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箭鱼行动(8):天下风云出我辈远华之殇(夺命剪刀差2) -- 万里风中虎

共:💬79 🌺1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继续花,经典好文
    • 家园 好文
    • 家园 忘了,再花之
    • 家园 原始积累就是这么逐渐完成的啊
    • 家园 你所说的

      你所说的正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可是你所想的。比我想的要远。远了好多好多。并且比我更加有逻辑性。希望你能一直在西西河写下去。

      • 家园 你愿意看,我就写下去.
        • 家园 愿意看

          不过有一个不太明白:

          对台登陆战的全军覆没

          我们解放军对台登陆过?全失败了?

          • 家园 【文摘】金门战役检讨(一)

            每读皆扼腕.

            http://china-week.com/html/02084.htm

            金门战役检讨

                            刘亚洲   

            一、意义   1949年10月24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十四天,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下属三个团共九千余人渡海进攻金门,发起金门战役,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因后援不继,全军覆灭,是解放军成军以来唯一一次彻底的败仗。我军历史上虽有湘江之战、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皖南事变等惨重损失,但均非全军覆灭。1949年以前,我军驰骋陆地。敌强时,我避而歼之;敌弱时,我聚而歼之。1949年我军始下海进攻岛屿,乃全新课题。海岛作战,胜则全胜,败则全没。这一作战特点直至今日仍颠扑不破。   

            金门战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金门战役虽战于一隅,却影响全局。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①无金门之战,便无今日台湾。中国命运至1949年走到重要关口。解放军横扫中国如卷席。美国人已抛弃了蒋介石。当时,国民黨军一部在西南,一部在海南岛,一部在中越中缅边境,台湾实际是个空岛。胡琏认为:台湾岛上总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且“官比兵多,枪比人多”。我揣测毛澤東的“妙算”:克闽境后,扫荡金、厦诸岛,尔后效郑成功、施琅故事,在福建造船,千帆竞渡,直取台湾。下台湾后,再回头收拾西北、西南山河。倘若如此,历史将改写。但毛泽东是一位大陆战略家。他可在陆地上将蒋介石八百万精锐鲸吞,但金门战役却败了。与其说败给蒋军,不如说败给海洋。自那以后,悠悠五十载,解放军兵锋再未染指台湾海峡。1949年10月27日金门战役获胜的消息传到台北,蒋介石流了泪。他太需要一次胜利了。他太知道金门战役的意义了。他说:“这一仗我们全胜了……台湾安全了。”金门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它位于大陆边缘,北与马祖毗连,构成两栖性的边缘地带。金门是台湾的桥头堡。蒋介石说:“无金门便无台、澎;有台湾便有大陆。”历史上郑成功、施琅攻取台湾,都以金、厦为出发地。金门在敌手中,进可封锁内陆,退可屏障台湾。金门若在我手中,台湾海峡的交通线便面临极大威胁。台湾顿失前敌。大军渡海,朝发夕至。就是到今天,欲解决台湾问题,仍首先要解决金门问题。   

