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通鉴评说》军事系列 -- 唵啊吽

共:💬193 🌺5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军事系列

    《通鉴评说》:六国完全竞争的悲剧

    《通鉴评说》王翦向秦王伸手要期权

    《通鉴评说》:荆轲斩首行动的误区

    《通鉴评说》:长平战例分析(3)

    《通鉴评说》:长平战例分析(2)

    《通鉴评说》:长平战例分析(1)

    《通鉴评说》:秦赵阏与战例分析

    《通鉴评说》:雁门关战例分析

    ---------------------------------------

    《通鉴评说》:马陵道战例

    《资治通鉴》卷二 评说(8) 援朝与援越的得失

    评说11:

    魏国攻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开会商讨决策:救还是不救,早救还是晚救?众说纷纭。成侯主张不救,田忌主张早救,孙膑主张晚救,孙膑还说出一番道理。齐王最后是采用了孙膑的晚救之决策,用的还是“围魏救赵”战略,实施的战术是骄敌的减灶之计,在马陵道上击杀了庞涓。

    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就是说救人不能太急,否则反听命于人。有如中国援越抗美。北越还有半边天呢,就去援助,吃力不讨好,反倒受命于越南,全国人民饿着肚子也要把中国最好的物资送过去,反击战时越南武器倒比中国的先进,越南用来筑工事、填弹坑的都是中国大米,而且还把中越自古以来的友谊给毁了。朝鲜就不同了,美军打过鸭绿江,北朝鲜已经是亡国在即,此时出兵,救人救急,结果尽管韩国现在还有美国驻军,朝鲜依然属于中国势力范围。中国援越是代越南受过,受命于越南,为苏联火中取栗,实力大损,为苏联扩张做嫁衣裳。

    晚出兵则“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晚出兵名利双收。既得实地,又得好名。为何深结韩之亲,因为韩之将亡,所以感激救国之恩,如果救得太早,韩国还会以为没救兵也可能不失国。二战初期,美国迟迟不出兵,只是卖军火,闷声发战争大财,让英国黄金全都流倒美国,欧洲人才也尽入美国囊中,然后才晚承轴心国之弊,等中国抗战已经十多年了,苏联抗德也反败为胜了,再不出兵欧洲就都成苏联势力范围了,才赶紧诺曼第登陆。这样一来美国打的是疲惫而四处受敌的轴心国,既得实利,又得自由战士美名,二战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硬通货,英法殖民地变为美国势力范围,美国一跃而成世界霸主。越战时,中国受美苏两霸封锁,越战是美苏争霸之战,根本不碍中国的事,中国即使要援越,最多也就是让苏联援越物资过境,但要和美国二战时一样,发发战争财,收过境运输费用。

    朝鲜战争中国出兵晚,扩大了自己东亚势力,巩固了东北主权。越南战争中国援助得早,结果动摇了南海的主权。忽略围魏救赵战略原则之故也。

    “以救韩,直走魏都”,这就是围魏救赵之计。救韩不去韩国,而直击魏国首都。这样打下来的地盘不是为韩国扩大地盘,而是为齐国自身扩大地盘。上次围魏救赵,就没来得及救出赵,赵失邯郸。这次救韩,是真救成了。无论救成还是救不成,两次齐国都扩大了自己的地盘,这叫战略,出兵总是立于不败之地才叫战略。如果直接去救韩,帮韩国夺回的地盘还得还给韩国,否则就不叫救韩而叫趁火打劫,而围魏救赵,无论救成救不成,战略目的都可以达到。

    对围魏救赵之计流行的理解是避实击虚,攻其必救,这是战术层面上的理解。战争的战略原则之一,是任何一步棋都要以扩大自身实力和影响为目标。所谓救友要救得增加自身实力,攻敌也要攻得增加自身实力,围魏救赵是救友、击敌和自强三者兼备的策略,自己打仗尚且要保存实力、削弱敌人,帮助朋友岂可奋不顾身?这一战略层面的意义反倒被人忽略,惜哉。

