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零)经济物理学原理 -- 唵啊吽

共:💬337 🌺7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二十) 中国能否持续劳动力相对廉价的竞争力

      前边讲到,今天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是激励生产效率,但不激励消费效率。但以物质循环的观点来看,物质循环效率等于瓶颈效率,所以,以今天的国际经济结构而言,提高消费效率可以大大解放经济效率。如果消费效率提高了,就能够以低工资、低生活成本,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忽视消费效率是违背经济发展初衷的,也不符合物质循环基本原理。

      人们说美国生活水平高,主要是以收入水平来衡量,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生活必需消费,因为美国的生活成本也很高,如上下班交通费用占相当比例。美国GDP是中国的九倍,人口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即其消费水平是中国的四十五倍。如果中国人每周要工作四十五个小时的话,是否美国人每周工作一个小时就能过上中国人的生活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些人以中国人生活水平来换算购买力评价,忘记了消费效率问题。即对于相同的收入水平,中国人有可能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其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人民币被低估,而是中国消费效率高也是原因之一,即在中国可以以较低工资来维持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只要中国制度设计和城乡建设中注重消费效率,避免重复西方高消费模式,那么,中国就可以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避免按比例地增加劳动力成本。西方把中国消费效率高的因素,归结为政府补贴,是错误的观点。

      高消费效率就是以低生活成本维持高生活水平。中国以前单位大院的形式,缩短生活住宅与工作场所的距离,不但免除了交通消费,而且增加了人们闲暇时间,是高消费效率的一个例子。在没有污染等问题的地方,城市设计及住房分配和人口流动机制的设计,都应该尽可能保持这种高消费效率的模式。

      曾听说中国以前将宾馆旅店建在机场和车站附近,后来外国专家认为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认为宾馆远离机场可以增加城市计程车业的发展,繁华城市商业区,这种故意制造不方便来创造市场的设计是非常糟糕的经济学。一部分宾馆健在市内有利于城市繁华是对的,但适量的机场附近旅店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挤,提高消费效率。

      私家车的拥有,是财富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时尚象征,但其消费效率极低。基本上每个私家车行驶的时间只是闲置时间的一个零头。如果工厂有一个价值几十万的设备如私家车一样每天利用率不到两小时,那就有设备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但这种事情发生在消费领域经济学就不管了。实际上,只要城市公交设计得好,并发展计程车以及轿车租赁产业,则可以改善城市交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能耗,也提高小轿车利用率,而且人们一样可以在急需时叫计程车,或周末租车出游。

      效率消费,给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规划以及其他社会机制建设中注重总体生活消费效率,不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应该是中国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保持国家总体竞争力的策略之一。

      关键词(Tags): #物质循环的世界#低工资#消费理论#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通宝推:看世界,索罗门,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十九)人类痛苦的选择

      人类今天面临一个痛苦的选择:要么放弃石油能源,要么烧更多的石油使得大气变暖。前者使人类经济面临倒退,后者会把人类引向万劫不复。

      石油是几百万年积累下来的太阳能,被人类二百年现代化一下子释放出来,大气能不变暖吗? 几百万年以前,植物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变为碳水化合物,然后经过地质运动变为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这几百万年的碳循环,忽然在近代一百多年被烧为二氧化碳,这些碳循环到大气中,无法继续循环回碳水化合物,积累在大气中建立起温室效应,使得地表温度无法辐射到太空,使得冰川消融,生态恶化。

      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深海油田,因此石油危机可以缓解了,但全球变暖却加速了。这是我们全球经济运行机制出问题了,没有在维持稳定的碳循环的的状态取下吸纳了碳循环,几百万年积累的碳氢化合物被人类转变为没有途径循环为碳水化合物物的二氧化碳,全球经济截断了碳循环,造成全球性灾难。

      [URL=http://www.vexen.co.uk/USA/pollution.html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一个主宰全球经济秩序的美国,拒绝签署京都条约,拒绝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理由是有损于美国经济。[/URL]这就是今天的经济学,不考虑维持物质循环。这就是今天的国际政治,政治只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是为了人类利用。有言道:覆巢无完卵。这样的国际政治,能否使人类避免复活节岛文明消失的厄运呢?

