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逝去的荣光---我的旧勋章 -- 长天孤骛

共:💬52 🌺34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敬花!

        觉得军队上的事太滑稽了

        这种风气何时能扭转?

      • 家园 认真送花。

        不管别人如何,于我而言,永远对好军人心存敬意。

      • 家园 你在组织中,别人尊重你;你离开了组织,别人无所谓你了。

        这可能与中国习惯有关,你在组织中,别人尊重你;你离开了组织,别人无所谓你了。所以如果军衔高,在军队里干的话,地方官员还是很尊重你的。如果离开了军队,而又不属于地方官员的团伙,肯定是被当作另类看待啊!在现在,我们仔细想一想,岂止军人被这样对待,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如此啊!

      • 家园 很理解您的心情

        贴一段旧文,以表达对所有曾经从军的老兵们的尊敬:

        80年代初,正当盛年的父亲一停飞就主动申请离休,拖了很长时间才被批准。回到北京,他成了一个“闲人”,生活了一辈子的部队跟他没了关系,周围大都是陌生的面孔,没有人知道他以前的经历,除了战友和家人,没有人认识他,了解他。他要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一适应就是20多年。“老兵不死,他只是慢慢枯萎”。父亲似乎永远活在那30多年的军旅记忆里。

        刚离休的父亲,努力的找正自己的位置。刚开始时,总是找战友,把在北京的战友打搅了个溜够,活动半径也越来越大,最远的到了浙江,去参加“解放洞头岛战役”的一个纪念活动。

        可也总不能天天去战友那上班呀。由于当时家里人都忙:母亲上班,姐姐上大学,哥哥在当兵还没退伍,我也在上学。于是他成了我们的炊事员,把空勤灶学来的手艺“秀”给我们吃。我们聊天,他听着,我们的话题他插不上嘴。他一讲部队的旧闻,我就离开,不关心也不爱听。现在想来,他应该是寂寞的。

        不知从哪年开始,他开始经常去军博,都是上午去,一去就是一天,晚上赶回来为我们做饭。那时我家住在北京的东边,到军博要穿过整个城市。头几年去的很勤,几天就一次,慢慢的少了。可能是年纪大了,近些年没见他再去军博。

        为什么去那,他没说,我也懒得问,觉得可能军博附近住着他的哪个战友,去串门。

        2004年10月,我揭开了这个“谜”。网友建议我写写父亲驾驶过的飞机,我就跟他聊起了这个话题,他告诉我他飞过的飞机大部分都在军博展览呢。

        于是我知道了他去军博的原因。他的确是去看战友,他是去看那些陪伴他度过青春,陪伴他度过壮年,陪伴他度过一段段难忘的空军生涯的“战友”。他是去看那些伴着他出生入死,化结了一次次空中险情的“战友”。那些默默的、忠诚的、最关心和理解他的“战友”-----他的战机们!

        我不知道父亲何时找到这些“老战友”的,可能是一次偶然吧,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专门去看看飞机,没想到却发现了久违的“战友”。那种欣喜和感慨,应该是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吧。

        我实在体会不出他在军博的感觉,想象不出他看着自己“伙伴”时的情景。眼前出现的是电影《末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幕:暮年的溥仪再次来到了乾清宫,从宝座下翻出了幼时玩的蝈蝈罐。。。飞逝的时光浓缩在一刹,看到那一刻我曾唏嘘不已,无限感慨。

        “雅克—17”、“米格—9”、“歼—5”、“歼—7”虽然他们被重新编了号,虽然他们身上的油彩已不是从前那套,但父亲还是认出了他们。他们是父亲的回忆,他们是父亲的军中经历,他们曾经是父亲生命中和事业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他就那么一次次的去军博,直到那些战机铭刻在心,永不再忘。

        春节回京,我一定要请父亲去趟军博,看看他那些无言的战友,让老军人和他的老朋友们有机会再互敬一个军礼。

        我目睹了一个老兵的枯萎。

        又:写完此文正值加拿大老兵节,到处都有人在义卖小红花为老兵们募捐,以示对老兵们为国奉献的尊敬。在此我遥祝大洋彼岸那些曾经参军,为祖国安全奉献过的老兵们,身体健康,永远幸福,不再寂寞。

        通宝推:河区分,廖石,小糊,
      • 家园 再花一下

        姐姐曾是军人, 转业后一直失落...

        我告诉她, 军人的职责是奉献, 军人的魅力是坚强;而曾为军人的你,将永远是个军人, 所以我相信, 以军人的坚强和奉献, 在新的领域里, 你还会是强者!人生能有几回闪亮, 而在你青春最美的几年里自豪过,燃烧过了,何其幸也!

      • 家园 这个是一定要送花的。

        由于家中长辈的缘故,俺从小就特别羡慕和敬佩军人。无法成为军人也是俺一生中的一大憾事。向英雄致敬。

      • 家园 再次向英雄致敬!

        这种“不管少尉上尉,到地方一律没位;不管少校大校,转业了一律无效;不管一等二等,挑人时一律后等”的不正常现象会改变的。越南战争刚结束时,美军退役人员也遇到过很大的尴尬,电影《兰博》讲的就是这事。一直到80年代里根时代之后,军人的形象才在民间恢复。

        不管哪一个国家的军人,为国牺牲,为国立功,都理应得到极大的敬重。军人本来就守纪律、肯奉献,立功的军人更是如此。再新潮的企业,如果只看专业技能而不看人品,早晚要吃亏。专业技能是可以学的,而人品不是容易改的。新时代的军人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武器装备,当然也能够学习专业技术。只看退役这一时刻而不看前景,就像最蹩脚的炒股人一样,只知道看昨天和今天的股市,对明天的前景视而不见,还炒什么炒?

      • 家园 花送英雄
      • 家园 转型期社会的问题不只体现在对待军人的态度上

        但是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恐怕每一个热血男儿都有同感.

      • 家园 献花!

        正是象您这样的军人保卫着我们的祖国!

      • 家园 因为地方上很难体会到部队那种激情,毕竟部队离社会远些
      • 家园 为国立功的河友是大家的骄傲. 谢谢您. 花.
      • 家园 鲜花,有这段经历就不负此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