入境随俗”了。但是,我们到底算不算是打入主流社会了。说实在,我自己从来也没有觉得我是他们其中的一分子。他们怎么想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竭尽己力,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因为这个社会是绝对尊重而且认同有能力,才干的人。 也随时提醒自己要保持我们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国民的风度。随时注意自己的仪容,言行。把家里里外外弄得干干净净。 至少不要让人家笑乎我们,并以一种奇怪的眼光看我们就好了。說實話,有一陣子我最怕星期五了。這是 (casual day)“可休日” 。我们当中有位老中同事, 平时已经有点不修边幅了。到了这天, 把家里文化悠久, 又有味道的衣服给穿上了。脚上的布鞋, 就更不在话下了。我想他一定把”可休日”给误解了。有一点,我们是应该在衣着,行为方面向老美学习。您很少看到他们穿的邋理邋遢。黑皮鞋就是黑,决不会穿白了,还舍不得丢。著西裤时穿的袜子很少露白(腿)。白色衣服决不泛黄。走起路来,腰杆挺直,两眼平视。在公共场合,很少大呼小叫,如入无人之境。我想这些我们都知道,只是有时疏忽了。

      两个小冤家终于长大成人,也就业了。大家偶尔聚在一起,必定出去吃饭。进的还是中餐馆。我又发现,他们居然对中菜有了品味。那天我们要了臭豆腐,凉拌海蜇,女儿还吃得津津有味。儿子居然要吃豆鼓清蒸鱼。我笑着对他们说,没办法啊,我们的血中就是带着老中的因子。再怎么入境随俗,终归还是要叶落归根的。我还特地问他们,是不是打入美国主流社会了。他们不懂我的问题,露出一份十分诧异的眼光。似乎他们姐弟俩从来不知有“主流社会”这个词儿。我在霎那间,悟出了一个道理。干吗要想刻意打入主流社会,我们不是已經過得好好的,那就算是已经生活在主流社会中吧。

      关键词(Tags): #主流社会
    • 家园 俺的定义

      等什么时候某人不上中文网不谈中国事不骂中国政府不替胡哥支招儿了,那时候就可以恭喜他:“您了吉祥!您主流喽。”

      咱们泡西西河的就没戏啦,永远是副流。

      • 家园 哈,笑死了!花!

        咱们泡西西河的就没戏啦,永远是副流

        希望将来有几个“副主流”啥的。

      • 家园 颇见过几个一句中国话不说的中国人,估计算主流了
    • 家园 以我为例吧,住美国十六年了,为何自认为没融入主流社会。

      美国这儿主流语言是英语,我不大懂。美国人主流宗教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周末去教堂礼拜。我却不信任何宗教,周末去饮茶。美国人主流的体育活动是橄榄球,蓝球,冰球,高尔夫球等等。球迷们都穿自己拥护的球队衣着。我除了偶尔在电视看看蓝球赛之外,别的都不懂。我看足球而他们不看。当然也无法跟主流美国人一起谈论球赛,球星了。主流美国人注重感恩节,圣诞节,要自己烤火鸡,要大量购买圣诞礼物。而我家注重的是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因此难以有节日话题跟美国人谈论。美国主流对党派,总统等选举较热衷,而我却不大理。主流美国老年人不跟儿女住一起,他们比较喜爱旅游,喜爱看早上电视上的肥皂剧。我一家三代住一块儿。除了有时看看新闻,天气报导外,不大看电视,不听收音机。美国人主流是经常到餐馆吃的。我们是除了特别原因才出外吃。

      太多太多的不同了,一个小时也写不完。其实主要就是我们基本按照以前的生活习惯生活而已,而非入乡随俗,才觉得没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美国主流社会的看法。

    • 家园 那你一定是主流了~~nb

      出国近15年啦,就是没有注意到身边还有一个主流社会自己却没有融入,您瞧我这迟钝的...

    • 家园 【文摘问题】什么是主流社会?

      也跟着问一下,俺也不明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