      今天的经济是全球经济,但今天的全球经济秩序和政治结构,不是一个维持全球物质循环和提高物质循环效率的合理制度,这样的国际政治很可能会把人类文明毁于一旦。今天的国际政治,不代表人类共同利益,不追求人类共同利益的秩序。

      以物质循环观点来看,人类能够以什么速率来使用石油,以往是由石油供给决定的,但今天应该由森林光合作用的速率来决定。中国植树造林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大西线水利工程能加速欧亚大陆植树造林效益。植树造林是人类全球经济的瓶颈,没有森林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再多的石油也不能拯救人类,反而会加速人类的毁灭。这几年城市高温持续上升,给人类敲起了警钟。碳循环的瓶颈在光合作用,植树造林的瓶颈在大气水循环,大西线水利工程可以缓解大气水循环瓶颈,缓解光合作用瓶颈,这不单是中国的希望,也是人类的希望。

    • 家园 花之。连续看了,写得好,有独创性。

      我觉得你的思想领先了20年,希望20年内人类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有成效地解决。说实话,我比较悲观,我认为可能只有一次世界大战才能警醒短视的人类。

      • 家园 花谢再讨论。

        无论人类有无希望,为希望奋斗也算是赋予生命以意义吧

        人类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敌人”。这共同的“敌人”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就这一点上来说,中美携手共建地球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当人类生存面临的威胁显著时,国家民族的矛盾就会降到次要地位。

        在加拿大的人应该支持绿色党。

    • 家园 【原创】(十八)公平即效率

      “效率”是一个褒义词,通常的概念认为效率高就是好。但是,效计算率的基础和指标不同,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取向。

      比如生产效率,以人为基础来计算,就叫劳动生产率;以资本为基础来计算,就叫投资回报率。这两种基础来计算效率导致现代工业物质文明的发展,构成了现今世界社会和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

      然而,今天失业是全球性问题,失业的根源之一,就是劳动力生产率是我们经济运行机制之一。今天投资项目贫乏,全球大量资金到处寻找投资机会,推动全球性投机行为和泡沫现象,往往打断全球经济运行,亚洲金融风暴就是其中一例。

      现今的经济自秩序及其运行所依赖的效率机制,缺乏以资源为基础的效率计算,致使资源枯竭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使人类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失业、全球资本四处寻求投资机会和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们的效率优先,应该是资源效率优先。

      以资源为基础的效率不是完全没有,但计算效率的指标出了问题。

      比如同样以时间来计算效率,如果以生产劳动为指标,就是以生产的物质多少来衡量效率;如果以人类舒服来衡量,就是享受和欢乐得时间有多少。前一时间效率导致劳动时间的延长,后一时间效率导致闲暇时间的增加。

      以后一效率社会正在被现代社会视为懒惰和落后而被淘汰。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末而息,冬天围着火炉团聚,如今八小时工作,一年四季不停。今天发达国家闲暇时间逐渐增加,但人类历史上文明进步往往伴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加。鱼猎采集社会每天平均劳动时间大约是两小时,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劳动时间长了,但放养牛羊的劳动强度并不大,农业社会劳动强度大了,要耕地、灌溉、拔草、施肥。但以往人类进步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中国农业社会有很高的人口密度,即土地资源的效率提高了,同样面积的土地,以渔猎采集和游牧是无法支撑如此高的人口密度的。人类文明史,是资源的生产效率提高的历史,也是时间闲暇效率下降的历史,因为时间闲暇效率高的社会无法抵御资源生产效率高的社会的兼并而被历史淘汰。人类进步是资源效率提高的历史,但这种效率度量指标越来越依赖与产出而与人类生存的幸福状态脱节。

