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 -- 陈经

共:💬1310 🌺3017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五)官办经济--中国苏联经济模式进阶分析

      (五)官办经济--中国苏联经济模式进阶分析

      毛同志的经济失误影响深远。某种意义上,老毛得算是计划经济的破坏者。

      老毛经常性地或者直接提出荒唐的经济指示,或者发动政治动运冲击经济计

      划。对于周恩来邓小平陈云这样做具体工作的好手,老毛天马行空式的指示

      与打着老毛旗号的政治冲击,对他们的计划如同噩梦一般。周恩来曾经长期

      陷于各种保护打捞手下重要工作人员的事务中,一些重要工程与科研项目经

      常性地需要“上头”的强力干涉才能正常运转(这种强力干涉往往还被当作

      以前的好体制“重视”科技的证据)。邓小平与陈云就干脆长期靠边站了。

      毛同志去世以后,中国领导们终于可以开始考虑一些高层次的经济问题了。

      首先,结束政治运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必然的。全国人民包括各级政府

      对政治运动基本都疲了,还想搞的四人帮都住在号子里。怎么搞经济,需要

      停下来好好想想,认真选择。国际环境,还算有利,没有现实的危机,西方

      阵营想拉中国对抗苏联,苏联也想改善关系,算是比较顺心的一段时间。这

      种局面,有点类似于古罗马立国之初派官员去考察希腊民主制的时候。

      中国政府官员们其实知道计划经济的厉害之处。由于一五计划算得上十分成

      功,后面也建成了不少项目,官员们对有组织有计划地搞经济并不排斥,只

      要没有老毛式的经常冲击与胡乱指示,这样并非不可行。所以说,计划经济

      是有很多支持者的,陈云是核心(奇怪的是,现在左派连陈云也骂),完全

      否定计划经济的,是少数。另一方面,二战后西方国家阵营经济有了飞速的

      发展,其成就如果不考虑对发展中国家剥削,是好过搞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

      国家的,不然不可能把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演变过来。老邓开个头,高层官员

      纷纷出国考察,看到与西方国家那种未曾料想到的巨大差距,思想上受到了

      极大冲击。

      这时的中国官员们,从观察角度来说,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地位。一方面,

      对计划经济没有完全失望,优点与弱点都有了解;另一方面,又承认西方的

      资本主义经济有可取之处,不能蒙上眼睛批判了事。这样的观察角度,导致

      了官办经济的出台。从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彻底的实用主义,放低姿态,不

      断尝试各种方法,一直摸到了现行的“宏观调控”经济,经济模式基本稳定

      下来,成为众多经济学家看不懂的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

      相对的,苏联就比较不走运。其实分析计划经济的本质缺陷,更应该看苏联

      。中国的计划经济受老毛冲击太大,还没等到计划经济的本质缺陷来害人,

      就出很大问题了。苏联人搞计划经济那比中国长太多时间了,成就大得多,

      可是对计划经济往下搞会怎么样的认识也要深得多。

      与中国类似,苏联也把人民组织起来大搞建设,威力发挥出来,逼得美国都

      要拉中国了,取得的成就实在是惊人。当苏联抢先发射卫星,最先把人送到

      太空时,对人心的震慎非常大,美国人都慌了。应该说苏联人干科技的体制

      较少受政治冲击,民族又多才多艺,搞出很多先进科技非常了不起。这一点

      上,中国比苏联差不少。中国的武器研发,还是差苏联很多的。苏联人连图

      纸都给中国了,由于中国的科研体系建得很不好,又受很大冲击,十多年开

      发不出新机型(造好飞机比造原子弹的难度要高一个数量级)。由于中国科

      技体系一开始就是一种引进追赶模式,有本质的弱点,这些后面再谈。

      但是苏联经济有一个最本质的弱点,就是不知道市场需求是什么东西,这也

      是中苏等所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的根本弱点。国家的科研人员工人农民

      知识分子有精神力量支持的时候,上面发个指示,确实可以创造人间奇迹。

      但是他们都没有竞争压力,只有来自上面的指令压力。老毛发出1958年1070

