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回国归来后的一些忧虑 -- 李禾平

共:💬198 🌺1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同感,同感

      一言难尽。

    • 家园 同感

      我在德国买的一件Esprit(好像是这么拼)的羽绒服30欧。回国一看,可能还不够买只袖子。

    • 家园 尿片还是中国的质量好

      Huggies在中国和新西兰都有厂子,我觉得中国质量好,新西兰的产品用过之后会发现很多小线球,中国的没有,而且还有芦荟涂层。

      另外家电产品(比如电视)中国要领先新西兰2代。而且价格极其便宜,款式极多。

      一回国觉得中国物质产品极大丰富

      • 家园 尿片问题是我朋友说的

        我没有遇到过,因为听了朋友的话以后,每次都是从国外带回去的。惭愧

        电器产品,国内的确实比国外发达,但是这又牵扯到高档消费品的问题。而且,从型号和式样上来说,其实国内并不比国外先进多少,比方说,数字化电视,高清晰电视。

    • 家园 送花转版

      放在龙门这地方太可惜了

    • 家园 非中国制造成了一种品位了?

      这几天坐火车,车厢里有个广告,鼓动大家去意大利旅游的。郁闷的是,有段话说,在意大利,你可以买到不是中国制造的纪念品。

      无独有偶,有个厂家是这样打品牌的,说是整个产品绝对高质量,没有一个零部件是中国制造的。

      咱中国的东西就这么烂,这么没档次,这么与高质量相悖?心里头特窝火。

    • 家园 消费心理/习惯和商业模式的相互适应吧

      可能还是要具体看。

      外商在中国的经营方式是非常适合中国的消费心理的;中国老百姓正常的生活是和那个有距离的--虽然是被动的--因为买不起。实际生活质量在国内也差不多--国产奶粉也未必比那个差。

      真正给外商交银子的是所谓中产白领们,其实际生活品质不高于一般百姓,花钱至少是国外的水平--但心理感觉良好。

      其他的具体问题,比如孩子的衣服,去高档商店性价比低于国外,中低档商店应该就高于国外了。个人经验。模仿的新产品更是如此。

      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的寻常生活在受到从生产/销售模式到文化导向上的全面压缩。举奶粉例,国产质量可能已经不如以前,而市场再被进一步压缩;循环可能是恶性的。房地产的例子更不用多说。

      这个市场可以正确反映供求?还有优胜劣汰?

      最后反映的只是钱--人们已经充分认识这个原理--现在说要重视金融业。

      胡说胡说

      ps.另外跳楼也不会吧,法不责众;到时候老百姓大家一起背着,谁也跑不掉---我总觉得老百姓是早想通了的。

      • 家园 问题是,这些中产白领的钱哪儿来的?

        天上掉下来的?地里长出来的?祖上留下来的?

        说实话,这里很多都是外企职员做中产白领,他们的收入,显然不是赚得老外的,而是帮助老外赚中国人的钱里面分的一份,那么他们帮助老外转到的钱肯定远多于他们自己得到的那份(不然这个循环链条就断了),说到底,还是“8亿低收入者是另外部分人富裕生活的保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