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攒机的几个问题,问一下各位攒机高手~拜托鸟 -- simplyred

共:💬111 🌺6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吾非鱼,故不知兄之乐

        一人攒机,结果把大家的热情都给点起来了,看来这it硬件的持续走高还是可以持乐观态度的。

        鲈鱼兄这题目出得好,可是还不够细节,这样就没有标准答案了。从题面看,光编程序、听音乐、放DVD,就您现成的老机器不就应付好了么,还要怎地?

        不过鲈鱼兄出题,自然是不太满意P333同志的效率了,所以想从劳动力市场上找个廉价高效的替代品。

        听音乐,这一环节基本可以忽略,不外乎cd、mp3,了不起还有个高保真的ape格式,加上以后的DVD-Audio,这些对机器硬件都没啥要求,所以下面landkid兄说了多次的机器都能满足。(landkid,大地之子?陈水扁?哦,不是阿扁,人家的网名是台湾之子

        编程序,这个可有点讲究了,盖程序者,可大可小,直可云道可道非常道了。简单的写个网页是编程序,大型数据库处理也是编程序,更别说动画、影像处理了。好莱坞的动画大片Shrek,不是动用了几十台hp的高端服务器来编程序,哪儿来那么生动的Shrek和他的Fiona公主、小毛驴呢。

        因此,套用Shrek的名言,这攒机器么,也像洋葱。小毛驴插话说,因为这攒机器的人水平臭得像洋葱?非也非也,因为这攒机器也有layers,要一层一层地分析需求。

        这编程序的活儿,由两位干事主要负责,cpu和内存,还有一位打杂的,硬盘。不管大程序还是小程序,劳动分工都是这么几位。cpu的竞争者intel和amd,前面俺介绍过,amd么,擅长玩游戏,intel么,自然在办公性能上比较擅长了。所以鲈鱼兄可以把眼睛只瞪着intel来看。intel主要提供了赛扬和奔腾两个档次若干位选手供您选美,分别就是赛扬的L2 cache一般比奔腾少一半,偏偏办公性能上,这L2 cashe起的作用比较大,所以如果玩大程序当然不要选赛扬。如果只是小程序,就无所谓,赛扬就赛扬吧,毕竟便宜不少呢。但intel阵营新出了一档双核的cpu,就是说一块cpu里面有两块cpu的核心,如果你用某些测试软件看,会看到你的cpu配置上写着有两个cpu,不过别开心太早,它的性能不等于两个cpu加起来那么多,值得宽慰的是,它的价格也小于两块cpu相加,因此性价比还是不错的。那些名字后面带个D字的,一般就是这种cpu了。挑个便宜的基本上玩大程序也足以应付了,比如Pentium D 805。如果是巨型程序,估计就不是pc能玩儿的了。

        内存也是玩程序的关键,1G起步,基本上就够了。2G呢?其实和1G差不太多,在某些评测里2G的表现甚至不如1G。但如果是2D或者3D图像渲染处理,2G的优势就显出来了。而且2G的内存,还可以减少硬盘的存取,pagefile的调用,从侧面提高了效率。从鲈鱼兄的描述看,1G应该够了。

        硬盘,其实是比较容易忽视的角色,但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一般稍大的程序处理都会有大量的临时文件的生成和存取,这些就要看硬盘的了,不是看转速,而是看缓存。硬盘的缓存越大越好,目前市场上卖的台式机硬盘的缓存一般是8M,16M的也不少,价格差别不大,所以价格相近时,要选缓存大的。鲈鱼兄的老机器用了七、八年,估计硬盘缓存只有1M,想来在程序处理过程中,时不时会来一阵硬盘狂响曲,此时啥也做不了,必须得听完,然后才能继续工作。如果换个16M缓存的硬盘,一对比就知道了。俺有台Dell的笔记本,原来硬盘特响,容量也只有20G,去年忍受不了,买了个60G的,8M缓存,一下子没声了。原先半夜里不关机的话,就得忍受老硬盘经常性的滴滴答答吱吱的奏鸣曲。