            ②金门战役奠定了国民黨经营台湾的心理基础。蒋介石是旧军阀的克星。毛泽东是蒋介石的克星。说什么“胜不离川,败不离湾”,我的评介是四个字:“逢毛必输。”内战二十年,生生锻出一支铁军。共產黨无一地而夺天下。国民黨坐天下而失天下。共军打国军,左右都是赢。国军打共军,横竖都是输。国民黨对共產黨的心理优势崩溃于零。至1949年,更是士气土崩,精神瓦解。一败如水。在这种情况下,金门战役象一针强心剂,注入国民黨濒死的肌体。这个黨又活过来了。五十年矗??顸h认真汲取丢失大陆的教训,励精图治。台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台湾,经济独秀于世界之林。军事赖美国撑腰,也不乏看家的本钱。政治满盘西化。已成为我心腹大患。蒋经国认为:“金门战役是国民黨的转折点。”胡琏说:“金门战役的胜利既是军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台湾有人把金门战役比作中国历史上的赤壁之战,道理正在于此。两相比较,确有相似之处:赤壁有宽阔的江面,金门有宽阔的海面;赤壁之战是以弱胜强,金门之战总体上也是以弱击强;赤壁之战后中国三分,金门之战后祖国统一被阻挠。民进黨上台后,继续接过“古宁头精神”的接力棒。吕秀琏称:“古宁头大战,两岸变两国。”民进黨的一个杂志说:“金门之役,过去诸种意义都还在,今天则增添了新的意义:它是由中国中华民国过渡到台湾中华民国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价值永远没有褪色。”我曾访问金门,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金门扮演的是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③研究金门之战的意义。江主席说:“台海必有一战。”金门战役,我军是以陆地为基地,渡过一个海峡,到一个岛屿登陆作战。当时我军将领只看到这是由岸至岸的水上运动,认为是由此岸到彼岸的运动作战,如同对大河大江的渡河攻击一样。而实际上,金门之战是一次两栖登陆与反登陆作战,与我将来解放台湾的战争模式是一样的。台湾是放大的金门。二十八军是缩小的我军。金门之战是一面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论得失。金门战役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今天仍不同程度存在。时光虽不能倒流,历史却可以重演。唯有认真吸取金门之战血的教训,才能在未来的台海决战中稳操左券。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我军应加强对败仗的研究。胜利有一百个父亲,失败是一个孤儿。我们对金门之战关注太少。这一点,我们需要有美军的精神。美军直到今天还在研究越战,而对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却不大用心。越战是美军战史中最惨痛的一页,虽已翻过去二十多年,可美军仍不停阅读,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失败是警钟。胜利又何尝不是警钟。美军对失败死死咬住不放,对胜利则格外当心。其实这正反映它求胜心切。我们正相反:胜利浓泼重彩,失败轻轻带过。研究战史也是治史,需要董狐笔。要避免“年代久,失之真;年代近,失之偏”的倾向。

              

            现在开始检讨金门战役。

            通宝推:柴门夜归,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慰心中的痛,历史没有假设.
            • 家园 【文摘】金门战役检讨(二)

              二、轻敌   当时敌我态势是: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入闽,以排山倒海之势南推。十兵团司令员叶飞,福建南安人,出生于菲律宾,衣锦还乡,闽人治闽,无限风光。叶飞号称“小叶挺”,善战,多谋,常胜。解放战争以来,十兵团平山东,扫淮海,跨长江,克福州,战无不胜。1949年10月17日解放厦门,金门顿成一座孤岛。岛上守军为李良荣的二十二兵团,约两万人。十兵团十万大军隔海虎视。优劣立见。这时候,最可怕的敌人出现了。这个敌人就是轻敌情绪。一股有毒的气氛弥漫在十兵团上空。   

