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红卫兵来了 -- 酒杯里的忧郁

共:💬121 🌺165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不起,打字失误,是81度
          • 家园 请看到“科学数据”后一个顿点,接着一个词“事实”,

            请看到“科学数据”后一个顿点,接着一个词“事实”,都胜过语言。

            谢谢指点。不过我没有忘记“事实”。

            您说我跟红卫兵差不多──愚昧、极左、疯狂┉┉?

            是的,我认为如果我那时正处红卫兵那个年龄,那么我成为其中一分子,几乎可以肯定的,因为我不可能知道红卫兵是错的、荒谬的,准成为千万红卫兵之一了。至于是不是做坏事:武斗、打人、砸文物┉┉?那要看是不是出生在同样一个家庭,如果是出生现在同样的家庭,那么不会做坏事的可能极大。

            不知您的亲友中有没有“曾有红卫兵经历”的人?我的大学同学中“大哥大姐”们全是红卫兵又是全是知青,他们教给我、影响我很多,其中“求实”、“不轻信”是他们经验之谈、人生感悟,使我受益匪浅。

            当然,我也有过遭遇凶神恶煞红卫兵的经历:被抄家。也许太小又被大人(也包括来抄家的红卫兵中好心肠者)呵护着,记得“凶神恶煞”淡了。

            • 家园 求实不轻信是对的

              但是不表示就能乱拍砖,是不是。而且你既然接受事实,如何就那么肯定lz说的就不是事实。就高山反应那一段,基于个人经验和所知的高山反应的知识,我看了就觉得相当真实可信。

              看你质疑的几点,其中错漏也有,何必上来就说lz的都是错的。为什么不用商榷的语气呢?既可以讨论清楚问题,又不至于伤了和气。

    • 家园 常识的问题

      因为和班主不熟悉,不知道删帖标准,所以所有调侃讥讽挖苦打击报复恶意中伤挑拨离间掺假药卖苏打水乃至给历史是客观而真实的打上引号,即“历史是客观而真实的”,包括“要么花”统统隐去,只讲一讲常识。万一有出格的话,万望班主通知一下,以便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在讲“常识”的问题之前,先自我介绍一下。在下西雅图以西,新手,在体育栏目发过几回言,喜爱足球运动,是个准基本球迷,对足球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什么是假球什么不是假球什么是介乎于假球与非假球之间的无关痛痒球基本一目了然。在判断足球场上运动状态上基本比其他观众要超前半拍,比如起脚时这个球进与不进要比周围的观众先欢呼半拍。在“灵魂附体世界杯”时期下的河。当时怕说错话,先与体育版班主老叶沟通过一次,所以基本说话守法,很乖乖。

      现在足球没戏了,左转右转转到这里,看见“常识”二字,觉得可以写几个字。写字主要是为了不忘记中文。出国多年,洋文搞了不少,中文逐渐生疏,写几个字一来不要忘记祖宗,二来看了许多帖不好意思白看。凑过来写写“常识”,这一二两层因素都有。若只有一没有二不行,若只有二没有一也不行,“墙外佳人,天涯何处无芳草”。

      河里高手众多,除去足球,哪里都插不上话,只有这个“常识”问题可以说一说。如果有说话不适当的地方,还请班主多多指教。

      客观而真实地说,没有哪一位河众不懂得什么是“常识”。如果有人要在此给大家上“常识课”,那不仅是班门弄斧,而且对牛弹琴。

      先发这一段,看一看风水。

      • 家园 半天你啥也没说阿,这不逼我送花催么

        不过你写出来我也送花啊,至少让我明白常识是啥阿!呵呵

        • 家园 谢谢坏哥关注

          “客观而真实地说,没有哪一位河众不懂得什么是“常识”,如果有人要在此给大家上“常识课”,那不仅是班门弄斧,而且对牛弹琴。”

          这一段话是常识。

          不过经坏哥这么一问,反而不太放心,难道这一段话不是常识吗?所以只好这样写:

          这一段话是常识(吗)?

          • 家园 原来你不是在介绍海拔高度对人体反应的具体常识阿

            我是指具体的研究数据,高原反应我也知道嘛。

            呵呵,所以对你的这篇文章实在是误会,误会!

            不过我自己手打了一篇常识,见上!

    • 家园 常识性错误我可以代答,等有空闲时,希望班主不删帖

      “代答”不是个很恰当的措辞,但是根据“常识”在这里不会产生歧义。

    • 家园 这么多的人想知道常识性错误?看看多少是拿着砖、甚至举着砖

      这么多的人想知道常识性错误?看看多少是拿着砖、甚至举着砖的,呵呵。

      俺就不敢相信这个常识是人们看不出来的:

      北京八十中的红卫兵,不会是住在成都的,也不会是住在格尔木(离西藏最近的铁路终端)的吧,他们如何步行去西藏?(不从北京出发,大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从成都、格尔木出发是坐汽车(不然得走几天才能遇到雪山)?即便是遇到作者所谓“海拔五千公尺大雪山”之前都是坐的汽车,然后开始爬雪山,呵呵,有没有海拔几十公尺以下(平原)就遇到一座海拔五千公尺的雪山的?大雪山山脚已是海拔多少了?

      红卫兵与接他们进藏的解放军“大雪山下”相遇?小将们不听劝,非要步行翻雪山,解放军的汽车队总在公路上吧,红卫兵沿着盘山公路走到“出现高山反应”并死人,

      汽车一直跟随着?红卫兵有没有地图什么的?他们要步行走到西藏去不作一定准备是不可能的,即使过了这座雪山,后面还有多少雪山多少路?