        关于看DVD,似乎对硬件要求不大,但我们得用发展的眼光看。HDTV的1080i的东西马上就要开始普及了,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HDTV资源下载,那清晰度和DVD可不是一个档次的。可硬件就苦了,一般的机器应付不了,只能是慢动作放HDTV。所以我们得弄个带HDTV硬解码的显卡,就全解决了。这样的显卡也不贵,因为鲈鱼兄似乎不怎么玩大型游戏,所以随便哪个显卡,带HDTV硬解码的就可以了。而且有个好消息是,有些主板整合显卡的就自带了HDTV硬解码,配合双核的cpu,绝对可以获得一流的视频效果了。只是有个缺点,一部完整的HDTV1080i格式的电影,个头可不小,占地15-20G,还得弄个250G以上的硬盘,才可以金屋藏娇。

        以上,并非标准答案,鲈鱼兄幸勿以之为真理。

        • 家园 谢谢指点啦.看了上面的DELL好DEAL,真动心啊

          谢谢指点啦.看了上面的DELL好DEAL,真动心啊

          19寸的MONITOR就差不多那个价格了,什么时候还会有类似的DEAL呢?DELL打这么大的折扣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吗?

      • 家园 多次的配置都能满足你。

        只有声卡是看你的耳朵是什么档次的了。

        我是有一台机器消遣用的。 P3-1000, 768 MB 内存的

        IBM -A30 笔记本。不算强,但就是好用。现在配新机,

        绝对超过它,可对我没有用处啊。

        • 家园 七八年前的P333,现在还在用呢,那时候是近三千大洋啊

          七八年前的P333,现在还在用呢,那时候是近三千大洋啊,那时候是高端的了.

          现在近似垃圾了,带个新版的WINAMP都费劲.

          • 家园 333 是费点劲。。。。

            如果你需要开发程序,听听音乐,我建议你用大内存的机器,

            比如说,闪龙,1G 以上内存,独立声卡,显卡随便(静音)

            这样的配置。

            我用的是 Dothan 1700, 1G 内存,这样跑 VideoStudio 8 才

            勉强跑的起来, 1G 以下还是免谈吧。

    • 家园 不急的话,建议再等个半年到一年

      看看最新的conroe与先前的CPU性能/能耗对比就知道了。再加上内存、显卡正值代际升级,相差就更大了!

      推测lz的主板可能是i845的,很可能支持DDR333以上的内存,这样可以把内存直接换成512M以上,显卡换成6600GT或6800GT,以上如果是买二手的话,花费只有¥1000左右。考虑到是4年前配的机器,也有可能使用的还是5400转/分钟的硬盘,这个对性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的确是的话,那么可以考虑换成7200转/分钟的,那样性能还可以提升不少的。

      这样升级之后,再把CPU小超一下(如果能稳定到200Mhz外频,建议直接上DDR400,abit的主板一般都比较能超,呵呵!),一般应用完全没什么问题。

      当然如果玩兴很足,还可以换cpu,如果P4是478接口的就可以直接更换P4 northwood 2.4G,如果是423的可以找个423至478转接卡再升级。如果主板还支持硬盘组RAID的话,性能还将有不小的提升。这样一进一出,要不了¥1000。不过这不如直接更换平台,置换成二手865+2.4G或相当性能的AMD平台的话,也贵不了多少。

    • 家园 攒机思路

      说几点意见,供兄台参考。

      升级现有设备,还是新装一台,其实没有固定的规律,关键有两个原则:首先,是你要用电脑来干什么,或者说以什么为主;其次,预算是多少。这两条原则决定了该升级还是装新机器。这两条原则也没有固定的主次之分,预算也可以排在第一位。

      不知兄台在国外还是国内,我们说说国内的情况,反正国内的价格更高些。从兄台的意思看,是要以游戏为主要目标,那么我们姑且以此为第一原则,预算排第二位。游戏最主要依靠三种硬件,cpu、显卡和内存。在cpu达到一定的入门频率后,显卡的作用最大。因此不管是升级还是攒新机,必然以这三位唱主角,其他的都是配角。

