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二十一) -- 王外马甲

共:💬309 🌺10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二十三)

      那些年·那些事 (之一)

      元城战役,八路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决地反击了日伪军的“蚕食”策略,粉碎了其割裂冀南、冀鲁豫根据地的企图,这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人心,无论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次战役,陈再道司令也算是竭尽全力,拼了老本。特别是最后一场战斗攻打刘马寨,他更是把能找到的人马都调来了,结果,数下来,参战部队居然有二十三个团的番号。阵地上一开打,从步枪、机枪、迫击炮,到鸟铳、土炮、鞭炮桶,什么响声都有,动静之大,把鬼子们吓得不轻。从这以后,敌人在元城大名一带老实了不少。

      刘马寨战斗,给刘大爷的印象是热闹。从没有见过打一个中等寨子,能遇到那么多司令和团长,搞得连排长们一路忙着敬礼,手举在脑袋边上,半天都放不下来,战士们瞧着哈哈笑。也有调皮的,骑马在前面跑,瞅空子乱喊一声“首长!”,后面的排长们也就赶紧稀里糊涂地敬礼……都被弄神经了。

      打刘马寨的时候,刘大爷他们发现,和骑兵团一样,八路军各部队都已经严重减员,但好在,剩下的基本上是骨干,人数虽然少了,但战斗力并没有太减弱,也都还保持着各自部队的传统和习惯。战斗结束后,各部队开拔,路上,有的团队一首接一首地唱歌,而骑兵团过去就很少唱歌(骑兵行军间距大,唱起歌来既费力气又吃灰尘),这次也没唱。陈再道看见不高兴了,把团长叫去批评,说“打了胜仗怎么反而没士气了”?曾团长解释“不是没士气,是太疲劳了”。陈司令也就没再说什么。

      骑兵团的确太疲劳了,从“五一”反扫荡开始,部队一直在打仗。特别是元城战役这段时间,从打回隆镇、临漳县城,到打孙甘店、南李庄、金滩镇、龙王庙和刘马寨,牺牲了那么多战友,连追悼会也没有来得及开。连续的作战和重大的伤亡,让部队一时缓不过劲来。

      南李庄使得骑兵团伤了元气,“红军团”里的红军也不多了。用刘大爷的话说就是,“一仗下来,伺候战马的时候,再也听不到有人吼秦腔了”。

      其实,南李庄战斗之所以艰难,有个原因是敌人已有所准备。在这之前,大名的日军已经预料到我们有可能进攻南李庄(只是没想到我军会一反常态,在拂晓时动手),并且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因此,南李庄的电话线一断,各路敌军就立刻主动驰援,而庄内的守备部队也防守得格外坚决。这就造成了战斗攻坚时间比我们预料的长,而敌人增援又来得比我们预料的快。

      从八路军方面来看,这场战斗,在指挥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后来,有人“翻旧帐”也提到过这事)。一是,在参战部队互不隶属、互不熟悉的情况下,不应该不设立前敌指挥部。在战斗中,部队主官都顶到了一线,职务最高的司令员又下到各个阵地跑,这虽然起到了鼓舞士气的效果,但也因为缺少统一调度,导致了各自为战,局面失控;二,对于既有攻击任务又有阻击打援任务的战役,应该准备总预备队。而在南李庄,指挥员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这显然是过于相信“突袭”的效果,对战场情况变化预料不足;再就是,如果把独立团的部队拆开,让他们协同两个主力团作战,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至少,不至于被敌人一冲就散了。

      但客观地说,陈再道司令也有他的难处。冀鲁豫三分区基干团是从杨勇司令员那里“借”来的,人家是115师序列的部队。而独立团呢,又是政委出身的桂干生司令员好不容易拉起来的宝贝,他们几个月前还是游击队,因此很想利用这个机会独当一面,树立“正规军”的形象(四方面军的干部普遍脾气大,但桂司令员待人却很和气,对发动群众很有一套。他参加革命的时间比陈再道还早,极受大家的尊敬。后来,他调到新四军去工作,在行军途中与日军遭遇,牺牲了)。因此,细算下来,在南李庄战斗中,陈再道能够下死命令的,也只有骑兵团了。

      文革中,有人“翻旧帐”。刘大爷对此并不同意,他始终认为陈再道是很能打仗的,虽然,元城战役在指挥上有些毛病,但毕竟是打赢了。当时,在“大扫荡”之后,有许多地方的领导怕“惹火上身”,采取了声东击西、能躲就躲的办法,生怕把鬼子引来。而陈再道,敢在自己的地盘亮出主力打硬仗,而且一打就是两个月,这真是有胆量、有气魄!