    魏国素来勇战,齐兵却背着怯战的坏名声。孙膑利用这一点,每天少挖一半的灶,造成大量逃兵的假相,庞涓上当,轻骑倍速追赶,傍晚举火看树上写的字,顿成众矢之的。信息博弈非常复杂,要知道敌人知道什么,要知道敌人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要知道敌人知道自己知道敌人知道什么,等等等等。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孙膑用计,在于知道信息传递通道,把错误信息送过去,庞涓还以为是自己侦察的结果,而且孙膑用的是众所周知的“魏勇齐怯”的成论,庞涓想不上当都碍不过“魏勇”这一面子。与攻其必救对应的,这里是欺其必信。即满足庞涓“英名判断”的自尊心,有满足魏勇齐怯的优越感。所谓审时度势,欺以其方,用计来不得一点造着。就如太极推手,借力打力,得顺着敌人的思维来设计计策。

    现代汉语词典词条:“竖子”,年轻的仆人。孙膑由于有残疾,推辞将军职位,甘当田忌的军师,实际上只是田忌的宾客,所以是“仆人”。孙膑年轻有为,古今中外一个了不起的残疾人。

    唵啊吽2006年6月4日修改于西西河

    关于援越的补充说明:

    从两大阵营理论到三个世界理论。

    1961年越战开始时,中苏友好还在,中国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判断是两大阵营的理论。1963-64年,中共发表九评,实际上上是批评共产国际的领导苏联。但是中国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判断还停留在两大阵营的理论上。这就变成中苏争夺共产国际领导权的问题了。这样就使得中国在东方阵营里实际上负起了与自身能力不相称的过多的责任和义务。

    美国1973年签订了巴黎和约并从越南撤军,毛泽东1974年就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显然是对援越的反思,三个世界理论,确认美苏争霸事实,实际上就否定当初援越基于两大阵营理论的初衷。

    援越失策不能说明毛泽东不伟大,反思援越的失误而能够分析出国际政治三个世界格局才证明毛泽东伟大。伟大不是从来不犯错误,而是能从错误中走出来。

    http://www.zjgf.cn/shownews.asp?id=73

    http://www.taosl.net/lisz002.htm

    对现实的一点看发:

    当今世界是全球市场经济,资源资本全球流动,美国是最早应用大工业的这一特点,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而着重怎样把世界资源资本导向美国。最典型的是南斯拉夫战争,美国没有占地,但一仗就把刚起步的欧元压下去多年,而且驱使欧洲资本大量流入美国,创造了纳斯达克指数成倍增长,为美国网络经济霸主地位提供了资金。网络经济泡沫破裂损失的股市价值,实际上都已经成为美国网络经济起飞的人力资源(造就了一代IT职业人士)(请参考拙作评说《资治通鉴》卷二 (2) )

    日本占领东三省时,说东北三省是日本的生命线,但二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根本不需要东三省。需要的只是市场和资本运作下的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

    所以,今天的国家利益,已经不是用攻城略地来衡量的了,而是用对世界资源、金融、和贸易更有控制能力。应用“围魏救赵”之计时对何为国家利益不能不察。

    原文11:

    显王二十八年(庚辰,公元前三四一年)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关键词(Tags): #通鉴评说#战例#战术#战略#军事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好文
    • 家园 兄台文章颇有见地,花之!
    • 家园 茅塞顿开

      听君一席言,胜读一年书啊

    •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毛遂体制外外交成功

      《资治通鉴》卷五 评说 (14):毛遂体制外外交成功

      评说16:

      赵国遭受秦国的攻击,派平原君到楚国借兵。时间紧迫,平原君就在自家门客中选廿个文武才德兼备的人组成外交使团。平原君千选万选只选到十九个,心里非常着急。这时毛遂主动要求随团出使。

      平原君问毛遂:你来我家有多长时间了?毛遂答:三年。平原君说:三年我也没看到你有任何建树,怎么能用你呢?毛遂说:这次你就会看到我的建树了。于是平原君带上毛遂一起到楚国。

      平原君与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没谈完。于是毛遂持剑拾阶而上,问平原君道:合纵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完了,怎么谈了半天都没结果呀?楚王怒斥毛遂道:你是什么人,快给我走开。毛遂道:“你发什么脾气呀?你不就仗你兵多吗?现在十步之内,你的命就在我手里,再多的兵也救不了你。人说汤以七十里地而王天下,文王以百里地而统率诸侯,楚国方圆五千里,军队百万,却被白起那小子占领了鄢和郢,烧毁了夷陵,迫使楚怀王病死秦国,我们赵国人都替楚国害羞。合纵是为楚国,不是为赵国。你在我主人面前发什么脾气呀?”