      从兄台的现有配置看,cpu是p4,那么应该是478针,主板芯片估计是865,如果想保留主板,只升级cpu,那么很遗憾,目前市场上已经基本没有intel的socket478针cpu可以选择了,除非是二手。换cpu,在目前是比较头疼的问题,而本来没那么头疼的。因为游戏向来是AMD的天下,intel拿出吃奶的劲儿,在游戏方面也只是勉强不被amd抛离。那为什么头疼呢,直接选amd不就完了?嗯,考虑到我们过两、三年又会碰到升级还是攒新机的问题,我们需要慎重一下。因为amd玩了些新花样,

      大概是前年,amd推出了754针的cpu,其典型代表就是Sempron 2500+,该cpu性价比极高,到现在也是零售市场的低端首选。cpu一般是不断降价的,可这款cpu在国内市场居然改写了这一普遍规律,从最低时大概450元人民币左右一直走到今年年初的突破600元人民币。为啥?因为需求大,价钱便宜又好使,老百姓都爱用它,正好又碰上amd有段时间供货不足,结果国内的奸商们集体抬价,和那些卖房子的一个德行。而同期的香港市场则一直保持在港币480元左右。

      754针的cpu屁股还没坐热,amd的脑袋倒热了一下,05年(也可能04年底)又推出了939针的cpu,就是说754的退出市场已经进入计划了,虽然它才刚问世没多久。这新来的939倒也不含糊,典型代表Athlon64 3000+,也是性价比很不错的一款,可惜碰到国内的奸商还是错了一把。本来按amd的公开价该卖900元左右的,同样和上面的754的2500+一起向楼市学习,最高被炒到了1300元以上。目前随着intel的P 805的上市,上述这两款amd的cpu才开始向性价比回归,一个520左右,一个8xx。

      说了这amd的两个代表,大家可别以为就说完了,其实这才开始。为啥?因为amd同志的烧还没有退,他说,从今年5月份开始全球上市一种新接口的cpu,暂时定名为AM2,针脚是940针的,比939多了一针。好么,这一针可够狠的,还让不让老百姓选择了?这754的还在大卖特卖,939的也如日中天,忽然你说这两种cpu都将淘汰,让位给940,那老百姓买啥接口的好啊?AMD发话了,这754的不错,便宜,性价比高,我们还会一直卖,卖到完为止;939的更好,主流啊,我们也一直卖,卖完为止。940的最好,新产品啊,代表最新技术,支持DDR2的,754和939都不支持DDR2内存呢。可俺心里嘀咕,你会不会到年底脑袋再发热一下,宣布AM2的接班人是AM3,AM4啥的,把cpu针脚再一换,那俺每次就不用想升级cpu了,改直接买新cpu了,还带着买新主板,新内存,新xxxx了。因为据最新的评测,刚上市的AM2的cpu虽说支持DDR2了,可性能比939的cpu没强多少,大概5%。保不齐amd觉得这AM2没做好,脑袋再一拍,换!

      说了这些废话,因为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cpu的接口很重要,如果cpu的接口一直保持不变,那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主板的使用年限可以尽量拉长,提升电脑性能的代价也大为降低。如果cpu的接口老换,那就正好反过来,每次买cpu我们都要买新的主板,新的内存,甚至新的显卡,这就不是升级了,是抢钱。

      amd的cpu不是不好,可现在买不稳妥,一方面因为奸商的因素,性价比的特点已经基本没有了,几乎把性价比的称号让给了intel;另一方面由于接口的不确定性,为了2年或者3年后能省下一笔主板的钱(好主板一般至少要1000大洋呢),目前还是对amd保持观望为宜,除非他保证AM2就是3、5年内最终的接口标准了,那么才考虑买个AM2接口的cpu。

      不选择amd,那么intel怎么样呢?还好,intel自从被amd抢了不少风头后,确实励精图治了一把,改了些缺点,比amd也少犯了些毛病。性价比方面,由于amd的定价策略和奸商的共同努力,intel下了几手狠招降价,所以中低端的cpu性价比已经和amd不相上下,个别品种甚至更强于amd了。而amd犯糊涂的接口方面,intel很稳健,从478后,一直保持着LGA775的接口,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说要推出新型接口的cpu,所以这方面可以基本放心,至少2年后我们仍然买得到LGA775针的intel,能够用在我们现在买的支持LGA775的主板上。但intel也不是没有毛病,还是有的,就是能耗、发热问题。没错,就是这个散热的问题,amd发热大已经是至少5年前的老皇历了。目前的主流cpu里面,同频率的amd发热要比intel小不少,所以买带散热风扇的盒装amd一般不需要换掉原装的散热风扇,而买intel的盒装cpu则最好换掉原装的散热风扇,因为它散热不够好,得换个散热性能更好的风扇,夏天才过得更稳定些。可笑的是,前两天在某知名it网站看到一篇欲盖弥彰的评测,宣布intel的cpu发热量大幅低于amd的,拿来对比的amd是比较高端的双核3800+,而intel自己的呢?我一看,乐了,原来后面有个M字,就是移动版,笔记本电脑用的cpu,拿来和amd的台式机的cpu比散热。敢情拿老百姓都当傻子了。