      只是,名将也是磨练出来的。名将的经验,原本是从一次次“小失误”中逐渐积累形成,而名将的威名背后,更有着许多悲壮的英魂。从战斗指挥到战役指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个代价实在太惨烈了。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真是这样啊。

      元城战役结束后,陈再道司令到骑兵团看望战士们,他表扬了部队的顽强战斗精神,并且告诉大家“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顽强战斗的咬牙精神。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关键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和敌人拼消耗,我们难受,敌人也不好过,谁能咬牙坚持住,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从此以后,“咬牙”和“消耗”就成了每次开会发言说得最多的词语。

      的确,敌我都在拼消耗了。南李庄战斗,骑兵团拼掉了不少红军骨干,虽然没有消灭多少日军,却使敌人损失了皇协军的“种子部队”。

      这些由二鬼子组成的“种子部队”,顾名思义,是日本人计划在未来改造中国军队的样本。那么,除了战斗力较强以外,他们和一般伪军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很容易区分的是,这伙人每天洗澡。他们在军营里,露天支一口大锅烧热水,大家排队跳到桶里洗澡,当官的先洗、当兵的后洗,洗澡之前咿哩哇啦喊口号,洗完之后唱歌吃饭。那时候,北方老百姓一个月能洗一回澡就算不错了,象他们这么穷讲究的,实属罕见。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比一般部队干净整齐得多。其实,他们也只有一套新军服,其它衣服要等日军换装后再把旧军服淘汰给他们(因此那套新衣服平时就不能穿,叫做“阅兵服”),但二鬼子们如果把正宗鬼子的旧衣服穿破了是要挨打的,所以平时就必须把军服补了又补、小心翼翼。不管怎么样,其他汉奸那种又破又脏的军服,在“种子部队”那里是看不到的。

      在战场上比较容易区分的是挖战壕。其他伪军挖坑,土往前面堆,挖一尺深的坑,前面就有一尺高的土,加起来差不多合两尺,这样挖不了两下就能趴着打枪了,而且前边堆老高、背后空荡荡的,随时都可以逃跑。但这样的话,枪就是架在浮土上,影响射击精度,并且老远就可以看见一堆新土在哪里,哪里有人哪里没人,一清二楚;而二鬼子挖战壕,土往后面甩,平平地铺出去,不起堆,不注意还真不容易发现枪架在哪里。也许是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日军的后勤保障,平时总是练习挖坑架桥搭架子,所以即使修简易工事,动作也特别快,八路军和他们打仗,经常就把野战打成了攻坚战。

      再就是区分口音了,一般伪军部队有很多本地人,他们还特别喜欢招那些回到乡里的兵痞惯匪。可“种子部队”不这样,军官里面那些“棒子”是外地人自不必说,即使是扩招的士兵,也不用本地的。在这个省招的就送到那个省去,还不愿意用旧军人,宁愿招新手自己训练。这样一来,士兵自己没经验也没主意,人生地不熟悉,打起仗来不容易逃跑,都比较听命令,同时,欺负当地老百姓,也就更加肆无忌惮。“种子部队”的骨干是那些个军官,汉奸部队里也就只有他们挎指挥刀,所以一交战,八路军就瞄着带刀的打,争取先把他们消灭。

      在南李庄,皇协军守备队被全歼,日本人把尸体拉回大名,还从邯郸派了“火化队”来处理后事,搞得挺沉痛。的确,象这种铁杆伪军,“消耗”了以后,再想恢复就困难了。到43年以后,“二鬼子部队”就很少了,取代他们的是成建制投降日军的国民党部队,不过这些“伪顽”部队,反共虽然积极,战斗力却很差,容易对付多了。

      42年底,骑兵团开始休整,根据刘伯承师长的要求,加强学习。干部们开始学着用电话机,战士们则训练放联络哨,还新来了两个译电员,小电台也经常滴滴答答地响起来了……象过去那样只顾闷着头自己打仗、不懂得加强联络协作的习惯,赶不上趟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么重要的地方,为什么日本人只派二鬼子?

        若是一个大队的正牌鬼子驻扎在南李庄,可能就不一定能打下来了。

        占领了这个战略要点就可能全部吃掉冀南抗日根据地,鬼子为什么不多下点本钱?

        站在敌人的立场上思考一下,呵呵。

      • 家园 又等到新的了
      • 家园 马甲兄总结的好

        从您的这个总结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当时的八路军更习惯游击战而不是正规战,所以在硬攻南李庄这种接近正规战的战斗中,在没有重武器支援的情况下确实很吃力。另外一个就是相应的山头问题,为了迅速发展壮大,当时中共的正规军都拆散了作为种子开展根据地和发展地方部队,但是部队壮大了,各地方部队之间的协调却比较困难,尽管不能跟国民党杂牌和正统之间的差距比较,但是没有足够的老资格的干部出面,在联合行动的时候不同部队的干部之间是不容易捏合好,具体在这场战斗中就是陈再道只能具体指挥好骑兵团,其他部队能够协同作战就很不容易,要完全按陈的意图打就更困难了。所以后来延安开展整风对于部队也确实有好处。

      • 家园 搞种子部队,说明日寇还是积极想办法的,警惕啊!花
      • 家园 请问,如何送花?另请教马甲,

        骑兵打步兵有优势的话,为什么不把敌人引出来打,或者引敌来救,先消灭来救援的。骑兵机动性 好,消灭一方面的敌人后,还能再战斗。

        最后,说说指挥问题,

        后来人的假设,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总是有很大区别。好像我们知道了历史,去修改历史一样。当年能把仗打成那样的,想想都难。兵力装备没优势,还要攻坚,连续作战,八路的战斗力是打出来的。

      • 家园 不过,也是情有可原吧?

        本来就兵力不足,再抽调建立总预备队,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不过没有建立前敌指挥部的确是重大失误,打了乱仗,差点就成了夹生饭。其实后来很多次失利都跟此问题有关系,比如金门和砥平里,看来这个问题还挺普遍

      • 家园 对陈再道的评判很中肯

        记得早年在《纵横》上面看到过一篇描述冀中骑兵团的回忆文章,叫做《陈再道铁骑平叛》,战争中的陈再道的确有大将风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