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为什么要以人工降雨应对城市高温 -- 唵啊吽

共:💬108 🌺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拆掉超过6层的建筑才是王道....

        让生产电梯的去s吧.....

    • 家园 没戏没戏

      想法很好,可是 ------- 要人工降雨总得有云,云从哪里来?莫非要人工造云?这么又是人工造云又是人工降雨地折腾,得消耗多少能量?这个降温效率会比居民空调用电省多少?

      再说城市巨大的热岛效应本来就会影响雨云的形成 -- 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地造了片云,走到城市上空怎么也降不下雨来,或者干脆绕着城市走,怎么办?

      那些所谓的“专家”都是瞎扯蛋,反正到时候降不下雨来他找个地缝进去躲两天就没事儿了;老百姓掏钱给他折腾做实验,最后挨晒捱热,还是一样地倒霉...

      • 家园 也不要这样说

        那些所谓的“专家”都是瞎扯蛋,反正到时候降不下雨来他找个地缝进去躲两天就没事儿了;老百姓掏钱给他折腾做实验,最后挨晒捱热,还是一样地倒霉...

        科学嘛,就要试验,试验嘛,总是失败多过成功。也不要太吹毛求疵了~~

        • 家园 试验不是问题

          问题是

          在有真正明确的结果以前

          不要急着发表(在期刊会议上除外)

          不要夸大自己的成果

          不要四处先吹自己并不实用的结果

          更不要吹嘘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

      • 家园 印度洋的水汽,可以被吹到华北平原形成降雨,

        印度洋的水汽,可以被吹到华北平原形成降雨,中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城市。太平洋的水汽吹到沿海市地区是不争的事实。

        水汽总是存在的,其控制机制是值得研究的。城市热岛效应因素很多,但普遍规律是清晨日温度最低,在太阳照射下逐渐升温,到下午升至最高。所有云雾形成多在早上。

        没有云不表面没有水汽,只表明水汽没有凝聚成水珠。凝聚的水珠小就是云,凝聚的水珠大就形成降雨。

        早晨水汽没凝聚成云,则阳光透射过水汽,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将城市上空的水汽往郊区挤。以人工降雨技术引发水汽凝聚到生产云的尺寸,则水珠产生全反射效应,将大部分太阳辐射发射回太空,减缓城市地表升温速度,保护城市上空的水汽份量。所以,人工布云和人工降雨技术是一样的,只是控制凝聚水珠尺寸程度不同,而且应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 家园 这个不能乱说

          太平洋水汽吹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带没问题,但这个也得看洋流。北京和华北平原离海并不远,但仍然是缺水区。

          广东、福建和浙江这样的省份降雨量充沛,一方面与所处气压带有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夏季东南季风。

          至于印度洋水汽到达华北的事,最好不提。

          因为即便有若干零星能到达,也不会对华北地区的气候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 家园 讲人工影响天气,

            只要在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的长江一侧降雨就是南水北调的效果。配合秦岭北侧降雨,就是逐级南水北调。

            有些地方,云在分水岭两边的迁移是相当可逆的。如我在唵啊吽:【秀色可餐】(2)玫瑰里看到的地方。

            • 家园 你所指的人工降雨南水北调

              实际上是依靠水汽输送,这个很有意思,但也必须考虑自然条件,如水汽和风向。

              华北处于温带季风带,夏季以偏南风为主(东南,西南)并带来大量降水;而冬春季节以偏北风为主(特别是西北风),气流来自大陆深处,寒冷而干燥。谁都知道北京的干燥,是冬季甚于夏季的。

              华北地区的降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但更主要的差别是季节差。华北地区的降水集中分布于7、8两月(约占年总降水的80%),而冬春两季较为干旱,特别是春季缺水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这两个季节,你搞水汽输送是没法弄的,因为气流以偏北风为主。而夏季降水是否足够要看副高移动的情况。

              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其发源分为西北东三个方向(西江、北江、东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在云贵高原和江西南部山地。如你所说在分水岭实施人工降雨,那么工作的范围会相当大。

              你在分水岭的长江流域一侧实施人工降雨,增加的是长江水量。这个只在在长江流域进入伏旱的时候比较有用,其他时候根本用不着,因为该地区夏季本来就是多雨的(如5-7月的梅雨)。

              我觉得你的意思是说,长江流域水量越大,就会有越多的水汽输往华北地区。其实这个也不一定,也得看副高的位置,副高停留之处,因为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实际上是由西向东的,即南风变成了西风。它意味着长江流域的水汽并不能顺利地送往华北。近几年的规律是:长江旱,华北降水丰富;长江涝,华北旱。

              在秦岭北侧实施人工降雨理论上对华北有实际意义,它最终增加的是黄河的水量。黄河水量加大,对华北平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人工降雨能在多大程度和广度上解决问题还不得而知。别说华北,能把陕北变陕南吗?

              • 家园 如果在上游集水区降雨,估计流多久流到下游呢

                不可从地表渗入地下最后汇成小溪小河。

                你在分水岭的长江流域一侧实施人工降雨,增加的是长江水量。这个只在在长江流域进入伏旱的时候比较有用,其他时候根本用不着,因为该地区夏季本来就是多雨的(如5-7月的梅雨)。

        • 家园 借此胡说八道,楼主勿怪,我觉得可以不管温室气体,

          温度高了蒸发量就高,蒸发的水迟早都要降下来,如果蒸发量增加百分之三十,降水量也会增加百分之三十,问题是降在哪里,但是至少为人工影响天气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 家园 同意。人工降雨,大有可为。

            按照我物质循环的世界系列的观点,人类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吸纳越来越多的物质循环的过程。把大气水循环纳入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技术肯定是有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

            石油和粮食价格上升了,据说下一个人类的资源瓶颈就是淡水了。中国修了许多水库,但是水库还是靠天吃饭。洪水来了不能蓄水,干旱时没水蓄。所以,人工降雨应该是一个常规运行业务,调节降水时间和地区,与地面水利系统配套运行。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就是淡水资源。生活在中国的人都会有这个感触。

            人类技术发展的方向在大气。大气层里有几乎取之不尽的能量循环和水循环,不驾驭这个大气,则自然灾害频发,驾驭了大气,则能量和淡水都为人类所用。

        • 家园 庞大的西伯利亚高压连秦岭翻越不了,……

          昆明更是四季如春,更不要说印度洋的水汽润泽华北吧?喜马拉雅山的南麓降雨量世界之最,而青藏高原呢?

          同样庞大的太平洋季风,也就在7、8两月份给华北、西北解解渴,它的威力,可能连祁连山都到不了。

          • 家园 对,不能指望人工降雨解决高温问题,

            但又机会时,替代耗电的空调还是一策。使用空调解暑是治标不治本。

            另外,虽然有些沿海或云贵高原等地没有高温酷暑之急,但条件合适时用人工降雨替代空调还是节能环保途径之一。

        • 家园 等老孙建功立业可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