      cpu花了不少笔墨,虽然amd的游戏性能突出,但如果让我选择,目前还是选择intel更符合经济原则,因为intel的游戏性能也不是差的太远,而且在某几款针对intel作过优化的游戏中,甚至比amd更优秀。因此推荐兄台选择intel的cpu,在符合您预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64bit,双核的cpu,这是为了今后的64bit系统,以及考虑到办公性能的前提下,比较符合目前和未来2年需要的选择,至于实际频率倒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现在卖的几乎任何一款cpu,其频率都达到了绝大部分游戏或者系统、办公软件的入门要求。

      cpu暂时圈定了intel,我们再来看看对于游戏而言更重要的显卡。和cpu类似,霸占显卡的也是两个巨头,Nvidia和ATI,不过两者的实力和intel与amd相比,更加接近些,不像intel那样在cpu上整体实力要强些。在游戏方面,应该是Nviadia表现得更出色一些,ATI要稍逊一筹,毕竟Nviadia在显卡方面要出名得早一些。而ATI的强项,则在于影像方面,比如看DVD,影像处理、压缩等等。因此针对兄台的游戏需求,建议圈定使用Nvidia芯片的显卡,但要注意一点,有些游戏是特别针对ATI优化的,玩这些游戏反而是ATI更出色一些,但具体哪些游戏我倒不是很清楚,因为俺不怎么玩大型游戏。至于具体型号则要看兄台的预算来决定了,目前来说699元级别的显卡已经能非常流畅地在1024*768分辨率下处理绝大部分大型3D游戏了,除非您要求在极限的1600*1280分辨率下非常非常华丽的画面,那么就得选择至少1999元级别的显卡了。不管什么级别的显卡,选择时要注意三点:显存越大越好;显存带宽至少128bit,256bit更好;显卡芯片的频率越高越好。显卡的牌子倒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各个厂家的设计基本上是公版设计的,除了几家特别牛的厂会作些自己的特殊优化设计,其他的都差不多,因为芯片都是一样的,不是Nvidia,就是ATI,区别只是使用的显存颗粒、电容、做工等不一样。要强调的一点是,ATI的也不错,并非非选Nvidia不可,尤其是经常看DVD的话。

      接下来,我们看看内存。说真的,内存可讨论的不多。最主要的是容量,1G的内存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游戏,因为内存对游戏的影响比cpu和显卡小多了。当考虑到以后游戏的不断发展,可以考虑2G。需要注意的只是目前主流的内存规格有DDR和DDR2之分,两者电压不同,不可混用。目前支持intel的主板基本都支持DDR2,也可能还有2条支持DDR的槽供你使用DDR内存。因为amd在AM2之前的cpu都不支持DDR2内存,所有相应的主板只支持DDR。同样,选择内存也是按预算来决定,首先容量达到1G,如果选择了Intel的cpu,就买DDR2的,除了533MHz的DDR2,更高频率的DDR2内存都比DDR贵。如果买AMD的主流cpu,则DDR400的内存足矣。还有一个单通道和双通道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不太重要。双通道是说在主板支持的情况下,用两条相同容量、频率的内存(最好内存颗粒也相同)可以获得更高的内存性能。这额外的性能是多少呢?运气好的话,您可以得到约5-10%的提升,也许能感觉到轻微的差别。而实际上在没有双通道技术出现以前,使用1条1G的内存,比使用2条512的内存,在速度上也是1条的更快些。这两种所谓的“快”有什么共同点吗?有的,那就是噱头,一种心理安慰,实际使用中你基本感觉不到有什么区别。所以我更建议选用单条内存,而不是双通道,因为可以把内存槽空出来以后预算允许时可以加更多内存。