      楚王被毛遂说的脸都抬不起来,答应毛遂合纵。毛遂于是吆喝楚王的随从拿来鸡血、狗血和马血,当场让楚王和赵国使团歃血为盟。楚王于是命黄歇带兵救赵。平原君回去后说,以后都不敢面试录用人了,怎么也看不出毛遂那么厉害。

      这个流传两千年的故事,被习惯地归结为两个成语: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毛遂自荐是中国传统中罕见的现象,违反儒家谦虚态度,对于同样行为的贬义词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毛遂自荐在今天求职行为中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脱颖而出适用与描述从默默无闻到明星的历程。

      除了自荐以外,毛遂还做了一系列违反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行为,奇怪的是两千年的文章都没批判这些行为,反而对这些行为大加赞扬,而且毛遂确实做了一件成功的大好事。

      毛遂无官无职,可以说是一介布衣,擅自稽查质问平原君为何谈判不下来,这已经是犯上作乱了,然后以一布衣身份要挟一个统领百万军队和五千里江山的友邦君主,还擅自主持两国联盟的歃血仪式,这些都是不君不臣的叛逆举动,倒头来不单没有杀身之祸,反而倍受重用。读起来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毛遂一系列无视主流道德规范的行为已经令人新奇,更有趣的是他完成了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一个小国不带任何礼物向一个大国讨来了救兵。这是赵国续渑池会和虞卿拒签不平等条约的第三次成功的弱国外交,而且这次成功的比前两次都蹊跷。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毛遂要挟楚王得来的盟誓,行为上可以说是违背楚王自由意志的合同,这样的盟誓按道理是无效的。十步之内毛遂可以威胁楚王,但仪式过后,毛遂离开以后,楚王已经不受要挟了,为什么楚王还履行盟约呢?按史记记载,楚救兵与魏救兵一起救了赵国,即毛遂主持的盟约是切切实实生效的。

      与毛遂迫使楚王盟约非常相似的是张学良兵谏蒋介石抗日。以下犯上,以生命相要挟。两事件比较起来,西安事变在中国历史上地位要重要得多,但张学良的命运好像不如毛遂,毛遂是喜剧结局。同样地,张学良逼蒋抗日,蒋后来也就抗日了,并没有软禁张后有反悔不抗日。

      一种历史观叫做英雄创造历史,认为左右历史进程的只是几个被称为英雄的关键人物。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像毛遂这种手中无权无势的小人物为什么能影响历史进程。

      毛遂和张学良的行为也是生米熟饭的一种应用。历史进程是依赖路径的,社会是一个系统,走在一条路径上时,系统本身的运行机制有时无法使得系统走到另一条道路上。如果要另一条道路上的话,非得有一个灾难性事变,这一事变必须违反系统本身运行机制。如毛遂的一系列违反系统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地,如果张学良是以服从为天职的军人,就不可能发生西安事变。历史一旦走到另一条道路上后,按照社会系统运行规律,是不会倒退回原来路径上。这就是为什么毛遂的盟誓得以生效的原因。

      就系统运行机制来说,一个系统可以在多个不同的路径上运行。就跟同样是一辆车,可以在不同的路上行驶。但究竟行驶在那条路上,是依赖历史途径的。一辆车本来可以是在中国路上走的,只因仓管员中午吃饭多喝了二两,被出口到大洋彼岸了,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一辆车想换一条道,又没有路开到要换的道上,一种体制外的方法就是几个人将车抬到另一个道上。据说以前就有车被抬到西藏和贵州。毛遂和张学良干的就是这种事,干的不是体制自身可以运行而到达的事,干的是抬车而不是开车。