              ①主帅轻敌。此乃兵家大忌。古今中外,将帅轻敌而丧师者,不可数。未战而轻敌,胜负已定。这也算成败系于一人。叶飞知兵,本不至此,但他被节节胜利冲昏了头脑。首先,他的心不在金门,而在台湾。他根本不把金门李良荣的两万残兵放在眼角。他已把目光投向了海峡另一端。恐怕不仅他,整个三野,整个解放军,都如此。当时风靡的看法是,不怕敌人守,就怕敌人走。十兵团的作战原则是:尽量把敌人有生力量歼灭在大陆和沿海岛屿,不使其逃到台湾,为日后解放台湾增加难度。十兵团曾有三个进攻方案:一、先金后厦;二、先厦后金;三、金、厦并举。都是为着一个作战原则而制定:不放跑敌人。二十八军的作战口号干脆就是:坚决打金门,渡海攻台湾。金门不要说无法与台湾比,就是与厦门比也差得远:守金门的李良荣兵团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战斗力弱。守厦门的汤恩伯集团是精锐之师,蒋军嫡系;金门没有永久性工事,厦门有永久性设防工事要塞;金门是个小县,厦门是座大城。厦门被克,金门指日可下。在1949年10月在泉州召开的兵团作战会议上,叶飞意气奋发地说了四个字:“此役必胜!”一位老前辈曾对我说:叶飞在老虎洞宴请厦门地方领导,用筷子指菜盘,道:“金门就是这盘中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夹就什么时候夹,跑不了。”大笑,傲气溢于言表。十兵团入闽前,毛澤東曾发给华东野战军一个电报:“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个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它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毛澤東没有提到金门。金、厦自古就是一个生活圈。“金为泉郡之下臂,厦为漳郡之咽喉”。可见毛澤東眼中也有厦无金。恰恰是金门,改变了历史,改变了大陆的形态。厦门解放后,叶飞任军管会主席。他曾在此做地下工作,被捕,九死一生。尔今大军入城,万人空巷。十七年前他是厦门的穷学生,十七年后他是此城的征服者。有一个细节许多历史学家都忽略了:叶飞一进厦门,就把母亲从家乡接来。这反映出他认为已无大战。大械鼻埃?魉?茸运尚浮K?韵妹诺氖姓?ぷ魍度氲木?υ对冻??跃?鹿ぷ鞯墓刈ⅰH忠挛唇猓?囊研?恕>鸵?越鹈欧⑵鸸セ鳎??疵?畋?藕笄诓吭冢保霸碌浊俺锎氪竺姿陌偻蚪铮?癫萘?偻蚪铮?┯ο妹攀小M?保?鸪扇?荨⒄闹萘降厝?χг?妹拧K?蚊?艘幌盗械胤礁刹浚??ㄈ蚊?艘晃唤鹈畔爻ぁU馕幌爻さ娜蚊?钡浇裉烊杂行АR斗缮踔粱褂惺奔淙ゴ笱ё霰ǜ妗P星埃?厥樘匾馓嵝阉?翰灰??舜?直剩?簧傺???笄┟?K?压ゴ蚪鹈诺娜挝窠桓???司?N乙恢比衔??斗裳≡穸??司?蚪鹈攀欠噶瞬豢赏旎氐拇砦蟆@碛梢唬?谑??胖校???司?剖夭簧乒ィ?跎俟ゼ崛挝瘢?嗍谴蜃杌髡剑焕碛啥????司??ぶ焐芮逶谏虾V尾。???旅涝逯卫砀V荩?文背ひ膊辉谖唬??兄挥懈本?ばし嬉蝗耍?鹊钡?值蹦铩W龃司龆ㄈ匀皇浅鲇谝斗傻那岬小R斗啥孕し嫠担骸翱蠢创舐皆僖膊换嵊惺裁创笳檀蛄耍?忝嵌??司?蜕ǜ鑫舶伞!庇腥硕源颂岢鲆煲椋?斗伤担骸敖?ソ鹈疟纠淳褪嵌??司?娜挝瘢?皇裁锤谋淞恕N沂浅渎?判牡模 保保霸拢玻叭兆笥遥???司?虮?懦时?斯ゴ蚪鹈诺淖髡郊苹??斗梢虼?淼胤绞挛裉?Γ?姑挥锌匆槐椋?搪垩芯俊⑿薷模?闩?肌4笳浇?穑?虻星椴幻鳎?乇鹗抢肟?斯愣?薄⑸堑厍?笤诤I嫌芜?暮?鍪???哦?虿幻鳎?し嬗行┯淘ァR斗稍诘缁爸兴担骸爸灰?先チ礁鲇??阍僬莆蘸枚?荻樱?蕉肥だ?怯邢M?摹!币斗苫菇淮?骸坝屑父鋈舜蚣父鋈说恼蹋?坏却??挥淘ィ?蚶锩筒濉!鼻岬兄链耍?傻貌话埽坎慷泳褪潜徽庵智岬兴徒?⒖诘摹?  后来得知,不仅十兵团,就是华东野战军也被轻敌情绪笼罩。五十年代初期我黨批判“高、饶反黨集团”时,陈毅曾讲过这样一段话:“进攻金门,全军覆没,本是军事机密,我忍不住要讲出来。就在解放上海那年秋天,为了给解放台湾打下基础,黨中央决定首先解决金门,这是台湾的门户。三野接受这伟大的任务。可是当时我与饶漱石对如何解放金门,发生了歧见。饶漱石产生了轻敌思想,认为我军一登陆,金门就会不战而降。派一、两个师进攻,金门问题就能解决……”   

