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夕阳篇) -- dreamflyer

共:💬673 🌺2410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夕阳篇)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大明王朝正式宣告建立。

      

       消息一传出来,正一道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先生不敢怠慢,赶紧率徒众上京朝贺。抢烧头一炷香的重要性,张正常先生早已心知肚明。俗话说,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如果这彩头被其它教派的野道士抢了去,张家千年来的面子,便有些搁不下去了。

       所以得加快步伐!张正常先生不停地催促着手下的那伙懒虫。不过,他的心中却一点都不着急。为什么呢?秃驴那头,咱们暂且不去管他。放眼当今天下道流之辈,不是俺张天师夸口,有谁还能够和龙虎山一争长短?现在不像蒙古人刚到那会儿,北方还有个趾高气扬的全真道。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沧桑,那全真道虽然还在,但早就满目疮痍,奄奄一息了。如果不是看他们住的地方远,而且又不允许结婚生孩子,正一道早就不客气地把它给兼并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张正常先生对此次的上京面圣感到胸有成竹:这洪武爷朱元璋先生,张正常先生老早就认识了的。此次见面,不过是再叙旧谊罢了!

      

       早在胡元至正二十一年的时候,张正常先生就开始和朱元璋打交道了。那时的朱元璋先生,还仅仅是个“吴王”,在江南立足未稳。一听说龙虎山上张天师的大名,便连忙三天两头地派人上山致意。送钱送东西,殷勤得不亦乐乎。

       对于张家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朱元璋心中非常清楚。当年蒙古人未下江南之际,张可大先生的一句“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替忽必烈先生省了多少不必要的麻烦?

       群雄逐鹿,天下未定,朱元璋当然不敢疏忽,他先是写了一篇殷勤备至的书信递过去:“吾闻汉祖天师,道德在躬,动得鬼神之助,一嘘一吸间,天道为之晦冥,雷霆诸神, 莫不受命。以此辅国济民,除其妖孽,援其水旱,故灵名历四十馀代而愈著也。”

       ——请大家记住,在这封信中,朱元璋对“汉祖天师”,是多么的推崇备至!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严厉地命令部属,不得骚扰龙虎山的田产器物。如有冒犯者,严惩不贷!

      

       不过,此时张正常先生,倒不见得只想把宝押在朱元璋一家身上。当时,除了朱元璋之外,势均力敌的,至少还有陈友谅和张天师的“本家”张士诚。这宝如果一不小心押错,这漏子就捅大了!对于这些个拥兵数万的草头王,张正常先生既不想过于亲近,又不敢轻易得罪。所以,他只是谨慎地表示谢意。然后,派一个手下送了一道“天命有归”之符给朱元璋先生。——据后人考证,每到该改朝换代的时候,各地的道士便会在观中大量储存这样的符,以备不时之需。

      

       龙虎山的符当然不同一般!朱元璋先生大喜!当下命令,复印若干份,张贴在大街小巷,十字路口。让那些没文化的群氓看个清楚,张天师代表玉皇大帝,选出来的候补天子到底是谁?

       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朱元璋亲自接见了张正常先生。刚一见面,便是好话说尽:“每闻天师,今为我见快哉,一睹觌面,天师瞳枢电转,法貌昂然,虽不取事于朝廷,同我一时,岂不千载一遇也!”

       如果您相信朱元璋的这套说辞的话,那张正常天师在他的眼中,几乎就是姜子牙第二了。

       张天师当然也不是笨蛋。此时的情况不同于当年,天下大势已经初现端倪了。两年前发生的鄱阳湖大战,朱元璋最大的竞争对手陈友谅,在酣战正烈的时候,由于好奇心太重,把头伸出船舱外。结果中了一支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冷箭,一命呜呼!而张天师的“本家”张士诚先生,当时也被朱元璋逼在一个角落之中,离最后的覆灭,仅仅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张正常先生心中暗自庆幸:太上老君保佑!张家列祖列宗有灵!这次终于又押对了。幸好当初没有去听那些没有听信谗言,去选那个什么“本家”张士诚!