      万吨钢的指令压力时,中国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真的搞出了1100万吨钢。

      人无压力轻飘飘,江泽民在工厂里干活的时候也曾经没日没夜地完成上面的

      指令。

      这就造成了两个极大危险:一个是上面的指令错得离谱,也会得到执行,造

      成大错,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有,以中国最为典型。这个如果说不是本质困难

      的话,另一个就无法可解了,经济与科技进步的推动力量不是来自真实的需

      求,而是“自己给自己创造需求”。我认为区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是

      看企业的组织形式,而是看需求模式。例如日本的企业和大锅饭一样,很多

      人就把日本当计划经济了。但是日本的企业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

      并不是什么人创造的指令性需求。而中国苏联的企业需求就真的是指令性的

      需求了,是货真价实的“自己给自己创造需求”。

      就象苏联的军事工业,是一个典型的“自己给自己创造需求”的例子。这些

      需求真的形成了推动力,苏联军工人员不断创造人间奇迹,各种好东西让现

      在的中国军方还流口水。然而这些需求终究不是市场来的,来自某些人的头

      脑。所以苏联搞出了上万颗核弹,连带美国也是上万颗。我认为按照经济模

      式分析,如果苏联不搞这么多,或者停在几千颗上,美国也会停住的。人类

      历史上一大奇观:美苏军备竞赛就这么搞下来了。

      当计划经济有明确目标时,它的效率与成就是惊人的。斯大林要快速工业化

      ,要成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他做到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目标类似,

      虽然出了很多乱子,但也算是成就惊人。但是这之后呢?社会主义国家陷入

      了危机。

      工业化了,都核恐怖平衡了,军事上危机不致命了(到现在美国都不敢打朝

      鲜)。接下来要管人民生活了,总不能把军事上占领全球或者赤化全球当目

      标吧?到不是不能这么想,主要是西方阵营不是吃干饭的会死顶,这么干有

      现实困难。中国搞全球输出革命,受到很大挫折,东南亚死了很多共产党与

      华侨。苏联陷在了阿富汗。所以,不能干革命了,回头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民

      生经济。

      除了军事需求,苏联人民也有需求,要吃好用好玩好,由于没有市场经济,

      这些需求很难用市场的方法合理表达出来。苏联官员们也知道,所以也会搞

      些民生。然而,这仍然是“自己给自己创造需求”,官员们说,我认为苏联

      人民需要1000万台黑白电视机,于是就造出来了。也许苏联人更需要1亿公斤

      水果,或者想要500万台彩电,只要100万台黑白电视机,但苏联官员没有办

      法猜中这些数字。

      这样,就是经济学名词“资源配置失效”所说的现象。这是计划经济的本质

      弱点。相对的,市场经济有一个“市场失效”的问题,就是说靠市场调节反

      而是坏结果,资源没有得到合理使用。然而,市场失效的情况相对于市场成

      功的情况,是少数的,不是常态,也可以想办法应对。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

      不合理就真的是没有办法了,至少目前没有谁有办法,而且失效是常态,偶

      尔合理了,那得靠天纵英才的官员撞大运作出完美的计划。这既有很多理论

      结果(一般人根本不了解),也有铁一样的事实说明。

      苏联奋斗了这么多年,那么多才多艺的一个民族,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结

      果到国际市场上一看,居然是个完全的失败者。除了卖原材料与军工,还有

      什么东西有竞争力?这不仅是现在俄罗斯的状况,苏联没解体前就是这样了

      ,所以苏联才欠了西方国家很多钱。而美国人针对苏联经济这个特点,特别

      打击国际原材料价格。苏联经济从进出口角度来说,已经破产。这就说明了

      ,不按市场真实的需求搞经济,最终是会完蛋的。

      对中国来说,幸运的是,认识这个道理还不算晚。对苏联来说,他们的计划

      经济已经走得太远,即使认识到了问题,最后还是堕入了深渊。中苏二国的

      转型,一个走向了官办经济,一个走向了寡头经济。

      (待续)