      我们处在一个全球物质循环的时代,我们效率的度量,应该是以同样的物质循环提供更多的人类幸福。由于物质是不生不灭的,物质循环因此是连续的,它先通过人类生产环节,然后再通过人类消费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效率低下都会成为物质循环的瓶颈。我们的经济运行机制出问题了,我们以往为了效率可以牺牲公平,我们的生产环节效率很高,但由于社会不公造成消费领域效率极低。我们鼓励消费,鼓励浪费,认为没有消费(浪费)经济就无法运行、无法发展。确实,物质循环通过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一个环节出问题会导致整个物质循环中断。但是,我们在物质生产环节的高效率遇到了物质消费环节的低效率障碍。这是木桶效应,物质循环的最高效率就是各环节中最低效率一环的效率。

      我们全球经济危机了,据说是因为消费不足,没有足够的消费带动经济发展。今天的经济运行机制不是以提高物质消费的效率来维持物质循环,而是以减低消费效率的方式来维持物质循环,这使得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危机。

      人类今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同时,人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永不消逝的战乱、饥饿、肥胖、焦虑。人类的科学技术使得人类社会吸纳了全球性物质循环,同时使得人类对全球生态平衡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人类至今没有形成一个驾驭这一全球物质循环的合理经济制度及其国际社会和政治制度。

      全球消费领域分配的不公平,是战乱和恐怖主义的根源之一。这一不合理的全球经济制度,使得北方浪费式消费成为南方国家发展和脱贫的希望所在。美国人浪费式消费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这种全球经济模式,使得物质循环的人类幸福效率极其低下。一方面是非洲饥民在死亡线上争扎;另一方面是美国带来全球经济的责任要求美国人浪费式消费、导致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和精神病乏烂。而今天经济学家认为,没有美国人的大肆挥霍进口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就没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前途。经济学家的天真结论是发展经济最终会弥合南北差距和贫富差距,但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却进一步扩大了南北差距、扩大了各国内部的贫富差距。人类进入了全球物质循环时代,但是,自马克思以后,就没有经济学家考虑过全球合理政治秩序的问题。现在的经济学,不是全球物质循环的经济学,而是躲在象牙塔中的与全球物质循环现实脱节的经济学。

      消费领域是经济制度内生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消费效率是人类经济学中被忽视的研究领域。人类意识形态的斗争,阻碍了人类对自身人口控制的实施,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把效率限制在生产领域而在消费领域提倡浪费,是今天主流经济学的共识,这种共识导致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这种经济学已及以此经济学制定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政策,终将毁灭地球物质循环,毁灭人类。

      关键词(Tags): #物质循环的世界通宝推:看世界,
    • 家园 花了。
    • 家园 【原创】(十七)中国官办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

      宏观经济理论中最简单的一个模型,就是将经济结构分为生产和消费两个部门。由于物质是守恒的,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流经人类的物质循环必须先流经生产部门,再流经消费部门。最大的物质循环流就是其中瓶颈能容纳的物质流,这个瓶颈可以是生产部门,也可以是消费部门。

      按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以财政政策控制宏观经济手段就在于政府开支的大小。如果消费关口是瓶颈,政府就增加财政预算,消费掉生产过剩的部分;如果生产是瓶颈,政府就减少财政预算,让过多的钱流向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其中的假设就是,政府财政开支是消费之一种,是经由税收进行再分配的消费。西方用宏观政策可以基本大大降低经济周期幅度,但这是以应对瓶颈部门的方式来调控经济,始终不能消除经济周期。

      作为官办经济,中国政府的开支即可以是消费也可以是投资,就政府开支可以同时扩大生产和消费两个关口,这使得中国经济可以以较高的可控速度发展,而且有能力消除周期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官办经济使得政府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关键词(Tags): #物质循环的世界
    • 家园 【原创】 (十六) 中国的地球球籍问题

      球籍问题,曾经是中国忧患意识的形象说法,但以物质循环观点来看,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控制的物质循环扩大到全球范围的观点来看,球籍问题是实实在在的近代问题和现实问题。