      

       其实,当时张士诚虽然看起来势大,但押他的人还真是不多。连他自己的亲生母亲,都对他不抱多少希望。公元1366年,张士诚坚守的苏州城破之后,在万分紧急的关头,他的母亲还操着一口安徽土话,笑着对他说:“我儿败矣,我往日道如何?”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这话多少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既然选择定了朱元璋,张家立刻人前马后,替朱元璋奔忙个不停。元末明初之际,各路军阀之间战乱不断,伏尸千里,造成民间瘟疫不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时的普通民众,对各路互相征伐的军阀们简直是厌恶到了极点!朱元璋见势头不对:这人心一垮,可什么都完了!

       但自己有什么办法呢?首先是找不到医生,军医都不够用,哪能还找得到医百姓的大夫?再说也没有钱,修段城墙都得去厚着脸皮讹诈富商沈万三,怎么还有闲散银子去买草药来熬?

      

       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张天师。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令张天师捡起祖宗的看家本事,施符水以济百姓。

       消息一传出,龙虎山的山门几乎被挤破了。张家上下全体出动,轮流值班。一拨人专管在纸上画符,另一拨专管把符烧在水里。十几天下来,光是笔墨纸张便耗费无数,但朱元璋一个铜板都不舍不得给。此外,由于烟雾太盛,严重地污染了龙虎山的空气,弄得张家老小都咳嗽不已。

       张正常先生一寻思,这样下去可不好。瘟疫还没治好,张家自己个个都得先进医院了。——不过没有关系,张道陵祖师爷当年也同样遇到了类似的麻烦。那时他老人家采取的对策是烧道符扔进荷花池里,大家都去舀水喝。张正常先生依样画葫芦,不过,多年之后,那口著名的荷花池早就干涸了。张正常先生稍微变通一下,烧了道符丢进一眼井里。

       井小人多,大家都争抢个不停,个个挤出了一身臭汗。每次打一桶水,都相当于有氧运动两个小时。喝下符水后,自然觉得心情舒畅!老百姓对张天师一家,以及下达命令的朱元璋先生,感激得一蹋糊涂!——德政!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这就叫做“德政”啊!

      

       朱元璋心中满意,便命人在井上修了个亭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太乙泉”。这大概就是朱元璋在此次扑灭瘟疫的运动中,唯一的大笔开销了。这口井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如果下次大家有空去龙虎山游玩,不妨去找一找。找到后,记住拿个矿泉水瓶装上一瓶带回家。一来做个纪念,二来下次遇到非典什么的,可以喝两口防疫。

      

       张天师为朱元璋作出这么多贡献,说来的确比较辛苦。现在好了,天下大定,朱元璋真的“天命有归”了!张正常先生心中踌躇满志,他走在进京的驿道上,感觉仿佛当年李白“放歌大笑出门去”,上长安去会见唐玄宗一般。

      

       果然,故人相见,分外亲热!朱元璋就差点给张正常先生一个拥抱了!他立刻吩咐,在偏殿大摆宴席,款待这位远道而来的玉皇大帝的全权代表。席间觥筹交错,丝竹齐发,这些是不必说的了。大家都很尽兴。酒过三巡之后,洪武皇帝亲切地询问张正常先生:“张爱卿啊,贵祖上在先朝是受的什么封号啊?”

       张正常先生赶紧回答:“自先祖第三十六代天师讳宗演起,世代袭封‘嗣汉天师’之号。”

       “哦!”朱元璋不满地叹道,“这些蒙古鞑子真是没有文化呀,连个封号都不会给。您说是不是呀,张爱卿?”

       张正常先生恭恭敬敬地答道:“是。”

       朱元璋大手一挥,满脸麻子颗颗闪着油光:“天岂有师乎?怎么可以乱给‘天师’这个封号?真是乱弹琴嘛!你说对不对呀,张爱卿?”

