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计生学会李小平: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和世界的福音 -- 东东山

共:💬33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计生学会李小平: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和世界的福音

    http://column.bokee.com/167511.html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和世界的福音》

    兼论中国必须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加速实现人口零增长进程(也即负增长进程)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口爆炸理论”和“人口老化忧虑论”并存这一矛盾见解所给于人们的启示。然后区分了“人口老化”和“人口老化危机”的不同含义,即人口老化是一个人口统计学上的概念,而人口老化危机是一个人口经济学上的概念。如果人口老化没有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真实短缺,人口老化就不会导致人口老化危机。

    文章论述了在人口和劳动力过剩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就是一个逐渐消除过剩劳动力和过剩人口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使人均收入水平相对更快提高的过程。从而加速人口老龄化就是加速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此外,针对一些人按劳动力扶养比的计算方法而忧虑老龄化将导致养老负担加重的见解,提出了一个社会的养老能力不是取决于劳动力人口与老龄人口的相对人头数,而是取决于劳动力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据此,根据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潜能的预期,得出了加速人口老龄化必将促进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更加充分地发挥机器的红利,加速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和世界的福音的结论。

    文章还通过中国和美国人口与经济状况的比较,分析了中国以减少人口总量为目标的必要性,并由此主张中国在100年内应尽力将总和生育率长期控制在1。5以下的水平。

    文章通过将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国土、人口和经济状况的比较,提出了日本也应该以减少人口总量为战略目标。

    文章最后提出了发达国家应避免采取而鼓励生育的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而应站在追求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通过鼓励移民来填补劳动力的需求,并由此而得以获取多元化的收益。

    ...............

    3.加速人口老龄化有助于提高老年保障水平

    ....但却不知究竟根据什么而得出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使未来社会养老负担不堪重负的结论。更令人不可思义的是,有的学者一边写文章估算中国劳动力过剩数量并多方探讨如何为过剩劳动力寻求出路,却又一边论述人越多鸡越多论和主张放宽生育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 (忘记了培养人才要2,30年滞后?)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就是一个消除劳动力和人口过程的过程,就是有助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进程,并且加速老龄化进程就是进一步加速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进程。因为,所谓过剩劳动力,就是指对国民财富总量的增长没有任何作用的劳动力,也是指对人均国民收入增长起减少作用的劳动力。举例来说,假如中国13亿人口数量保持100年不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年后可达到1万美元;但如果人口降到8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可达1.1万美元,那么,就可以将这百年进程中的5亿人口之差视为过剩人口。相对于保持13亿人口而言,100年后8亿人口显然会比13亿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要高得多,但由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提高了,从而8亿人口这种更加老龄化的结构无疑要比老龄化程度相对低的多的13亿人口更有利于老年人的福利保障水平。

    有些学者经常用劳动力人口抚养比这样简单的数据来表示老龄化将使劳动力养老负担加重,以为从4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年人变为2个劳动力再变为1个老龄养1个老年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劳动力养老负担加重的过程。这种简单的养老负担算帐法完全忽视了资本对劳动替代的潜能,也就不可能弄懂一个社会提供养老金的能力取决于劳动力人均劳动生产率而非劳动力人头数。一个开着拖拉机和收割机耕种100亩土地的劳动力显然比10个用牛耕种用镰刀收割分别经营着10亩地的劳动力能够提供更多的剩余产品,从而也就能供养更多的老年人。1万个用手工采矿的劳动力也不敌100个用自动化设备采矿的劳动力所能够提供的养老金。一个雇佣100人的超市完全可能提供高于1万个小商贩所能提供的税收。一个劳动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万美元而需供养的老龄人口为40%的国家比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0美元而老龄人口为20%的国家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假如现在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中国,一个200年内始终保持在13亿人口,另一个在200年后降低到5亿,后者无疑老龄化大大高于后者,但我坚信200年后5亿人口的中国一定比那个13亿人口的中国具有更高的人均收入和福利水平,从而其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必然高于那个13亿人口的中国的生活水平。而那个5亿人口的中国内的每个劳动力虽然提供的税负比例会高于那个13亿人口的中国,但相对于其收入总量而言,他们的负担其实是更轻的。

    ........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老龄化目前在世界上属于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养老金问题多年来一直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有人将养老金目前的状况归于生育率降低所至。但是,如果要做这样的判断,那么,就需要论证:如果日本的生育率在过去的一段期间,生育率高于实际发生的水平的话,会使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高于目前状况。但我们至少可以断定,如果过去20年内日本的生育水平高于实际发生的情况,不但无助于养老金的积累和老年人的福利,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因为这20年内相对多生出来的人绝大部分不仅不创造财富,而且需要占有社会财富。也就是说,劳动力人口将会因扶养更多的孩子而减少对养老金可能提供的积累。由此,可以说,至少这20年实际生育率相对于更高水平的生育率而言,可以更有利于老年福利的提高,但这必须要将这部分养育相对多出来的钱至少征到国家手中并用于老年人。如果没有专项提留和积累,那这笔财富就表现为就业者实际收入的提高。

