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对外媒体 -- 红绿

共:💬33 🌺9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国对外媒体

    中国这几年“被动和正式”的媒体机构慢慢完整起来,比如外交部发布会。这对于宣传自己的主张,澄清事实,消除不必要的神秘感以及它带来的谣言和不确定性等等很有用处。但这还远远不够。

    就媒体这一个概念来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事实上已经是相当有力的一个实体,几乎离开它很多事情是干不了的。比如,保守派宣传需要自己的保守媒体,企业需要自己的媒体宣传口宣传自己的产品.......甚至草根的政治组织都会利用廉价的互联网来推进自己的主张。同样的一个对象,不同的媒体报道选择的角度,侧重点,逻辑等等会很不一样,并以此来达成一定的自己的需要(当然有很多可能是公正的)。说到底,个体要作决定,作判断是需要信息的,而信息来源很多时候就是通过这些媒体,加上自己的大脑整理。

    说完这些,中国自己的对外媒体outlet非常有限和微弱。甚至很多中国媒体干脆就直接翻译国外的杂志,而且很多时候不加任何选择,华盛顿时报,纽约时报同时上。这当然可以兼听但也暴露这些个体毫无自主和目的性。这简直就是借着自己嘴巴给别人吹。不仅很多时候违反版权,还得不偿失。很多读者们也已经习惯这样的转载,和国外的报道方式和角度,那是当然的,因为人家的都是花了很多钱搞出来的媒体‘产品’。

    现在中国的对外信息的传达几乎都是靠政府官员的出访,板着脸的官方媒体等等。影响力非常小,也很多时候不得要领,质量低下。这和现在的行情是非常不想称的,全世界有眼光的人都想要多了结一下中国的各个方面,本来这样的机会应该可以成就很好的媒体企业。并且可能可以带来可观的对外影响力。很不幸,可能除了几家香港的媒体企业以外,对外的中国媒体,非常无力,急需提高水平,可信度和可爱度。

    这样的事情已经有很多开始注意并去改善了。比如法国政府决定出资建立自己的法语和英文双语的卫星媒体企业来迅速的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并借此提高法国的影响力。连中东的半岛,可能是无心插柳,然而待柳成茵后,马上跟进开始努力向全世界开拓它的市场。中国必须马上跟进!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开发了新的产业,提高国家的影响力,透明度,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情报的收集能力等等。。。。

    不知各位怎么看。

    关键词(Tags): #媒体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华语世界的话语权还没拿到手呢,就想搞英语的

      什么时候台湾新加坡东南亚华人开始普遍通过CCTV了解国际新闻了再考虑进军英语世界吧。

      母语不是英语的国家做出国际化的新闻媒体是很难,像半岛电视台这种靠播放本拉登的录像一举成名的机会很罕见的,911又不是月月有。

      话说堂堂央视国际新闻还要采用外媒的画面,真不知道派出去的那些驻外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除了采访外国友人拍中国马屁就没其它事好干了吗

    • 家园 该来的还是来了

      虽然迟了点。

      希望有好的计划和机制能激起年轻一代的未来精英的热情。这事情是可以搞好的。而且在未来的几年内,可以挖掘的,别人喜欢藏着的东西会很多。

    • 家园 进展?

      两年了,政府部门多了几个发言人制度。

      其他进展好像不大,吃亏倒是实实在在的。哑巴亏吃了也非常无力反击,还好有些草根的力量存在。路还很长,有远见和实干精神的人还是很少,倒是不少精英抱着外媒的工作岗位,神神道道的写着不知所云的评论。

    • 家园 这位将军所见略同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7-19/0750455419.html

    • 家园 这个问题中国是有在做的,cctv-9就是明证

      亚洲唯二的国家英文对外电视台就是cctv-9和韩国的阿里郎,最近日本政府正在资助nhk开设类似的电视频道,也是为了应对中韩两国利用这种对外英文宣传暗中打压日本。cctv-9加入仔细看到话,会发现的确有不少talk show的嘉宾来自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记得1,2年前有次talk中日问题,嘉宾分别是人大的某教授和日本某大学的白人教授(肯定是在日本任教的欧美人拉),也不知道那个白人他们哪找来的。

    • 家园 这个问题各国的外宣(就那意思吧,管他怎么叫呢)都普遍存在

      其实这个问题各国政府的外宣出版物都普遍存在。

      也看过几本外国政府/机构的东西,比如面对中国读者的、中文版的法国《今日法国》、德国《德中论坛》、日本《日中画报》、韩国《韩国画报》、联合国《信使》等,办得都比较平板,不客气地说根本看不下去。

      其实不光政府主办的出版物如此,就是一些著名的商业刊物也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美国的《国家地理》(中文版),其可读性及发行量方面就不如《中国国家地理》、《文明》、《DEEP》这类中国本土的同类刊物。

      在外宣这一块,个人感觉,至少以前美国之音和英国的BBC办得比较能够让受众接受,它们提供的内容貌似中性的多,比如新闻及背景分析之类,没有那么多强加于人的观点和露骨的宣传腔调——但自打有了互联网谁还听话匣子啊?

    • 家园 中国总是理想主义

      或者说空想主义,中共对待媒体的态度有点像对待民营企业,很矛盾,看着别人的眼馋,还总是不想发展自己的,而且有点害怕自己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