       张正常先生恭恭敬敬地答道:“对。”

       朱元璋越说越兴奋,“没有道理嘛,孔子万世师表,也仅为人师。世间之人,无有贵于天子者;四极之中,无有高于上天之类。天师者何物?居然高过了上天!没有道理呀张爱卿!”

       张正常先生恭恭敬敬地答道:“没有道理。”

       “所以,张爱卿啊,”朱元璋话头一转,正色地说,“我看从今之后,这‘天师’的名号,就再也不用叫了吧!容易引起误解,俺给你另封一个好的,你看可不可以呀?”

       张正常先生恭恭敬敬地答道:“可以。”

      

       他忽然像想到了什么似的,连忙离席再拜:“万岁对小臣一家如此大恩大德,微臣不胜战栗屏营之至!”

    关键词(Tags): #张天师(landlord)元宝推荐:海天,水风,无斋主人, 通宝推:玉垒关2,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道”之歌,推广道教!

      人间道 

      道道道道道道 

      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 

      道可道 非常道 

      天道地道 人道剑道         

      黑道白道黄道赤道 

      乜道物道道道都道 

      自己嗰道系非常道 

      呸呸呸呸呸 胡说八道

      呢度嗰度 边度系路 哈哈   

      花道茶道 哈 阴道阳道 哈    

      零度密度咸度淡度光度热度雷射角度 

      鬼哭神号旁门左道狗上瓦坑必然有路  

      你度佢度豺狼当道 唏 我自求我道

      我自求我道  

           

      道可道 非常道 

      天道地道 人道剑道         

      黑道白道黄道赤道 

      乜道物道道道都道 

      自己嗰道系非常道 

      NO NO NO NO NO 胡说八道

      呢度嗰度 边度系路 哈哈   

      花道茶道 哈 阴道阳道 哈    

      海底隧道天后庙道皇后大道罗便臣道 

      马头围道牛头角道金马伦道铜锣湾道  

      条条大道条条系路 

      哈 我自求我道 

      我自求我道       

      道可道 非常道 

      天道地道 人道剑道 

      一道二道三道四道 

      东道南道西道北道 

      左道右道前路后路          

      都都都都都 系胡说八道 

      呢度嗰度 

      边度系路 (笑)哈哈

      花道茶道 哈 阴道阳道 哈 

      零度密度咸度淡度光度热度雷射角度 

      鬼哭神号旁门左道狗上瓦坑必然有路  

      你度佢度豺狼当道 唏 

      各自求各道 

      各自求各道

    • 家园 【原创】后序:道教——“道”在何方?

      (一)

        

         三年前的一个黄昏,我下班独自回家。当时,我住的地方是一个不大的巷子,从巷口出去,是一条繁华,但有些杂乱的街道。

         巷子里一向很清静,但那天却有点不同。

         我赫然发现,巷口那一小片空地上,居然搭起了一个戏台子,灯火通明。走过去一看,戏台旁边,供着一个道教的神像。记忆中,好像是什么“天帝”、“皇爷”……总之,模样和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差不多,一身金黄的锦绣,手上端端正正地握着一片笏,面容慈祥。

        

         戏台的一角,坐着几个老者,持着胡琴、铙钹、琴萧等传统乐器,在不紧不慢地演奏着。戏台的中央,有一个中年女人,全身戏服,一边用南方方言念着道白,一边一板一眼做着动作。

         我从戏台下面走过,好奇地往台上望去。突然,我发现,那个老女人也正在紧紧地盯着我看。我略感觉有点怪异:这个女人约有五十来岁,脸上白白的一层脂粉,却掩不住眼角岁月的痕迹。她面无表情,手上做着动作,涂满口红的嘴巴随着唱词刻板地一张一合,但双眼却随着我的身影骨碌碌地动个不停。

         ——我在看着她,她也在看着我。我想,她大概也是有点寂寞吧?