      简单分析了三个重要部件,还可以讲讲主板,主板的选择虽然是众多,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选择,从芯片组而言。intel的cpu选择的主板当然是intel芯片组,虽然现在有via、ati和sis的芯片组,但无论从性能和稳定性来说,都不是intel芯片组的对手。如果是amd的cpu,则是Nvidia的天下,曾经的via芯片组已经在性能上落后于Nvidia了。从主板厂家来说,很多人喜欢华硕Asus,我承认Asus不错,性能、稳定都很好,可就是价格不好,比它的价值高那么一点儿。如果是玩游戏,DFI钻石主板是更好的选择,它也贵,可价格更符合价值一些,而且不一定比华硕贵多少。Gigabyte也是不错的选择,价钱比前两者便宜,性能并不输多少。而另外两家一线厂家精英和微星,我认为要差一些,不值得推荐,因为性能不够上述三者,价钱倒比得上。值得推荐的二线品牌有磐正和映泰,这两者在amd阵营表现不错,intel阵营则推荐富士康,性能不是最突出,但稳定性一流,intel自己品牌的主板基本上都是富士康oem的。其他品牌的主板相对而言,除了个别品牌的个别型号外,基本没有太多可选的。主板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显卡的插槽,目前主流的是PCI-E,以前的主流是AGP,现在AGP逐渐淡出,但新显卡为了照顾老机器的用户,还是保留了少量AGP接口的新型号显卡继续出货。

      以上就是攒机的一些考量,针对兄台的需求,如果以预算为第一原则,我推荐只加1G内存,然后换一块AGP的Nvidia6800以上级别芯片的显卡,因为估计您的主板没有PCI-E槽。cpu其实够用,所以只加内存和换显卡,这样预算在1500元人民币以内,已经可以满足玩游戏的需求了,多余的预算还可以考虑换台17寸的LCD。如果您的预算充裕,则干脆换cpu,换主板,换内存,换显卡,换声卡,顺便换机箱,换显示器,换音箱,换键盘鼠标,一口气儿全给换了。

      原来的老机器呢?好办,上ebay,1块钱卖给我就成了。

      元宝推荐:铁手,
      • 家园 机器升级还真是,看你怎么用

        家里两台电脑,台式的还是Duron 800,512MB;笔记本是T23 PIII 1.13G,512MB。因为不怎么玩游戏,虽然不算风华正茂,也还算老当益壮了。就是那台Duron 800有点不好用,看400MB以上的DVD有画面延迟的感觉。

        不久前买了个Thunderbird 的1.4G,打算换上,才发现本机的CPU固定得非常死。后来问了一个行家朋友,他轻蔑地说,你没那个手艺。不过从我手里的破机器看,LZ只要不玩游戏,他的机器还且能发挥余热呢。要是真的上Ebay,我要出两个通宝和老兄竞争一下子哟。

        顺便花老兄一下子。

      • 家园 还是准备装台新的算了,内容大概如下,大侠们过来拍砖~

        全部上花,太复杂反而搞不懂了,以用4年为标准吧~

        amd3200+(如果主板便宜,可能换成3700+)1.6万日元

        asus主板(那位大侠推荐个配cpu的好主板,以全部释放cpu和显卡能力为标准)1.2万日元

        asus显卡(到底显存大有没有用啊,和同一级别的显存低的显卡比?那个大侠解释一下,我得记忆力一直是显寸越大越好...)

        EN7600GT/2DHT/256M

        core 560MHz memo1.4GHz(700MHz DDR)2.5万日元

        内存1g(是不是只能用ddr的呢,要是这样就ddr400的)1.2万日元

        硬盘就用现在的

        声卡creative Sound Blaster Audigy 2 Value 5千日元

        机箱,风扇,电源(400w够吗??)一万日元左右

        17寸液晶(不知道有什么讲究的??三星的是不是很好)3万

        ps.有些专门贴在机箱里面隔音的材料卖,用了会不会影响散热??

        全部预算10万日元,全在一间店买,还有些点数就补不够的.

