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也聊林彪(1) -- 老拙

共:💬357 🌺1998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杜从徐州撤退,战术上是否成功,

        他自己是有回忆录的。

        http://www.talkcc.org/article/464190

      • 家园 太夸张了

        杜聿明30万大军加上逃难的难民,几乎四十万人,挤在肖永公路两侧。形成正面宽达5里的人潮,浩浩荡荡向西逃去。

        粟裕一天都没有发现?感情这“几乎四十万人”都是隐形人?

        常识!常识!没有常识用脚指头想想。。。。。。。。

        • 家园 老拙这段大体还是有谱,只是演义成分太重了

          杜聿明开始从徐州撤离是31日黄昏。刘陈邓、粟裕都在1日12时左右向军委报告开始追击。追击部队中,9纵是下午1时出发,1纵是下午1时和杜聿明的掩护部队交战并击破之。总的来看,追击命令应该是1日上午发出的。

          晚1日行程是粟裕的原话,原因是主力在徐南和东南。

          • 家园 “晚1日行程”应该如何理解?

            粟裕兵力再紧张,难道抽不出4个侦察兵来放在徐州四门外?

            因此杜聿明一出徐州粟裕就应该知道的。但粟裕兵力是在半道等着杜聿明的。杜聿明可能的撤退路线有两个,一个是军委判断的,一个是粟裕判断的方向。粟裕判断的方向与军委判断的方向不一致。

            如果粟裕按军委判断的方向部署兵力而杜聿明没按那条线走,虽跑了杜聿明但粟裕没什么责任;如果粟裕按自己判断的方向部署兵力而跑了杜聿明,粟裕的责任就大了。粟裕后来所说的“压力”就是这个压力。

            实际部署兵力粟裕两条线兼顾,侧重点是他自己判断的方向,后来杜聿明也是走的粟裕判断的方向。“晚1日行程”应该是判断杜聿明确切逃跑路线的时间。晚1日交火就更容易理解了,粟裕是在半道上等着杜聿明的,杜聿明要跑上一天的路才能撞上粟裕。

            • 家园 我是这么理解晚1日行程的

              所谓追上杜聿明,标准应该是追击部队超越了杜聿明全军,把对方合围才能算数。这样算来,追击部队要跑的路就是杜聿明的部队的行程加上行军序列长度,这一出一入,自然差出数来了。

              另外,粟裕的部队部署在徐州南面和东南面,而不是杜聿明最后选择的西南面,他并不是在半路上等着杜聿明,而是判明杜聿明逃跑后开始追击并追上了对方的。这点是当时的电报说明了的。

      • 家园 我是不评论了,让总统去和您打口水仗吧
    • 家园 机关算尽是林彪!

      熬过了揭竿而起的草莽岁月,熬过了烽火连天的民族危难,好不容易的熬到了坐定江山时,又赶上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岁月,小心翼翼,紧跟领袖,终于博得了信任,这时却“糊涂一时”,想要变天!最终粉身碎骨,弃尸异乡,机关算尽啊。

      • 家园 不合理啊!

        在中国党的历史上,被历史证明了的错误太多了,难道那些敢于与党中央的领导相对抗的就是机关算尽?

        我相信历史会对林总重新评价的。

    • 家园 【原创】也聊林彪(11)辽沈战役毛林之争林彪并没错

      辽沈战役,毛泽东指示林彪:先打锦州。将老蒋的几十万精锐部队关在东北就地全歼。

      林彪反对,认为先打锦州过于冒险,如果国军从沈阳和关内增援锦州,四野主力有被“包饺子”的危险,所以,应该先打长春。

      这一段历史,大家都很清楚。最后的结果也说明,毛泽东主张先打锦州,是英明正确的战略决策。

      历史似乎早已作出了定论,这次争论,林彪错了!

      其实林彪并没有错。

      四野以主力攻锦州,确实有被国军包饺子的危险,而且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当时东北国军总司令卫立煌从中对共军的帮忙,使这个危险被大大减小了。

      辽沈战役中,卫立煌会帮解放军的忙,这一点,毛泽东知道,林彪却不知道。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大家都知道,卫立煌与中共的来往,从抗日战争就开始了。中条山战役失利后,卫立煌被格在敌后,借道延安,见了毛泽东。回到洛阳后,与朱德、彭德怀过从甚密,并通过八路军联络处的电台与延安直接建立联系,毛泽东通过电台对他进行教育。卫立煌对于中共,及其领导人十分敬佩,以至于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天,他把秘书赵荣声找来,居然就用胡传魁的办法直接问:你是共产党吗?

      赵容声明白瞒不过去,说:我是共产党。

      卫说:那好。你现在就去西安,找八办的林伯渠主任,就说我卫立煌要参加共产党。

      卫立煌说着,从床下拖出个箱子,取出钱递给赵容声:你现在就走,这是路费!

      赵容声去了西安,带回林伯渠给卫的一封信,信中说:“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先生作一个执行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员,比参加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更为有利。”

      然而,中共方面仍然十分重视对卫立煌的工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刘少奇从延安到中原局工作,途经河南渑池县时,专门找在卫立煌身边的党支部书记朱劭天谈话,指示他停止发展党员,并要卫立煌的秘书赵荣声停止组织生活,保留党籍,以个人身份长期在卫立煌身边工作。

      卫立煌靠向共产党,老蒋有所察觉,因此解除了卫立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和河南省主席的职务。卫立煌就上峨眉山赋闲去了。

      直到远征军失败,老蒋看朝中无人,又查不出卫立煌投共的证据,于是启用卫立煌为远征军总司令。

      卫立煌担任远征军司令后,指挥部队打通了中印公路,国际上名声远扬,偏偏卫立煌又不是老蒋的嫡系。这一点,又触动了老蒋。于是抗战胜利后,卫立煌被老蒋发配“赴欧考察。”

      “出国考察”,这是老蒋对付党内异己的一贯手段。所以卫立煌明白,他是再一次被“靠边站”了。这一次,卫立煌下了决心,要坚决投到共产党一边去。但是,怎么找党呢?