        

         台下,是几排红塑料座椅,把空地摆得满满的,看上去红红的一大片。但是,座位上却是空无一人。那个老女人,完全是在对着一片空地,卖力地演唱。

        

         我走了过去,到了小巷的尽头,我回头看了看:戏台上依然灯火通明,音乐悠扬,老女人依然在卖力地唱着,台下依然是空空荡荡,无人喝彩……

        

        …… ……

        

         ——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二)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几乎所有的主要宗教,都掀起了一股复兴的势头。有些社会学者形象地把它称为“上帝复仇”——当年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喊出了“上帝死了”。然后,六十年代的西方颓废主义和激进主义、中国的“破旧立新”的“文化大革命”……宗教界的人们个个郁闷不已,连远在梵蒂冈的教皇,提到“毛泽东”这个名字也是一脸的无奈。

        

         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上帝”居然回来了,只不过换了一身“新衣服”:中东伊斯兰教的复兴运动,让整个世界感到震惊;基督教堂则把电吉他和现代乐队搬了进去,吸引了一大群一大群的年轻人;连远离尘嚣的佛教也不甘人后,例如,台湾的证严法师和星云法师,信徒都是以百万计。前者以“行”为主,创办了信徒满天下的“慈济”组织;后者宣扬“人间佛教”的理念,使佛教迈出了庙堂,走向了人间。即使是在中国大陆,人们也发现,新修的佛教寺庙不断地涌现,香火还一天比一天旺盛……

         往往越是在物质发达的时候,宗教的力量便越能显示出来。弘一法师李叔同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弘一法师的定义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却可以说是一种必须。

        

         然而,在这样一股蓬勃的宗教复兴浪潮之中,我们发现,中国唯一的传统宗教——道教,却令人遗憾地成为一个缺席者。你只有在诸如成都青羊宫之类的道观附近,才可以看到道士们玄衣飘飘地走过。或者在开某级“代表大会”时,主席台上的角落里,还可以看见一个老道士落寞的身影。

         道教,已经在慢慢退化成为一种摆设,一件文物,或者说一个化石。

        

         遥想起当年道教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景象,想起韦应物的“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李白的“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即使本身不是道教徒,我们也不能不为道教的今天,感到一种发自心底的悲凉!

        

         历史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道教,却似乎没有真正找到自己脚下将要走的那条“道”。

        

         (三)

        

         日本学者的当年在研究道教时,遇到一个很简单,但很让人挠头皮的问题:什么是道教?

        

         对于道士们来说,这个根本不是个问题:道可道,非常道嘛!说得清楚还叫什么“道”教?但对于现代的学者看来,概念问题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于是经他们研究发现,在中国至少存在着两种道教,名称上可以多样化:“民众道教”VS“成立道教(教团道教)”;“通俗道教”VS“理论道教”;“民众的道教”VS“哲学的道教”等等。

        

         “民众道教”、“通俗道教”是一回事,它的源头可以上延至黄帝时期的巫术和原始宗教,殷商时期的祭祀和信仰,然后是《山海经》之类传说中的神仙信仰,楚地的巫祝淫祠等等,一直到后期中国民间的自然神灵崇拜和鬼神崇拜。你走到乡下去,看到一块不小心长得略似人形的石头,旁边便自然会有好奇者点摆上的香烛;村口那棵稍微老一点点的榕树,拜满身的须发所赐,居然也得以享受人间的香火之奉。我见过最夸张的例子是这样的,有人在垃圾堆扔了一个短腿的芭比娃娃。第二天,旁边赫然摆着一碗百米,两只红烛!