        要是在日本找到工作就马上装,闪点行动或者突袭3出来也马上装.:)

        欢迎大侠指教

        • 家园 主要是L2 CACHE的差别

          sempron的L2 CACHE少一半,只有256K。从芯片角度说往往是封掉一半的CACHE。

          L2 CACHE的意义在于计算能力,特别是浮点计算。其差别不是一般的大,是很大。

          对于一般使用来说没什么差异。对游戏来说有些复杂。一方面游戏软件的运算是很大量的,但另一方面显卡目前已经分担了其中的相当或者说绝大部分。结果是。。。决定于软件。

        • 家园 推荐配置

          原来兄台在日本,又一个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志啊。日本的pc行情俺不熟悉,不过听俺一个日本籍的中国朋友说,日本的电脑产品卖得不比国内便宜。

          刚才冒着眼花缭乱的日文,上兄台指引的网站上瞅了瞅,琢磨了半天,才找到了主板和显卡,发现基本上是Asus和Gigabyte的天下,那么针对这两个品牌给兄台一些推荐。

          CPU:754和939的cpu性能差别当然没有40%那么多,754的目前amd的策略是中低端,939是中高端。AM2

          借口的刚上市,性价比肯定不好,不用考虑。754的L2 cache一般是256k,939的则是512k,这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当年intel就是靠这个欺负amd的。虽然256和512差了一倍,但性能其实没差那么多,尤其是754的超频一下后,说不定能拼个半斤八两。但似乎兄台不准备超频,所以就选择939的吧,多花少许银子,提升一些性能。按性价比来说3000+比3200+更好些,不过预算充足的话,不妨选择3500+或以上。3500+的价格大约是3000+的一倍,而3000+的性能和3200+相差无几。鉴于其选择多样,可以先决定其他配件,最后视总价格来决定具体频率。

          主板:虽然很多同志们都推荐Asus,而且俺也认同Asus的江湖地位,但我还是要推荐更具性价比的一款主板,Gigabyte的GA-K8N SLi,那个日文网站上有,价格11800日元。为啥推荐这个?您看看有个Asus的A8N-SLI Premium价钱多少,29800日元。这个技嘉的板可是这个档次的性能啊,而且甚至比这个Asus的Premium性能更优秀。这就省下了一条1G的内存呢。其他的几款Asus的板大都不带SLi的。虽说SLi也没那么神奇,不过日后可以再加一块显卡来提升性能总是可以指望的。

          显卡:可惜呀,Asus这次又碰到强的了。本来这网站的显卡也是没多少选择,Asus和Gigabyte相比不会逊色,只是被俺发现了一个绝顶高手藏着--Elsa。Elsa在显卡业的地位,就如同Asus在主板业的地位,Elsa玩显卡的时候,只怕Asus还没在主板厂家里玩出头。虽然Elsa如今被众多品牌的显卡抢走了风头,但专业显卡厂家还是够斤两的。推荐Elsa的7600GT。注意一下显存的带宽是256bit的,Asus的可能是128bit的,所以Elsa的贵个几千日元,但可以从上面主板里省下来。

          内存:无所谓,DDR的目前都是DDR400的,品牌么也问题不大,我没看那网站里有啥选择。如果有Corsair或者Infineon的最好,没有的话Samsung或者Kingston也没问题,总的来说区别不大,买最便宜的也成,只要不超频。

          硬盘不说了,声卡其实俺不熟,向来都是用板载声卡的,不过上面推荐的主板板载的是8声道声卡,我觉得也够用了,没必要再买声卡。打游戏用不着那么豪华的声卡,虽然Creative的声卡是第一流的,但用来玩音乐、midi等等更适合些。建议先不买声卡,用板载的试试效果再说,再插上原来的声卡比较一下,如果不满意,再买块好声卡也不迟。

          LCD:在日本买可就对了,虽然俺不支持日货,但也不得不承认,最好的液晶面板是Sharp的,不过价钱也是Sharp最贵。其余的nec、sony、eizo啥的也不赖。这个建议要看实物,现场看显示效果、颜色,挑个最顺眼的就是了。