      。。。。。。

      至于“打倒保皇派!打倒绊脚石!!”的口号什么的,那年头是口号泛滥,众多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口号中也确有这两句。可是,北京的红卫兵,见到来接他们的解放军,只是劝他们坐车而已,就喊出那样的口号,有点儿“漏馅”啦(编故事)的味道。至于这样的口号就使得作者的“爸的脸顿时就白了,吓的。那时候谁被称为保皇派绊脚石,简直就和现行反革命差不多,够直接枪毙的罪过”。呵呵,肯定是作者通过“时光隧道”,看到他老爸的过去了哈。。。。

      文革确实是错的,大错特错的!所以妖魔化、夸张文革错误就是“天经地义”地喽,呵呵。许多人说“希望故国不再发生这样的巨大灾难”。可是,随意地“妖魔化、夸张文革错误”,而且往往是后生们在这么做,那么这个“希望”就恐怕要落空。

      什么时候人们特别是后生们认识到“四十年前,前辈人做了荒唐的蠢事、坏事,也受到恶果、灾难,是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原因。。。。”(强调一下,这里不含文革的发动者、领导者、指挥者等,只是指亿万计的客观上参加了文革的老百姓而言),他们再把这样的认识告诉他们的下一代。。。。那么,这个“希望”才会落到实处。

      • 家园 您是不相信红卫兵经会这莫缺乏理智, 这不是一帮疯子莫。
      • 家园 结论下得太绝对了

        这些顶多是疑问,看不出来有足够的依据说人家是编造,或者妖魔化了文革。为了寻找漏洞而寻找漏洞的常识,多数人不懂,你独醒也不奇怪。

        我赞成不应该妖魔化文革,但你觉得给自己立一个道德置高点来攻击别人的观点比妖魔化文革更公平吗?

        • 家园 谢谢您提醒并给了一个“澄清几句”的机会。

          谢谢您提醒并给了一个“澄清几句”的机会。

          这里涉及的从根本上讲是“史实”的真实性问题。对文革怎么看(观点),与对其他问题的看法是一样的,别人持什么观点,与我持什么观点,地位等同。

          首先,四十年前北京80中的一帮中学生要到西藏去,作者的故事中称他父亲受命带着解放军的车队去接“红卫兵进藏”,发生红卫兵要步行进藏、死了人云云。红卫兵是从北京走来的?从成都?从格尔木?

          其次,红卫兵要学“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榜样,故遇到雪山才“步行翻雪山”的,那么之前他们都是坐的车?进藏无论从川藏公路还是青藏公路,在遇到雪山(泛指终年雪顶的山)前就已经发生高山反应(数天),因为虽然不是终年保持积雪的山顶,但一路的海拔已经早过了“发生高山反应”的界限,为什么要遇到雪山才出现高山反应?(无论红卫兵在之前是步行还是坐车)事实上凡坐车走过那段路的都知道这个事。看来红卫兵是“飞到”雪山脚下才遇到来接他们的解放军车队的?

          红卫兵在西藏的所作所为,无论怎样荒唐、极具破坏性,可根本没有可能“游斗”自治区第一书记,他们即使想这样也办不到。众所周知,文革期间,在造反派夺权(1967年1月)之前,各省市自治区的一、二把手是没有被“游斗上街”的,因为当时中央有这样的规定和中央的权威尚还能做到这一点(靠解放军的警卫部队)。

          “游斗”了自治区第一书记,这样的事也可以编造啊?让人不得不怀疑,恐怕作者的这个所谓的解放军军官父亲都是编造出来的?

           

          因为红卫兵缺乏理智,就可以据此编造他们的故事?可以的,当然可以。不过那是小说,别说是历史就行。

          顺便说一句,没有觉得“不赞成‘妖魔化’文革”就有了所谓的道德制高点,至少我是没有这种制高点的。如果别人这样自我感觉,请自便。 

          关键词(Tags): #别说是历史就行。
          • 家园 看来要么你没上过高原,要么你身体太好

            啥反应都没有?

            还是调查清楚再质疑吧。

          • 家园 关于"游斗第一书记"的论据充分

            虽然我没有考证,但这样的基于事实的反驳是合理的。只要是事实。

            但其他的,多是假设或推断。基于部分你知道的事实,而否定整个事件的描述,是否失于武断?

            不管是否有道德优越感。武断甚至轻蔑的评论态度,我不觉得可取。

          • 家园 高山反应也有级别啊。

            首先,四十年前北京80中的一帮中学生要到西藏去,作者的故事中称他父亲受命带着解放军的车队去接“红卫兵进藏”,发生红卫兵要步行进藏、死了人云云。红卫兵是从北京走来的?从成都?从格尔木?

            这不是吹毛求疵吗,步行进藏就是全程步行

            了?

            其次,红卫兵要学“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榜样,故遇到雪山才“步行翻雪山”的,那么之前他们都是坐的车?进藏无论从川藏公路还是青藏公路,在遇到雪山(泛指终年雪顶的山)前就已经发生高山反应(数天),因为虽然不是终年保持积雪的山顶,但一路的海拔已经早过了“发生高山反应”的界限,为什么要遇到雪山才出现高山反应?(无论红卫兵在之前是步行还是坐车)事实上凡坐车走过那段路的都知道这个事。看来红卫兵是“飞到”雪山脚下才遇到来接他们的解放军车队的?

            您这逻辑,两三千米和4,5千米的地方,高山反应难道一样?每年多少登珠峰的人挂掉,按老兄说法,他们也早该经过高山反应,不该挂掉了。

            反驳还是找找历史证据,比如你说的他们有没有揪斗第一把手,而不是找这字眼错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