        

         “成立道教”、“理论道教”、“哲学的道教”三个概念指的大致是同一种东西:正式的道教团体和理论。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家开头,提出了一种“清静无为”的思想。紧接着是庄周的发扬:“天人合一”以及被后人大为推崇的“养生之说”。再下来,还有申不害、邹衍等人的“黄老哲学”、“阴阳说”、“易学”、“五行说”等等一大堆让人云里雾里的理论。——如果您都学习过了,那么恭喜您!您可以像魏晋人那些潇洒地谈“玄”了。

        

         张道陵的最大的功绩在于,他巧妙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了第一个具有完备宗教教团,却极富有民间宗教特点的“五斗米”道。道教在他的手中宣告成立,不过,最后的完善,还要等待南北朝的陆修静、陶弘景、葛洪、寇谦之等著名高士。这些人为道教创建了完整的斋醮仪礼、神仙图系、教团组织规范等等,使道教左看右看,都更像一门真正的宗教了。

        

         但病根就在那个时候留下的:虽然“两种道教”被勉强捏合成了一种,但道士们毕竟没有张道陵先生的分身法,可以一下子抱住两颗树。唐朝那时候就有些勉强了,道士们一半在深山专心地修炼,另一半便跑到深宫里帮皇帝老儿炼“仙丹”。到了明清时期,大多数道士在这两条路中间,选择了比较好走的那一条:“民众路线”。读经书、打坐练内丹、提高精神修养,这些都是枯燥而伤神的事情。哪里有扶乩、算命、捉鬼好玩、易玩?更重要的是,你一个人躲在深山打坐,未必玉皇大帝会深受感动,往你的头上丢一两块碎银子?

        

         粗糙、简易、短线的操作,其实是对自身实力的一种挥霍。这大概是后期道教陷入困境一个内部因素。时代和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科学知识的普及。现在,随便在街上抓一个人,基本上都相当于几十年前的“知识分子”。你还能指望他们相信,在白云深处,有一个灵霄殿,里面还住着一个“叫玉皇大帝”的人;而在灵霄殿的上面的上面,还有一个兜率仙宫,里面住着个白胡子老头叫“太上老君”吗?

         那些还相信道教之中,近乎于巫术的那一套技法的人们,正在一天天地老去、死亡。年轻人多半正在朝教堂拥去。现在,靠这些粗糙的技法,还勉强可以蒙住几个没文化的老头老太太,收几文小钱,但到底还能够维持多久呢?

        

         (四)

        

         对于道教的救渎,我们还经常听到一种提法:道教文化。听起来是好听,但现在什么都可以称作“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筷子文化,甚至听说还有“厕所文化”。到最后,“文化”这个词汇,简直就成了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侮辱了。

        

         而对于一门宗教来说,把它称为“文化”,其实是一种降格。“文化”属于精神生活范畴,“宗教”属于灵魂生活范畴。把道教降解成太极拳、气功、养生术等等,各取所需,却把对灵魂和生命关注那一块,像多余的肉皮一样,看都不看一眼就扔进故纸堆里。人们现在对道教的态度,仿佛就像把一只活生生的仙鹤杀掉,肉拿来煮汤养生,羽毛铺成扇子,夏天里好扇扇风。

         ——至于仙鹤的不凡风度和声动九天的唳鸣,却是无人理睬。

        

         然则,道教作为一门久远的宗教,难道在当今社会,真的就没有容身之所了吗?

         其实不然,对于现在忙忙碌碌的都市人来说,寻找一片可以栖身的清静之地,是一种生活的必需。例如,佛教的“禅学”,甚至包括日本佛学流派“日莲正宗”,都可以在世界各地,包括西方的各大城市中,找到越来越多的信徒。道教理论中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内丹说”等修身养性的理论和方法,说起来远比它们深刻,其实不难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关键是需要有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给它披上一件适合于现代生活的“新衣”。那些穿着缝缝补补的道袍,头发蓬松的老道士形象,已经完全可以放进历史黄卷里了。而真正的现代道教徒,却还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这样的道教徒,最终会在我们身边出现吗?道教,是否还会有一次涅磐重生后的长鸣呢?