              ②全军轻敌。主帅的态度便是全军将士的睛雨表。叶飞如此,进攻金门的总指挥员肖锋又好到哪里去了?十兵团老同志都讲:肖锋甚至比叶飞还轻敌。叶飞主要是在战略上轻视敌人,肖锋则在战略上和战术上统统轻敌。首先让我们看看这次进攻部队的编排:第一梯队的三个团隶属三个不同建制的师(主攻团二四四团属八十二师、助攻团二五一团属八十四师、二五三团属八十五师)。很长一段时间我始终不明白肖锋怎么排了个这么古怪的阵容,不象是啃骨头,倒象是喝稀粥。后来二十八军一位老领导向我道出原委:肖锋也认为此战必胜,胜利后必有缴获。他的指导思想是“照顾本位,最后抓一把”,希望各部队都能在最后的胜利中分摊点实惠。事实也证明肖锋是准备庆功的。他在指挥所里摆了酒。第一梯队登陆成功后,他曾连饮三大杯,豪情万丈地用报话机遥祝:“同志们奋勇前进!”其次,准备工作不周密,训练不严。当时解放军全是旱鸭子,二十八军也不例外。多数战士头一遭见大海。一团长竟说:“谁在海里放了这么多盐,那么咸!”在这之前,十兵团是解放军全军唯一进行过岛屿作战的部队:北打平潭,南打厦门。平潭上去四个连,蒋军即垮。厦门上去七个连,敌人也守不住。两岛小胜,致使将士们认为海岛作战不过尔尔,并不看重那个状似哑铃的小岛。后来遭到败绩,先怨潮汐,再怨船少,均是准备不周所致。何况船并不少。当时一位县委书记说:“福建这么大,我看筹一千条船也能筹到。”一个船工在战后说:“什么没船?我住的那湾子里就有一百多条哩。”不下苦功,功败垂成。最后,让我们看一看进攻部队的作战方案。我在金门“古宁头大战纪念馆”里看到敌人缴获的二十八军制定的“战法”:“火力压制,多点登陆,一处撕破,四面开花,隔绝阻塞,各个击破。”霸气横溢,有我无敌。惟觉实少虚多,对困难未在意,对失败不顾及,仿佛不是作战,是演习。在许多不同部队的作战命令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相同的字句:“登陆就是胜利。”我主攻团的作战计划还有这样一则命令:“每人携带熟给养三餐,准备苦战一天。”助攻团则准备“在金门县城吃中午饭”。五十年后,傲气仍可触摸。纵是头脑最清醒的主攻团团长兼政委邢永生,曾在下海前对师长钟贤文开玩笑说:“这一次我回不来了。你再也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了。”其实他的清醒也不过比别人前进了十几米。他是决心用三天时间解决战斗的。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三天,只用三天,我一定回来!”船只那样缺乏,第一波只够载运九千兵,可有些船上仍然装了不该装的东西,令我今天想起来还觉得可耻。主攻团的几条船上都载着大量新印制的人民币,据说是准备用来庆功时大把花销的,被国民黨军缴获时许多钞票连褶印都没有,整整装满好几箩筐。另一个团的船上装了猪,也是庆功用品。更可笑的是,居然在有的船上还载着办公桌椅,以便“新政权使用”。   