          机箱电源:以前最耗电的配件是硬盘和光驱,后来科技发展了,最耗电的成了cpu,目前主流的台式机cpu平均能耗估计得有80多瓦。但以后有可能会变成显卡最耗电,尤其是用上了SLi以后。您想想,现在显卡上的处理器速度已经几乎赶上P4了,用上了SLi(ATI的相应技术叫Crossfire),两块显卡,就是两块P4的cpu,这耗电大户自然就成了显卡了。所以电源现在重要性提升了,价格也涨了。推荐450W或500W的,估计日本卖的也都是中国产的。长城、磐石、全汉等等都可以,牌子不熟没关系,到现场挑个最沉的一般没错,还有就是散热风扇口径大转速低,这样噪音才小。机箱么只要注意散热,拆卸是否方便,板才结实与否就可以了,外观看着顺眼的不一定最好。如果您对游戏非常非常发烧,那就更简单了,省下机箱,全裸上阵。国内不少玩家就是这么干的,全开放,拆卸多方便啊,还不用担心散热。

          基本上就这样,兄台如果还有想法,不妨拿出来继续讨论讨论。

          • 家园 大侠再给讲讲硬盘和显示器把,长知识啊~

            我现在用的是ibm的st340016+iodata的160g+250g外接硬盘.这硬盘也给折磨了4年,一直无故障运转,不知还能用多久.如果硬盘够便宜,预算足够的话,还是换个新的保险.基本上现在是准备先装机器,再显示器硬盘.不知道工作定不定的下,不然买了显示器要带回去麻烦,卖了又可惜...

            液晶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好像讲究挺多的,还是以游戏电影之类的动态画面为要求...,预算为3.5万日元.最多不过4万..

            http://kakaku.com/sku/pricemenu/Edisplay.htm

            这里有全部可以再网上买到的液晶显示器.

            • 家园 这个预算,应该能买到不错的17寸

              去年秋天我买的Sharp 19寸,才四万二。不过说老实话,全秋叶原只有两台,被我碰上了。

              日本出LCD显示器的厂商,好像只有SHARP自己生产物理液晶。他当然把最好的留给自己了。如果价格相差不大,确实是首选Sharp。我刚买回来那台LCD时因为颜色过于鲜艳,都不习惯。

            • 家园 再说几句

              兄台的250G硬盘难道也用了4年?有点儿不可想象,4年前好像还没有250G的吧。

              硬盘其实没有太多可讲的,有一个运气问题,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人品问题。有人n年前的几百兆的硬盘现在仍然工作正常,也有人新硬盘1年不到就坏的。这种现象每个品牌的硬盘都有,都有人投诉。按俺大大小小若干个硬盘的经验来说,俺人品还不错,呵呵。Seagate、ibm、WD、Maxtor这几个牌子的硬盘都没出问题。

              硬盘在整机性能里面影响不算最大,属于次要部分,但对我们来说,性能无所谓,稳定最重要。只是稳定性没有规律可循,所以准备两个硬盘,重要的数据、文件、个人资料等等在两个硬盘上都放一份是必要的,定期还要刻成光盘来保存,这是保证硬盘稳定性的一个辅助手段。

              作为硬盘本身的规格来讲,前面的帖子说过了,缓存最重要,转速反正大家都一样,基本7200转为主,现在也有10000转的了,但用起来差不多,感觉不出来。反而是缓存2兆和8兆相比,差别非常明显。目前市场上的硬盘基本都是8M缓存和16M的,可能还会有更大缓存的出现。所以挑硬盘首要挑缓存。品牌么,大家都差不多,连以前被人诟病的Samsung硬盘现在性能都不错了。然后就是接口,老硬盘都是IDE接口的,就是我们拆开机箱看到接在硬盘上的排线,其标准依次为ATA33,66,100,133,166,这些数字代表主板和硬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Mbit/s。目前除了ATA166的仍然在卖,其他的低速率的都已经淘汰。与之并存的另一种标准是SATA,起步速度是200Mbit/s,现在在卖的SATA硬盘基本已经是SATA2标准,速度更快,而且支持热拔插。S代表Serial,即串口标准总线,所以相应的ATA现在也习惯叫PATA,P代表Parellel,即并口总线标准,以前没有SATA的时候,就省掉了P字。应该说SATA速度更快些,技术也更先进些,但真正用起来区别不会太大。PATA的硬盘价格稍低一些。挑硬盘不必太在乎这个,因为现在的主板上两种接口都有,都可以用。现在Maxtor被Seagate收购了,变成了最大的硬盘厂商,原来Maxtor的硬盘还不错,我感觉口碑比Seagate好。ibm前几年已经被hitachi收购了,市场口碑比起ibm时代有所下降。市场份额较小的WD,West Digital硬盘以前接触不多,不过从我新买的60G笔记本硬盘来看,有些惊喜,安静且速度快,从一些介绍看,技术上有些独门功夫,关键是价钱比其他的几个都便宜,值得推荐,只是在日本的售价就不得而知了。Samsung近年来据说进步很大,尤其是它的SATA硬盘很多人推荐,我准备下一步弄一个samsung的来感受一把,因为这里经常有三星硬盘促销,拿个任何牌子任何容量的旧硬盘去换购,可以抵100元,坏硬盘也可以,俺看中了这一点,呵呵。