        

         ——答案无人知晓。

      通宝推:旧时月色,
      • 家园 道家作为宗教先天不足

        老子,庄子,列子的先秦道家(不是道教)宣扬的不是祈祷迷信的方术(包括封禅,金人,长生不老药)。而是解决现实问题,对身心超越的解决方案。道教是佛教传入后才兴起的,加入了祈祷符箓因果报应的东西,其实是庸俗化了。

        个人认为现在的时代其实是一个道家文化的机遇,去除了庸俗和迷信,还原本来的面目,对现在极端重视物质生活提供一个反思。只是缺少人进行弘扬了。

      • 家园 也颇感叹。道家的思想在民间还有基础,但复兴则要走行而上的路了
      • 家园 飞将军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自然不知道道士们在干嘛~

        修道的人还是不少的,不张扬而已~

      • 家园 再加一个区区的最大谬论吧. 米国是最大的道教国家,从立国那天

        就宣布了,人人生来平等,(下面扔石头乐,平等就是道教了么,别急啊),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自由. 这个可以做这可以做那,只要不伤人就行,是不是大家伙觉得没边没际的道呀. 就更8用说,三权分立,两党制衡啦,活脱脱阴阳转化的八卦嘛.

        一块砖头飞来,"这不入流的道粉丝和政治白痴."

      • 家园 佛家和基督说了的有合乎道的,又何必再说; 说8透的,又是些难说的

        有些能说的,又不耐烦说;就是耐烦说了,更不耐烦见人;能写些东东就已经很好啦,给梦飞兄鼓掌;就是苦了咱们这些当猪的.

        有一些不说光做的, 给区区这只大笨猪的老师和太师傅鞠躬.

      • 家园 梦飞呀,俺准备这几天把你的天师系列复制完成

        专门发个帖子,这样大家看起来方便,不知你意下如何?

        • 家园 哪个嚷嚷要做电子书来着?

          还不现身?

          拖出去翻过来打!

        • 家园 一万个感谢!

          说起来惭愧,在下实在是太懒惰了。本来应该是我自己做的事情的......

          如果黑鹰兄愿意帮这个忙,实在是非常感激!花谢了!

          • 家园 对梦飞兄弟道歉

            前几日网络极其不稳定,无法下河,答应的事情作不了,惭愧!

            昨日,一怒之下,去了天涯(俺本来发誓不再去天涯的),将文章全部复制完毕,开始工作。现在正在校正文字和段落。

            两处有个差异,西西这边是分正史和夕阳篇;那边只有一个格式。如果作的话,需要按哪个格式来,望通告我。另时间上因为自己还要上班,完成需要半月左右,请见谅。尽量争取提前,但不敢打包票,以免再次落空。

            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 家园 惭愧,这本来是我自己的事情

              现在反倒好像赖到你身上了。有时间就做,没有时间就算了吧!反正帖子写完了,过去的事情必然会过去。我这段时间瞎忙,如果黑鹰兄愿意帮忙的话,我看不用分什么夕阳篇什么的,直接简单一个大系列好了。

              再次感谢!

      • 家园 梦飞兄的大作令人眼界大开

        说来有趣,俺第一次听说张天师的大名居然是从香港电影里听来的:-)

        从前面的帖子看到梦飞兄的大作正在杂志上连载。不知梦飞兄是否有出书的计划。

      • 家园 祝贺梦飞兄填完巨坑!道家在营销手段上可能需要更新

        比如明星效应,也算是适应现代社会的手段,现代人整天忙死忙活的谁有功夫兴致去自个儿研究?

        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中药是个好东西,可是谁有时间有设备自己在家煎呢?现在中药店普遍都开展代煎业务,病人拿到手的就是一瓶汤汁,热一下马上就可以喝,多方便呢。

        明星效应可能也是如此,一方面做个示范,另一方面将那些艰深晦涩的理论人间化,让普罗大众接受起来也容易得多。佛家有个南怀瑾就能带动N多人对佛教心存好感,于丹在《百家讲坛》讲了几天,《论语》就一下子火到不行了。

        假如道家或者研究道家的也出一个于丹,相信也一定火。出得多了,接受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反正都神仙,普通老百姓哪管你是耶和华还是太上老君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