    4.中美人口与经济的比较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人口将近3亿,中国人口已超过了13亿。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2万美元左右,人均4万多美元。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按汇率计算不到2万亿美元,人均不到2千美元;按平价购买力计算不到7万亿美元,人均5000多美元。

    根据中国与美国间人口与经济的比较,我提出了供中国决策者参考的两个百年人口目标:100年后,争取将中国人口降到8-10亿,力争8亿;200年后降到3-5亿之间。根据人口预测,如果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水平立即降到并保持在1.5的水平,那么,100年后,中国人口就会降到8-10之间。因此,我主张中国在百年之内应通过各种手段将总和生育率控制在不高1.5的水平。

    即便中国人口在100年降倒5亿的水平,与美国相比,也不会出现真实的劳动力短缺,因为根据美国人口学者的分析,美国人口在100年后不会超过5亿。就算中国今后100年在生产力的技术方面完全按照美国过去100年的发展道路重新走一遍,那么按美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标准也最多不过需要美国的目前的劳动力数量而已。而如果中国从今起100年后正好等于那时美国的生产力水平,也最多不过需要美国那时的劳动力数量而已。

    不妨发挥一点想象,假定中国一夜之间有10亿人口按随机原则飞到美国去,那么,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何等的变化?将会具有何等的美学色彩(李小平,2001年)?此外,我们不妨再想象一下,假定第二天有1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按随即性又飞了回来,这时候的老龄比例大约在34%。那么,在34%老龄化程度的3.7亿人口与20%老龄化程度的15亿人口两者之间,哪一种更有利于民生的快速改善呢?这应该是不难判断的。毋庸置疑,许多发展中国家只有加速老龄化,从而早日使人口绝对下降,才更有助于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李小平,2000)。想一想澳大利亚700多万方公里而人口不足两千万人尚且不欢迎移民,我们难道有必要担心未来劳动力的短缺吗?

    .......

    5.日澳人口与经济的比较对日本的启示

    日本政府在2005年12月16日公布的《人口问题白皮书》的统计结果显示,日本2005年新生儿为106.7万,但死亡人数却比这个数字还高,人口自然增长数为负1万人,是自1899年日本统计人口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日本妇女的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孩子数)也降到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水平,2005年这一数字为1.26人,远低于2.6的全球平均值。

    我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发达国家的发展型潜在人口过剩。以日本和澳大利亚作比较,我以为日本虽然人口已经比较老化,但仍然存在着发展型的潜在人口过剩。

    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7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万多美元。澳大利亚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人口2052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万美元。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澳大利亚的二十分之一,人口却是澳大利亚的6.2倍.有人经常拿日本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比较来表明人口密度高不是经济发展的障碍,甚至人口众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认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人口经济状况恰恰表明,要成为一个富裕的发达国家,并不一定需要众多的人口.

    从以往的历史中,我们既可以找出人口密度高经济落后的国家(如孟加拉),也可以找出人口密度高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如荷兰),从而对于到底人口规模和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是否存在必然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但我们从未来人均福利发展潜能看,我以为无疑人口密度低的国家人均福利的提高更有潜力。尽管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人均收入目前都大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样的国家,但人们仍然羡慕澳大利亚加拿大这样地广人稀国家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美国有的经济学者就表示,21世纪世界福利提高最有潜力的国家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原因就是因为那里已经工业化并且地广人稀。从发展潜能看,加拿大澳大利亚无疑具有家家户户可以进入有私人飞机的时代,而日本现有人口数量不减少,就不可能,因为空间不够。因此,我以为从追求更具美学生活的愿望出发,日本人口从长远看,应该和中国一样,至少朝着减半的方向努力。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无疑早已具有了减人增效的巨大潜能,目前的许多岗位完全可以由自动化和机器人替代,从而一个劳动力完全可能从目前创造十万八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力提高到几十万的水平,也就是使家家户户可以买得起飞机的水平,但日本目前的人口总量如果不减少的话,即便1.27有能力创造出家家有飞机的生产能力,但却无法真正推广。有人可能将家家有飞机这样的目标视作天方夜谭,但100年前的对家家有汽车估计也同样会认为是狂想的。从人类的创造力来说,不仅日本和中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 从长远的角度看,人口都应该向着减半的方向努力,世界的总人口也应该向着减半的方向努力。

    ...........