      卫立煌心里的这个想法,只能跟他的太太韩权华说。韩权华就给卫立煌介绍了一个人,此人叫汪德昭,是韩权华姐姐韩俊华女儿李惠年的丈夫。韩权华介绍说,这个汪德昭是留法左派学生领袖,思想进步。于是,卫立煌决心乘“赴欧考察”的机会,通过汪德昭与中共接上关系。

      在这儿插一句。关于汪德昭,河友燕庐敕有大作“有坑:声学前辈汪德昭在法国的几件趣事”。其中之三就是:策反卫立煌。

      这个可以商榷,当时汪德昭并非共党分子,而卫立煌又是自己找上门来的,所以似乎不好说是汪德昭策反卫立煌。

      1946年11月底,卫立煌一行四人,由上海启程,先乘美国军用飞机到日本。再到美国。1947年春天,他们乘上轮船离开美国的东海岸纽约,前往欧洲,首先访问英国。当他们还在英国的时候,韩权华就写信到巴黎给李惠年和汪德昭,告诉他们,她已和卫立煌结婚,现在同到伦敦,马上就要来巴黎,相见非遥,感到高兴。

      到达巴黎后,卫立煌邀请汪德昭作为翻译和导游,跟随他参观游览。汪德昭见到卫立煌后,感到非常奇怪,怎么这样一个高级的国民党将军,见了他还没寒暄几句,就直率地询问他认识不认识法国共产党呢?卫立煌开门见山,不加掩盖地告诉汪德昭,他对于蒋介石不满。他说他坚决抗日,后来带领远征军出国,打了胜仗,因为史迪威在蒋介石面前表扬他有成绩,蒋介石对他忌恨,削除了兵权,让他出洋考察。在国民党时代,出洋考察即是放逐,他心中气愤得很。汪德昭一听这些话觉得好啊,这里有工作可做,想不到卫立煌也有反蒋的心思。汪德昭再继续和卫立煌谈下去,卫立煌还是一个劲儿询问一些关于法国共产党的问题,询问汪德昭和共产党熟悉不熟悉。他们来到山水秀丽、风光旖旎的瑞士。卫立煌向汪德昭介绍了他自己的抗日历史,说他在山西和朱德总司令时相过从,感情很好。朱总司令是个忠厚长者,曾经赠送他许多进步书籍,对他有很大启发。他看到共产党所作所为,都顺应中国人民的要求,将来必获胜利,毫无疑义。卫立煌见汪德昭和他谈得很投机,对于国际国内许多问题的见解都正确,有见地,又跟汪德昭说:“将来回国,蒋还是要用我的。”汪德昭问:“那你就起义么?”“我决心这样干!”卫立煌说,“现在感到难办的就是我的意见,没法传到延安方面去。”汪德昭说:“回到巴黎,我可以找到适当的关系,取得联系,寻求配合。”

      回到巴黎后,卫立煌写了一封电报,大意是:为了尽快地结束中国的内战,我决心站到人民一方,和有关方面进行军事的、政治的及其他一切合作。顾及个人的环境,希望绝对保守秘密。

      这封电报,由韩权华译成英语,再由汪德昭译成法语。

      据燕庐敕的大作介绍,汪德昭与苏联驻法使馆有联系。于是,这封电报通过苏联,转给了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很快回电,对卫立煌的决定表示欢迎,表示卫立煌如果是真心实意的话,应当自己选择并且利用当时的情况,做有利于革命的事情。

      当然,这在当时属于最高机密,除中央书记处的五大书记,别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1947年10月,卫立煌回国,蒋介石立即会见,一口一个“俊如兄”,宋美龄也单独会见韩权华。此时,陈诚在东北被林彪打得焦头烂额,老蒋也想换帅了。

      当时,韩权华和卫立煌的旧部都劝卫立煌绝对不要去给陈诚收拾烂摊子、当替罪羊。但是,卫立煌却私下里对韩权华说:你忘了咱们在法国发的那封电报了吗?

      韩权华不吭气了。

      1948年1月,卫立煌赴沈阳就任。上任不久,就电召汪德昭回国。1948年4月,汪德昭以“回国为老母祝贺80岁大寿”为名,抱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心,辞去了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中心和原子能委员会的各种职务,退租居住了10多年的舒适住宅,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什物件,离开巴黎回到国内。然后,只身一个到沈阳担任了东北“剿总”司令部的少将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

      对于汪德昭突然回国,当时留欧的进步科学家们都很惊讶。汪德昭也从来没有作出过解释。

      不但如此,卫立煌到东北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把部队集中到几个要点上。范汉杰要把主力放在锦州,老蒋也同意了,可卫立煌却坚决把主力缩在沈阳。如此等等。

      卫立煌的这些举动意味着什么,对于毛泽东是不需要任何解释的,尽管汪德昭并非中共党员。

      所以,1948年初,毛对林的指示是:究竟打何地之敌为好,依情况决定。但你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到华北撤退之形势,……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减为有利。

      而在卫立煌作出上述种种举动之后,毛的指示就变成:专顾锦榆唐,置长春、沈阳两敌而不顾!

      有人说,毛泽东伟大天才的预见。。。。。

      如果当时国民党的东北主将换成杜聿明呢?

      很可能就是林彪正确了。

      通宝推:老顽童,daharry,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