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电视连续剧"英雄孟良崮"观后感 -- iamlsa

共:💬177 🌺188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电视连续剧"英雄孟良崮"观后感

    刚才读李力杰的帖子"【文摘】张灵甫夫人王玉龄在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

    http://www.cchere.com/thread/811381

    想起不久前看过的电视连续剧"英雄孟良崮",有些感想。张灵甫"仗"其实没打输,甚至本可以是一场漂亮的胜仗。他真正输的是"人"。我是中度低烧性的军盲,不敢把帖子发到英雄本色栏目。

    看的时候光想看打仗热闹,不停闪片子,捕捉到这些情节。背景是国军重点进攻山东的华东野战军。投入总兵力比华野加地方武装优势许多。而华野局部集中了5倍兵力15-16万在孟良崮围攻张灵甫。外围用于阻击国军反包围的兵力之弱可想而知。初时,张虽受迫,但并非走不掉,而是主动上山被围,希望拖住华野,与友军来个中心开花,内外夹击。其时,左路李天霞部,右路黄伯滔部,距离孟良崮各10几公里,最远的部队也仅差一天的路程,但围拢进度都很慢。戏里暗示,甚至明示,外围国军磨洋工。张本打算顶两天,结果顶超过两天。张部最后阶段被压缩在3。5公里乘2公里的战场。黄,李两部左右已推近至不过4-5公里。李部停止前进,却派一个连躲在山坑里以旅的番号向张通话,"顶住,我们马上就到"。该连后来被解放军打扫战场时俘虏。我一个外行人想象了一下。千军万马偌大规模的战斗,当时援兵与战场实际上已经是"零距离"。换言之,国军援兵稍加努力就可以投入合围战斗,最起码是有能力为张灵甫解围吧。不换言之,张是在四方友军目光下眼睁睁被歼。华野心照不宣,实现了预定的战役构想。戏里前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描述,华野最大筹码押的是"人"。纯军事角度上也许没有太精彩之处,甚至是不太合理的冒险。中央军委对华野计划不给意见(按常规推理等于"有意见"? 我瞎编的)。陈毅粟裕相当紧张,做了最坏心理准备,但戏里没有交代具体军事上的补救准备,大概是备无可备。张灵甫的计划倒是挺有道理。一代明将,我想他再头脑发热也不至于以身犯大险吧。况且当时除了上孟良崮,他并非无路可走。他是照纯军事来谋划,但没有把"人"算准确。最要命是漏算了他自己和自己人。相反,陈,粟则算准了张灵甫的性格气势,有机会做英雄决不做狗熊,也不会轻易放下架子向友部靠拢。特别重要一点是,国军里很多人看张灵甫不顺眼,除之而后快。戏里好象很少描写解放军外围阻击国军的激烈战斗。给人的印象是整个战区就那么一个孟良崮在打仗。

    提一提另一方面情节。那个时期的战斗,通常解放军兵和民夫的比例是1:1,攻打孟良崮是1:1.5。那就是超过20万的老百姓。有一幕挺感人。一队解放军赶路经过一个村庄,村里有一条小河。部队到达的时候,看见水里站着一色的村妇,用肩膀托门板床板搭成人桥。军官领头,全队解放军下跪向妇女们磕一个头,然后踏桥过河。

    张灵甫最后讲一段话,大意是,"共军的智谋都用在战场上,我们的心思都用在战场以外,每次大战都细心布处,但最后都走了样。" 人出了毛病,再英勇的名将也回天无术了。

    抗战胜利61周年,向张灵甫将军和所有抗日将士致敬!

    点看全图点看全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山林风火”国民党军,不提也罢。
    • 家园 昨天买到了"英雄孟良崮"

      草草看了下,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CP的动员能力惊人,抬担架啊,架浮桥啊什么的,都是妇女在干,连背着吃奶的孩子的妇女都不例外,真是把男人当牲口使,把女人当男人使,CP能不赢吗?一下就多了一倍的人力资源啊!~~看来KMT失败的原因还得加一条,不重视妇女!^0^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那是,要说不重视妇女,谁能和KMT比啊。

        MM喜欢的帅气偶像张灵甫就因为莫须有的原因杀了自己的妻子,而且最后啥事没有;KMT在淮海战役中从徐州逃命的时候都不忘带上女大学生劳军......

        • 家园 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耳”

          KMT在淮海战役中从徐州逃命的时候都不忘带上女大学生劳军......