      关键词(Tags): #陈经(朴石)#官办经济(朴石)
      • 家园 这里有个问题

        实际上就核武器数量,貌似美国大部分时间领先苏联。

      • 家园 在计划经济中,不存在真实的市场

        如果我们把市场作为一个通过产品竞争而实现资源配置(消费----->再生产)的制度的话,那么计划经济中根本不存在真实的市场,又何来“按市场真实的需求”,这种需求呢。

        当初的中央计划经济是有很多弊端,但我不是很赞同你这一篇的分析。

        首先,从逻辑上来说,你从一个计划经济中并不存在的“按市场真实的需求”引申出由于计划经济不按照真实的市场需求来搞经济,事实上是用了市场经济的框架去套计划经济来进行分析找弊端,这从逻辑上是有毛病的。

        这种毛病直接反映在什么地方——

        比如你对苏联中央计划的经济模式最后的描述“那么多才多艺的一个民族,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结果到国际市场上一看,居然是个完全的失败者。除了卖原材料与军工,还有什么东西有竞争力?”

        这一段可以得出一个反问,如果苏联人注意到大量的轻工业以及半导体工业的重要性,并把它们纳入到计划经济中,那么岂不是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就不会有问题?起码就不会如你所说的“除了卖原材料与军工,还有什么东西有竞争力?”

        那么,计划经济所需要的其实不是市场,而是在中央计划部门具有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大脑,只要它能够想象出目标来,那么计划经济的“目标”就会不断存在,如你说“当计划经济有明确目标时,它的效率与成就是惊人的。”

        这显然是难以被今天的人们所接受的,否则苏联的最大失败,是应该把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抓回来,那它就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了。

        出现这种困境,是这一篇的分析框架出了问题。

      • 家园 喜欢这种简明化带点通俗化的模型分析,花一个(目前不会,记帐上先)

        网上辩论基本没谱,网上经济辩论,更是没边。定义不同,模型不同,结论自然难同么。

        还是专心听陈经老大的思考,以期给自己带来点感悟,无论正反,都算有收获么。

        有不同意见请另开贴么,要辩论请先立论么。

      • 家园 全世界都在抢能源,市场经济有没有办法解决?

        或者说实现能源配置最优化?

      • 家园 不过看到现在还是不太清楚这个

        官办经济的定义。

        • 家园 前面说了,由中国各级政府的经济行为构成

          经济名词里比较相近的是“centralized capitalism"

          "governmental capitalism",即政府主导的资本主义。

          但实际上并不能准确描述中国的经济实情。

          • 家园 政府主导的资本主义

            我就是对此有疑惑:

            社会主义政府怎么能主导资本主义,市场化的国企加私营经济?或者说,现在中国的成就里面有多少是“主导”的成就,有多少是“调节”的成就?起作用的主要是哪个部分?

            个人感觉,“宏观调控”稳定一说,可能还为时过早了些,硬骨头还没啃下来。

    • 家园 (四)官办经济--不懂具体经济的老毛同志

      (四)官办经济--不懂具体经济的老毛同志

      这一节后面全文照贴以前写的“毛泽东自己承认不懂具体经济”。我认为这些事实无可

      辩驳地证明老毛是个不懂具体经济的外行。很多人无法接受这点,说有这样那样的成就

      ,怎么能说老毛不懂经济?其实这只是一个心态问题,看人愿不愿意接受最合逻辑的事

      实。有成就,是因为中国社会改造得不错,总会有些成就的,这么大个国家,成就列一

      下不巨大都不可能。但是具体到一些经济事务上来,老毛的错误是极其明显的,无可辩

      驳的。只要肯承认毛同志也有不懂的东西,也会犯愚蠢的错误,那么没什么好争的。

      如果按照应有的期望来看,前面三十年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我们对经济增长稍有概

      念,就知道,只要政局稳定,从零开始,即使只大挖原材料,搞最原始的工业化,增长

      率都绝不会低。结果却是和印度差不多,工农业指标都大致可比,就是社会指标好些。

      可见印度以那么差的条件,那么差的社会指标都和中国发展得差不多,只能说中国那些

      年出了太多乱子。

      前三十年搞经济的错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计划经济本身有一些内在缺陷,这个是

      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存在的问题,不独中国不行。另一个老毛同志脱不了干系,只能归