    从全球角度看,不能忘记在一些发达国家忧虑老龄化之时,世界上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大多处于比较贫穷的境地。从全人类的价值出发,许多发达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吸收永久居民来填补真实的劳动力短缺,而不应通过人为鼓励生育来相对增加本国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在移民问题上,有些国家仍难摆脱狭隘的民主主义或种族主义观念。移民确实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但从全人类价值出发,发达国家的国民和政治家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希拉里就表示过,美国是一个最得益于多元化的社会,显然这里也包括民族和种族的的多样性。美国已为人类树立了一个各民族种族融合一体共同创造多方奇迹的榜样,值得那鼓励生育却限制和排斥移民的国家学习效仿。

    以上粗略的分析我以为足以表明,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对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对于这个人满为患的世界,人口的老龄化无疑是一件好事,是中国的福音,是发达国家的福音,是发展中国家的福音,是全人类的福音。只要各国采取明智的分配政策和勇于开发国门的方针,那么,人口老龄化就是既利于生活于世的老年人也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进程,至少在世界人口减少一半之前,所有国家都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老龄化而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再发一遍

      这人是做学问的学者吗?学问是这样做的吗?

      也许老燕孤陋寡闻,然而此种“民科”水准的东西看了都污眼,用反驳这种弱智文章来证明自己正确,简直无异于对人说,“看,我比那个痴呆说的对吧?”

      做学问,真要沉的住气,用徐悲鸿的话说“勿慕时尚,勿甘小就”,这样的学问才能利国利民,经得住时间考验。在西西河,任何要让大家推崇的东西都是能经得住鞭挞的。

    • 家园 【文摘】驳李小平“两百年将中国人口减少到三亿”的谬论

      ----科技进步能解决老年化问题吗?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易富贤

      2004年10月3日

      有人说:中国人口太多了,减少人口有何不好?中国人口密度比较大,但人均资源比日本甚至一些欧洲国家要好。要是中国人口成比例地降低到七、八亿(只有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够这样,但所造成的社会破坏也是国家难以承受的),当然也不错。但现在不可能屠杀人口(你不能将人口按比例蒸发,你要是屠杀人口的话,社会混乱,物质毁坏,瘟疫流行,几十年都难以恢复),只是通过降低生育率来减少人口(减少未来宝贵的劳动人口),反而增加老年人比例。生育率低于1.8,尤其是现在的1.3,意味着今后有活力的人口过度减少,而整个社会压力却增加(没有活力的老年人口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平说中国人口应该以200年的时间从现在的数目回落到3亿左右,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个所谓的专家竟然忘记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如果人口在持续减少,则说明人口生育率始终低于更替水平,也就是说在这200年里如果没有外来移民的话中国的人口结构就是在不停的老化,当最终中国人口降到3亿时生育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可能将会下降到一个无足轻重的数字,人口结构已经是不可持续发展了,即使这些人再如何努力中国的人口也会继续下降,汉族可能仅仅因为长期人口控制的惯性就接近灭亡。远离2.1的生育率,人口增长和下降都是加速度的,当中国人口在两百年内降到3亿时,离几千万也不远了(历史上上千万人口的民族灭绝的不少)。似乎很多人对中国的人口控制已经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希望通过减少人口来使生活水平赶上西方,这实际上是很不切实际的,客观上中国的人口已经很多了,应该从这个客观事实出发研究提高生活水平的方法,而不是相反的要去采用一种纯理想主义的缺乏先例的做法来改变这个客观事实。日本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美国而生活水平也可以达到美国人的50%-66%,中国按照适合人类生存的国土资源计算人均生存空间和资源远比日本多,现在的困难不过是因为分布不够科学合理与城市化水平滞后,却要舍本逐末的通过减少自己的人口来追求生活质量,非常的短视。李小平本人没有生育小孩,是个丁克,可能因此千方百计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话或者自私心理找出高尚的理由。一个连孩子都不要的人会爱社会吗?考虑问题会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吗?真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吗?

      打着高尚的幌子,干的断子绝孙的勾当。对李小平的歪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建新博士已经进行了一些反驳。

      社会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到时候因为老年化压力,中国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引进人口,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成为少数民族。战后引进的230万土耳其人已经让德国社会伤透了脑筋,但是不引进又怎么办呢?

      所以英国保守党的议员赫尔默会说欧洲人(现在平均生育率1.47)是在减少自己的人口为别人腾出生存空间啊。据说按照现在的增长势头40年后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三分之一将是穆斯林,这实际上等於说欧洲本土的文化特征将面临灭绝,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将不复存在。

      需不需要移民,需要多少新增劳动力不是由绝对规模和人口密度来决定的,而是由老年人口比例来决定的。如果日本要维持现有的劳动力队伍,那么这个人口1.27亿的国家这50年内需要引进3500万外国人。日本就面临需不需要移民的艰难选择。到中国今后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候,也可能正是李小平这样的人首先赞成从非洲或者阿拉伯国家引进移民来缓解老年化压力,因为李小平等人反正没有小孩,用不着为子孙后代着想。

