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家的感觉又回来了” 长沙试点“日托”居家养老 -- 副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家的感觉又回来了” 长沙试点“日托”居家养老

     (本报讯 2006/10/28) 提着二两自泡的药酒,吕云湘老人准时来到社区食堂吃中饭。吕云湘今年72岁,老伴过世多年,平日一个人生活。

    “自从老伴走后,我的生活变得没有规律,按时吃饭成了难事。”吕爷爷告诉记者,他靠低保维持生活,请不起保姆,也烧不起液化气,加上是个“大男人”不大会做饭菜,在来社区食堂吃饭之前,他一天一般只吃一顿或是两顿,有时干脆下碗面解决饥饱。“在社区吃了两个月的饭了,家的感觉又回来了。”

      

      从今年8月25日开始,西牌楼社区作为长沙市第一家开始“居家养老”试点的社区,专门安排了一个温馨小厨房为老人们提供服务。每天中午12:00和下午5:30是用餐时间,如果哪天不舒服,还可以打电话叫社区工作人员将饭菜送到家里。吕爷爷对社区提供的伙食很满意,他告诉记者,用餐标准是三菜一汤,不够可以再添,而且每天的菜式都不一样,每个人还有单独的碗筷。“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好饭,还可以和老年朋友聊聊天,一起看看电视,时间过得很快。”吕爷爷愉快地说。

      

      据悉,天心区将于11月1日实行新规:对试点4个社区内的三无老人(无法定赡养人、无退休工资、无劳动能力)提供100-300元/月的补贴。这也是我省第一次由政府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买单。从下个月起,吕云湘将获得由政府提供的养老所需生活费。

      

      【试点】社区服务最多达17项

      

      “目前,在社区吃饭的老人一共8人。”作为天心区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4个试点社区之一,从今年5月开始,西牌楼社区开始对辖区老人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其中,符合70岁以上、散居“三无老人”条件的老人仅8名。

      

      “对这8名老人,社区提供集中的日间照料服务,包括为老人解决吃饭问题、医疗体检、日常病治疗、洗澡、理发等等,对其他老人,我们建立了16个服务网点。”西牌楼社区书记石宇峰介绍,社区内所有年满60周岁的老人,都可以享受社区服务网点按照有偿、低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的便利,而“三无老人”由于情况比较特殊,就目前来说,一般由社区自行筹资为其提供服务。

      

      和西牌楼社区一样,楚湘社区也是此次的试点社区。“我们社区有5000多人口,属于高龄、独居、病残、特困、孤寡范围的老人高达300多人。”这是该社区在今年5月进行的一次调查摸底中掌握的数据。如何做好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社区利用辖区有利资源,将自身工作人员、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为老服务队,随时为老人的需要提供帮助。

      

      据社区工作人员魏巍介绍,他们为社区每一位老人都发放了优惠卡,卡上有具体的为老服务网点项目表,老人可直接打电话联系,并享受优惠,也可通过社区帮助联系,同时,为老服务队的志愿者还为老人提供生活起居、精神陪护、医疗服务、免费服务4类17项服务项目。“我们现在正在联系一些饭店,想在老人日间照料服务、白托服务方面做点事情。”魏巍告诉记者。

      

      【反应】“居家养老”受九成老人青睐

      

      今年初,长沙市民政局面向60岁以上老人展开问卷调查,从老年人收入状况、居住方式、养老意愿、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开展。在“您认为最理想的养老方式”一栏中显示,90%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老人们希望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白托、上门服务、家访聊天、检查身体等项目。

      

      谈到选择居家养老的原因,老人首先想到的是要与子女们生活在一起,他们普遍认为这样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养老形式方便帮助儿女照料家务和带孙儿,有些老人甚至认为到养老机构怕被人说是因为“家庭关系不和、儿女不孝”。家住车站北路的袁明惠老人说,中国的老人晚年享受的幸福就是儿孙绕膝,如果不是行动不方便,谁愿意住养老院。

      

      调查显示,大部分老人支付能力有限,81%的老人收入在600元以下,一些人认为受经济条件制约不能承担社会养老机构的费用,而居家养老的费用能够达到他们接受的标准。西牌楼社区70岁老人朱德御以前想去福利院,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如今,居住地社区开创了“居家养老”模式,朱德御终于可以花很少的钱吃上大锅饭了。

      

      【背景】现有养老机构仅供养6.6‰老人

      

      长沙市早在1986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城市的行列,比全国平均水平提早了14年。到去年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7%,老年人口每年以3.2%的比例增长。长沙市规模养老机构仅80家、5637个床位,供养能力仅占老年人口的6.6‰,无法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需要。今年初,长沙市民政局提出了建立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机制,就是在社区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开展社会化服务。

      

      今年8月份,长沙市天心区作为第一批居家养老试点单位,开始在3个街道4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天心区打算通过一年的试点工作,在试点社区初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好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特困老人的特殊服务,逐步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分步推进全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满足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

      

      【前景】“居家养老”将成新模式

      

      除了正在试点的天心区,长沙市其他城区、社区也开始探索起“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长沙市芙蓉区火车站社区通过“老年活动室”将社区的退休老人、外来老人进行集中管理,还成立了老人自治组织。去年8月,德政园社区成立了“托老中心”,集中照顾社区内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还设置了一些床铺方便照顾老人。“从感情上来分析,推广居家养老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功能,人一旦变老,就有一种落叶归根的心理,到了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失落、惆怅、孤独的情绪。居家养老就可以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延续以往的社会网络,老人的心理会更健康。”德政园社区主任师政说。

      

      长沙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负责人表示,全市登记在册的老年公寓只有80家,远不能满足需求,该负责人认为,“居家养老”无疑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条值得探索的出路,必将成养老新模式。

      

      居家养老+机构养老,长沙市天心区今年8月开始试点的新养老模式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老人白天“日托”在社区服务机构,吃饭、聊天、娱乐、看电视;晚上居家,同时在家里接受康复护理,享受上门服务照料。社区发展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提供综合性集中服务。

    [稿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伍青 余淑华]

    [编辑:邓晓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