      因于他,计划经济都干得不算好,出得乱子特别多。就是说仅论计划经济的成就,比苏

      联差远了,斯大林同志在经济建设上比老毛表现好多了。但是,斯大林的继任者不争气

      ,输给了老毛的继任者。因为苏联在计划经济上走得太远了,成就固然大,吃计划经济

      的亏也会比中国大。后面章节具体分析这些概念。

      从陈云管经济的经历看,毛泽东自己承认不懂具体经济

      从现在的历史资料来看,1949年到1956年主要是陈云在管经济,作为财经委员会主任,

      是经济工作的一把手。这一阶段,陈云可以说是创造了经济奇迹。一方面在那么困难的

      条件下,三年就从烂摊子恢复了,各项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另一方面,还有了新发展,

      一五计划,各项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主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工作,陈云获得了很高声

      望。象王桂五(检查学专家、体改委理事)这样的,直接把陈云捧到“二十世纪最伟大

      的经济学家”这种程度。

      这一阶段毛泽东的作用,应该是一种精神与形式上的领导,具体操作基本没管。毛泽东

      本人1958年2月18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这个问题的描述如下:

      “我们政治局委员可不可以有权参与设计。过去这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实际上是

      无权参与设计。我是主席,也没有参与设计。每年的年度计划,总是请你签字,叫作强

      迫签字。我有个办法,不看。你强迫我嘛,我事先没有预闻,事先没有接触嘛。老是在

      国务院讨论,总是拿不出来。千呼万唤不出来,为什么不出来呢?说没有搞好,等到梳

      妆打扮一跑出来的时候,我们说不行,时间迟了!这事实上是一种封锁。”

      这说明陈云当时的经济权力是比较独立的,各项计划操作也与毛泽东关系不大,以至于

      只是形式上尊重毛泽东的领导权。毛泽东这个阶段主要是全面领导,经济上干涉得很少

      。我怀疑陈云、周恩来等人私下认为毛泽东对具体经济不在行,干脆架空了事。

      毛泽东对这种与他无关的经济建设领导局面很不满,从1957年“反反冒进”开始,主动

      插手具体经济政策。

      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的“反冒进”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应

      该说是正确的。毛泽东对此有意见,批示是“不看了”,暗含不满。一年多以后,1957

      年9月20日至10月9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批评了“反冒进”,

      经过几年的发展,就此酿成大祸。

      1958年1月17日,当毛泽东约“管经济”的李富春、李先念和薄一波三人谈话时,据薄一

      波回忆,毛泽东打开天窗说亮话,说“批评主要是对陈云同志的”。

      就在前面提到的1958年2月18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陈云不得不就“反冒进”作了

      检查。毛泽东的话放得很重,他明显要插手具体经济政策,由于他的权威,别人只能配

      合。

      因为对具体经济不懂,他第一次出手就是一个荒唐的“1962年3000万吨钢计划”。由于

      1957年只有535万吨钢,这是个无可辩解的外行目标。因为1962年要3000万吨,1958年怎

      么也得增长多些,就定了个1070万吨的翻倍目标。具体执行的人为大炼钢铁使出各种荒

      唐招数,只完成800万吨,又胡搞出200多万吨不能使用的废钢,人民日报就此吹说已经

      完成。

      1958年底毛泽东看到1958年计划“完成了”,进一步显出对经济完全外行,他要求1959

      年就完成3000万吨钢!这一下搞具体经济工作的人终于受不了了。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赵尔陆,陈云都明确表示完成不了,毛泽东这时也意识到这个指标太过分了,讨价还价