      工业革命使得当人类控制的物质循环进入了全球的规模。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控制了这种物质循环。然而,工业化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并没吸纳其扩展范围内的所有人,相反,反而把部分人挤出了工业模式的全球物质循环,使得这部分人失去生存基础。这在国际上表现为南北矛盾,在中国内部表现为城乡矛盾。北半球的国际处于全球范围物质循环内部,南半球还处于局部物质循环模式,即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南半球国家想加入全球物质循环,那就是加入国际分工,而北半球国家也想把南半球纳入全球循环,这就是全球化进程。然而,南北全球化的努力有不同的目标,北方全球化是为了把南方国家的资源和土地纳入全球物质循环系统,而南方是争取人口被纳入全球物质循环。这就是世贸谈判南北对峙的原因。这是自殖民地-宗主国世界格局,美苏两极社会世界格局,乃至今天南北世界格局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国际社会争纷的主线。在这场争纷中,美洲印第安人被挤出了物质循环,非洲大部分人口现在也处于被挤出的边缘,他们的资源和土地加入了全球物质循环了,但他们没有相应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参与对这一物质循环的控制,他们没有在这一物质循环中生存的能力,他们只能艾滋病、营养不良、饥饿中靠慈善机构苟延残喘,他们的人口被挤出了物质循环。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就致力于将中国的资源纳入全球物质循环,而中国人也致力于自身加入这一物质循环。鸦片战争以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中国人控制中国资源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中国人面临如印第安人和非洲人一样被开除球籍的命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城镇人口终于挤入了全球物质循环,挤入了全球分工,但西部和农村人口还有被剥夺土地资源并被挤出物质循环的危险。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奋争还没结束,道路才走了一半。有中国环境恶化速度来看,似乎中国资源加入全球物质循环的速度快于中国人口加入全球物质循环的速度,这表现为中国严重的失业问题和环境恶化问题。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对比非洲是五十步笑百步的问题。

      中国人奋斗了近两个世纪,开始加入了全球的物质循环,中国从石油输出国变为石油进口国是这一重要标志。这也是西方要遏制中国的关键。西方遏制中国,理由是中国经济的崛起,经济崛起遭谁惹谁了?中国还有广大贫困人口,发展经济也要受遏制?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不惜用炮舰打开中国关闭的大门,如今在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之时,西方却又要封锁中国。这就是中国资源和市场全球化与中国人口全球化之争,是中国的资源和市场进入全球物质循环还是中国人口进入全球物质循环之争。

      人们争论陈经的《中国官办经济》,争论效率与公平,争论自由竞争与垄断,争论民办与官办。其中一些争论忘记了陈经的主要论述,那就是中国政府有能力让中国人加入世界分工,加入全球物质循环。离开了加入世界分工这一最基本的目标而讨论效率与公平、讨论自由竞争和垄断,讨论民办与官办,就是舍本逐末。南半球国家可以建立公平的民主国家,但同时处于被挤出全球物质循环的边缘。

      但中国人加入全球物资循环的过程远没结束,中国还有被开除球籍之虞,因为三农问题没解决,农村人口还被排斥在全球物质循环之外,其表现是即无工作权利(失业)又无消费权益。左右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国际政治势力仍然有能力和意愿阻挠中国人加入全球物质循环。我认为,这才是效率与公平和自由竞争与垄断等争论的基本判据,即已经加入全球物质循环的东部是把西部拉入还是挤出全球物质循环。中国政府如何在增强中国在全球物质循环中的地位同时,让贫困地区人民逐步进入全球物质循环,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要兼顾的两方面。

      当今的国际社会是强权政治秩序,各国争夺本国人口进入和占据全球物质循环,如同草和庄稼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土壤一样。如果离开这一点而奢谈民主自由,那么等待中国的命运不是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就是如黑非洲一样,等待别人连救济粮一起将民主实施给你,让你有选择贫困和死亡两种可能的自由。

      通宝推:看世界,海峰,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