      李小平说过:“劝君莫愁老龄化,劝君多思自动化,手持遥控来种地,如今不富是神话” 。李小平等人是在假设生活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或者是老年人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预计科技将弥补老年化问题。科技的发展使生活质量多样化成为可能,比如说以前吃占了收入很大部份,但现在吃只占很少部份。科技的提高,地球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人类几千年历来如此。到时候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还得努力工作来达到当时主流消费水平,还是没有多少余钱,不然的话,没人愿意干活了,社会就不会发展了。可以想想:以前一对父母同样能培养6个小孩,还能赡养老人;要是以当时那种生活质量,现在培养二十个都没问题,但事实上现在人培养两个小孩都成问题。所以,不能指望今后老年人(我们这一代)一直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而年轻人过上新生活。这涉及到心理期望值和社会公平的问题。要是真象李小平说的那样,俄罗斯就用不着担心老年化了(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中国高几倍),法国、德国、日本不用担心老年化了(中国几十年后也难以达到他们现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但现在这些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年化。

       因此,就象减肥一样,也得符合生理规律,否则再胖的人也得饿死!

      有建议可给我发邮件 [email protected]

    • 家园 1

      2

    • 家园 这个李小平真是走火入魔,应该住牛棚劳动改造!
      • 家园 体制筛选的结果!

        人口学学术研究,行政力量介入比较严重.

        有的学者的论文长期不能发表,组织关键项目,比如生育率的研究小组以前

        也是被取缔.人口数据其实有很多关键数据缺乏,尤其生育率数据长期不发布

        (从90年代),让人口学研究无所适从.

        相反,对部门口味的学者,无论水平如何,总能得到青睐.

        不可否认,我们的人口事务从来都是单边倒的宣传,不可避免在学者和官员中间留下

        如下信念,反过来,又去稳固这种氛围.

        在李小平之类的学者看来:

        一切都是人口的错.

        人口越少越好!

        解决一切的问题要尽快减少人口!

        减少到多少,他并不知道!看到美国3亿,他就3亿!美国人世纪末还要翻倍呢.

        有点马尔萨斯原教旨化的味道!

        • 家园 "原教旨化"这个名词偶稀饭

          任何正确的主张,当走向唯我独尊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原教旨化",呵呵~

        • 家园 我个人从来没有赞成过“人口越少越好”的观点!

          我只赞成“人口要适度”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我国的适度人口是6到7亿! 100年以后的事,谁能说得清? 那个时候,人类恐怕都是无性繁殖,哪还用得着男女结合,怀孕?人的器官肯定也能换来换去的。只怕也到处都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干活,确实存在中国只要三亿人就够了得可能!这不是个笑话!那个时候,人也许能活200岁!所以不需要那么多人!)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不然,不会实行“双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如果中国政府的唯一目的是缩减人口的话。。

          同时,中国政府也从来没有说过计划生育政策要搞一万年。。

          但现在,肯定还不是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这个,就如同在中国搞民主化,决不是永远不搞,但现在不能搞,条件还不成熟。。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也是这个道理!

          还有,我想,作为专业人士,潘贵玉副主任和李小平说的“中国将来三亿人”中的“三亿人”,话中的意思应该就是指的在合理的人口结构下的“三亿人”,而不是严重老龄化下的“三亿人”,这个应该是个“约定俗成”的看法,不需特别指出,却被你们如获至宝似的拿来做人家的“错误”,我看你们才有点。。。

          还有,你东山说:

          人口学学术研究,行政力量介入比较严重.

          有的学者的论文长期不能发表,组织关键项目,比如生育率的研究小组以前

          也是被取缔.人口数据其实有很多关键数据缺乏,尤其生育率数据长期不发布

          (从90年代),让人口学研究无所适从.相反,对部门口味的学者,无论水平如何,总能得到青睐.

          你自己说过,你在广东工作,是学系统工程的。。。

          你不是体制内的人吧,你说这话,证据呢?

    • 家园 这就叫部门利益啊。

      为了证明计生部门存在的必要,这部门的“专家”

      就得这么说啊。

    • 家园 民族的悲哀

      搞计生的难道都是如李小平这样的心智不正常的人吗?一个民族的命运就交到了这种人的手里。

      • 家园 支持你
      • 家园 照你的说法,瑞士人、北欧人、澳洲人、加拿大人

        全部都活得不如中国人?他们可真悲哀啊,居然要靠外来移民,把民族的生存空间让出来?如果13亿中国人能够自由选择,不知道有多少老中们愿意做这些“悲哀的澳洲人,加拿大人”。

        民族不是个符号,也不是个数字,是所有人生活水平的总集,个人生活过不好,所谓民族数字越大,经济总数越高有屁用。印度加上巴基斯坦超过20亿人,你要做印度人吗?我宁愿做“悲哀的,生存空间狭窄的”挪威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