      中国改革开放,有些改革可以在体制内进行,而有些改革非得在体制外才能解决。如温州模式就是体制外改革,当时政府默认群众“非法经商”发展当地经济。温州发展模式的合法性廿年后才被宪法合法化,廿年后宪法才有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条文。

      如果系统运行机制无法自身纠错,系统内谁也无能为力“合理合法”地纠正系统错误,这时就需要毛遂和张学良这样的人物,他们超越系统运行束缚,做出违反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一下子将系统扳回历史正轨。

      我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毛遂因为楚王半天不借兵,上去就把楚王杀了,情况会怎么样呢?当年张学良因为国恨家仇把蒋介石杀了,情况会怎么样呢?用我们把车从一条路搬到另一条路的比喻,就变成把车轱辘给卸了。或者说把方向盘给砸了。如果这样的事发生,赵国使团全都没命不说,楚国可能还会与秦联合伐赵。搬车把车搬到山沟里了。

      苏联震荡疗法,就不是体制外改革的问题,而是推翻整个体制重新再建一个体制。有如一辆车开错了路,就把车子给拆了,重新按不同设计再装一辆新车,理论上新车一定开得更快更好,最怕按新图纸装时找不到合适的部件。

      当然,车子的比喻有不恰当的地方。系统是会演化的。系统有能力再一定范围内自身校正路径并有自身转变和完善机制,但体制外灾难性事变往往使这种系统变化更具戏剧性。

      毛遂在平原君家中三年豪无建树,这一点也不奇怪,他是不按社会基本准则办事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不合群,人缘不好,按章办的事他就是干不出,所以以后也没听说他还干过什么。乱世出英雄,就出在英雄看到系统不合理的地方,出格地给它一杠子,把它撬回合理轨迹。然后他的出格行为反而被大加赞赏,这就是英雄。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76.htm

      原文16:

      赧王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二五八年)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乃与之俱,十九人相与目笑之。平原君至楚,与楚王言合从之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楚王怒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也。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以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则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天下士矣!遂以毛遂为上客。于是楚王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王亦使将军晋鄙将兵十万救赵。

    •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苏秦六国合纵不如两国联合

      《资治通鉴》卷二 评说 (15) : 苏秦六国合纵不如两国联合

      评说:20

      苏秦去秦国,说他有办法帮秦国兼并天下,但秦王没有用他。然后他就去说服燕国与赵国结盟,并建议赵国合纵六国共同抗秦。赵肃侯对合纵计策大为赞赏,厚待苏秦并委任他去联络纵约。时值秦国大败魏国,苏秦怕秦兵攻赵而不够时间完成合纵,想派个人到秦国稳住秦王,就设计激怒张仪到秦国。

      苏秦先到七雄中最强的秦国求职,求职失败后决定推销他的合纵概念,因为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和秦国抗衡,除非几个国家联合起来。项目经理最关键的技能在于横向联合。因为项目经理不在垂直权力链中,必须把不同部门的各自支配的资源按利益横向组合起来,难度非常大。所以,项目经理启动项目第一步就是物色最能支持他项目概念的利益相关者,这是推销的次序。

      苏秦先到七雄中最弱的燕国推销合纵项目。燕国最弱,合纵对燕国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一拍即合。然后苏秦到合纵六国中最强的赵国推销合纵,因为除秦国外,就是赵国可以有野心称霸天下了。这是我们常见的抓两头、带中间策略。而且,赵国的财富是项目融资的主要对象。

      如果是三国演绎,两个次强国联合对抗最强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如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吴蜀联手抗魏。后来关云长义气用事,破坏了吴蜀联盟,致使三国鼎立格局崩溃。同样,寡头市场也是如此,面对微软的垄断优势,IBM和Sun Micro要联手推出Java抗衡微软。