      之后,降到了1800万吨。实际上这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因为1958年的1100万吨本

      来就是非常虚的。中央全会的公报如下,全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大跃进”目标。

      “钢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1100万吨左右增加到1800万吨左右,煤炭产量将从

      今年预计产量二亿七千万吨左右增加到三亿八千万吨左右,粮食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

      7500亿斤左右增加到10500亿斤左右,棉花产量将从今年预计产量6700万

      担左右,增加到1亿担左右。”

      经过陈云的劝说,毛泽东终于冷静下来一段时间,1959年5月23日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

      上宣布了最新的调整目标:1300万吨。最后,1959年钢产量的公布数字是1387万吨,掺

      了很多水份后勉强算是完成了。

      这是毛泽东不懂具体经济的最好证明,拼死都只能完成1300万,他却要搞到3000万去!

      陈云就估算得非常准,确实只能完成1300万。

      1959年5月,陈云得冠心病,长期休养,把工作交给了李富春,和腿受伤的邓小平一样

      ,没参加庐山会议。这次会议完全是中国政治经济工作的大败仗。毛泽东出于各种心理

      因素,一意孤行,本来是反左的搞成反右,接下来几年彻底把中国经济搞成了一锅粥。

      从经济增长率来看,几年都是负增长,直到1964年才恢复1959年水平。当然这并不是说

      五年就白干了,而是造成了很大混乱。要知道负增长对中国这样基数很低的国家来说是

      不得了的经济灾难,现在要是经济增长只有6%了,那都是极大的经济困难。毛泽东连搞

      了几年负增长出来,饿死人虽然3000万的数字肯定是夸大,但百万以上肯定是有的。这

      不可以用情况复杂,左右为难,选择错了,经济工作失误来解释。实际上情况并不复杂

      ,完全就是因为不懂具体经济,左倾狂热造成极大经济灾难。而且内部人也大部分知道

      问题所在,只是无法对抗毛泽东的个人行为。

      最后乱子闹大了,毛泽东只好回头收拾局面。他直接承认了失败,承认了不懂具体经济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北京七千人大会,毛泽东说:

      “凡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共中央主席。我不

      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是我。”,“拿我来

      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太懂。对于农业,

      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

      为收拾局面,毛泽东让别人接手搞调整。刘少奇说,“左了那么多年,让我们‘右’一

      下吧”。作为经济专家,陈云很快分析清楚了局面,拿出了办法,作出了指导性贡献。

      可惜的是,因为“包产到户”问题,陈云与毛泽东意见不合,1962年9月就受到了不点

      名批评。从此陈云受到冷遇,从经济工作战线消失长达11年,直到1973年才重新出来工

      作。所以,文革前的经济调整工作,主要是刘少奇在抓,也取得了不小成就。

      以上这些证据,可以直接证明毛泽东对于经济的具体操作是不懂的,连他自己也承认这

      一点。因为他不懂又乱来,造成了极大的经济灾难,这是无可推诿的。下面也有些人跟

      着闹腾,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但是主要责任只能是毛泽东的。

      关于一些经济建设原则,如自力更生,一定要造出什么什么东西,这个可以算是贡献。

      但这些经济原则上的贡献并不象他领导军队与党的组织建设、指挥作战、社会改造这些

      有极高的独创性,也不是非他不可的。实际上当时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地有这样的指导

      原则,拉美就是“进口替代”,也是要工业化自力更生造东西。中国取得更高成就,主

      要是社会改造比较成功,有强力政府土改搞掉地主,普及教育,又有苏联大规模技术转

      移,推进工业化自然会取得较大成就。

      这也正如改革开放中国取得成就,主要不是因为中国有什么奇妙的经济政策比发展中国

      家高出一筹,而是因为政府执行操作能力强它们太多,操作上不出现重大失误,肯定会

      比它们强很多。当初说开放,说改革,其实到底怎么搞并不清楚,就这么试着过来了。

      说邓小平搞经济厉害,让他到印度去搞肯定完蛋。

      再比如说现在世界各国都知道要靠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有技术,要知道怎

      么造东西,要现代化,要知识经济。受过教育的发展中国家民众都知道这些东西。但真

      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难处就很多很多,连俄罗斯都去卖原材料了。这就是操作水平的