              总而言之,各硬盘厂商都有一些独门技术,用起来差别不大,就看同样的容量、缓存和转速下,谁的便宜,保修保换时间长,就买谁的。目前300G和320G的硬盘性价比最高。

              液晶显示器,本版有文章已经讨论过了。简单来说,推荐17寸或者20寸的,不推荐19寸,因为19寸的分辨率和17寸一样,实际上和17寸没分别,只是19寸利润更高,所以厂家愿意切成19寸的卖。20寸的支持1600*1280,这个分辨率下,文字可能显得太小了,还是17寸的1280*1024更顺眼些,价钱还便宜不少。

              LCD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三个,亮度,如250cd/m2(流明),对比度,如400:1,还有响应速度如8毫秒。前两个越大越好,比如300cd/m2,350cd/m2;亮度700:1,800:1。响应速度越小,屏幕上图像的拖尾现象就越小。对于游戏来说,响应速度最重要,目前最高有吹2ms的,但8ms以下玩游戏应该就没问题了,再小也区别不大。这三项是技术指标,还有就是亮点或者暗点,所谓亮点就是显示一幅全黑色的图片,如果你看屏幕上有个点不是黑色,比如是白色或者红色蓝色什么的,这就是亮点。暗点就是显示全白色的图片,如果屏幕上有地方不是白色而是黑色,就是暗点。亮点和暗点是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引起某个点的发色不均匀或者根本不发光。现在的液晶面板据称已经是第五代技术,基本上没有了暗点,但亮点还是偶尔会有。国内的三包标准是三个亮点以上就必须换。日本不知有没有相应的质量标准。

              因为这个,所以LCD不建议网上购买,最好去商店里看实物,检测亮点和暗点,虽说不怎么影响使用,但看着不舒服。有专门的LCD测试软件可以测试。就市场口碑来说,Sharp的LCD颜色最鲜艳,特有好像叫SGS的技术,效果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相当于Sony以前在CRT显示器里的特丽珑技术带来的头把交椅的地位。还有要注意的就是LCD的接口,传统的VGA D-sub接口,就是和CRT显示器一样的;还有DVI接口。理论上讲,老VGA接口是模拟型号,信号转换到图像过程中有损失,DVI是数字信号,没有损失,所以现在的好的显卡都带DVI输出端,LCD则带有DVI接口。也有些LCD是两种接口同时都有的。不过我相信,俺们这些凡夫俗子的肉眼是无法分辨出这两种效果的区别的。两者价钱也没什么大区别,几乎可以忽略。我的看法是如果显卡是DVI的,当然就是买DVI接口的LCD,或者选两种接口都有的LCD,尽量不要选择D-Sub的老接口了,咱们也得与时俱进,给技术发展一些面子么。

              LCD的品牌选择,这个实在超出俺的能力范围了,太多选择,眼花缭乱。如果是俺预算的范围内,会挑Sharp的,因为其秀色可餐,但前提是亮度、对比度和响应速度这三围要达到中上水平,因为Sharp偏贵,所以价钱符合的,可能这三围不达标。其他的牌子就差不多,三围达标的,通电看看效果,再看看价钱挑吧。俺在国内,还是不支持日货了,兄台在日本,就见机行事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