      合纵要联合六国,实际比联合赵燕两国要困难得多,原因是《评说《资治通鉴》卷二 (13)》所谈到的达不到纳什均衡状态,也就是各国利益偏好相互矛盾而无法达成一致意志。如果苏秦说服赵楚两国联手抗秦,很可能就可以形成三足鼎立天下,六国合纵是画蛇添足,华而不实。比起诸葛亮,苏秦仅仅是个能说善道的说客,而非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如今美国将印度中国视为竞争对手,是因为中印都是不结盟国家,自成利益主体,比起其它国际联合体难对付得多。六国合纵是不实际的项目概念,但苏秦成功地把它推销出去了,苏秦学的是揣摩术,即营销心理学,而非治世政治。

      根据苏秦“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的合纵抗秦论点,欧盟经济强于美国,但欧盟无法与美国抗衡,内部难以统一故。伊斯兰诸国经济势力也不弱,合起来至少要远远高于中国,但给美国搅得战乱连绵,即使有12亿虔诚教徒也无法统一伊斯兰世界。就人口和面积来说,中国和欧盟相当,也和伊斯兰世界相当,中国经济虽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美国视中国为潜在敌人。为什么?因为中国是一个统一国家,中国惟有维护统一,才能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不被霸权侵犯。中国只有作为一个统一的利益主体才能立足于国际社会,分裂的中国,就是一个可以被外国势力随意搅乱的中国,伊斯兰世界是一面镜子,欧盟是另一面镜子,中国统一的重要性可以由博弈论来证明。苏秦“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的论点只为六国合纵了一年就被秦国击破了,所以,一个分裂的中国不可能有发展前途。

      按照诸葛亮三分天下的策略,次强的吴蜀两国联盟抵御最强的魏国是稳定权力结构。当今国际政治依然是强权政治,强权政治的世界格局决定于力量均衡,力量均衡莫过于第二第三强国(或明或暗地)联盟,所以,中俄联手抵制美国的遏阻是和平发展的一个现实的世界格局。

      唵啊吽2006年7月15日于西西河

      原文20:

      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三三三年)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苏秦乃去,说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公从之,资苏秦车马,以说赵肃侯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秦之所害亦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中于赵矣。臣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秦成则其身富荣,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以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地。故愿大王熟计之也!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为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上,通质结盟,约曰:‘秦攻一国,五国各出锐师,或桡秦,或救之。有不如约者,五国共伐之!’诸侯从亲以摈秦,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肃侯大说,厚待苏秦,尊宠赐赉之,以约于诸侯。会秦使犀首伐魏,大败其师四万馀人,禽将龙贾,取雕阴,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至赵而败从约,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关键词(Tags): #通鉴评说#苏秦#博弈#强权政治#联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结盟俄罗斯,抵制美国,这不是传说中的近交远攻嘛?

        何况老毛子是少有的被全世界人民深深担忧的国家,跟他一鼻孔出气就得有被剩下的全世界唾弃的心理准备,想当年苏联那么牛,我们尚且不结盟,这时候我觉得就更不能跟他一条道走到黑了.

        何况亚欧大陆血脉相连,地理联系打都打不断,真跟老毛子一起切香肠,让他重新拿回半个欧洲,咱能得啥好啊?美国怎么也隔着大洋呢.

        所以我觉得,还是不结盟吧,而且还是当老二得那种不结盟,让毛子大哥在前面抗吧,咱还是乖乖发展经济,这才发展了多少年,就有了大国雄心,可未必是件好事啊.

        • 家园 我认为不能简单套用

          要具体分析。秦国能用远交近攻,是因为近距离的韩魏二国军事力量不强,可以不断蚕食,俄罗斯尽管近年衰落不少,但是军事底子并没有衰减太多,企图套用这个模式是会崩牙的。相反俄罗斯的轻工业是弱项,中国抓住机会扩大相关贸易对自己有很大好处。齐楚二国能够和秦国远交,是因为双方领土没有相互接触。美国尽管隔着太平洋,但是韩国和日本以及东南亚诸国背后都有它的经济渗透,中国要在东亚地区形成龙头迟早要和它发生冲突,而且中国和美欧的意识形态的差异是不可能消除的,要实现远交也不容易。这次圣火传递中发生的事情就是现实的例子。

          顺带说一点,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从外向依赖出口转向扩大内需,这就需要开发西部和东北地区,要实现这个目标和老毛子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