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功到雄奇即罪名(一篇旧文) -- jlanu

共:💬88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谈金大侠还是不要提历史,避讳啊!

          试举数例:

          抗元义士丘处机

          襄阳城外蒙哥汗

          ……

          至于为自家先祖洗白、报复这样夹带私货的事,更是没有少干

          当然,站在看小说的立场,至少我还是看的津津有味的。但是你只能把他当作小说,而不是历史。

          《窃明》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一部小说而已。国宝有自己的好恶,完全公平是不可能的。但是看过之后,不管是为了支持还是反对,至少让我们有了审视历史的冲动。就这一点来说,已经是成功了

          • 家园 蒙哥死于襄阳非史实,金庸已在书中注明是小说家言

            丘处机无论在古代和现代,学者大都持正面态度。

            当然,按照现在流行的逻辑,英雄都是卖国或者干坏事的,就不好说了。

            • 家园 只是他的“小说家言”太过了,以致难以自圆其说

              为了接近历史,新版的《神雕》里把杀蒙哥汗的王坚老大请出来龙套了一把,说明仅用自己也意识到牛皮吹大了

              至于丘老爷子么,咱不说他是英雄还是汉奸,只说这么一个在金元两朝享有无尚特权的道士,到底有哪点反金反元的迹象了?

              说起来,金庸也是逐渐到了后面,才渐渐找到了窍门。如雁门关外萧峰退敌、雅克萨城小宝立功等等,最后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留于史书”了事,天衣无缝

              • 家园 蒙哥这段金庸没什么过分的

                蒙哥没死在襄阳,写小说的时候金庸是知道的。所以,他在这章节后特意作了注明,说明蒙哥没死在襄阳,而是死于某地,并对为什么让蒙死在襄阳作了解释,大概是告诉读者这是小说家言云云。这是我以前所看神雕版本的情况,其他版本我不知道。因为这种形式特别,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因此,在蒙冤受哥之死的安排上,作为读者没理由跟作者较真,毕竟无关宏旨,相反对情节的推动利莫大焉,不存在过分的事情,金庸完全是对得起读者的。

    • 家园 呵呵,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人写《窃明》了

      原来根子还在这里。想当年河里大战。老兵同志发“且去写书卡”,于是就有了《窃明》。链接如下:

      老兵帅客:numzero兄和查理五世兄不要吵了

      呵呵。

    • 家园 numzero兄和查理五世兄不要吵了

      二位的讨论感觉就是在讨论鸡和蛋的问题,在两位厌倦以前估计是不会有结果的。

      干脆两位到龙门里架空一篇小说算了,这样至少还有娱乐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人不是因为不公正的命运而变得高大的

      对于袁崇焕,岳飞,还有历史上的许多悲剧英雄的评价问题,这是我最想说的一句话。

      遗憾的是,后世的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地忽略了这一点,

    • 家园 清军从沈阳至破边需要几天?

      难道是会C130机降的吗?袁崇焕身为辽东明军统帅,对清倾国之师入关居然会没有半点觉察?如果关宁军真的能于清军野战,为何此时不攻击沈阳?清军此时并未携红衣炮入关,北京一时半会是破不了的,袁部号称20万,分兵一半攻击沈阳即可,为何不呢?不是关宁军野战不行,就是袁惧战,二者必居其一吧。

      满桂所率的关宁军在北京城下与清军野战获胜,是依托北京城进行的,不需要担心清军骑兵擅长的迂回包抄,而且此时并非决战,明军在京师下是全力出战,清军是否是全力则未必,以此一小胜,而断言关宁军野战可敌清军可否?袁本人都公开宣称,野战根本不是清军对手,三百多年后又有FANS为之辩白?

      关宁军主力全军覆灭于松山,可有一次像样的野战记录?就是吴三桂率先狂逃几百里?这算一次记录吧,可惜是逃跑记录。

      • 家园 二十万大军的动员时间是多少?

        如果是袁崇焕辖区以内发生战事,那么不能迅速及时地作出反应说明他部署失当和备战不利,现在发生问题的不在他的防区,并且,回师勤王也不是他的职责(“擅离汛地”是明廷对他的回师北京下的定性),要让20万大军突然去执行一个完全不是战区任务以内的战略,其动员需要多少时间?等袁崇焕完成这一系列调动,恐怕金兵连北京城都打下来了。何况,金兵是不是以倾国之力出击,当时并没有准确消息,如果是虚晃一枪,调虎离山呢?又何况,袁崇焕当时名义上有权指挥的部队虽有15万,但登纫,天津,蓟镇等方向的军队并不直接受他管辖,他真正能够直接调遣的部队只有山海关--宁锦方向的部队,再扣除必须留守的部队以外,还够分兵行动吗?

        当时蓟辽战区的马匹总共为8万余,也就是说,按封顶估计,袁崇焕所部的骑兵也只有8万人,而这当中野战能力较强的只有少数是参加过宁锦大捷的骑兵旧部。如果再有3年时间,袁崇焕能将8万人马都训练成精锐骑兵,那么与辽东决战未尝没有胜算,但现在----一面指责袁崇焕说“五年平辽东”是大话,一面却指责其在督师仅仅一年多后没有能力在野战中消灭辽东主力,如何自圆其说呢?

