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毕不了业的潘承洞 下 -- 萨苏

共:💬70 🌺8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萨怎么不挖坑了?这坑蹲惯了,真让人一下子适应不过来:)))

      心里空落落的,总觉着今天有个什么盼头没有了么!

    • 家园 其实一直当学生也不错

    • 家园 也对潘先生后来的职称经历感兴趣

      按本科毕业1956年算,潘先生的年资很早。但研究生一耽误,就成了1960年后的毕业生了,日后职称评定,恐怕总要费周折解释。

      家父母当年也吃过这种暗亏。他们学医,本科就需五年,多过一般的四年制大学。上学期间又赶上抗美援朝,全体留校一年。这一年还特别模糊,好象既不算学生,也不算就职职工。等真正拿到文凭走出校门,已经是大跃进的1958年。

      二十多年后评职称,谁也没有想到天降红线在1957年。那之前和之后毕业的差距悬殊。按照入学年限和五年学制,家父母本应算1957年的毕业生,但是文凭日期却是1958年。某记得他们联合大学同学,费了好多精力讨回公道,算做1957年毕业,提前实习工作于1958年离校。

      也正因为这番痛苦经历,家父母对某可能继承医术,但求学周期漫长的想法心灰意冷,从小到大一路催某赶早不赶晚,四年大学,切莫流连。

      不期然到了1989年,某大学还没毕业,新来的学弟学妹又纷纷披挂军训一年。等他们毕业,已然是邓公南巡春分过后的1993年,四年大学变五年。某不由得叹一声:好险。

      日换星移,一年军训的规定后来又取消了。不知那些遭遇其中的学生,数十年后又有什么故事。

    • 家园 李瑞环是木匠。

        怎么会干瓦匠的活?

        北大这么一搞潘承洞先生以后升职称就吃大亏了。

    • 家园 现在反对近亲繁殖反对得厉害呢

      不过说起来防止学术退化也是个好事情

      另外,俺们当年也碰到过一位,自己给本年级当辅导员的,怎么看怎么别扭……

    • 家园 一个侧面

      似乎那个时候读研究僧待遇还不错,够自己花,够谈个朋友,还能寄点钱补贴家里。工作了收入也没什么太大长进。

      本来就应该这样,都老大不小的人了。

      可是现在这么多研究僧,待遇一下子提上来?也不行。

      现在该毕业了不让毕业,那跟老板非得吵架不可:别耽误我找工作哈。

    • 家园 只好坐地上了。

      那就是这个系分配学生的时候很有“私心”。最好的学生,除了科学院面子太大没办法只好给几个,全部留校。

      由此可见,萨苏的父亲也是顶尖的学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