          把女学生给中高级将领配婚当作政治任务,并冠以高尚的口号,就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了?

          • 家园 在这个问题上组织介入是有特殊历史条件的

            这些将领为革命连命都不要,婚姻问题组织上不操心谁操心?

            更根本的一条是,如果组织上做一下工作后女方还是不愿意,还是尊重女方意见的,不违背婚姻自由原则。

            • 家园 道德上的优越感就能成为某件事情合理性的依据?

              这些将领为革命连命都不要,婚姻问题组织上不操心谁操心?

              道德上的优越感就能成为某件事情合理性的依据?

              更根本的一条是,如果组织上做一下工作后女方还是不愿意,还是尊重女方意见的,不违背婚姻自由原则。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好比今天的政体运作中的“组织关心”,你能说它有什么地方明显地违反了那些条条框框么?

              说得难听点,某些“圣教”组织的女性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xx也是自觉自愿的,你能说她们是被强迫的吗?

              • 家园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合理的办法

                第一,当时的组织关心是起一个红娘的作用,没什么不道德的,没什么不合理的。如果说女方不同意就给小鞋穿,我并不认同这种作风。您可能将经介绍后同意和经逼迫后同意两类情况混为一谈,或者您认为完全都是出于逼迫不得不从的情况,我不这么认为。延安黄克功的案子就是个明证,作为有功之臣,黄克功求婚不遂的情况下根本不能通过组织逼迫女方同意,头脑发热只好动枪。如果组织可以在这事情上强迫,会有这个案子吗?

                第二,您大概觉得组织是公权力,哪怕最低限度介入这事情都是不应该或者可耻的。但是当时是战争环境不是和平环境,是阶级斗争为主不是阶级调和为主,是供给经济制度而不是自己从地里刨食吃的经济制度,请考虑一下这些对婚姻方式的影响。实际上可以说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剥夺了这些指战员通常意义上的恋爱机会,这个组织介绍的办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以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三,您的比喻确实很难听:1.“圣教”没有先进性;2.那种情况下不会有正常的婚姻和家庭产生。

                • 家园 你说的我都同意,我也没那么苛求

                  但问题在于当时的高调总是自己唱过的吧,于当事人而言如果认为那很正常也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后人来说,既然有人认为那很正常并以此来贬低另一方的道德水准,就怪不得别人再用当时的高调作为标杆去吹毛求疵了。

                  类似的问题我在这里也说过

                  链接出处

          • 家园 当了两个月的俘虏收容所长(三) 1 [闲云野熊] 20

            当了两个月的俘虏收容所长(三) 1 [闲云野熊] 在收容工作过程中,还有一件事应该记述。我们的女干部在做那唯一的十八岁姑娘工作中,发现了新问题。她是安徽人,来时自称是陆军需官的女儿,随妈妈一同被俘,不久发现,这个“妈妈”却是个湖北人,以后越深入矛盾越多,最后揭开了全部妇女的“谜”。原来这二十几名妇女虽然自称是家属,其实都不是这些蒋军军官正式的配偶,而是在华东各省和两湖一带,由于被日本人占领,避向川陕的难民。他们投亲不着,生活困难,就由国民党政府收容在一起,送到前方,分配给各军当了“随军老婆”。这一年轻姑娘,刚逃到姨母(只大她十来岁)家,日寇就来了,她的姨母被强迫送到前方给陆某(其实陆某不是军需官,而是军需处长)当了“抗战妻子”,她也随姨母来了,陆某一直想强奸她,尚未得手就被俘了。至此她才懂得是八路军救了她。这件事真相大白后,我们指出:国民党整天污蔑共产党“共产共妻”,今天事实证明,共了别人老婆的正是国民党自己,国民党长期反共不抗日,日寇来了就逃跑,使中原各省,千百万人民流离失所,逃向大后方的妇女,还被“共妻”,蒋介石不负这个责任行吗?在讨论中许多妇女都泣不成声,各小组也掀起了谴责蒋介石罪行的高潮。

            俘虏训练了两个多月,都先后分批遣送出境,所有俘虏虽然各自条件不同,认识提高是不平衡的,但都一致表达了感激钦佩之情。上级交给的任务和指标圆满完成了。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起来,看到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没有利用这一有利机会对国民党军事政治做一全面深入的调查,尤其对“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全面部署没有深入了解,是很大的失策。今天回忆这件事,只不过自我批评,证明自己是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时过境迁,已不能弥补了。

            ccheree.com http://www.talkcc.org/thread/82519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