        西蒙古在名义上是臣服于明的,而从辖区上讲,监视西蒙古一线是蓟辽总理刘策的责权范围,袁崇焕无权干预----他早提醒过刘策注意监视西蒙古的动向,假如他有权直接派人越界监视,对皇太极的出兵无所察觉是他的失职,可惜他没有着这个权力。(如前所述,在已经发生金兵突破蓟镇防线的情况下,袁崇焕的回师还被指为“擅离汛地”)

        必须再次提醒指责袁崇焕回师没有消灭皇太极军的是时间问题和人数问题----来得及跟随袁崇焕星夜驰援北京的只有数千关宁军而已----数量上双方是以一当五甚至以一当时,而且,崇祯对援军有疑心,不准关宁军进北京城修正----不知这算种城内城外指挥完全割裂,城上防备城下趁机倒打一耙的战斗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依城”的优势。而在广渠门一战之后,袁崇焕就被崇祯下狱了。

        最后,袁崇焕说明军野战不如金兵,是什么时候?是在他许下五年复辽之期以后吗?是针对关宁骑兵所说的吗?我倒记得宁锦大捷之后他曾经说“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

        • 家园 清兵十几万(号称二十万)动员时间要多长?

          在此期间离清兵最近,担负最重要责任的袁崇焕在做什么?如果连对清动员全国之师都一无所知,是不是失察?

          清兵出发距离破关时间是多久?这段时间袁在做什么?

          袁的勤王兵力是如何分配的?

          如果关宁军真的能与清军野战,袁为何不敢趁机反攻沈阳?此时沈阳已是空城。另外,请举出除北京城下背城一战外(不会被迂回包围),关宁军对清兵的野战胜绩,以此来证明关宁军确实能在野战在对抗清军。

          • 家园 完全相同的问题已经回答过2次,不重复第3次了,只说战略

            金兵动员的时间反正肯定不只袁崇焕用的2-3天。

            沈阳真是空城吗?当时关辽骑兵的精锐不过一两万人,如果金兵留一两万骑兵,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而且,女真民风彪悍,200多年以后,已经适应了关内舒适生活,消磨了锐气的八旗子弟,在面对敌军时尚能男女老幼,人人死战,何况当年!

            就算拿下沈阳,又能怎样?学金兵烧杀掳掠一场后走人?没有粮草,没有火药,能守几天?沈阳对女真而言的意义并不能同北京之于明朝比,

            如果是调虎离山之计怎么办?

            金兵主力回师怎么办?决战吗?就凭这只刚刚训练了1年多的军队?

            金兵一但攻下北京,便会重蹈靖康旧事,到时攻下沈阳一座“空城”于事何补?难道太原失守就可以使李渊放弃长安吗?如果金兵掳走皇室而回师关外,以皇室性命相要挟,袁崇焕能不拱手让出沈阳吗?金兵要求以加倍的钱财赎回皇室,弥补其战争损失,明廷能拒绝吗?就算袁崇焕可以不顾皇室的死活,军心呢?

            无论袁崇焕是察觉到了沈阳方面的异动,还是以军事家的远见预见到了危机,他都只能提醒蓟镇的刘策和北京的皇帝而已。而该提醒的他已经提醒了。至于皇太极在西蒙古势力范围内的活动,已经不在袁崇焕的责权范围内。刘策妄顾袁崇焕的警告,不相信西蒙古会背明而引金兵入关,并不是袁崇焕可以干预的。

            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以不变应万变往往是最好的选择。袁崇焕的计划是在5年之内训练一支可以和女真骑兵抗衡的擅长火器的骑兵,并在每前进一步处修筑坚城。在此之前,除非必要,否则为图谋侥幸而冒风险,打乱自己的全盘计划,是为智者不取。蓟镇防线,经过明军长年苦心经营,只要守军稍加警惕,绝非一朝一夕可下。而只要金兵在蓟镇遇到有效抵抗,奇袭计划也就流产了----因为皇太极的目标是避实击虚,不是和明军正面决战。

            袁崇焕的及时回师和祖大寿收复四城导致的结果是,皇太极这次大举出击并未捞到多少直接的实惠。仅此一点,便很难说袁崇焕的决策是不正确的。更何况,袁崇焕回援北京后的情况是:天时--皇太极冒着巨大风险赢得的先机由于袁崇焕的反应迅速和北京城外的受挫于袁军而几近丧失。地利--前有坚城。人和--北京是首都,土木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充分表现出北京民众面对外敌时的动员能力,而各路明军是抱着“勤王”宗旨而来。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在首先确保了首都安全的前提下,凭坚城,用大炮,依城野战,发挥地利人和上的优势,给金兵精锐力量以有效打击,难道不比冒险深入敌后去攻未必能攻得下,即使攻下也很难据守的沈阳“空城”更妥当?至于崇祯将袁崇焕下狱,以致明军统帅无人,兵无斗志,白白丧失一次化被动为主动的大好时机,并不是袁崇焕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皇太极不是瞻前不顾后的无能将领,而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统帅,他难道会不考虑自己的后路问题?事后诸葛亮总是容易做的。袁崇焕没有低估皇太极,皇太极也不会轻易低估袁崇焕----虽然,他还是有一点低估了。袁崇焕出乎意料的迅速回师,使他的奇袭行动最后以“雷声大,雨点小”收场。如果崇祯头脑清醒一些的话,他还有可能会“吃不了,兜着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