              我军轻敌,包括轻视了蒋介石固守金门的决心。起初,蒋介石讲:“如果说台湾是头颅,福建就是手足。”后来他把这个荣誉给了金门。厦门失守后,他曾严令汤恩伯:“金门不能再失,必须就地督战,负责尽职,不能请辞易将。”金门岛原来确无永久性工事,但由于受到蒋介石垂注,十月初,开始大规模建设。材料不够,国民黨军拆了寺庙、祠堂,包括民房,甚至用坟墓墓碑做碉堡。十几天之内,在古宁头到一点红之间宽达十公里的海岸线上,二百多个碉堡耸立起来。后来这一线正是是解放军的突破点,碉堡给登陆部队带来了灾难。其实,稍有战争常识的人都明白蒋介石弃厦守金的理由:其一,厦门是重要港口城市,人口二十万。大陆解放后,厦门即成死城。其二,厦门离大陆近,金门离大陆远。厦门被大陆三面包围,金门则靠外海,利于台湾支援。叶飞、肖锋饱战之士,就算忽略了上述两条理由,而下面两个迹象也被忽略,就属不该了:我军进攻厦门时,汤恩伯是在船上指挥的。而我军攻金门,汤恩伯则上了岛;我军攻厦,非但台湾不增援,金门近在咫尺,也未派一兵一卒增援。叶飞和肖锋都被迷雾蒙住了双眼。   今天,台军已非当年蒋军,台湾亦非金门。更何况天险横亘。台海作战将比金门作战艰难万倍。不是台湾固守台湾,而是整个西方固守台湾。自我方备战以来,一股在金门之战见过的、似曾相识的气味渐渐袭来。前年,有关部门论证台湾可不可打,雄心万丈,壮语盈耳。有的讲:“打!朝发夕至!”有的讲:“台湾军队不堪一击,我军稳操胜券。”有一张报纸更以唬人的大标题这样写道:“我军的导弹可准确无误地打到李登辉的办公桌上。”去年,这个部门论证如何打,我去参加,更见一团鼓噪。心浮得都飘到半空中去了。我出一题目:“现在举头是卫星,低头是雷达,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朝福建运兵?”一人回答:“那还不容易!你看见这几个七天的长假期了吗?全国那么多老百姓在列车上移动。我们可选一个长假期,将军队士兵换上老百姓的服装,坐火车入闽。神不知,鬼不晓!”我报以苦笑。主办单位让我最后发言,我只讲了一句:“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摘】金门战役检讨(三)

                三、渡海工具   

                传统的渡海作战,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 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二,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今天对台作战,不上岛则另当别论,若上岛,依旧要循这两条原则。金门之败,恰败在这两条上,尤其是渡海工具。   

                ①先机制敌。蒋介石因为早下决心经营台湾,对船只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1949年9月,他命令汤恩伯:敌军若来犯,必在每月满潮之时,务必要派海空军在此之前不断搜索敌船,凡可通海口各内河之上游一百海哩内的大小船只,必须彻底炸毁。台湾飞机不光炸福建,连浙江、江苏沿海都炸了,甚至炸了上海造船厂。二十八军是采取把船沉在水底下的办法才保留了三百多条船的。国民黨后来吹嘘:蒋介石的手谕对金门之战起了决定性作用,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我军高级将领中对此清醒者唯粟裕一人。一前辈对我讲:十兵团攻金门前,粟将军焦燥不安,在办公室里倒骑椅子,凝视军用地图,整整一日不动,后取口琴吹奏《苏武牧羊》,曲颇凄凉。肖锋说粟裕对攻击金门有“三不打”指示:没有一次运载六个团的船只不打;敌增援不打;要求山东沿海挑选六千名久经考验的船工支援十兵团,船工不到不打。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都与渡海有关。今天,针对我对台攻势,陈水扁叫嚣:与大陆决战于境外,决战于岛外。据了解,所谓“外岛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在战争逼近之前集中优势海空力量摧毁我渡海工具。美国兰德公司曾向美军方提出一旦台海爆发战争时美军应采取的三个方案,其中B 方案就是所谓“海峡战略”,即以中国的渡海能力和渡海部队为主要打击目标。选择在中国部队在渡海过程中给予毁灭性打击。   