      问题。

      综合以上因素,就知道为什么毛泽东搞经济的声誉远不如他在其他方面得到的评价那样

      高。我认为如果毛泽东不干预,放手让他的战友们搞经济,他去抓社会改造方面,成就

      会高得多。实际上他的战友们抓得相当不错,历史证明是个相当能战斗的团体,陈云、

      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抓经济都有不错的表现。

      至于说毛泽东有什么远比搞经济目光远大的崇高目标,要改造全球,这也是可能的。但

      这不是为不懂具体经济造成大祸辩护的理由,不能说因此就情有可原了。

      关键词(Tags): #陈经(朴石)#官办经济(朴石)
      • 家园 炸雷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有理。
      • 家园 你持什么观点你自由,但是说49年印度比中国经济好是胡说

        1949年中印经济数字比较(巴西经济数字暂缺):

        中国 印度 (单位:万吨)

        原煤 3200 3200

        原油 12 25

        发电 43亿千瓦时 46亿千瓦时

        钢 15.7 137

        生铁 25 164

        水泥 66 186

        平板玻璃 83.7

        纯碱 8.8 1.8

        纱 32.7 61.5

        糖 20 118

        油料 297.2 498

        粮食 11318 5501

        汽车 0 1.6

        铁路 2.1万公里 5.3万公里

        产业工人 120万 600万

        人均GDP 70美圆 150美圆

        在校小学生 5110 万人 1915 万人

        在校初中生 223 万人 312 万人

        在校高中生 26 万人 122 万人

        在校大学生 19.1 万人 36 人万

        识字率 26% 46%

        表1、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龙与象-21世纪中印崛起发展的比较>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顺便说一句,1949印度是亚洲第二工业强国,在1928年被国联排进世界前八,亚洲就日本与印度列入.

      • 家园 陈经兄好文,用扎实的经济知识来说明问题,还有……

        而且行文用词比较收敛,只是较单纯的讨论经济问题,以现在国内学术界等标准来看也足以公开发表。

        但要说呢这里是经济版,主要是针对经济问题,虽与政治等有所关联,但侧重点不同。更不是质问争论的场所,要提个醒儿,本坛管理层说过,以后特殊的场合封ID是不给理由的。

        当然不同政见者可以去副版,发表些自认为有说服力的客观的东西来证明么!

        引用:

        [COLOR=blue]开始还债了,发展指数自然就下来了。借债是陈云的功劳,还债了老毛背黑锅,这样的文章有说服力吗?写文章请客观点。(晕,这两句话就给戴上了没有说服力,主观的帽子)

        ……1959年以后,还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当时中国还是一国两制,西藏保留着农奴制。这个时候,毛泽东同志说还是一国一制好,西藏贵族们不干了,开始造反。毛泽东同志不懂经济,派军队把他们镇压了,把农奴制也消灭了。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换上懂经济的某某,和西藏贵族同志们妥协一下,来个“一国两制”50年不变。(平叛是整个政治局精英们的功劳还是某个人吹嘘的业绩?这是在谈经济么?)

        另外,62年有和印度打了一仗,按照你的说法,是不是也要“有争议的领土”留待后人解决,或者和印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某些东经济的人看来,打仗要花钱的,还是留待后人去解决吧。而把这些烂摊子统统解决了,建立一工业的初步框架,并且还清了苏联的债务的毛,是不懂经济的。 (晕!这是经济范畴?还是混淆逻辑,陈兄谈这个问题了么?)

        这是有说服力的客观的谈经济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