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骑兵保卫西河—原创】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续十) -- 王外马甲

共:💬525 🌺187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能在最困难的时候支持下去

        真的很不容易,靠的就是一股意志力.

      • 家园 越看越来劲,马甲拖长一点儿,别急着结束!
      • 家园 嘿嘿,挂了一天机

        终于又从新兵营的边缘爬回来献花了~

      • 家园 鲜花鲜花!
      • 家园 沙发我来坐

        你们的1 2 都不算,哈哈...

        好贴要留名...

      • 家园 问几个细节问题

        1.4.29突围的时候第三道封锁线就是那个寨子吗?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那儿的人都到前面去了,所以突破得很容易。

        2.寨子里的战车后来怎么样了?

        3.公鸡后来怎么样了?是那次累倒的?

        员外这两集写的大概太动情,可能中间有几次太激动写不下去。希望能把一些小细节给补上。这样看着更连贯。谢谢。

        • 家园 这个帖子拉得太长,我是有点偷懒了。惭愧

          解释一下:

          1、所谓多道封锁线,在合围形成以后,一般都是第一道最密集,后面的,会随着战线的拉长兵力就越来越稀松。因此,第二道封锁就主要靠机动兵力游击阻击,第三道防线更长,只能是定点封锁了。

          突破第一道封锁要早,越晚越吃亏;突破第二道要快,不能被缠住(否则第一道的敌人就返追回来了),《追我魂魄》里面的情况估计就是被缠住并追上了,所以被迫进行阻击;突破第三道要选点,易守难攻的地方别去惹。

          冀南军区的突围算是运气好的,后面冀中(5.1开始)、晋东南(5.15开始)要惨得多(日军是这么一路推过去的,6.20结束),以至于42年8月以后,还要靠冀南陈再道拼死组织反击,吸引敌人,打开局面。

          2、 军营村那两个小队连同战车没回来,去哪里了?骑兵团也不知道,不过,肯定有其他部队因为他们而增加牺牲了。不晓得这应该算是谁的运气。

          倒也确实因为如此,第三道封锁的突破显得比较容易了。这当然也是因为有骑兵做前卫,一天时间,连冲三条线,动作太快了,敌人没有准备。

          3、“公鸡”当时就阵亡了,战马跪卧发抖,肯定是起不来了,没救的。遗憾的是,这匹有功的战马终究也没能获得它应得的“功臣坟”,弃尸野外了。想起来,在那场战争中,应该遗憾的又何止这一匹战马呢……

          • 家园 十字岭那次,日本人有最新的无线电侦听装置

            由于侦测到密集的讯号,断定是指挥部,就派部队围过去。八路军总部第一次是跳出来了。但是不知道日本有这种装置,以为跳出来之后相对安全了,立刻架天线联系。这一次可就被围死了

          • 家园 冀中吕正操本来就是51大扫荡中重点打击对象

            最为艰苦是可以理解的。冀南在429天长节(天皇生日)首先发动,也有为冀中方面佯攻的意味。日军这次准备充分,严格保密,打了个突然袭击。冀南进行扫荡的日军是第12军所属之第35师团(重田德松),独立混成第一旅团(铃木贞次),独立混成第七旅团(林芳太郎),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吉田风太郎)等共15个步兵大队。

            曾团长真是好样的,坚定果断。武城方面的日军主力是从东北(五个步兵大队)和西北(两个步兵大队)两个方向合击易良品新七旅张维翰新八旅,向南坚决突破卫河是唯一的出路。新七旅动作慢了,损失很大。

            冀中进行扫荡的日军是第41师团(清水规矩),独立混成第九旅团(池上贤吉),第110师团(饭沼守),第27师团(原田熊吉),骑兵第13联队(山崎武四)等共计18个步兵大队。自5月1日一直扫荡到6月20日,陆续增兵至29个步兵大队。

            冀中损失极为惨重,基本上完全被击溃了。

            而冀南方面的扫荡到5月15日就基本结束了。

          • 家园 谢谢。5.1扫荡的损失的确太大了。

            当时能用骑兵作前锋开路的部队满打满算又有几个。

            这么看陈光指挥的陆房之战还是相当出色的。

            另,这贴拉得一点都不长。镇河之宝吗,又大又实在有什么不好?

          • 家园 抢这个沙发!

            只要是马甲的沙发俺就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