                ②第一攻击波必须独立作战。第二梯队不能依赖第一梯队的船只返航接运,必须自备船只。二十八军进攻金门第一梯队三个团九千余人,如岛上敌情不骤然变化,取胜把握应当是有的。今天我对台作战,我认为第一梯队登岛人数必须在三十万以上,与台军总兵力大体相当,否则不足以制敌。美军判断我军登陆台湾需二十万人,这是建立在有第二梯队的基础上的。金门之战,二十八军曾有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隔海待命。大军枕戈,眼巴巴地盼望第一梯队的船回来。肖锋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这一点上。进攻前,他曾专门指派三名得力参谋负责督促船队返航。肖锋与他们一一握手,反复叮咛:“你们别无其它任务,你们的任务就是组织和督促船队返航,切记!切记!一定要迅速返航!”第一梯队于凌晨二时登陆,正值最高潮,水深浪阔。为着减少伤亡,船只长驱抢滩,愈近愈好。不料部队登陆后,恰好退潮。正拟返航,潮水已退到十米开外。船只统统搁浅。天亮后,国民黨飞机和军舰赶来,对我船只又轰又炸。三百战船无一幸免。海峡这一边数万大军目击战船大火熊熊燃烧,无计可施。海岛作战,有人无船不算兵。三天三夜,无一人一船返回。当兵团最后撤消进攻命令后,在大陆的我军几万将士冲到海滩上,放声大哭,声震海天。用各种兵器向天空射击,把天打出个窟窿。   

                ③民船不可靠。民心不可用。五十年前对金门作战和今天对台湾作战,都是在民情陌生地区用兵,我们面临两个敌人。当时,福建刚解放,百姓对我军恐惧。船工俱怀二心。我在金门“古宁头大战纪念馆”看到二十八军一份被缴获的文件上这样写道:“攻打金门,四大要领。船工退缩,严格督促。”粟裕要求山东派船工南下,道理正在于此。二十八军登岛作战部队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全部损失,却也把蒋军打得鬼哭狼嚎,高魁元战后曾愤愤地说:“山东尽老八路!”二十八军是渤海军区老底子,主要战斗员均是山东人。福建船工多用重金买来。每船三两黄金,每人三两黄金,再加鸦片。即便如此,那些船工要么藏匿不出,要么故意捣蛋。战役最激烈时,兵团从厦门重金募得一艘火轮,拟增援金门,但船主竟疯也似地把船开上沙滩搁浅。上了船的船工也怕死得要命。尽管给他们先吸了毒,仍如鼠。接近金门海滩时,枪炮如煮,他们都吓得龟缩船底舱不敢出。许多船都是由不谙水性的解放军驾驶,致使有失。我军上岛之后,金门老百姓毫不支持我军,反与我为敌。我军在古宁头村与蒋军鏖战时,国民黨飞机来轰炸,村民们都聚在附近山头看热闹。村史载:每当飞机投中目标,村民都大声欢呼。还有一村民鼓掌道:“中国人打中国人,中国人杀中国人,实在太精彩了,比看电影还过瘾。”他还说:“花一万块钱都看不到这种场面。”这个无耻的村民名叫李石,纯种中国人。蒋军押解放军俘虏和伤员下战场,村民皆喊:“打!打!打!”古宁头村史还载:战后掩埋解放军战士尸体,村民齐动手。有许多受伤很重的解放军官兵,并未死亡,“一个个脑袋光秃秃的,眼睛睁得圆滚滚的,呻吟声此起彼落。”村民们将他们全部活埋。“有一个年轻小伙子约莫十六、七岁,被掩埋时还一直猛摇手,看起来凄惨而可怖。他哀号着,乞求着不要埋他,最后仍被活埋。”这段实录,令人落泪。   

                我若攻台,台湾民众就是金门古宁头村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